第三节
印度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印度地理位置、领土组成、主要的地形区;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印度的人口等人文地理要素;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重点)
2、通过阅读图文资料了解印度的古代文化及风俗;(重点)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及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重点)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检测——更正——训练,五主四环节高效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问题导学、读图分析、小组合作;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引入新课
同学们,观察这几张图片,看看这是哪个国家?
她是瑜伽的发源地;
多彩的服饰、优美的舞姿;
这是哪个国家?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印度优美的图片,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本节要学习的国家有个初步的认识。)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内容:阅读课本P69-71页;
◇时间:6分钟;
◇要求:①标记重要内容②尝试记忆;
◇目标问题:
1、印度的地理位置(半球、纬度、海陆);
2、主要的地形区、河流;
3、印度的代表建筑及宗教;
4、印度的人口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目标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任务去自学,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课件出示材料和图片】
1、认真看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印度的半球位置:完全位于
(南、北)半球;
完全位于
(东、西)半球。
印度的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纬______至北纬______之间,_______线穿过其北部。印度大部分地区位于________(温度带),北部地区位于亚热带。
观察上图,总结印度的海陆位置?(临海、邻国)
①临海:东临
;西临
;南临
。
②邻国?
总结:了解一个国家,一定要从这个国家的半球、纬度、海陆等多个位置,多角度来理解。
2、观察下图,掌握印度的主要地形区:
观察上图思考:印度主要的地形区及河流:
①北部:
山脉,中部
平原,
南部
高原。
②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流经印度、巴基斯坦注入孟加拉湾。长2700千米,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千米。印度教徒视恒河为圣河。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读图,让学生把基础知识反映到地图中,从而达到理解记忆掌握的目的。)
【练一练】
国家: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
海洋:
A
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半岛:D
___________河流:E
___________
山脉:F
___________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更加牢固的理解、掌握知识)
印度的代表建筑及宗教:
出示泰姬陵图片,让学生观察。
4、印度的人口问题
【教师课件出示材料和图片】
看图回答问题:
1、目前印度人口已超过了多少亿?
2、从1951年到2011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3、从1951年开始,每间隔10年,印度净增人口数的变化趋势如何?
总结:1、世界人口第二大国。
印度人口特点:
①
人口基数大(数量多)
③人口增长快
思考:是不是人口越多越好?人口过多带来哪些问题?
①印度的旱灾:2003年6月1日,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一个巨大水井旁摆满了等待取水的器皿。目前,古吉拉特邦正遭遇十几年罕见的灾害,赤日炎炎,热气袭人,当地居民的吃水已成问题。印度其他一些地区也遭遇这种自然灾害。
②印度的水灾:2003年7月25日,印度陆军的炮兵部队协助疏散灾民。这些村民来自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的拉贾巴里村。持续三周的洪水袭击了阿萨姆邦的13个地区,总有1000多个村子受灾,已有约150万人无家可归。
思考:印度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提示:与印度的气候有关系: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分旱、雨两季)
印度的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
A、1月份时,印度盛行________风,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为______季。
B、
7月份时,印度盛行________风,风从________吹向________,为______季。
总结:印度旱季盛行东北风,雨季盛行西南风,降水主要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对印度气候的分析,了解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活动】除了以上我们所学内容,你对印度还有哪些了解?(小组内讨论解决)
诱导反思、归纳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学生归纳总结,自由发言)
达标测试、反馈矫正
1、印度主要的气候类型是_____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2、印度产生旱涝的主要原因是_____
A、西南季风不稳定
B、东北季风势力强
C、东北季风势力弱
D、气候炎热降水少
3、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注入孟加拉湾的大河是_____
A、印度河
B、恒河
C、雅鲁藏布江
D、布拉马普特拉河
4、被印度称为母亲河的是
。
A黄河
B印度河
C恒河
D尼罗河
◎教学反思
本课时主要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主要的地形区、宗教及人口问题。采取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总结问题的能力,教师适时地展示图片,让学生降所学知识反映到图片中,已达到理解记忆和提高的目的。第3
节
印度(第2课时)
【
课
题
】七下
第八章
不同类型的国家
第3
节
印度(第2课时)
【
课
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运用地图找出印度的主要矿产地和工业城市,说明其工业分布与农作物、矿产分布的关系。
3.举例说明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法、比较法、归纳、综合法。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相互交流
[多媒体情境导入]:1、多媒体展示印度的位置略图。/2、多媒体展示印度的地形图。
1、学生观看印度的略图图片,回答问题。2、学生观看印度的地形图图片,回答问题。
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回忆旧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衔接过渡
[教师讲述]: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后来没落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但印度自1947年独立后,经济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发展阶段,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现在印度的发展潜力仅次于中国,并且和中国、俄罗斯、南非、巴西并称为金砖五国。
利用金砖国家的称号让学生给予印度整体上的定位。
观察发现自主认知合作探究
三、发展中的大国(传统的农业大国)[活动1]阅读P72-73教材,提出问题,分组讨论。1.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2.印度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3.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是什么?4.印度自然条件是否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活动2]多媒体展示印度的纬度位置图[诊断提问]:
印度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启发式讲述]:印度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充分利用其耕地面积广大,水热条件优越。大力发展粮食生产,水稻和小麦是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棉花、黄麻、茶叶是主要的经济作物,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诊断提问]:
印度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印度也有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印度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有哪些呢?[诊断提问]:
印度为什么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总结讲述】这是由印度的气候条件决定的,我们知道,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上分布着热带季风气候。看右边的图上的等温线,我们知道:这种气候,全年高温;看降水量柱状图,我们又知道:一年中明显的分为旱雨两季。这种气候非常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启发式讲述]:因为印度人口众多,所以印度政府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在20世纪60年代,印度积极推行“绿色革命”。引进优良的小麦和水稻品种。同时用化肥代替粪肥,兴修水利设施,推广农业机械化生产,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基本上实现了粮食的自给。[活动3]请同学们看图思考:印度政府是如何结合自身国情,因地制宜地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总结讲述】不同有农作物,需要不同的自然条件,所以一定要因地制宜的来发展经济试一试:1、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A、恒河中上游地区
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西北部
D、恒河下游地区和半岛沿海平原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为A、水稻
B、小麦
C、水稻和小麦
D、玉米3、目前,印度农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是A、耕地面积少
B、粮食单产太低C、人口增长太快
D、生产方式落后4、印度的“绿色革命”,主要措施是(
)
A、扩大耕地面积
B、改进粮食生产
C、节约粮食
D、进口粮食
学生讨论归纳:1.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进口大量的粮食2.
“绿色革命”→不仅能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3.
水稻、小麦(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棉花、黄麻、茶叶4.印度地处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好,降水量丰富,地形起伏平缓,耕地面积广大,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学生阅读“可怕的气候”。学生讨论回答:学生1:热带气候类型,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学生2:平原、高原为主,耕地面积占亚洲第一。学生观看印度的旱涝灾害图片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后讨论作答:学生总结: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不稳定,水旱灾害频繁。学生看图分析,自主探究填表。小组合作、交流后自主作答:1.D2.C3.C4.B
教师要做好分析方法的引导和总结提升工作。通过读图判读纬度位置和气候特点的分析,明确印度气候。并紧紧围绕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水旱灾害的关系开展讨论逐步深入地探究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了解印度采取因地制宜相应对策的现实意义,培养学生由表及里地剖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在分析印度地形、气候特点影响印度主要作物的分布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让学生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明确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极为密切,并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通过“试一试”的设计,达到巩固本节课重点知识的目的,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衔接过渡
印度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印度独立后利用本国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了本国的钢铁、机械等工业。现在已经形成了部门齐全、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努力培养本国科技人才,工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
比较探究比较练习
三、发展中的大国(发展中的工业大国)1、多媒体展示印度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2、总结工业部门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钢铁工业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等丰富,矿区相互邻近棉纺织工业孟买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麻纺织工业加尔各答地处黄麻产区
[教师讲述]:目前印度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不仅钢铁、机械、化学、棉麻纺织等产业具有一定规模,核能、航天、信息等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也取得显著成就。[教师讲述]:印度由于制定了积极的产业政策,信息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信息产业主要集中在班加罗尔、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等城市,班加罗尔是印度的信息产业中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计算机软件王国,其软件产业约占世界软件市场份额的20%,被称为“世界的办公室”。信息产业的崛起为印度经济的腾飞插上了翅膀。
学生观察地图中德干高原东北部的加尔各答附近的资源类型。学生找出印度主要工业城市及工业部门填表讨论后总结:工业中心的分布接近原料产地,可以节省运费,降低成本。学生观看印度的航天发射图片,感受印度是发展中大国!学生练习、巩固,落实主要城市的位置。
通过强调其原料产地和工业中心分布的密切关系,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有力地说明发展中国家可以抓住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
衔接过渡
传统与现代、天堂与忧伤、历史与未来、财富与贫穷,坦然共存。我们一起来了解印度的不可思议!印度有亚洲最多的软件精英,也有世界最多的文盲;印度有亚洲最多的富豪,也有亚洲最大的贫民窟!认真观看图片,展开热烈讨论,谈谈你对印度的印象。
比较讨论
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教师讲述]:印度三分之一的人是文盲,但印度理工学院在印度的声望超过哈佛、麻省理工、普林斯顿之总和。印度在教育上花费的资金占政府总开支的比例高过中国,但将大量经费投入高等教育,这使得同是改革开放,中国制造业训练了2亿工人,印度的软件业只让不到200万人受益。贫富差异十分巨大!拓展延伸1.根据下面的提示,谈谈你对印度的印象。(1)印度有亚洲最多的软件精英,也有世界最多的文盲。(2)印度有亚洲最多的富豪,也有世界最多的贫民窟。2、从印度的经济发展中,我国可以借鉴哪些经验?比较印度与我国的国情有哪些相似之处?总结: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产业都是落后的。比如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是可以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以腾飞。了解别人的成功和失败,吸取经验,避免走弯路。”
学生看印度的各种图片感受印度的差异与并存!学生观看、讨论、畅谈对印度的印象.据自己的所见所闻结合本节所学的内容小组展开讨论,由组长记录本组的成果,各小组再汇总。相似之处印度和我国都是人口众多、历史悠久、自然灾害频繁的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压力大,经济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比较落后。但是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样样都落后的,大力发展科技、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开拓高科技产品的国际市场,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最佳
通过直观图片的展示,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直观意象,加深对印度的了解。通过学生自己的观察对比,运用头脑分析用图示法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与能力。
总结过渡
[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印度的工农业的发展。知道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的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发展农业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种植与之相适宜的农作物,才能提高产量。印度发展中的工业,主要学习了其原料产地和工业中心分布的密切关系。印度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有力地说明发展中国家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
构建梳理
回顾所学的本节课地理知识,构建、梳理地理知识之间的关系。梳理知识体系:学生快速完成知识建构的补充。并留点时间记忆。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进行总结与归纳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了梳理,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
【当堂达标】
1.(目标1)印度的经济作物主要有
(
)
A.黄麻、棉花、茶叶
B.水稻、小麦、玉米
C.花生、大豆、亚麻
D.油棕、椰枣、咖啡
2.(目标2)印度的信息产业中心是
(
)
A.新德里
B.加尔各答
C.孟买
D.班加罗尔
3.(目标1)下列关于印度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水热丰富,旱涝灾害少
B.是亚洲耕地最少的国家
C.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
D.高原北部盛产棉花和黄麻
4.(目标2)下列关于印度工业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资源丰富
B.印度工业体系不完整
C.孟买是印度最大城市、麻纺织工业中心
D.首都新德里是信息产业中心
5.(目标1、2、3)读图8.7,回答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夏季风的风向
(2)印度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
,发展了钢铁工业。麻纺织工业中心是
,棉纺织工业中心是
。
(3)借鉴印度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假如你是一位企业家,你得到的启示是
。
(4)近几年,印度的高科技工业发展迅速,其中
已使其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供应国。
印
度
发展中的大国
指出
印度主要农作物、主要工业区及工业城市分布图
内容
行为动词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说明
印度软件业发展材料
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国家: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
海洋:
A
__
____
B
_____
__C
_________
半岛:D
_________
__
河流:E
____
_______
山脉:F
_____
______
印度主要地形区:
北:
中:
南:
地势特点:
国家:
1___________
2___________
3___________
4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
海洋:
A
__
____
B
_____
__C
_________
半岛:D
_________
__
河流:E
____
_______
山脉:F
_____
______
印度春末时节,气温迅速上升,每年5月,印度的平均气温在40℃以上,到河里纳凉几乎成了绝大多数印度人躲避暑灾的主要办法。到5月底,气温将会达到45℃以上。印度将发生热旱灾害,生产及生活用水困难、土地龟裂、农作物不能播种。印度几乎每年都有因热而死的人。正如大诗人泰戈尔的描述:“我们生活在热带的淫威之下,每时每刻为了最起码的生存都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西南季风
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西南季风:来自海洋、湿润、降水多、雨季
东北季风:来自大陆、干燥、降水少、旱季
能给印度带来大量降水的是
西南季风
强
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农业生产不稳定
西南季风
弱
[诊断提问]:
工业中心分布与原料产地有什么关系?这样有何好处?
加尔各答工业区附近有:
资源,适宜发展
工业。
印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航天工业、计算机软件技术、核技术等高科技产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2012年3月28至29日,金砖五国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首都A
举行。印度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B是
,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C是
,印度的“硅谷”
D是
。
印度的传统
印度的现代
印度的饮食
印度的天堂
印度的忧伤
印度的贫穷
印度的财富
印度
工业
高新技术产业:
、
、
在世界占一席之地
席之地
主要粮食作物:
和
农业
工业分布与矿产分布的关系:相互靠近
主要城市
主要经济作物:
、
和
农业生产、农作物分布与降水的关系
最大的棉纺织工业中心:
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
软件产业中心:
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