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印度 教学案 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印度 教学案 无答案新版商务星球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22 09:49:27

文档简介

第3

印度(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联系某国家自然条件特点,说出该国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实例。
●用实例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某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了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运用地图说出农作物分布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2.根据阅读材料说出印度“绿色革命”的主要措施以及粮食生产取得的成效。
3.看印度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分布图说出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及工业中心,并说明工业分布与矿产分布的关系;举例说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
【学习重点】
1.热带季风气候与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关系;
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及分布地区;
3.印度工业中心和原料产地的密切关系。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分析讲解法、比较教学法、直观教学。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趣味导入
学生对树叶餐具很感兴趣,议论纷纷。主要的观点有:1.树叶大,主要为热带植物的树叶。2.印度的普通百姓收入少,可以降低费用。很多学生能够看出米饭和牛奶。说明适合水稻的生长,牛比较多。等等。
用优美风趣的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衔接与过渡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农业大国”问题导学:
1.
读图8-3-4并思考回答。有哪些农作物?它们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和年降水量有什么关系?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农作物的分布与地形、气候的关系?引导学生读图思考:为什么要进行绿色革命?
展示孟买的气候直方图以及一月和七月风向图进行分析。
1.属于什么气候?有什么特点?2.风向与降水有什么关系?什么风是引起降水变化的风?3.风的强弱会造成什么灾害?对农业生产有什么影响?4.绿色革命产生的后果是什么。试一试:1、印度的水稻主要分布在A、恒河中上游地区
B、恒河平原C、德干高原西北部
D、恒河下游地区和半岛沿海平原2、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为A、水稻
B、小麦
C、水稻和小麦
D、玉米3、目前,印度农业面临的主要压力是A、耕地面积少
B、粮食单产太低C、人口增长太快
D、生产方式落后4、印度的“绿色革命”,主要措施是(

A、扩大耕地面积
B、改进粮食生产
C、节约粮食
D、进口粮食
根据老师提供的资料,学生进行分析,试探提出问题。
阅读图例分析,可以得出主要的农作物类型。同桌合作,认真读图,用铅笔在图中描绘水稻分布区和降水>1000㎜地区范围、小麦分布区和降水500—1000㎜地区范围,体会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的关系。
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看看哪个小组回答的好。据各小组的回答和老师的点拨得结论完成表格。
学生思考,讨论:1.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成旱、雨两季。2.东北季风降水少,西南季风降水多;西南季风。3.西南季风势力过强,影响时间过长,就会出现涝水灾害;西南季风势力过弱,影响时间过短,就会出现旱灾。学生讨论归纳: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进口大量的粮食;“绿色革命”→不仅能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学生完成。
通过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并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学生会有目的的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会使学生能够通过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采取倒置式的问题探究,使得学生对于更深层地理解印度进行绿色革命的必要性。通过学生讨论明确绿色革命采取的措施以及达到的效果。通过试一试几个小问题简单对农业大国内容进行练习。
衔接与过渡
印度不仅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还是个工业大国。
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完成
引导学生动手画出四个城市,并重点分析孟买和加尔各答工业类型与原产地的关系。引导问题:1.印度主要有哪些工业城市?2.各自主要有哪些工业?3.分布有什么规律?和俄罗斯与日本哪个更像?讲述:近年来,印度的软件业令世界瞩目,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软件工业国。思考:中国与印度交流时,应该优先考虑与印度的什么部门合作?(学习了印度的软件产业,你认为对中国有借鉴作用吗?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对照教材完成,并思考着说明了什么。学生阅读讨论:印度独立后利用本国丰富的煤、铁等矿产资源,发展了本国的钢铁、机械等工业。现在已经形成了部门齐全、规模较大、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努力培养本国科技人才,工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
结论:印度是工业大国
学生动手画出四个主要的工业城市。学生看图思考:
1.工业城市比较多,学生可能说的比较多。2.根据图例,判断工业类型,会比较容易判断出来主要的工业部门包括:纺织工业、钢铁工业等。3.结合农产品和矿产原料分布图进行分析,很容易得出:孟买是棉纺织工业中心,主要是靠近棉花产地;加尔各答是麻纺织工业中,主要是靠近黄麻产地;东北部钢铁工业靠近铁、煤产区。结论:印度工业主要靠近原料产地。在预设回答时,学生可能有多种答案,比如学生会觉得,孟买、加尔各答都是海港,工业区靠近沿海地区,与日本工业分布像,但更多地像俄罗斯。
学生讨论:软件产业发达,本国主要的通用语言为英语,而计算机的编程语言以英语为基础,加上本国的重视,所以印度的软件产业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的第二位。很多办公室软件是在印度完成的,故印度称之为“世界办公室”。
充分利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采取问题导学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得出,工业大国的,并且明确其优势产业。通过“画一画”、“找一找”等活动,进行分析,印度主要工业城市及其工业部门,并结合主要农业区、矿产地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印度的工业主要是靠近原料地。软件产业的得出,主要是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
课堂总结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知识网络的构建。
当堂达标
教学反思:
印度是农业大国,又是工业大国,但更是人口大国,本节课我试图引导学生从探求引导面积并不大,但却能够容纳这么多人口的原因,以及印度的工业靠近原料地的结论。所以采取的教学方式是问题导学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具体的方法是提供给学生充足的材料,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根据老师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形式生动灵活,学生学习效果较好。第3课
印度(第1课时)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在地图上指出某国家地理位置、地形分布和主要河流。
●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国家的种族和人口(或民族、宗教、语言)等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指出其主要的地形区。
2.通过阅读材料了解印度的古代文明及风俗特点,说出宗教对印度社会文化的影响。
3.运用图表和数据,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问题给资源环境、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制作、地理助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与交流
[导入]:印度名称的由来多媒体展示“玄奘西行路线示意”图片
[教师提问]:①在我国,《西游记》故事家喻户晓,它在历史上真有其事吗?②同学们,谁能说出印度名称的由来?[教师追问]:印度与中国地缘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关于两国的文化交流,你还知道些什么?
[提问过渡]:同学们,我们要了解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它在哪儿,请大家指图说出印度的地理位置?世界文化遗产泰姬陵
学生观看“玄奘西行路线示意”图片并小组交流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和取经路线。学生1:《西游记》是根据唐代高僧玄奘西行赴天竺取经的真实故事演绎而来的。学生2:玄奘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天山、曲女城等地,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抵达天竺,到了当时佛学中心—那烂陀寺。学生3:在此之前,中国人称印度为“天竺”,玄奘将其译为“印度”这一民称一直沿用至今…玄奘学生读图并描述印度地理位置:
通过展示“玄奘西行路线示意”使学生了解印度民称的由来,以及引导学生学习玄奘的务实求真、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和热爱祖国、不慕荣利的民族精神。从大局、宏观上去把握印度的地理位置,学生通过交流,增强了对地理事物的空间感。
观察与发现读图与填空读图与探究
新授:(板书)探究一:印度的地理位置多媒体展示印度地形图[教师追问]:在图中找出印度河、恒河,看看它们流经哪些国家?河流流经主要国家注入印度河巴基斯坦阿拉伯海恒河印度孟加拉湾
[教师讲述]:恒河沐浴[教师提问]:印度的三大地形区,自北向南依次是?北部—喜马拉雅山;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合作探究)纬度位置:学生观察印度地形图,在图中描绘北回归线,说出印度的纬度位置:学生回答:印度大部分位于北纬10°至北纬30
°,北回归线穿过印度中部,大部分位于热带、北部地区位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自主探究)海陆位置:学生读图填空:A
孟加拉湾
,B
阿拉伯海
,C
印度洋
,D
喜马拉雅山
,E
印度河
,F
恒河
学生回答:印度在亚洲的南部,喜马拉雅山以南,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南临印度洋。相对位置:东北部:①中国、②尼泊尔、③不丹西北部:④巴基斯坦东部:⑤缅甸、⑥孟加拉国南部隔海相望:⑦
斯里兰卡(合作讨论)学生读图说出印度的地形特征:1.地势:南北高,中部低;2.主要地形:高原、平原
通过印度地形图的展示,让学生描述印度的经纬度范围,说出印度的所处的纬度位置及所处温度带和海陆位置及其相对位置培养学生的从图片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字母标记,直观形象,便于学生记忆,从而了解印度的海陆位置与领土组成。通过读图了解印度的地形特征,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衔接
与过渡
阅读与填空追问与探索
新授:(板书)探究二、文明古国[教师讲述]: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肥沃富饶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古代印度人在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0第二段内容,进行填空。印度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历史上,佛教不断地向外传播,如今已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盛行于东亚、东南亚等地。现在,印度教是印度第一大宗教,80﹪以上的居民信仰印度教。[教师追问]:1.请举例说明古印度人在数学方面成就?2.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它有许多独特的习俗,你知道有哪些独特的习俗,讲给同学们听听?
(自主学习)1.发明了世界上通用的计数法,
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2.①
印度人用点头表示否定,用摇头表示肯定,当你与印度人谈话时,你会发现对方频频地摇头,这表示他赞同你的观点。②印度是个宗教王国,有数不清的神,看不完的庙。参观清真寺要遵守脱鞋的习俗。③由于宗教的原因,印度教教规严禁宰杀牛和食用牛肉,因为他们把牛奉为神牛。
阿克萨达姆神庙
印度的牛“真牛”
通过学生阅读与填空,了解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古代印度人在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等方面成就卓著,同时了解印度独特的习俗。
衔接与过渡
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印度的衣、食、住、行;
纱丽蕴藏着印度女性最美丽的情怀
印度特色民居
棚户区
形形色色的交通工具:
公交车开车门招揽生意
摩的
骆驼车
大象是交通工具
马车
读图
与探究追问与探索
新授:(板书)探究三、人口大国
如此乘坐火车(读图)观察下列图片,完成下列问题。印度人口增长示意[提问过渡]:1.从图中可以看出印度的人口现状如何?
2.
1941~2011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倍
3.
1941~2011年,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教师追问]:①印度的人口特点是什么?②印度的人口给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教师讲述]:庞大的人口基数和过快的人口增长速度,自2000年开始,
印度政府就提出了人口控制计划,鼓励一对夫妇只要两个孩子,但执行效果一直不够理想。[教师追问]: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印度人口难控制的原因是什么?
(读图探究)1.学生1.
2010年,印度的人口数量已达12亿,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学生2.
近几十年来,随着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再加上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导致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较快。学生3.
有关专家预测,到2030年,印度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
2.78倍,近3倍。3.
1941~2011年,每隔10年,印度人口的增长数越来越多,说明人口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合作讨论)学生讨论得出:①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②印度的耕地、水资源、粮食、钢材总量在世界上居于前列,但是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人口问题给印度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是制约印度发展的核心问题。
通过读图讨论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印度的人口现状以及印度如不采取措施,人口数量有可能超过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通过提问,使学生了解印度的人口现状,人口问题给印度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是制约印度发展的核心问题。
构建与梳理
通过
对本课总结回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总结与回顾
形象直观,一目了然,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对学习方法进行了归纳又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
通过印度总理尼赫鲁的讲话,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堂达标】
一、选择题
1.
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二、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A.巴基斯坦
B.印度
C.孟加拉国
D.缅甸
2.
读“印度的地形图”,印度自北向南依次是


A.山地、盆地、高原
B.山地、平原、高原
C.山地、平原、盆地
D.山地、平原、盆地
3.
位于印度西北部的国家是


A.尼泊尔
B.孟加拉国
C.巴基斯坦
D.斯里兰卡
4.
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热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5.
古印度是下列宗教的发源地的是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基督教
D.犹太教
6.
下列经纬线中,经过印度国土的是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本初子午线
7.目前,给印度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压力,主要来自


A.农村劳动力少
B.水旱灾害多
C.人口增长过快
D.劳动力流失
8.
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高原、南部是平原
B.全年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流入孟加拉湾
D.东临阿拉伯海
二、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
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国家:A_________,B__________,
河流:C_________,D__________,
山脉:E_________,F___________,
平原:G____________,
高原:H____________,
海湾:I___________,J___________,
(2)H所在的半岛是________,
该处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
(3)印度人口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请你给印度的总统写一封信,提出自己的看法。
【教学反思】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早在4000多年前,印度就形成了统一的国家,肥沃富饶的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孕育了灿烂的古代印度文明,它凝聚了东方的智慧,散发着精神的魅力,印度与中国地缘关系密切,文化交流源远流长,两国都有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本节课首先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故事引入,紧接着读图分析了印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以及相对位置,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习俗,在衣、食、住、行个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通过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近几十年来,随着印度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再加上人口出生率居高不下,导致印度人口增长速度较快,成为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在这一环节的处理上,我采用印度人攀爬火车“挂票”回家的图片,形象直观的介绍了印度人口多的现状,使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给印度的资源、环境造成巨大压力,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沉重负担,最后又通过印度的开国总理总理尼赫鲁的讲话,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本节课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准备,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较高的学习热情,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到显著的提高,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在回答老师提问时,准确流利,其他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既鼓舞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努力方向:多关注学生的学习中的思想动态,及时交流,帮助每一名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1937年日军大举侵华,印度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活动深切同情并坚决支援,全国各地举行了盛大集会示威游行,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
泰姬陵是印度的著名古迹,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完美建筑”。
玄奘留给中华民族的,是一种务实求真、顽强拼搏的实干精神,一种心归大唐、不慕荣利的民族精神。
学生说出
印度地理位置
恒河被印度人称为“母亲河”,印度教教徒更是将其尊为“圣河”,每天前来沐浴的教徒川流不息,遇有重大节日,更是人头攒动,他们深信在恒河沐浴能洗涤罪恶,纯洁灵魂。
多媒体播放印度舞视频:
同学们,世界上不同国家的人们表达喜悦心情的方式各不相同,印度的人们喜欢伴着优美的歌声跳出快乐,印度舞蹈历史悠久,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优美的舞姿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印度是世界上公认的传统舞蹈的发源地,现在,我们就一起探究文明古国—印度!
走在印度新德里、孟买等城市街头,穷人比比皆是,贫民窟总是让人难以回避,还有不少人连栖身之地都没有,只能睡在大街上。
印度教徒认为:左手不洁净,只能做一些诸如倒垃圾等脏活,所以吃饭时左手远离食物,故而用右手抓饭。在同印度友人握手时应当使用右手。
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攀爬列车都是被禁止的危险行为。在印度,“挂票”反而成为了一种特色。
印度
1、自然
2、人文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宗教氛围浓厚,第一大宗教是

位置
主要地形区
纬度位置:印度大部分位于

,大部分位于


海陆位置:印度在
的南部,东临
西临
,南临

北部:
山区,
中部:
平原,
南部
高原。
人口超过
亿,居世界第
位。
特点:人口
大,增长
快。
存在问题:给
带来沉重的负担。
人口特点: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人口问题是制约印度发展的核心问题

印度共和国的开国总理尼赫鲁曾经这样说过:“印度现在所处的地位决定了它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流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印度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在农业、传统工业、高新技术产业有哪些成就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学习!
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有许多独特的习俗
宗教氛围浓厚,第一大宗教是印度教
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人口大国
文明古国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主要地形区
印度
(发展中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