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十三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银川市十三中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2016)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2 12:1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宁夏银川市十三中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36分)
1.(16分)默写。
①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杜牧《赤壁》)
③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⑤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不应有恨, 
 。(苏轼《水调歌头》)
⑦但愿人长久,  
。(苏轼《水调歌头》)
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
⑨兔从狗窦入, 
 。(乐府民歌《十五从军证》)
⑩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李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二则中的两句话:“ 
 
,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论语》中正确阐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 
 。
2.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粗犷  
滑稽  
俯kàn  
干hé  。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闲情  致
赏心  目  心沥血
走  无路。
4.4、汉字作为一种音形意合一的文字,其间往往透露出丰富的人生感悟。请仿照例句挑选一个字再写一则。
例:众﹣﹣许多人团结在一起,万众一心,才能排除困难。
出、愧、您、协
 
 。
5.根据下面情境,回答问题。
你的同21世纪教育网林明天过生日,他邀请你参加,但是你已经答应了年迈的爷爷要过去探望他,你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你与他的感情? 
 。
6.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书籍”开头,写一个句式相似的比喻句。
时间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
时间如一面镜子,它能折射人性的善恶美丑。
书籍如 
 , 
 。
7.不可无书,走近名著,与大师心灵对话,和高贵的精神同行,其乐无穷。请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书名
作者
推荐理由
8.修改下面请假条中的三处毛病。
请假条王老师:今日我因感冒发烧,请假一天,恳请老师批准。此致敬礼2004年6月16日请假人:黄霞
修改一:  
修改二: 
 
修改三: 
 。
 
二、阅读(39分)(一)完成文言阅读下列各题.(16分)
9.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盖钉板上下弥束  
虽乘奔御风, 
 
不亦说乎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10.翻译下列句子。
(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11.用“|
”将下列句子在标点符号处标记出两处。







此。
12.杨花落尽子规啼”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3.《三峡》的结尾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14.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还应具有哪些风范?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0分)
15.(10分)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 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 肖迪克对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竞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 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①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作用是  

(2)⑤段中加点词“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
(3)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A.随着温度增高,时间增加,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会越来越大。
B.大部分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至1000年才能降解。
C.专家认为,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4)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解同学们不饮用塑料瓶装水。
16.(14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⑥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⑧此时,许多人围拢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①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 
 
(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是 
 
描写,作用是 
 
(3)第⑧段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第 段中说:“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6)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上中学”
作为长大的标准。
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长青春痘”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  
(7)第 段中说:“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作文(40分)
17.(40分)温暖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温馨的心灵触摸。生活中,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给你留下长久的抚慰。请以“温馨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充实,表达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2016-2017学年宁夏银川市十三中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36分)
1.(16分)(2016秋 银川期末)默写。
①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③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④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⑤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⑥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苏轼《水调歌头》)
⑦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
⑨兔从狗窦入, 雉从梁上飞. 。(乐府民歌《十五从军证》)
⑩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郦道元《三峡》)
李明学习成绩好,组织能力强,但他刚转到这个班,不为同学所了解,因此在班干部竞选中落选了。李老师引述了《论语》十二则中的两句话:“ 人不知而不愠 
, 不亦君子乎 。
”帮他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论语》中正确阐述学与思关系的语句是: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本题为名篇名句关联性和理解性默写,要注意难写字和易错字,应该熟记大纲要求的背诵篇目,并且在默写中注意不能添字、漏字、错字,顺序颠倒等现象.
【解答】④今夜月明人尽望
⑤海日生残夜(重点字:生)
⑥何事长向别时圆(重点字:事)
⑦千里共婵娟(重点字:婵娟)
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重点字:千仞)
⑨雉从梁上飞.(重点字:雉)
⑩我寄愁心与明月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重点字:巘)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重点字: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重点字:罔
殆)
【点评】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识记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先放一放,不要急躁;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要包括引导句在内作“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可以发现并纠正.
 
2.给加点的汉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汉字。
粗犷 guǎng 
滑稽 jī 
俯kàn 瞰 
干hé 涸 。
【考点】注音;根据拼音写字词.
【分析】本题要结合平时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注意辨析.汉字书写要结合词语的意思.
【解答】俯瞰的“瞰”字要注意是目字旁.干涸的“涸”注意是三点水.
答案:
guǎng



【点评】此题考查对字音的识记能力和汉字的书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积累,养成熟练的语感,注意字音.
 
3.给下面每个成语填入正确的字。
闲情 逸 致
赏心 悦 目 呕 心沥血
走 投 无路。
【考点】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要注意形近字、易错字,根据词语的意思来判断.
【解答】①注意“逸”字书写.右边是个“兔”逸:逸:
②安闲;悦:高兴的意思.
③呕:吐;
④投:投奔.
答案:
①闲情逸致
②赏心悦目
③呕心沥血
④走投无路
【点评】成语的书写要根据意思来理解,注意平时的积累.
 
4.4、汉字作为一种音形意合一的文字,其间往往透露出丰富的人生感悟。请仿照例句挑选一个字再写一则。
例:众﹣﹣许多人团结在一起,万众一心,才能排除困难。
出、愧、您、协
 愧:心里有鬼就愧 。
【考点】仿写语句.
【分析】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
【解答】此题是用拆字的方法,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阐释自己对某个字的理解,自圆其说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仿写,要求与例句结构相同、句意相符即可.愧:心里有鬼就愧.
 
5.根据下面情境,回答问题。
你的同21世纪教育网林明天过生日,他邀请你参加,但是你已经答应了年迈的爷爷要过去探望他,你如何拒绝他的邀请,才能不伤害你与他的感情? 王林你好,非常感谢你的邀请,真心的祝福你生日快乐,不巧的是,我早已答应爷爷去探望他,不能你去你那了,请谅解. 。
【考点】情景对话.
【分析】此题属情景对话题.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讲话设定的情景及要求,了解对话的原因、对象、及讲话人身份,选择得体的语言表达.
【解答】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语境辨析作答,语言要简洁,通顺、得体,其次要表明自己的观点,再是注意礼貌用语.
答案:王林你好,非常感谢你的邀请,真心的祝福你生日快乐,不巧的是,我早已答应爷爷去探望他,不能你去你那了,请谅解.
【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注意语句通顺,得体.
 
6.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句式,以“书籍”开头,写一个句式相似的比喻句。
时间如一位良医,它能抚平我们心中的忧烦愁苦。
时间如一面镜子,它能折射人性的善恶美丑。
书籍如 如一艘航船 , 它能引领我们抵达知识的王国 。
【考点】仿写语句.
【分析】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
【解答】分析例句,明确内容是时间的主要,句式是:时间如一…,它能….
答案示例:
书籍如一艘航船,它能引领我们抵达知识的王国.
书籍如一把钥匙,它能开启我们的智慧之门.
【点评】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7.不可无书,走近名著,与大师心灵对话,和高贵的精神同行,其乐无穷。请完成下面的读书卡
书名
作者
推荐理由
【考点】名著综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著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名人传》作者为罗曼 罗兰,讲述的是三位名人列夫 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贝多芬的故事,这三位名人的共同点是经历磨难之后取得伟大成就.
答案:书名:《名人传》;作者:罗曼 罗兰;推荐理由:读了《名人传》,我深受启迪:三位名人都是经历了超越常人的磨难之后才成为伟人的.我国先哲孟子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说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8.修改下面请假条中的三处毛病。
请假条王老师:今日我因感冒发烧,请假一天,恳请老师批准。此致敬礼2004年6月16日请假人:黄霞
修改一: 称呼居左,顶格写. 
修改二: “此致”居文后,前空两格,独占一行,“敬礼”则居其下一行,居左,顶格写; 
修改三: 请假人要在时间之上. 。
【考点】语言的简明
连贯
得体.
【分析】此题考查应用文常识.解答此题,要了解常见应用文的格式及要求,注意表达得体.
【解答】请假条,作为常见的应用文有其固定的格式,如称呼居左,顶格写;“此致”居文后,前空两格,独占一行,“敬礼”则居其下一行,居左,顶格写;文后落款处,请假人要在时间之上.
答案:
修改一:称呼居右,顶格;
修改二:“此致”居文后,前空两格,独占一行,“敬礼”则居其下一行,居左,顶格写;
修改三:请假人要在时间之上.
【点评】解答此题,要结合应用文的格式去辨析作答.
 
二、阅读(39分)(一)完成文言阅读下列各题.(16分)
9.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盖钉板上下弥束 因为 
虽乘奔御风, 飞奔的马 
不亦说乎 通“悦”高兴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以…为乐 。
【考点】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注意牢记常见的一些文言实词的用法,注意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并灵活运用.
【解答】句意:因为钉牢的木板紧紧约束.盖:因为.
句意: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架着疾风.奔:飞奔的马.
句意:不也是件高兴的事.说:通“悦”高兴.
句意: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乐:以…为乐.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培养阅读浅易古代诗文的能力,注重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可以多做笔记,边学边记,归纳整理,做到举一反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特殊句式,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技巧.
 
10.翻译下列句子。
(1)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而有了新的体会便可以当老师了. 。
【考点】文言翻译.
【分析】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解答】(1)白色的急流、绿色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素:白色的;清:清波)
(2)温习旧知识而有了新的体会便可以当老师了.(故:原来的,旧的;为:做,当)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能力,注意倒装与省略现象.
 
11.用“|
”将下列句子在标点符号处标记出两处。







此。
【考点】文言断句.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朗读节奏的划分,注意首先明确句意,按照意义和文言停顿习惯划分.
【解答】“未布瓦上轻故如此”句意:还没有铺好瓦片,上面轻,所以像这样.根据意义划分为: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答案: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按照意义划分.
 
12.杨花落尽子规啼”描写了怎样的环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考点】诗歌关键词句.
【分析】这首诗由描绘难过暮春景象入手,烘托出一种哀伤惆怅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被贬有人的思念、关切.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语言的理解和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句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诗中意象分析解答.情感方面要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杨花落尽子规啼”的意思是: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
答案:
杨花漫天飞舞,飘泊无定;子规(杜鹃鸟)一声声“不如归去”,鸣声凄厉.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友人的关心,思念和同情的感情.
【点评】做好本题要根据注释了解诗作的写作背景,阅读全诗理解诗歌内容,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3.《三峡》的结尾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考点】句段分析.
【分析】译文: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渔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此处描写的是三峡的秋天.秋天的特点是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然后作者用渔歌再次渲染三峡的凄凉.
答案: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渲染三峡秋天的凄凉.
【点评】景物描写的作用:
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三、展示人物性格
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14.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还应具有哪些风范?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考查自由表达观点和语言表达.
【解答】本题考查阐述观点看法.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论语》大意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认识,来阐述对君子的认识即可,做到言之有理.阅读课本中的《论语》,了解内容,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答案:
应具有高尚的道德,宽广的胸襟,善良的心地.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0分)
15.(10分)(2016秋 银川期末)
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
①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②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 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 肖迪克对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竞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③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④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⑤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 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①段划线句子的说明方法是 举例子 
,作用是 具体说明了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的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的污染” 。
(2)⑤段中加点词“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
(3)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D 
A.随着温度增高,时间增加,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会越来越大。
B.大部分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至1000年才能降解。
C.专家认为,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4)同学们饮用塑料瓶装水的现象非常普遍,请用本文所学到的知识,劝解同学们不饮用塑料瓶装水。
【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文章①段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②③段告诉我们:“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
④段说明“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⑤段说明“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说明文说明方法及其意义的掌握.解答时,认真阅读对应的文章段落,然后分析所用的说明方法以及意义.材料讲述了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开篇提出现在的瓶装水总给人一种很干净的感觉,之后以高档瓶装水为例子来具体说明,从而可得出此处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作用即为了具体说明瓶装水自我标榜“干净”的现状.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说明类文本概数词的理解.解答时,结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对概数进行理解分析.材料中文章属于说明文,说明文与科普文都要求写作文字和数据的准确科学性.诸如“大多”“大约”这样的词汇是体现其准确性的重要标志,一般不可删去.此处用来表达塑料原料并非全部取自石油,是其准确性的表现.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根据②段中“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内容,可知A项符合原文意思;根据⑤段中“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的内容,可知B项符合原文意思;根据③段“美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以及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内容,可知C项符合原文意思;根据②段中“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内容,可知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只有大量摄入时,才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所以可以知道D项不符合原文意思,本题选D.
(4)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结合材料中文章关于塑料瓶装水的具体有害之处进行提炼并用较为科学和委婉的语气来表达劝诫的语言.文中第②段提到,装饮用水的瓶子在生产过程中就有污染的隐患;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文中第③段提到,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文中第④段还提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文中第⑤段还提到,塑料瓶对环境的污染.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
(1)举例子,具体说明了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的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的污染”.
(2)不能,“大多”指比例较多,说明不是所有的塑料的原料都是从石油中提取的,去掉后变成全部,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D
(4)能运用本文知识答对以下两点给:①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可能危害健康的重金属元素锑;②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一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③瓶装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注意解答时语言委婉,易被人接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说明方法、说明语言、说明对象特点等多个方面内容,其中(4)题属于难题,需要学生从课文②﹣⑤段总体把握,解答时还应注意语言委婉,易被人接受.
 
16.(14分)(2016秋 银川期末)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我长大了
①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②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进中学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③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④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我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⑤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⑥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⑦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还是走了为好,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
⑧此时,许多人围拢过来。我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⑨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我会常常去看她。
⑩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1)第①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
: 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是 环境 
描写,作用是 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 
(3)第⑧段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第 段中说:“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6)曾认为上中学就是“长大”,是把“上中学”
作为长大的标准。
第二次,“我”曾认为长青春痘就是“长大”,是把“
长青春痘”作为长大的标准。我终于意识到“长大”的真正含义,是因为: “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7)第 段中说:“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考点】记叙文阅读综合.
【分析】本文通过记叙我盼望长大,有天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帮助被撞的老太太,并经常去看望她,晚饭时父母没有责备我,反而说我长大了,表现了真正的长大意味着学会承担责任,懂得从身边的事做起,把每件小事做好,知道关心身边的人.
【解答】(1)本题是信息筛选能力的考查.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提示,在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从第一段可以找到: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本题是对环境描写的考查.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表现人物某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需要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思路:这句话写出了…的景物特征,渲染了…的氛围,烘托了人物…的心情.“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是环境描写.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本题是对内容理解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总结回答即可.从第六段可以明确““有些惭愧”是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本题是考查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根据上文“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想来会少些责骂”可以推测出我想象家里的气氛是:父母都板着脸,严厉的责骂我,让我以后在外面要少惹祸.
(5)本题是对文章详略安排的考查.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详略的安排要根据文章的中心来选择,突出表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要详写,反之则略写.详写“撞人”和“吃晚饭”,略写“送老太太回家”.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
(6)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个性解读,要在理解内容,把握主旨的基础上进行解答.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长大”,“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7)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理解(作用).思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语言组织:这句话写出了…(内容),结构上起到了…(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为下文写什么作铺垫、.总结上文突出中心等)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往主旨上靠拢)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同时也起到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答案:
(1)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环境描写.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3)本题是对内容理解的考查,根据问题,找到相应的段落,总结回答即可.从第六段可以明确““有些惭愧”是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根据上文“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想来会少些责骂”可以推测出我想象家里的气氛是:父母都板着脸,严厉的责骂我,让我以后在外面要少惹祸.
(5)详写“撞人”和“吃晚饭”,略写“送老太太回家”.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
(6)“长大”的标准是有责任感.
(7)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同时也起到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长大”不在于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成熟,而是意味着能够承担责任;同时也起到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点评】补写人物心理.思路:先要明确人物此时所处的情境和此时应有的、合理的心理内容.语言表述时要注意人称,很多题目暗含要求用第一人称:要用“我”,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用第三人称,则是在陈述人物心理.注意要符合人物性格,符合当时情况.
 
三、作文(40分)
17.(40分)(2016秋 银川期末)温暖是一种心理感受,是一种温馨的心灵触摸。生活中,一个关心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声亲切的问候……都会给你留下长久的抚慰。请以“温馨的回忆”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内容充实,表达出真情实感。(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该作文为半命题作文,题目之前加入了一段提示语,这为学生在选材立意方面提供了思路,使得学生在紧张的考场上得到引领与启发.该作文题考查的是考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挖掘的能力,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挖掘生活中富有“闪光点”和影响力的素材.
【审题立意】这一题目中的关键字词是“回忆”,如何从生活中提炼出富有“值得回忆”的瞬间,是本作文的关键,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事件,而且要怀着感动之心写起,这对于初中生来说,不算是一个难写的题目,但是要写好却有一定难度.
【思路点拨】有几个关键词语我们打开了思路:回忆往事、无私的母爱、奋斗的艰辛、意外的发现、感动留在心里,这几种思路都可以写.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者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不适合写诗歌和议论文.
【表达方式】整篇文章要以记叙文字为主,也可以使用其他的表达方式作为补充,在文章最后可以写一段议论抒情文字,写出所感所悟,升华一下文章的主旨.
【细节描写】观察生活中留在心中的美好瞬间,所以文章中一定要有大段的细节刻画,各种细节描写方式都可以酌情使用.
【创新指导】写作文时,可以加适当的创新形式,比如加一个与主题相关的题记.也可以使用几个小标题,串联起自己发现的几个美好瞬间,使文章层次清晰,也很好.
【解答】【例文】
温馨的回忆
唯美似盛夏,那抹不去的蓝色回忆场景一直徘徊在那一季的夏天,一直是我人生中最珍贵的一幅画.
夏日的燥热,带不走心中的烦躁,唯有步于海边沿岸,才会消燥,也才能够激起蓝色的畅爽与幻想.
依然如旧,每天早晚步于海边,陶醉于无人干扰的寂静中…我只是清楚地记得,那次的暑假,我在海边整整呆了一个月,也许是太小,什么都不想懂得,所以认为日子过得很安然.
也许是他没在意我,但我每天都能看到他: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表情很淡然,清闲的躺在海滩上.是喜爱可乐么?每次来,手中都有瓶这样的汽水,那件蓝色的衬衫和
海很般配.渴了,喝一口可乐,累时,闭上眼睛,还有的时候,他会紧皱眉头,我不知道他又泛起了怎样的思绪.是冷漠还是热情?作文
海滩上一直就我们两个,从来不被打扰.

天很偶然,多了一个女孩的身影,她显得很刺眼,红色的破长衫,黑色的补丁短裤,于海景是多么的不搭调.她很狼狈,很沧桑,蓬乱的头发垂落双肩,带着与年龄
不符的一种沧桑,手中提个破布袋,正一步步走近那个男孩.“把手中的瓶子给我好么?”男孩很疑惑,但更多的是不屑.作文
“喝过么?”男孩挑衅地说.
“这是什么啊?味道怎么样?是甜的么?我不知道,但我需要瓶子.”
“你可真土,这都没听说过”.随即男孩大笑起来.
“想要瓶子?”男孩将瓶子用力投向远处,说:“你去捡吧.”
女孩不语了,她沉默了.她只是凝视着男孩,眼神中带着不满与哀伤.男孩有些不知所措,低下头,装作做其他事.当他再次抬起头时,女孩子早已远去,留下的只是冷冷的海风,虽然是夏天,但这风却凉的刺骨…
海浪拍击着沙滩,声音越来越大,他是在嘲笑男孩的做法么?
黄昏到了,我们已然消失于海滩.
清晨,我依旧漫步于海边,但是不同与往日的是,男孩来得更早了.这让我有些意外.我还是能够看到女孩子拾空瓶子时身体的起起伏伏.
女孩越走越近,男孩的表情却似乎越来越尴尬.女孩没理男孩,从他身边走过.男孩立刻意识到了什么,转身,“喂,你等等!”女孩没有回应.
只见男孩跑向女孩,将手中尚未打开的可乐递给了女孩,然后又说了些什么,随即就跑了,女孩子一脸笑意,往日的哀伤再也看不到.
以后的日子,我再也没有见过那男孩,那个女孩,当海浪拍击沙滩时,我总会想起那个感人的场景.
蓝色大海好像笑了,海风吹着,却又是那样的柔和,我微笑着,站起身走向远方,一切都过去了,但这蓝色回忆却停留在这片海滩,永不消散.
【点评】【例文点评】这篇文章写得清新自然,好像童年山坡上的小野花一样,有着一种独特的香味.开头用了一句精彩的话作为本文的开头,点明了主旨,也增加了文章的文采.文章的主体部分以记叙为主,使用了细节描写,特别是语言描写本文长短段落交叉使用,使文章形式错落有致,不落俗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