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集训十一:文言文阅读(传记类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高考二轮复习专题集训十一:文言文阅读(传记类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0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2 11:0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集训十一 文言文阅读(传记类二)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梅长公传
钱谦益
公讳之焕,字长公,黄之麻城人。其先,宋宛 ( http: / / www.21cnjy.com )陵先生后也。公十岁丧父,从其母刘,居东山之沈庄,日课书盈寸。倜傥雄俊,异于凡儿。年十四,为诸生。台使者按部阅武,骑马横绝教场,使者怒,命与材官角射,执弓腰矢,射九发连九中,中辄一军大呼以笑。长揖上马径去,使者不怿而罢。
万历癸卯,与应山人杨涟同举于乡,以功名节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期许,盱衡扺掌,视举世无如也。甲辰举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孙少师以史官同馆,性严重,不可一世士,独推重公。公在馆中,语则矫尾厉角,坐则掀髯摇扇,视馆阁诸公低头缓步,恒目笑不自禁也。
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疏屡上,不见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党角立,如敌国不相下。一无所附离,每有封驳,恒两非之。其大指务在破私交,绌党论,矫时救弊,爱惜人才而已。
居六岁,出为广东按察司副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守惠州。惠狱多冤结,拷一连十,累岁不得决。闭门周视案牍,期旦日会堂下,据案呼囚,明举其刑书云何,据几决遣,狱成于手中,奄忽如神。
宦家子依倚父势,恣为奸利,禽治之不可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人晓谕其父:“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其父大寤,听其子就理命。冤民如墙而立,占人田园若干,攫金钱若干,以次质对,尽反其侵掠,则缚狠子痛箠之曰:“用以谢乡人,并以谢而父也。”卒自刮磨为善士。
海寇袁八老掠潮杀守吏,潮非公所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请往剿。严兵扼海道,绝馈运,断樵汲,散免死牌数千,首服者接踵。八老窘迫,乘潮夜遁,乞降于闽。公督学山东,八老率舟师援辽,谒公于登。公语之曰:“海上之役,不得望见颜行,今何以在此?”八老泥首谢曰:“畏公天威,是以走闽,今日敢不为公死乎?”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其视学,阔略教条,谢绝请寄,考课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暇,进诸生而教诫之。贤者降阶执手,重以慰藉;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诸生始而骇,中而服,久而歌思颂慕,咸以为师保父母也。
(节选自《牧斋初学集》)
[注]夏(jiǎ)楚,古代学校体罚越礼犯规者的两种用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使者不怿而罢 怿:喜悦
B.一无所附离 离:违背
C.并以谢而父也 谢:谢罪
D.重以慰藉 重:加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倜傥雄俊,异于凡儿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冤民如墙而立 去今之墓而葬焉
C.不类者嚼齿唾骂,申以夏楚 又重之以修能
D.今日敢不为公死乎 不足为外人道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梅长公年幼丧父,随母家居。他文武兼修,每天坚持研习的书有寸把厚,与教场的材官比赛射箭,他九发连中。【版权所有:21教育】
B.梅长公应举时,与杨涟志同道合,经常以功名节义互勉。后来在翰林院供职时,眼界极高的孙少师却惟独推重他。
C.梅长公任广东按察司副使,分守惠州时,将数年不决的案件很快判定,又促使久抓不获的官宦子弟自首,接受惩罚。
D.梅长公潮州平乱时,一方面断绝了海寇的粮道,一方面给前来自首者发放免死牌,结果袁八老不战而溃,俯首谢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扼腕时政,慨然欲有所建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欲其子出而生乎,抑匿而死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文人不便武事,其为剧寇畏服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杜五郎传
【宋】沈括
颍昌阳翟县有一杜生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其名,邑人但谓之杜五郎。所居去县三十余里,唯有屋两间,其一间自居,一间其子居之。室之前有空地丈余,即是篱门,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来源:21cnj*y.co*m】
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见其人颇萧洒,自陈 ( http: / / www.21cnjy.com ):“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 孙问其不出门之因,其人笑曰:“以告者过也。” 指门外一桑曰:“十五年前亦曾到此桑下纳凉,何谓不出门也?但无用于时,无求于人,偶自不出耳,何足尚哉 ?”问其所以为生,曰:“昔时居邑之南,有田五十亩,与兄同耕。后兄之子娶妇,度所耕不足赡,乃以田与兄,携妻子至此。偶有乡人借此屋,遂居之。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粥,亦有时不继。后子能耕,乡人见怜,与田三十亩,令子耕之,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自此食足。乡人贫,以医卜自给者甚多,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又问:“常日何所为?”曰:“端坐耳,无可为也。” 问:“颇观书否?”曰:“二十年前,亦曾观书。” 问:“观何书?”曰:“ 曾有人惠一书册,无题号。其间多说《净名经》,亦不知《净名经》何书也。当时极爱其议论,今亦忘之,并书亦不知所在久矣。”
气韵闲旷,言词清简,有道之士也。盛 ( http: / / www.21cnjy.com )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问其子之为人,曰:“村童也。然质性甚淳厚,未尝妄言,未尝嬉游,唯买盐酪,则一至邑中,可数其行迹,以待其归,径行径还,未尝傍游一步也。”
予时方有军事,至夜半未卧,疲甚,与官属闲话,轸遂及此,不觉肃然,顿忘烦劳。
(节选自《梦溪笔谈》)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所居去县三十余里 去:距离
B.度所耕不足赡 度:估计,推测
C.遂居之 居:住
D.径行径还 径:直接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黎阳尉孙轸曾往访之 夫晋,何厌之有
B.唯与人择日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以医卜自给者多 以勇气闻于诸侯
D.未尝傍游一步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杜五郎父子处世卓异的一组是( )
①杜生不出篱门,凡三十年矣 ②乃以田与兄
③尚有余力,又为人佣耕 ④端坐耳,无可为也
⑤唯与人择日,又卖一药,以俱粥 ⑥未尝傍游一步也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⑤⑥
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五郎携家人独处荒村,三十年没出过家门,他远离尘世,不问世事,是个隐逸之士,更是个有道之士。
B.杜五郎是一个很特别的人,在他人眼中十分与众不同的行径,杜五郎却丝毫不认为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C.杜五郎的儿子继承了父亲恬淡清净的性格,在别人眼中,他是一个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人。
D.作者听孙轸谈到杜五郎的事“不觉肃然”,是因为杜生无欲无求,不受俗务烦扰,这种超脱而又悠然的心境让他佩服。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陈:“村民无所能,何为见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食既足,不当更兼乡人之利,自尔择日卖药,一切不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盛寒,但布袍草履。室中枵然,一榻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庾亮传
庾亮字元规。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
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 ( http: / / www.21cnjy.com )。固让,不许。中兴初,拜中书郎,领著作,侍讲东宫。其所论释,多见称述。时帝方任刑法,以《韩子》赐皇太子,亮谏以申韩刻薄伤化,不足留圣心,太子甚纳焉。时王敦在芜湖,帝使亮诣敦筹事。敦与亮谈论,不觉改席而前,退而叹曰:“庾元规贤于裴 远矣!”因表为中领军。
王敦既有异志,内深忌亮,而外崇重之。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忧惧,以疾去官。及敦举兵,加亮左卫将军,与诸将距钱凤。及沈充之走吴兴也,又假亮节、都督东征诸军事,追充。事平,以功封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固让不受。
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羕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
时王导辅政,主幼时艰,务存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纲,不拘细目,委任赵胤、贾宁等诸将,并不奉法,大臣患之。陶侃尝欲起兵废导,而郗鉴不从,乃止。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谘鉴,而鉴又不许。会王导薨,征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
初,亮所乘马有的颅,殷浩以为不利于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劝亮卖之。亮曰:“曷有己之不安而移之于人!”浩惭而退。亮在武昌,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俄而不觉亮至,诸人将起避之。亮徐曰:“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便据胡床与浩等谈咏竟坐。
(选自《晋书 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1.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现庾亮“敢言”的一组是( )
①其所论释,多见称述 ②亮谏以申韩刻薄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化,不足留圣心 ③亮忧惧,以疾去官 ④既而正色陈羕与宗等谋废大臣 ⑤至是,亮又欲率众黜导,又以谘鉴 ⑥诸佐吏殷浩之徒,乘秋夜往共登南楼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④⑤
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庾亮很不喜欢高官厚禄。元帝担任镇东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将军时听说庾亮的名声,就征召他为西曹掾,但他坚辞不受;在平定王敦叛乱时,因有功被赏赐,他也拒不接受。
B.庾亮的贤能在当时就被人认可。王敦驻守芜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元帝让庾亮到芜湖去,在与王敦一番长谈后,王敦称赞庾亮说:“庾亮的贤能高于裴 。”并上书让庾亮担任中领军。
C.庾亮对待叛乱者态度坚定。抚军将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顿王、右卫将军等与西阳王勾结图谋不轨,庾亮在群臣不能进见皇上时,直接闯入皇帝的寝宫,向皇帝慷慨陈词。
D.庾亮十分善良并平易近人。殷浩认为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卢马不利于主人,劝庾亮卖掉,庾亮不相信这个说法;庾亮能与属下打成一片,有一次他坐在胡床上与属下一起谈笑、歌咏。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承拙斋家传
[清]张惠言
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日:“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趵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叠濒行命之日行己在耻立复之端也摄失之际慎之志兄夔堂恂谨力学父之教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拙斋年十三而丧母,即知守礼。父卒,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育异母少弟,有恩礼。居乡,长者行甚众。要其大者论之,故不著。杭生者,名乐,笃行君子也,从学者称“留闲先生”,目盲废矣:拙斋事之八年,及卒,邀其同门,具其行呈于学官,旌其门。拙斋所授徒阳湖张淳、宜兴陆典畴,皆以力行称于乡里。
论日:自时文③电之学兴,而六经四子之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科举羔雁④而已,父以是教其子,师以是传其徒。周公孔子之说,日举于口,而笔于书,而终身不知其为何物者,众也。拙斋教人,求之于心,而勖其子以有耻,古之学者,仃以异是?志为余言,君终身服一言,日“恕”。然晚年乃日:“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鉴盟垫盎堡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选自《茗柯文四编》,有删改)
【注】①斌: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笔蘸墨,指圈画改订诗文。③时文:当时书坊为应对科举而刻制的经义,称为“时文”。④羔雁:羊羔、大雁,比喻追求仕途的手段。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晤之几席也 晤:见面
B.具其行呈于学官 行:行为
C.自时文之学兴 兴:兴起
D.而勖其子以有耻 勖:勉励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承拙斋家贫仅有“破屋数椽”,九次乡试都不中,但他仍然达观奋进,不仅教授学徒和子孙,自得其乐,而且著书立说,颇有成就。
B.承拙斋认为读圣贤书目的在于懂得如何立身行事,而不只是学习“文词小伎”。儿子进京会试,临行前,他还告诫儿子要有羞耻心,慎重对待得失。
C.承拙斋忠厚仁义名扬乡里,十三岁为母守孝,父亲死后,教育抚养异母小弟,还把失明的老师侍奉了八年,先生死后还禀告掌官褒扬师风。
D.承拙斋在待人接物上主张“宽恕”,到了晚年终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应如孟子所说,对自己经常反思,这得益于他在学问上的“求之于心”。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拙斋教人,求之于心,而勖其子以有耻,古之学者,仃以异是?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①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③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乞人张氏传
清·刘大樾
楚之南,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石;流沙之西,天地之气,不钟于人而钟于鸿雁;近世以来,天地之气,不钟于士大夫,而钟于穷饿行乞之人。
合肥张美之,家在域北八十里之元潭。有女年十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而同邑马彦章来赘。张氏年二十八,而父母皆已死,生二女亦死。其舅马青芝妻早死,有三子、二女。三子彦章为长,彦章年四十余又死。彦章死而青芝之二子皆幼,赖张氏以养;其二女赖张氏以嫁。其后,合肥岁连不登。张氏奉其舅青芝及二叔南走池州乞食,而二叔又皆死。张氏复奉其舅自池州之桐城,依左氏之庑下,乞食、挑野菜以养。当是时,桐之民有欲娶张氏者,而张氏以其舅老穷无归,相依至死,不忍去,青芝死,而张氏年早已六十余,犹间至余家行乞也。
古者妇事舅姑①,鸡初鸣而盥漱,其礼旷千 ( http: / / www.21cnjy.com )载不行矣。然吾以为民秉之彝②,不尽绝于人心。缙绅大夫之家必有隆礼守义善事其舅姑,与孝子之事父母无异者,而往往求之不可得。夫缙绅者,衣食奉养之物备具也;然勃谿诟谇③,禁之而不止.穷饿至于行乞,苟可以依人而得食,不能禁其改适也;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惜乎,其为女子且穷而行乞也!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
夫天地之气不能无所钟也。明之亡也,金陵之乞人闻之而赴水以死。丈夫不能,而女子能之;富贵者不能,而乞人能之,亦可慨也夫!
(选自《明清八大家文选》,有删改)
【注】①舅姑:公婆。②彝:法度,规则。③勃谿诟谇:争吵、辱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钟于人而钟于石 钟:聚集
B.合肥岁连不登 登:丰收
C.犹间至余家行乞也 间:断晰续续
D.不能禁其改适也 适:适当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依左氏之庑下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桐之民有欲娶张氏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不尽绝于人心 乃设九宾礼于庭
D.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 则或咎其欲出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以一组排比句,由天地灵秀之气,引出人间浩然之气,从而点出文章主旨.。
B.张氏在桐城漂泊乞食时,有人想娶她,但公公反对,张氏放弃改嫁机会,奉养公公终生。
C.作者以质朴的文字,简练真切地记叙了张氏历尽坎坷的人生际遇,赞美她的美好心灵。
D.文章用“缙绅大夫之家”的表现作为反衬,突显张氏的为人品格,深化文章的主题、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至死不去,而养其舅以终身,岂非其天性之笃挚有过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使斯人为丈夫而登于朝堂,则其于君父人伦之间,出其至性,必有建树非常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上官均传
上官均字彦衡,邵武人。神宗熙宁亲策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士,擢第二,为北京留守推官、国子直讲。元丰中,蔡确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时相州富人子杀人,谳狱为审刑、大理所疑,京师流言法官窦莘等受赇。蔡确引猜险吏数十人,穷治莘等惨酷,无敢明其冤。均上疏言之,乞以狱事诏臣参治,坐是,谪知光泽县。莘等卒无罪,天下服其持平。有巫托神能祸福人,致赀甚富,均焚像杖巫,出诸境。还,监都进奏院。
哲宗即位,擢开封府推官。元,复为监察御史。议者请兼用诗赋取士,宰相遂欲废经义。均言:“经术以理为主,而所根者本也;诗赋以文为工,而所逐者末也。今不计本末,而欲袭诗赋之敝,未见其为得也。”自熙宁以来,京师百司有谒禁。均言:“以诚待人,则人思竭忠;以疑遇物,则人思苟免。”遂论青苗,以为有惠民之名而无惠民之实,有目前之利而为终岁之患,愿罢之而复为常平籴粜之法。2·1·c·n·j·y
蔡确弟硕盗贷官钱以万计,狱既上,均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确为宰相,挟邪挠法,当显正其罪,以厉百官。张、李清臣执政,与正人异趣,相继击去之。监察御史张舜民论边事,因及宰相文彦博,舜民左迁。均言:“风宪之任许风闻,所以广耳目也。舜民之言是,当行之;其言非,当容之。愿复舜民职。”不从。台谏约再论,均谓事小不当再论,王岩叟遂劾均反覆,岩叟移官。均迁殿中侍御史,内不自安,引义丐去,改礼部员外郎。居三年,复为殿中侍御史。
徽宗立,太学生张寅亮应诏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事,得罪屏斥,均言:“寅亮虽不识忌讳,然志非怀邪。陛下既招其来,又罪其言,恐沮多士之气。”寅亮得免。时宰相欲尽循熙、丰法度为绍述以风均,均曰:“法度惟是之从,无彼此之辨。”由是不协,徙襄州。久之,复龙图阁待制,致仕。卒,年七十八。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四》,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谳狱为审刑、大理所疑 狱:案件
B.京师百司有谒禁 谒:拜谒
C.其言非,当容之 容:宽容
D.又罪其言,恐沮多士之气 沮:败坏
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直接表现上官均敢于表达观点的一组是( )
①乞以狱事诏臣参治 ②天下服其持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③以为有惠民之名而无惠民之实 ④挟邪挠法,当显正其罪 ⑤王岩叟遂劾均反覆 ⑥太学生张寅亮应诏论事,得罪屏斥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③④⑤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官均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上官均因为反对蔡确两次受到贬谪,第一次是因为相州富人的孩子杀人案,第二次是因为蔡确的弟弟贪污案。
B.上官均看重科举考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义科目。元祐年间,宰相想废除经义科考试,上官均针锋相对地指出:经术是以理为主的,是立世的根本,选拔人才不能舍本求末。
C.上官均做事比较顾全大局。比如在监察御史张舜民议论边地事情的事件上,上官均首先请求恢复张舜民的官职,不被允许后,就不再议论这件事情。
D.上官均看问题比较客观公正。比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张寅亮的问题上,上官均认为张寅亮是应召论事,即便说话不懂忌讳冲撞了皇帝,但用心是好的,不能因为这处罚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巫托神能祸福人,致赀甚富,均焚像杖巫,出诸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均曰:“法度惟是之从,无彼此之辨。”由是不协,徙襄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窦玄德,河南人也。贞观中,任都水使者,时年五十七,奉使江西[注]。发路上船,有一人附载。窦公每食余,恒 ( http: / / www.21cnjy.com )啖附载者,如是数日,欲至扬州,附载辞去。公问曰:“何速?”答曰:“某是司命使者,因窦都水往扬州,司命遣某追之。”公曰:“都水即是某也,何不早言?”答曰:“某虽追公,公命合终于此地,此行未至,不可漏泄,可以随公至此。在路蒙公余食,常愧于怀,意望免公此难,以报长者深惠。”公曰:“可禳否?”答曰:“彼闻.道士王知远乎?”公曰:“闻之。”使者曰:“今见居扬州府。王尊师行业幽显,众共尊敬。其所施为,人天钦尚。与人章醮,有厄难者,天曹皆救。公可屈节咨请,得度斯难。明晚当奉报灭否。”
公既奉敕,初到扬州,长史已下诸官皆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迎。公未论事,但问官僚见王尊师乎。于时诸.官,莫测其意,催遣迎之。须臾,王尊师至,屏左右具陈情事。师曰:“比内修行正法,至.于祭醮之业,皆所不为。公衔命既重,勉励为作,法之效验,未敢悬知。”于是命侍童写章,登坛拜奏。
明晚,使者来报公曰:“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免矣。”公又求哀甚切。使者曰:“事已如此,更令奏之,明晚当报。仍买好白纸作钱,于净处咨白天曹吏,使即烧却;若不烧,还不得用。不尔,曹司稽留,行更得罪。”公然之,又白师,师甚不悦。公曰:“惟命是遵,愿垂拯济。”师哀之,又奏。明晚使者来,还报云:“不免。”公苦问其故,初不肯言,后俯首答曰:“道家章奏,犹人间上章表耳。前上之章,有字失体;次上之章,复草书‘仍乞’二字。表奏人主,犹须整肃,况天尊大道,其可忽诸?所上之章,咸被弃掷,既不闻彻,有何济乎?”
公又重使令其请托,兼具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白师。师甚悦云:“审尔乎!比窃疑章表符奏,缪妄而.已。如公所言,验若是乎!”乃于坛上取所奏之章,见字误书草,一如公言。师云:“今奏.之章,贫道自写。”再三合格,如法奏之。明旦使者报公云:“事已谐矣。”师曰:“此更延十二年。”公谓亲表曰:“比见道家法,未尝信之。今蒙济拔,其验如兹。从今以往,请终身事之。”春秋六十九而卒。 21·世纪*教育网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江西:隋唐以前,习惯上称长江下游北岸淮水以南地区为江西;有时又泛称长江以
北包括中原地区在内为江西。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既奉敕,初到扬州 敕:皇帝的诏令 B.屏左右具陈情事 屏:避退
C.窦公每食余,恒啖附载者 啖:给……吃 D.比窃疑章表符奏 比:比较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因窦都水往扬州,司命遣某追之? 因击沛公于坐
B.意望免公此难,以报长者深惠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况天尊大道,其可忽诸? 其可怪也欤?
D. 乃于坛上取所奏之章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窦玄德五十七岁时任都水使者,奉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使长江北岸地区,上船出发时有个人也来搭乘,这个人本是来取他的性命的,后受到窦玄德的赏赐,心中希望能免除他的这个灾难。
B.窦玄德系受皇命而来,长史以下各级官吏都来迎接他。他没有谈论政事,只问官员僚属见过王尊师没有。当时各级官员没有人能猜透他的心意。
C.王尊师到来后,窦玄德就屏退身边侍候的人,把整件事情详细陈述了一遍。王尊师马上就亲自写陈奏文书,登坛跪拜上奏,为窦玄德消灾。
D.解救成功后,窦玄德对他的亲戚说:“我每次看到道家法术,都不曾相信它,如今承蒙道术拯救,方知如此灵验。从今以后,请让我终身奉道。”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衔命既重,勉励为作,法之效验,未敢悬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然之,又白师,师甚不悦。公曰:“惟命是遵,愿垂拯济。”师哀之,又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所上之章,咸被弃掷,既不闻彻,有何济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1.B
2.C
3.D
4.(1)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所作为。
(2)你是想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讨一条活路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判死罪呢?
(3)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他竟然被大海盗如此地敬畏服从。
【解析】
1.试题分析: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一无所附离:梅公一方也不依附。即,离:依附。
2.试题分析:介词,用。A介词,跟/比。B连词,修饰/顺承。D介词,替/向。
3.试题分析:袁八老俯首谢罪,不是在潮州,是在登州。
4.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扼腕:不满;慨然:慷慨激昂;建置:作为,各1分。(2)其:自己的;抑:还是;各1分,出而生:出来自首讨一条活路;匿而死:躲起来(直到被抓)判死罪,各1分。(3)便:熟悉;剧:竟然,各 1分,被动句式1分。
【参考译文】
梅公名之焕,字长公,黄州麻城人。他的祖先,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宋朝宛陵先生(梅尧臣)的后人。梅公十岁时父亲去世,跟随他的母亲刘氏住在东山的沈庄,每天研习的书文(摞在一起)超过一寸厚。为人洒脱,英武雄壮,不同于普通的孩子。十四岁时就成为生员。某台使巡视部属,正在讲习武事,梅公骑马横穿教场,使者大怒,命令梅公与武士比赛射箭。梅公手持弓,腰佩箭,九发连中。每射中一次整个军队总是大呼而笑,梅公作了个长揖后上马径自离开。使者虽不高兴也只好作罢。21教育网
万历癸卯年,梅公与应山人杨涟参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乡试一同中举,二人用功名节义来相互勉励,扬眉举目,击掌而谈,认为世上没人能比得上他们。甲辰年考中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高阳的孙承宪凭借史官的身份与梅公同在翰林院任职,性情严肃稳重,看不上天下的士人,唯独推许尊重梅公。梅公在翰林院中,说话时锋芒毕露,坐着时也谈笑风生,看到翰林院众同事低着头慢步走,总是眉开眼笑,忍俊不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梅公不满当时的朝政,慷慨激昂想要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作为。多次上疏,也没有被关注。当时朋党对峙,就像敌对的两个国家,争执得不相上下。梅公一方也不依附,每每遇到封还诏敕的情况,梅公总是批评双方。他的主要意图在于破除私下勾结,废除朋党之间的争论,矫正挽救时弊,爱惜人才而已。www-2-1-cnjy-com
过了六年,出京担任广东按察司 ( http: / / www.21cnjy.com )副使,分派驻守惠州。惠州的案件多有冤屈,审讯一件案子就会牵连到十件,多年也得不到决断。梅公闭门仔细察看案卷,约定第二天当堂会审,按案卷传呼囚犯,根据刑法条文一一说明,当堂审判发落,案件随手判决,快速如神。
一个官宦子弟依仗父亲的势力,干了不少坏事。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想要捉拿惩处他,却抓不到他。梅公派人劝告他父亲:“你是想自己的儿子出来自首讨一条活路呢,还是想让他躲起来(直到被抓)叛死罪呢?”他的父亲幡然醒悟,任他的儿子听由天命。受冤的百姓像一堵墙站着,宣布他霸占别人的田地有多少,夺取钱财多少,依次和他对质,梅公把他侵犯掠夺的财产全部返还给人,就捆住这个坏小子鞭打他说:“向乡人谢罪,向你的父亲谢罪。”官宦之子最终自我磨砺,成为好人。
海盗袁八老侵掠潮州杀死了守吏,潮州不是梅公 ( http: / / www.21cnjy.com )管辖的地方,梅公主动请求前往剿匪。他派重兵据守海道,断绝了海盗的粮食物资运输,散发了好几千块免死牌,投降服罪的人一个接一个。袁八老处境困窘,乘着涨潮在夜里逃跑到闽地请降。梅公到山东任督学的时候,袁八老率水军增援辽东,在登州拜谒梅公。梅公对他说:“海上的那次战役,没能够看到你,今天怎么在这里了?”袁八老顿首至地谢罪说:“当时害怕您的威严,因此逃到闽地,今天怎么敢不为您而死呢?”梅公是文人,不熟习军事,但还是被大海盗如此地敬畏服从。
梅公考察学政的时候,不讲究教条,谢绝任何请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核空闲之时,召来生员教育劝诫他们。对于有出息的学生,他走下台阶握住对方的手,并加以安慰;对于不成器的学生,他咬牙痛骂,甚至用棍棒来教训。生员们刚开始很害怕,过了一阵子就心服口服了,时间长了就歌颂思慕梅公,都把他当作老师父母了。2-1-c-n-j-y
师】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1.C(居:让……居住。)
2.C(C项,表示“凭借”; A项,第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为代词,“他”;第二个“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第一个“与”为介词,“为”、“替”;第二个“与”为连词,“和”、“同”; D项,第一个“也”为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和肯定;第二个“也”为句中语气词,表停顿。)
3. A(②表现兄弟之情;③表现自力更生,属于常人常为之事;⑤说的是他的生存方式,这也是乡里很多人的生存方式,并没有异常。)
4. A(杜五郎“所居去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十余里”,谈不上“独处荒村,远离尘世”,“不问世事”是对原文的误解和夸大,他问生活之事、生产之事,只是不问国家之事、朝廷之事。)
5.(1)(杜五郎)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能耐,您为什么还要来拜访我呢?”(“村民”谦称1分;所字结构1分;见,表示对我如何1分)
(2)既然自己能吃饱饭,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应当再去和乡里人争夺利益了,从这以后,给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既,既然1分;兼,同时获得1分;尔,代词1分)
(3)隆冬里只穿着布袍草鞋,屋里空荡荡的,就一张床而已。(布袍草履,名词用作动词1分;枵然,空荡荡的样子1分)
【参考译文】
颍昌阳翟县有个杜生,不知道他的名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县里人只是叫他杜五郎。杜生居住的地方距离县城三十余里。只有两间屋,其中一间他自己居住,另一间他儿子居住。屋前有一丈多空地,空地外紧接着就是篱门,杜生已经有三十年没有走出篱门了。
黎阳县尉孙轸曾去拜访他,见他本人非常超凡 ( http: / / www.21cnjy.com )脱俗,杜生自己说:“我没有什么能耐,您为什么还要来拜访呢?”孙轸问他足不出户的原因,他笑着说:“告诉你这 话的人言过其实了。”他指着门外的一株桑树说:“十五年前,我也曾到这株桑树下乘凉,怎么能说是足不出户呢?只不过我对当世没有什么用处,对别人也没有什 么要求,恰好我又不出门而已,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孙轸)问他依靠什么来维持生计,他回答说:“从前居住在县城的南边,有五十亩田地,与哥哥一同耕种。 后来哥哥的儿子娶了媳妇,我估摸所种的田地不足以供养一大家人,就把田地都给了哥哥,带着妻子儿子来到这里。碰巧有乡里人把这屋子借给我,于是我就住在了 这里。只靠替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来置备稠粥,但有时候也会断炊。后来儿子长大能耕田了,乡里人可怜我们,给了我们三十亩田地,让儿子耕种这三十亩地,他 还有余力,又受雇为别人耕种,我们从此就能吃饱饭了。乡里人贫困,靠行医算卦养活自己的人很多,既然自己能吃饱饭,就不应当再去和乡里人争夺利益了,从这 以后,给人选择黄道吉日和卖药这些事我都不去做了。”又问:“平日里都做些什么?”他回答说:“端正地坐着而已,没什么可做的。”问:“经常看书吗?”回 答说:“二十年前也曾看过书。”问:“看的是什么书?”回答说:“曾经有人送了本书,没有书名,其中多处提到《净名经》,也不知道《净名经》是什么书。当 时非常喜欢那本书中的议论,现在那些议论也都忘了,而且很久以前便不知道那本书放到哪儿去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杜生气韵闲适旷达,言辞简洁,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有道之士。隆冬里只穿着布袍草鞋,屋里空荡荡的,就一张床而已。问他儿子的为人,回答说:“乡下孩子而已,但他的品性非 常淳厚温和,不曾胡说,不曾嬉玩游荡。只有买盐、醋等日用品时才去一次县城,可以计算出他的行程,来等待他回家。他直接去直接回,从来不到别处游荡一步。”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我那时正有军务,到半夜还未曾上床睡觉,非常疲劳,与同僚闲话时,孙轸就谈到了杜生的事迹,我不禁肃然起敬,顿时忘记了烦闷和疲劳。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1.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庾亮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多被人们称许。表明庾亮对讲授内容的深刻理解。②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③庾亮担忧、害怕王敦伤害自己,借病辞官。④敢于向皇帝说出自己的看法。⑤庾亮想率领众人一起罢黜王导,并咨询郗鉴。⑥殷浩等人登楼赏月。
2.D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D项,不是庾亮不相信殷浩的说法,而是他不想把灾祸转嫁给别人。
【参考译文】
庾亮字元规。庾亮十六岁时,东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王(司马)越要征召他为掾官,他没有接受,跟随父亲住在会稽,十分端庄,坚持操守。当时人们都有些畏惧他的方正庄重,不敢随便造访他。
元帝为镇东大将军时,听说庾亮的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征召他为西曹掾。庾亮再三推辞,元帝不许。晋室中兴之初,拜为中书郎,领著作,在东宫讲学。他所讲授和解释的内容,多被人们称扬述说。当时元帝正以刑法之术治乱世,将《韩非子》赐给太子,庾亮认为申不害、韩非子的刑名权术之学严厉苛刻有伤礼义教化,不应多留心这 些东西,太子也很赞同。当时王敦在芜湖,元帝叫庾亮前去拜访与其商讨国事。王敦与庾亮交谈,不觉移动座位靠近庾亮,离开后叹道:“庾元规的贤能远远超过裴 呀!”于是上书让庚亮担任中领军。
王敦萌生叛变之心后,内心非常忌恨庾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外表上却很敬重他。庾亮忧愁恐惧,借病辞官。等到王敦起兵后,朝廷加封庾亮为左卫将军,与诸将一起抵抗(王敦的部将)钱凤。到沈充战败逃跑到吴兴时,又授予庾亮持节、都督东征诸军事,率兵追击沈充。王敦之事平息后,(庾亮)因功被封为永昌县开国公,赐绢五千四百匹,庾亮坚决推辞不接受。
等到(明)帝病重时,不想见人,群臣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法进见。抚军将军、南顿王司马宗,右卫将军虞胤等人,平时为明帝所亲近喜爱,现与西阳王司马羕勾结图谋不轨。庾亮径直进入明帝寝宫见明帝,痛哭流涕不胜悲哀。接着严肃地陈述了司马羕和司马宗等人将要图谋废黜大臣,谋划由他们共同辅政,社稷安危与否,就将决定于今日,言辞十分恳切。明帝因而感动醒悟,使庾亮随他一起入殿登上御座,于是庾亮和司徒王导一起接受遗诏辅佐幼主。加庾亮为给事中,转中书令。
当时王导辅政,皇上年幼,局势艰难,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维持着大体的局面,顾不上细小的事务,所委派的赵胤、贾宁等诸将,都不守法,大臣们为之担忧。陶侃曾准备起兵废黜王导,但郗鉴不同意,这才停止。现在,庾亮又想率众人废黜王导,于是写信给郗鉴,陈述王导的过错,征询郗鉴的意见,郗鉴仍不同意。恰逢王导去世,朝廷征召庾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他又推辞不接受,成帝答应了。咸康六年庾亮去世,时年五十二岁。
当初,庾亮所乘的马匹是的卢马,殷浩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的卢马不利于主人,劝庾亮把马卖了。庾亮回答说:“怎么能将自己的祸事转嫁给别人呢?”殷浩惭愧地退 下。庾亮在武昌,殷浩和其他一些臣僚乘秋夜登南楼聚会,一会儿庾亮也来了,大家起来准备回避,庾亮慢慢地说:“诸位稍留一会儿,老夫于此处兴致不浅。”便坐在胡床上和殷浩等人一起谈笑、咏诗。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目。
1.B(行:品行。)
2.D(“在待人接物上主张‘宽恕’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晚年终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一句错,原文是“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句中。知未”的意思是“意识到还不够”,而不是“意识到不对”)
3.(1)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位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
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
(2)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
【参考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 ( http: / / www.21cnjy.com )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
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斋十三岁时母亲就去世,那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已经知道守孝。父亲死后,他教育抚养异母小弟,对小弟恩礼有加。居住在乡里,忠厚的行为特别多。因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写下来,所以不写这些。杭生,名乐,是品行醇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都称他为“留闲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死后,邀请同门师兄弟,详细写出杭生的品行禀告给学官,褒扬他的门风。承拙斋教育的学生中阳湖的张淳、宜兴的陆典畴,都因为尽力做事闻名乡里。
评论:自从应对科举考试的时文兴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六经四书就成为科举制度中进入仕途的手段。父亲用这些教他的儿子,老师用这些教授他的学生。周公、孔子的学说,每天都挂在嘴边,用笔写在纸上,但一辈子不知道所学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承志给我说,他父亲一生信奉的一个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斋却说:“我曾经用‘恕’来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这还不够啊,还应该思考孟子‘要多 反思自己’的话。”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多”是称赞之意。
2.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两个“于”都是“对于”之意。
3.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
(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解析: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第一句翻译时要抓住“奈何……欤”这一反问句式。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补上主语“他”宾语“人才”。
【参考译文】
欧阳先生出生在福建的乡下,还是孩子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就不跟一般的小孩一起玩,经常独自行动。10来岁时,对村里没什么喜好;每当看到河边山脚有美景之处,内心里感到很高兴,常常拿着一本书,在那些地方流连忘返。等到天清月明,有时很晚了还留在那里,不能放下,不知道自己到了那里,可能是他的性情喜欢赞美美好的事物吧。还没认识几个字,跟着别人词句,假如有一句话符合他的心意,整天高兴,一直边走边吟诵,不知道会走到那里。父母并不了解他的志向。常对人说,这孩子不懂事,将来恐怕要沦落为饿肚子的。不知道到底是吉还是凶?村里见过世面的人,都祝贺他:这是你家的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从此之后,每天只是读书,叹服圣人的教诲,仰慕孝悌感化,追求礼节和忠孝,只怕自己比不上。提笔写文章,语言秀丽,思维活跃,都是别人不曾写过的,认为为君之道很简单,从此在乡间闻名。建中、贞元期间,人的文章很出名,整个福建没有人能超越他。
当时,原来的承相常衮来做福建的观 ( http: / / www.21cnjy.com )察使,他有文章闻名远近,又生性喜欢提拔后生,在出生寒门的年轻人中选拔,怕找不到。欧阳君到的这一天,他把欧阳君比作芝英,欧阳君每写一篇文章,都会得到赞赏奖掖。一有宴请,一定会叫上他。欧阳君谦虚,行动不逾越礼节,常公了解他,一天天加深。欧阳君的名声在江淮间越来越大,甚至都城都知道他。当时人们都说常公能识英才。不久陆相贽考取贡举,搜罗天下的好文章,选拔人才的风气前所未有,所以欧阳君也名列其中。跟欧阳君经常在一起的,有韩愈,李观等。等到欧阳君和数百杰出人物死后,人们到现在还佩服他们。欧阳君的文章清新自然,没有套用现成的,才华不曾困泛。他精通理,所以说话详细严谨;抒情真切,叙述详备:应该是当代文章的典范。他死之后,没有人能继承。
欧阳君跟我有故交的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远亲。所以他编文集中的文章大多是我伯舅写的,如《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如《与郑居方书》,都可以放在文集中。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在外家之门认识了他。大和年间,我做福建团练副使时,他的儿子从南安到福州,给我欧阳君很多文章和诗作,请求我写序言。我答应了他,可是迟迟没写成。欧阳价没有文章留下,又死得早。大中六年,我又做观察使,让手下去找他的后代,于是找到他的孙子澥。不能让他的文章就此失传。我为文集写下这篇序,也完成他子孙的愿望。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D
解析:适:出嫁。
2.C
解析:C项,均为介词,在。A项,助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当于“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表示判断。D项,第三人称代词,她;指示代词,那。
3.B
解析:“因公公的反对,张氏放弃改嫁机会”错误,原文是“张氏以其舅老穷无归,相依至死,不忍去”。
4.(l)但是张氏就是到公公死也没有离开,给公公养老送终,难道不是她的天性的真诚超过了别人吗?
(2)假如这个人能为男子并且登上朝堂,那么她对待天子、人伦关系时,因为她高尚的品格,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建树。
【参考译文】
楚地的南面,天地没有把自然界的灵 ( http: / / www.21cnjy.com )秀之气集聚于人而集聚于山石;流沙的西面,天地没有把自然界的灵秀之气聚集于人而集聚于鸿雁;近代以来,天地没有把浩然正气聚集于士大夫之流,而聚集于困窘饥饿的乞讨之人。
合肥有个叫张美之的人,家住在城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八十里的元潭。他有个女儿十五岁,同镇的一个叫马彦章的人来入赘。张氏二十八岁时,她的父母都死了,所生的两个女儿也死了。张氏的公公马青芝的妻子早死,马青芝有三个儿子、两个士儿。三个儿子中,马彦章是老大,马彦章四十多岁的时候也死了。马彦章死的时候,马青芝的另外两个儿子还很年幼,都依靠张氏养活;马青芝的两个女儿也要依靠张氏才能出嫁。这以后,合肥连年歉收。张氏侍奉着公公马青芝,带着两个弟弟向南到池州行乞。不久,两个弟弟又死去。张氏侍奉着公公从池州到桐城,住在左家的屋檐下,靠乞讨、挖野菜来养活公公。当时,桐城有个人想娶张氏,但张氏因为公公年老、困窘没有归宿,她要与公公相依为命,直到公公老死,不忍心离开。等到马青芝去世时,张氏已经六十多岁了,还不时到有钱的人家乞讨。
古代,儿媳妇侍奉公公婆婆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鸡开始鸣叫就洗漱,(然后去侍奉公婆,)但这种礼仪已经有一千年不能实行了。但我认为,人坚持道理,不应该在心中完全忘掉,迭官贵人的家庭—定有尊崇礼仪、坚守道义,很好地侍奉公婆,和孝顺的儿子侍奉父母没有区别的儿媳妇,但这样的人往往是找不不到的。达官贵人,衣服、食物等奉养的东西十分充足;但家庭的争吵、辱骂却禁止不了。穷困、饥饿到行乞的状态,如果可以依靠别人得到食物,谁也不能禁止张氏致嫁;但是张氏就是到公公死也没有离开,给公公养老送终,难道不是她的天性的真诚超过了别人吗?可惜啊,她作为女子十分贫穷还要行乞!假如这个人能为男子并且登上朝堂,那么她对待天子、人伦关系时,因为她高尚的品格,一定会有不同寻常的建树。
天地之间的正气不能没有集聚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明朝灭亡时,金陵的乞讨者听说后就投水自尽。大丈夫不能做到的但一个弱女子能够做到,富贵的人不能做到的但乞讨的人能够做到,这不使人十分感慨吗?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D
解析:沮,阻止。
2.A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①上书反对宰相的做法,敢于表达观点。②写天下人都信服上官均的公平。侧面描写。③议论青苗法的缺陷。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④批评宰相伙同他人犯法,敢于表达观点。⑤王岩叟弹劾上官均。⑥张寅亮被皇帝斥责。
3.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因相州富人之子杀人案,上官均被贬为光泽县县令,但在蔡确弟弟的案件上上官均没有被贬谪。
4.(1)有个巫师假托神灵并说能够使人幸福,达到资产富有,上官均烧了他的神像、痛打
了他,并把他赶出县境。
(2)上官均说:“制度只要正确就遵守,没有这时那时的区别。”
【参考译文】
上官均字彦衡,是邵武人。神宗熙宁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皇帝亲自策试进士,选为第二名,任北京留守推官、国子直讲。元丰年间,蔡确推荐他为监察御史里行。当时,相州富家子弟杀人,案件的审理受到审刑、大理寺的怀疑,京城中谣传法官窦莘等人接受贿赂。蔡确安排猜忌阴险的官吏几十人,残酷地整治窦莘等人,没有人敢申明冤情。上官均上疏说明情况,请求下诏让大臣参与审理,但因此获罪,被贬谪为光泽县县令。窦莘等人最终无罪,天下人都十分佩服上官均的公平。有个巫师假托神灵并说能够使人幸福,达到资产富有,上官均烧了他的神像、痛打了他,并把他赶出县境。回到京城,被任命为监都进奏院。
哲宗即位,上官均晋升为开封府推官。元,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职为监察御史。有谏官请示兼用诗赋来考试士人,宰相就想废除考试经义。上官均说:“经学以理为主,使人得到的是根本;诗赋以文为主,使人追逐的是末梢小节。如果不考虑本末的区别,而要承袭考试诗赋的弊端,我看不到这么做可以得到什么。”从熙宁时期以来,京城众多官府禁止接待外人。上官均说:“以诚待人,别人就会竭力尽忠;用怀疑的态度待人接物,人们就会得过且过。”接着又评论青苗法,认为它只有惠及百姓的名声却没有惠及百姓的实际,虽有眼前利益但却成为常年的祸患,希望停止青苗法而恢复常平籴粜法。
蔡确的弟弟蔡硕非法借贷官府的钱币 ( http: / / www.21cnjy.com )数以万计,他的案件呈上后,上官均抨击蔡确身为宰相,却伙同坏人犯法,应当揭露他的罪行,来告诫百官。张、李清臣等人掌权,与正直的人的志向不同,将正派的官员相继排挤出朝廷。监察御史张舜民议论边塞的事情,因为涉及宰相文彦博,张舜民被贬官。上官均说:“御史官员可以议论传闻的事情,这有利于增长见闻。张舜民的话正确,就应当听从;他的话不对,就应当宽容。希望恢复张舜民的官职。”但他的建议没有被批准。御史台和谏院约定再进谏,上官均说事情很小不宜再进谏,王岩叟弹劾上官均反复无常,王岩叟被调动官职。上官均升为殿中侍御史,自感内心不安,借故请求离任,改任为礼部员外郎。过了三年,又复职为殿中侍御史。
徽宗即位,太学生张寅亮应诏评论时事,获 ( http: / / www.21cnjy.com )罪遭受罢斥,上官均说:“张寅亮虽然不懂得忌讳,但用心不邪恶。陛下既然召他来,又惩罚他说话,恐怕会阻挡士人们的勇气。”张寅亮得到赦免。当时宰相想暗示上官均要全部遵循熙宁、元丰时期的制度并继承下来,上官均说:“制度只要正确就遵守,没有这时那时的区别。”因此二人不能和睦融洽,上官均被贬谪到襄州。很久以后,才恢复龙图阁待制的官职,退休。去世时七十八岁。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D
解析:比:近来。
2.C
解析:均为语气副词,可译为“难道、怎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A项,前者为介词,可译为“因为”;后者可译为“趁机”。B项,前者为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后者为介词,可译为“依靠”。D项,前者为副词,可译为“就”;后者为副词,可译为“是”。
3.C
解析:“马上就亲自写陈奏文书”错误,原文是“于是命侍童写章,登坛拜奏”。
4.(1)您既然担负重大的使命,我就尽力为您作法,但是效果,我还不能预先知道。
(2)窦玄德觉得这话很对,又 ( http: / / www.21cnjy.com )禀告王尊师,王尊师很不高兴。窦玄德说:“我完全遵从您的吩咐,望您施恩拯救我吧。”王尊师觉得他很可怜,又奏报了一次。
(3)(前两次)上奏的表章,全都被扔到一边去了,既然不能使天尊听到,有什么作用呢?
【参考译文】
窦玄德是河南人,贞观年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任都水使者,当时他五十七岁,奉命出使长江北岸地区。(他准备)上船出发的时候,有一个人也来搭乘。窦玄德每次吃罢饭之后,总是让搭乘的那个人吃,几天都是这样。将要到扬州时,搭乘的那个人告辞离去。窦玄德就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快就走了?”那个人回答说:“我是司命使者,因为窦都水前往扬州,司命派我来取他性命。”窦玄德说:“都水就是我呀,你为什么不早说?”那个人回答说:“我是来取您性命的,您的生命应当在此地终结。(以前)还没到地方,不可泄露,所以我随您到此地。在路上承蒙您一路赏赐给我饭吃,我常怀惭愧之情,心中希望免除您的这个灾难,来报答您深厚的恩惠。”窦玄德说:“可以消灾吗?”那人回答说:“您听说过道士王知远吗?”窦玄德说:“听说过这个人。”使者说:“他现在住在扬州府。王尊师道行极深,大家都尊敬他。他所做的事情,人天都很钦佩。他给人上表祈祷,有灾难的人,天曹都援救。您可以降低身份,虔诚地向他求救,方能度过这场灾难。明天晚上我会告诉您此难消除没有。”
窦玄德系受皇命而来,刚刚到扬州,长史以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级官吏都来迎接他。他没有谈论政事,只问官员僚属见过王尊师没有。当时各级官员没有人能猜透他的心意,便快速派人去迎接王尊师。不一会儿,王尊师到了,窦玄德就屏退身边侍候的人,把这件事情详细陈述了一遍。王尊师说:“近来我修行正法,至于祭祀祈祷的事情,我都不做。您既然担负重大的使命,
我就尽力为您作法,但是效果,我还不能预先知道。”于是王尊师就令侍童写陈奏文书,登坛跪拜上奏。
第二天晚上,那个司命使者来报告窦玄德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能免除灾难。”窦玄德又非常恳切地哀求他。使者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再求王尊师向天上的官署奏报一次,我明晚会告诉您结果的。再次买好白纸做纸钱,在洁净的地方向天上的官吏陈说,让人立即把纸钱烧掉;如果不烧掉,还不管用。不这样的话,天上的官署拖延不办,您又要获罪了。”窦玄德觉得这话很对,又禀告王尊师,王尊师很不高兴。窦玄德说:“我完全遵从您的吩咐,望您施恩拯救我吧。”王尊师觉得他很可怜,又奏报了一次。第二天晚上使者到来,又回报说:“还是没有免除。”窦玄德苦苦追问其中的缘故。使者最初不肯说,后来低头回答说:“道家上奏表章,如同人间上奏表章一样。前一次上奏的表章,有的字写错了;第二次上奏的表章,又把‘仍乞’二字写得潦草。上表向君主陈奏,尚且需工整严肃,何况向天尊大道陈奏,怎么能够疏忽呢?(前两次)上奏的表章,全都被扔到一边去了,既然不能使天尊听到,有什么作用呢?”
窦玄德又重新请求王尊师,让他向上请托,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时把前前后后的事情都向他说明了。王尊师很高兴地说:“确实如此吗?近来我心里怀疑章表符奏只不过是虚妄的东西,如您所说的,真的如此灵验吗?”(王尊师)就到坛上取来前两次上奏的表章,看到文字错误、书写潦草,全像窦玄德说的那样。王尊师说:“这次上奏的表章,贫道自己来写。”写完后再三检查确实合格了,按道家之法把表章奏报上去。第二天早晨,那个使者就来向窦玄德回报说:“事情已经成功了。”王尊师说:“这次又延长十二年寿命。”窦玄德对他的亲人说:“我每次看到道家法术,都不曾相信它,如今承蒙道术拯救,才知道如此灵验。从今以后,请让我终身奉道。”窦玄德活到六十九岁才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