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达标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7分)
1.阅读下面的语段,把其中画线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填在括号内。(4分)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 )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pān(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shì( )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朱自清《背影》)
2.下列各句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除夕之夜,腾空而起的礼花和不绝于耳的爆响声交相辉映。(《人民日报》2011-2-4)
B.“白马撵蹄近相映,欢声四合壮士呼。”无论是打球的,还是观看比赛的,全都精神亢奋、呼天抢地。(《沈阳日报》2014-2-21)
C.白纸上,我还没有种上一粒字。多半天,我一文不名。终于,在一阵鸽哨声里,我写下了第八次开头。(《散文》2014年第4期)
D.这个十年,季羡林在《中华蔗糖史》的基础上,又完成了80万字的《糖史》。这部呕心沥血之作,被季羡林视为平生最重要的著作。(《中国剪报》2015-10-27)
3.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用规定的符号修改画线部分的不妥之处。(3分)
①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款款地长大了,简单和快乐也已不再,沉重和复杂悄悄浮上心来。是的,这很无奈。但是,我相信无论谁,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像个孩子,②都渴望能够像童年时代一样稳重闲适,自由自在。我相信无论谁,③内心深处都渴望能够甩掉俗世的一切;渴望丢掉身上那无形的枷锁,在蓝天下和草地上奔跑。
4.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为自己的父母尽一份孝心吧!也许是一处豪宅,也许是一片砖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许是一顶纯黑的博士帽,也许是作业簿上一个鲜红的“优”。在爱的天平上,它们是等值的。
A.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B.也许是汪洋大海的一叶扁舟 也许是蔚蓝天空的一朵白云
C.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D.也许是大洋彼岸的一只鸿雁 也许是近在咫尺的一个口信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护士对候诊的患者们说:“我叫到谁,谁进去,没叫到的都老实待着!”
B.公交车司机对一个刚上车的老人说:“老头儿,赶紧找个座儿坐下。你摔了,我可不负责啊!”
C.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D.食堂管理员对把剩馒头扔进垃圾箱的同学说:“你以为这是你家呢,可以随便浪费粮食,赶快把馒头给捡回来!”
6.名句默写。(5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
(2)____________________,儿女共沾巾。
(3)德高望重的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正如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好友送行,如果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来送别,就显得过于伤感,而如果用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显得豪迈乐观得多了。
7.百善孝为先,传统的“孝”文化数千年来一直影响着整个华夏民族。中国人把孝看作人的立身之本、家庭和睦之本、国家安定之本。为此某校开展了以“传承传统美德,弘扬孝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7分)
(1)某同学收集到下面一幅漫画,请你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一下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寓意。(3分)
(2)为了弘扬中国传统的“孝”文化,请你结合上题漫画,拟写一则公益广告语。(2分)
(3)列举两件平时你关心父母的事情。(2分)
二、阅读探究(38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8.这首诗中画线句子是怎样写“离愁”的?(3分)
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3分)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结合《木兰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7分)
木兰歌
[唐]韦元甫
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戚戚①,感激强起颜。老父隶②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人肤。老父旧羸③病,何以强自扶?木兰代父去,秣④马备戎行。易却纨绮裳,洗却铅粉妆。驰马赴军幕,慷慨携干将⑤。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木兰能承父母颜,却卸巾帼⑥理丝黄。昔为烈士雄,今复娇子容。亲戚持酒贺,父母始知生女与男同。门前旧军都,十年共崎岖。本结兄弟交,死战誓不渝。今者见木兰,言声虽是颜貌殊⑦。惊愕不敢前,叹重徒嘻吁。世有臣子心,能如木兰节,忠孝两不渝,千古之名焉可灭!
【注释】①戚戚:悲伤的样子。②隶:属于。这里意为“在……写着”。③羸(léi):虚弱。④秣(mò):喂牲口。⑤干将:代指宝剑。⑥巾帼:妇女盖发用的头巾。⑦殊:不同。
10.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
(1)岂足万里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言声虽是颜貌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郭相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双兔傍地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翻译下列句子。(3分)
(1)朝屯雪山下,暮宿青海旁。
(2)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
12.《木兰歌》和《木兰诗》题材相同,内容也有许多相同之处。请根据要求摘抄相关的语句。(4分)
(1)概括木兰沙场征战、凯旋的诗句:
《木兰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母喜迎木兰归家的诗句:
《木兰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木兰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于木兰的出征前的准备工作,《木兰歌》中只用了“秣马备戎行”一句加以简要概括。但《木兰诗》用“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来描写。你认为《木兰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提示:从修辞的角度分析)(3分)
14.同为表达对木兰的赞美,《木兰歌》和《木兰诗》的结尾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15分)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 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您的症状是最轻的,只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被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15.文章多处将父亲的现在与过去作对比,请写出其中两组对比。(2分)
16.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
17.请自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第⑨段文字。(可从用词、修辞、表现手法等角度赏析)(3分)
18.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意。(3分)
19.【甲】【乙】两个片段都写了作者为父亲流泪,请具体说说流泪的原因。(4分)
【甲】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李娟《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乙】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唯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背影》)
三、作文(35分)
20.人人都渴望得到。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宽容……也许是其他,把它写出来吧。
请以“渴望得到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所在学校、班级及真实姓名。
答案: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1.pán 攀 qīng 拭
2.D 点拨:A项中“交相辉映”是视觉给人的感受,不适合描写声音。B项中“呼天抢地”形容极度悲痛,不符合语境。C项“一文不名”指的是一个钱也没有,形容非常贫困,不合语境。
3.略。 点拨:①“款款”改为“悄悄”;②“稳重闲适”改为“蹦蹦跳跳”;③“;”改为“,”。
4.D 5.C
6.(1)万里赴戎机
(2)无为在歧路
(3)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7.(1)示例:这是一幅题为“等待”的漫画,画面中有一位老人,一手拿着一张报纸,上有“老年报 今日父亲节”的字样,一手拿着手机。老人一边盯着手机看,一边围绕着放有电话机的桌子转,头脑中想象着电话和手机响了。墙上贴有老人和老伴及三个子女的全家福。这幅漫画揭示的是现实生活中子女疏于对父母的关心与问候的现象。
(2)示例:别让子女的爱成为父母永远的等待。
(3)示例:①有好吃的与父母一起分享。②妈妈生病了悉心照料。
二、(一)8.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环境描写烘托“离愁”(或将离愁寄托于景)。
9.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二)10.(1)哪里
(2)不同
(3)搀扶
(4)跑
11.(1)早晨停马在雪山之下,傍晚借宿在青海湖的旁边。
(2)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梳妆打扮起来。
12.(1)夜袭燕支虏,更携于阗羌。将军得胜归,士卒还故乡。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父母见木兰,喜极成悲伤。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13.《木兰诗》这样写运用了互文、排比的修辞,既渲染出气氛的紧张热烈,也写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义无反顾。
14.《木兰歌》的结尾采取直抒胸臆的方式,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直接表达对木兰忠孝两全的赞颂。《木兰诗》的结尾则以兔为喻,委婉含蓄地对木兰进行了讴歌和赞美。
(三)15.(1)过去父亲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现在却变得健忘、迟钝。(2)过去父亲健步如飞,现在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3)过去父亲是“我”的依靠、“我”的保护神,现在父亲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写出两组即可)
16.情景交融,渲染了雪夜里“我”跟随父亲去接母亲时的欢快的心情,为下文的叙事和抒情作铺垫。
17.示例:把父亲比喻为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写出了父亲的老迈,排比句一气呵成,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怜惜之情,有淡淡的忧伤。
18.时间的流逝是无情的,唯一不变的是亲情,它就像是“雪中的炭”,给我们带来温暖,又像是“锦上的花”,给我们的心灵带来慰藉和温馨。生命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亲情,善待亲人。
19.【甲】作者看到父亲满头白发,想到父亲一生的辛劳,对父亲充满着怜惜而流泪。【乙】“我”读了父亲的来信,想到了父亲的艰难和困顿,流的是伤心之泪,表达了“我”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三、20.思路点拨:本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关于立意,应弄清“渴望”一词的含义,“渴望”的含义有二:一是指心里想着达到某种目的或出现某种情况;二是与“愿望”“目标”“理想”等相同。渴望得到的内容,可以是个人的,就是“小我”的“渴望”,比如我渴望得到一本书、渴望考第一名等;也可以是“大我”的“渴望”,比如渴望整个人类远离战争,渴望我们国家繁荣富强等,第二种思路更好一些。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