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丰台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丰台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2 15:3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丰台区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07
本试卷满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一部分
(共24分)
一、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罪愆
前合后揠
孱(càn)头
同仇敌忾(qì)
B.自栩
礼尚往来
憎(zèng)恶
鳏(guān)寡孤独
C.敲诈
繁文缛节
提(dī)防
残羹冷炙(zhì)
D.国萃
杳无音信
戕(qiāng)害
户盈罗绮(yǐ)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1)睡前适量的运动可以分散注意力,使紧张的精神
下来,有利于睡眠。
(2)读书能
一个人,不读书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当然一定要读好书。
(3)语文只是一个学科,但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语文不可能不
到其他学科。
A.松弛
成就
牵连
B.松弛
造就
牵涉
C.松懈
成就
牵涉
D.松懈
造就
牵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这款多功能时尚手机,上市不到三个月,其价格就从上市价5300元迅速降到3000元,降价幅度之大,令人汗颜。
B.作为有影响力的媒体,语言文字运用出现瑕疵,对语言文字本身以及社会公众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的确不容小觑。
C.在合理范围内,光明正大地上调价格无可厚非,顾客也能接受,可是表面不涨价,暗地里减分量,就有失诚信了。
D.当悠远的驼铃声穿越历史的星空,昔日的大漠孤烟幻化成蜿蜒绵长的铁路,那古老的丝绸之路再一次熠熠生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据说徽州男人大多外出经商,家中皆妇孺与年幼之人,为了安全,人们就修建高墙、重门、窄窗的宅院。
B.我们将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各项筹备工作,最终实现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冬季奥运会。
C.竞聘考核上岗的人事制度改革,对于那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干部,的确会感到了非同寻常的压力。
D.设立雄安新区,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具有重大意义。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关汉卿是著名元曲作家之一,其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他与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B.《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东汉范晔,其中《苏武传》叙述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终得归汉的过程。
C.宋词是继唐诗之后又一种文学体裁,是宋代最具特色的文学样式,分婉约派和豪放派两种风格,代表人物分别为李清照、苏轼。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他的主要作品有《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表明,人人都有一种自主的需要,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自主,____,

,,,同时更加喜欢自己被迫放弃的事物。
①一旦别人代替自己作出选择
②就会感到自己的主权受到了威胁
③从而产生一种心理抗拒
④排斥自己被迫选择的事物
⑤而不愿意做被人控制的傀儡
⑥并将这种选择强加于自己时
A.①⑥②③④⑤
B.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②③⑤⑥
D.⑤①⑥②③④
二、文言文阅读(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1)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3)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4)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5)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6)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7)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8)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9)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璧有瑕,请指示王
指示:告诉
B.均之二策
均:权衡、比较
C.舍相如广成传
舍:安置住宿
D.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间:从小路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卒廷见相如
B.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传之美人,以戏弄臣
C.乃使其从者衣褐
乃设九宾于廷
D.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您不如赤身伏在斧质上请罪,这样也许侥幸能够免罪。
B.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秦国自从穆公以来的二十多位君主,不曾有一个是坚定明白管束自己的人。
C.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我认为平民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何况是大国之间的交往呢?
D.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我知道欺骗大王的罪过应该处死,我请求接受汤镬的刑法。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蔺相如经缪贤的举荐后,勇赴强秦完成使命,本文突显了他忠于国家的道义担当与善于应对复杂形势的政治智慧。
B.蔺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就借口说璧有微瑕,趁机拿回了和氏璧,这充分表现了他相机而行、沉着干练的特点。
C.秦王斋戒五日以后,设“九宾”大礼准备接受和氏璧,蔺相如却已派人把璧送回赵国,本文借此批评了他言而无信。
D.作者塑造蔺相如的形象,既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直接描写,又运用了以秦王及群臣的声威来反衬的间接描写。
第二部分(共96分)
三、诗歌阅读(共6分)
渭川田家
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1)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2)。
【注】(1)雉雊(gòu):野鸡鸣叫。(2)《式微》是《诗经》中的一篇,诗中反复咏叹:“式微,式微,胡不归?”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诗属于近体诗,开篇两句描写了夕阳斜照村落,在暮色苍茫中牛羊回归贫穷村巷的情景。
B.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更加动人的画面:柴门外,一位老人拄着拐杖,正迎候放牧归来的孩子。
C.诗的最后两句,由眼前所见闲逸之景联想到《式微》的意境,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矛盾心理。
D.全诗不事雕琢,纯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黄昏时的景色,自然清新,诗意盎然。
12.有人评价说本诗的核心是一个“归”字,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
四、古诗文默写(共8分)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任选其中4道小题作答,共8分)
(1)地也,
!天也,
!(关汉卿《窦娥冤》)
(2)乱石穿空,
,卷起千堆雪。
,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

,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4)斜阳草树,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守着窗儿,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6)顾吾念之,

。今两虎相斗,其势不俱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社科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18题。
(1)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试采实现了连续187个小时稳定产气,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意味着中国人民又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将对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产生深远影响。
(2)5月10日起,源源不断的天然气从深海底层开采上来,点燃了全球最大海上钻探平台“蓝鲸一号”的喷火装置,完成了yù
dìng目标,这试采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首次、也是全球首次对开发难度最大的泥质粉砂型储层可燃冰成功实现试采。
(3)可燃冰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海域,以及陆地冻土层和极地下面。这种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情况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是标准的“高潜力”能源;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力明显高于等体积的méi
tàn、石油,污染却又比煤、石油小,更加清洁环保,而且它的资源储量相当于全球已探明传统化石燃料碳总量的两倍。
(4)可燃冰被视为未来石油、天然气的战略性替代能源,是世界瞩目的战略资源,对我国能源安全及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和一些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勘探、研究可燃冰相比,我国的可燃冰研究起步较晚,但进展迅速。在1998年立项后,次年我国就开始了南海和陆地冻土区的可燃冰调查工作,2007年就在神狐海域钻获可燃冰,这使得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四个通过国家级研发计划在海底钻获可燃冰的国家。此次成功试采,不仅对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保障、优化能源结构具有重要意义,甚至可能给世界能源接替研发格局带来改变。
(5)中国可燃冰试采的成功,首先依赖于“中国理论”的建立。在多年勘探和陆地研究的基础上,我国在全球率先建立了可燃冰“两期三型”成矿理论,指导圈定了找矿有利区,精准锁定了试开采目标;创立可燃冰“三相控制”开采理论,应用于试开采模拟和实施方案制定,确保了试采过程安全可控。
(6)试采的成功,

,通过这次试采,我国实现可燃冰全流程试采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形成了国际领先的新型试采工艺。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提出了“地层流体抽取试采法”,有效解决了储层流体控制与可燃冰稳定持续分解难题;成功研发了储层改造增产、可燃冰二次生成预防等关键技术。
(7)试采的成功,

。据介绍,这次试用的钻井平台“蓝鲸一号”是我国自主制造的“大国重器”,也是世界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双井架半潜式钻井平台,可适用于全球任何深海作业,在试采过程中,我国科技工作者还开发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具并实现成功应用。
(8)可燃冰的成功试采使得中国科学家们对未来全球能源接续的“中国方案”雄心勃勃。因为低渗粉砂质储层水合物矿藏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广泛分布,很多国家对可燃冰有强烈需求。我们现在掌握了这一技术,有利于解决“一带一路”沿线的资源、能源问题,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的经济发展和融合。
(9)海洋特别是深海作为战略空间和战略资源,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深海探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需要。虽然我国海洋探测科技创新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在一些深海领域与美日俄及gè
bié欧盟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从理论上讲,地球内部可利用成矿空间分布在从地表到地下1万米,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勘探开采深度已达2500米至4000米,而我国大多小于500米。向深海进军,发挥后发优势,争取后发先至,这是我们bì
xū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
14.原文注音处的词语,字形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预订
煤碳
个别
必需
B.预定
煤炭
个别
必须
C.预定
煤炭
各别
必需
D.预订
煤碳
各别
必须
15.下列对可燃冰优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燃烧产生能量较高
B.清洁环保没有污染
C.储量比传统燃料大
D.战略替代性比较强
16.下列表述最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2017年5月我国进行的可燃冰试采是全球首次对最难开发的可燃冰进行的试采。
B.我国的可燃冰研究起步较晚,但在2007年就已在神狐海域试采可燃冰取得成功。
C.我国可燃冰试采的成功,有赖于科技工作者在很多专业领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D.目前我国勘探开采深度还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仍面临技术上需要克服的难题。
17.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每句不超过15个字。(4分)
18.请根据全文概括,我国对可燃冰的成功试采有哪些重大意义?(4分)
六、散文阅读(共17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2题。
洒在边疆的阳光
(1)5点50分,华航飞往旧金山的,747,眼看着就要起飞了。
(2)我从出境大厅出来,开着车,踩紧油门,正好看见那架747以美丽的姿势起飞,我顺着柏油大道飞弛;起先和747并行着,才一转眼的时间,飞机已经越过我的头顶,飞向了天的远方。
(3)这是难得的好天,是远行的好日子,阳光普照着大地,一直亮到看不见的远处。飞机势必要破云而过,我不知道在天的那边,是不是也有阳光,我只知道有阳光的地方一定有分离的悲伤和重逢的笑语,我相信,你一定会为你到的地方带来阳光。
(4)刚刚我从出境大厅转身出来的时候,在玻璃落地窗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玻璃不够平整,影子拉得很长,你的影子却在走道那边的玻璃窗上,我突然惊觉,从我们初识,到现在已经整整迈过了十一年。那时,是你最辉煌的青年时代,而今你已经盛年了,那时我是刚刚起步的少年,现在也一脚踩进了青年。
(5)我们第一次见面,是我参加一个征文比赛得到首奖,他们邀你来颁奖,第二天你就打电话来邀稿,使我受宠若惊。那也就是我为什么愿意放弃别的选择,来追随你的原因。人说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我虽不敢说能千里弛骋,但我相信只要有了伯乐,千里虽不能至,也不远矣!
(6)我对写作能有坚强的信念,愿意不辞劳苦,苦心熬炼自己,几乎全是受到你的启发。那时最感动我的一件事,是你为了鼓励我从事文学创作,在你的抽屉里永远为我准备了两万元,你说:“只要你什么时候要出发,就动用这一笔钱随时出发。”而且那一笔钱不时的填满,那时确曾成为我随时出发的最大动力。你有时预支稿费给我,说:“你写来以后再扣除吧!”
(7)这是两件小事,但能这样鼓励新人的编辑,恐怕再也见不到了。后来,当我知道你出身贫穷,读书的时候经常举债度日,后来还能那样重义轻财,更令我敬佩。这种胸襟是杜甫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胸襟。
(8)因此,虽然多年来的时迁事移,使我们的处境都完全改变了,但是,我总觉得自己是你最初的子弟,是你一手把我培植起来的。这样的恩义,又岂是“友情”两字可以了得?你的广交天下,心怀四海,像我这样的子弟更不在少数。在你的手中,重创了副刊的生机,推展了文学的广度,再塑乡上(位于台湾日月潭)的形象,提高了文化艺术的层次,这些论者早有定评。只是深知的朋友才知道你的另一面,这一面是你豪气干云的唱黄河的歌,是你谈起父亲在西北拓荒时的雄心万丈,是你饮尽烈酒还怀思着乡上故国,是你遭受挫折而不对理想丧失信心,是你永远关怀着那些隐在角落里的人,是你对朋友只有付出而不期待他们的回报。
(9)最重要的是,你是堂堂正正的人,从来行事坦荡磊落,没有不可告人之事。
(10)十几年前,我初读到你写的诗和介绍艺术的文章,我就觉得你若不做呼风唤雨的编辑人,也会是个优秀的作家,或是真诚的学者。有时长夜思及,不免为你这方面的长才没有延展而感到遗憾,但是想到你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也就释然了。
(11)听到你要去外国进修,我的内心最是欣喜。也许只有这一条路,才能令你摆脱十年俗务,从你最年轻的那一段出发。那种感觉就如同我们离开人群,走到一个风景特秀的地方,盛景可期,你可以纵情的写你的诗,放声的唱你的歌,而没有形象和成就的顾虑了。我相信,一个人如果登上了高峰,却不能沉潜山谷,他很快就会老化,也就再也不能攀登更高的山。这也就是我等待你归来创造更大天地的信念,我仍愿像十年来那样追随你。
(12)故国此去,再也不能像以前满座高朋的热闹,再也不能像以前天马行空的豪情,但是在这个纷扰的世界上,能有片刻的安静,能回视自己来路上的掌声,能独自面对自己心灵的时刻是多么的可贵呀!台湾的苦酒,我们曾经共尝,我们会怀念着你,到你登机的那一刻,我才体会到王维“遍插茉萸少一人”的诗意。
(13)当别人在杂志上批评你,诽谤你,妒忌你的时候,我们都不要介意吧!因为历史上,只有那弱的妒忌强的,小的诽谤大的,侧的批评正的,你的存在,你的人格,你的气度与胸怀,自有公评。
(14)我总是相信,不论世事如何变幻,人世多少凄凉,即使你到了边疆,阳光也会洒在边疆,且让我吟一段愁予的诗送你吧:
秋天的疆土,分界在同一个夕阳下
接壤处,默立些黄菊花
而他打远道来,清醒着喝酒
窗外是异国
多想跨出去,一步即成乡愁
那美丽的乡愁,伸手可触及
(15)乡愁总是在远方,想念也总在离开以后,我们曾并肩走过,对酒歌过,我们是同槽系过马的,如今你天涯卸鞍壮士磨剑,我却还在江南里独自放马,这样想时,你的处境就令我欣羡。
(16)我的台北到了,你的威斯康辛(美国的一个州)也快到了,浮天沧海远,万里眼中明,我煮酒,等着你回来赋诗。
(17)我们先干了手中的这杯。
(取材于林清玄的同名散文)
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紧踩油门”“我顺着柏油大道飞驰”等语句,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对友人远离的不舍。
B.本文用第二人称叙述,能够充分地抒发作者的情感;也拉近了读者与作者的距离,显得更加自然亲切。
C.简单平实的生活故事,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娓娓道来的话语,足以让人反复回味;这是本文的魅力所在。
D.文中提及王维诗句,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远离故国的友人的怀念,也委婉地表达出二人兄弟般的情谊。
20.文章以“洒在边疆的阳光”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21.文中第(14)段引用郑愁予的诗有什么作用?(5分)
22.你认为文中的“你”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七、写作(共50分)
23.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1)《洒在边疆的阳光》中说:“一个人如果登上了高峰,却不能沉潜山谷,他很快就会老化,也就再也不能攀登更高的山。”这句话引发了你哪些思考和联想?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如今很多网络流行语已日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如“蓝瘦香菇”“皮皮虾,我们走”“吃瓜群众”等等。网络流行语的普及为生活增添了新色彩,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困扰。
请对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有说服力,不少于7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A
4.D
5.B
6.D
7.A
8.C
9.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