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市灵山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请将诗句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美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蹒跚(pán)
愧怍(zuò
)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i)
C.荒谬(miù)
仄歪(zè)
阻遏(yè)
毛骨悚然(sǒnɡ)
D.尴尬(ɡ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ɡ)
在劫难逃(jié)
3.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滞笨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5.下面是一位初中学生习作中的一段文字,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在家中、除了爸爸就数我的军棋下得好。①可近日竟让弟弟杀了个体无完肤。鬼知道他用了什么战术。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胜负乃兵家常事嘛。赢了几盘棋,就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动不动就说我是“纸老虎”,还要我尊他为“师傅”。②见我空闲下来,马上过来挑战:“在杀几盘,敢不敢?”③气得我直咬牙,说:“让你神气几天,等爸爸回来,我叫你……哼……”
(1)第①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请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替换。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予以订正。
(3)第③句中画线的“直咬牙”语意过重,请换一个。
6.古诗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
,
。
(2)
,便引诗情到碧霄。
(3)晴川历历汉阳树,
。
(4)
,铁马冰河入梦来。
(5)斯是陋室,
。
(6)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
,云生结海楼。
(8)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作者描写了边塞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9)人们在劝勉友人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努力,坚持不懈,光明就在前头的时候,常常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的名句:
,
。
二、综合性学习
7.捕捉信息,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量,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8.用心感悟。
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广告,你知道这则广告语告诉旅客的主要意思吗?它写得好不好?谈谈你看法。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1)告诉旅客
(2)发表看法
。
9.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2)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三、阅读欣赏
10.阅读短文后,回答各题: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小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的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在蹙一起。忽然,他把衣服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A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的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象没有听见。
B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的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一分钱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
,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
像花瓣中的花芯。
C
终于到了对岸,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行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有趣的是,以后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D
(1)“好一个倔强的少年!”文中体现少年“倔强”表现的语句是:
(2)文中有三个人物:“我”,“渡河少年”和“撑船老人”,从全文看,本文的主人公是
,线索人物是
,在情节的发展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
(3)“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两句应放在文中A、B、C、D的哪一处?
答:
处。
(4)“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既然撑船老人并没有教过他游泳,为什么他要称撑船老人为“启蒙教练”并且还要“感谢他”?
(5)联系上下文分析,渡河少年成为游泳健将的原因是什么?
11.
微波武器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好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隐形武器能够隐形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隐形武器因升温而受到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2)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杀伤对象。
构成:
杀伤对象:
(3)在文中找出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说明方法:
②举例分析:
(4)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12.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在横线上填上原文。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虽乘奔御风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属引凄异
(3)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奋笔疾书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沿溯阻绝/络绎不绝
D、每至晴初霜旦
/
通宵达旦
(4)翻译下面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划横线的句子跟李白的哪两句诗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6)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
四、作文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题,按要求作文。
13.当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时候,惊喜的父母总要精心为之取一个好名字,寄寓一种美好的期盼。其实生活每天也都是新的:畅游山林,你惊喜地想给那棵开花的树取一个好名字;享受亲情,你惊喜地想给温馨的家庭取一个好名字;同学情深,你惊喜地想给可爱的班级取一个好名字;沉醉艺术,你惊喜地想给涂鸦的画卷取一个好名字……取一个好名字,可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肯定和珍惜,对生活的期待和热爱。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以《给﹣﹣﹣﹣﹣取一个好名字》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14.阅读需阿面材料,以“环境与人的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从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6000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学会了平静的生活。
﹣﹣引自《学习的革命》
海南省三亚市灵山中学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请将诗句抄写在下面的方格内,要求正确、工整、美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考点】15:汉字临摹.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汉字的抄写,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做到美观、得体、正确.
【解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注意“凌”的写法)
2.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蹒跚(pán)
愧怍(zuò
)
吊唁(yàn)
罄竹难书(qìnɡ)
B.嶙峋(xún)
两栖(xī)
老妪(yù
)
风雪载途(zài)
C.荒谬(miù)
仄歪(zè)
阻遏(yè)
毛骨悚然(sǒnɡ)
D.尴尬(ɡān)
潮汐(xī)
伧俗(chānɡ)
在劫难逃(jié)
【考点】12:易误读常见字.
【分析】本题考查给汉字正确拼音的能力.平时要注意一些形声字、多音字的正确读法,养成遇见不认识的字要查字典的好习惯.
【解答】A.正确;
B.“栖”应读“qī”;
C.“遏”应读“è”;
D.“伧”应读“cāng”.
故选:A.
3.下列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鞠躬
遗骸
锐不可挡
张皇失措
B.狼藉
烦躁
荡然无存
消声匿迹
C.轩榭
藩篱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D.归咎
滞笨
铸剑为犁
穿流不息
【考点】14:常见易错字.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解答】A.
锐不可挡﹣﹣锐不可当;
B.消声匿迹﹣﹣销声匿迹;
C.正确;
D.穿流不息﹣﹣川流不息.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B.王小明同学心直口快,对有缺点的同学总是一针见血地指出来
C.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简直是画蛇添足
D.他这样做自以为很稳妥,其实是塞翁失马,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考点】49:成语.
【分析】此题考查成语的使用,首先学生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其次要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
【解答】A.使用有误.不耻下问:意思为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也不感到羞耻.老师的地位比学生高,使用不耻下问是错误的,这里属于超出使用范围.
B.使用正确.一针见血:比喻说话直截了当,切中要害.
C.使用有误.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不合适的衣服不是做了多余的事情,所以画蛇添足不恰当,这属于断词取义.
D.使用有误.塞翁失马: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句中指的是事情做得不够稳妥,不是好坏的转化稳妥,所以使用塞翁失马不当,这属于形近混淆.
故选:B.
5.下面是一位初中学生习作中的一段文字,有多处错误,请按要求修改。
在家中、除了爸爸就数我的军棋下得好。①可近日竟让弟弟杀了个体无完肤。鬼知道他用了什么战术。本来这也算不了什么,胜负乃兵家常事嘛。赢了几盘棋,就洋洋得意,自以为了不起,动不动就说我是“纸老虎”,还要我尊他为“师傅”。②见我空闲下来,马上过来挑战:“在杀几盘,敢不敢?”③气得我直咬牙,说:“让你神气几天,等爸爸回来,我叫你……哼……”
(1)第①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请用一个合适的成语替换。
(2)第②句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予以订正。
(3)第③句中画线的“直咬牙”语意过重,请换一个。
【考点】84:综合读写;14:常见易错字;49:成语;79:病句辨析与修改.
【分析】第一小题考查成语.第二小题考查查找错字并改正.第三小题考查修改病句.
【解答】(1)本题考查成语应用.体无完肤的意思是全身的皮肤没有一块好的.形容遍体都是伤.也比喻理由全部被驳倒,或被批评、责骂得很厉害.用在这里语义不当.应是一败涂地.
(2)本题考查查找错字并修改.作答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指定句子,逐字分析,重点关注同音字或形近字,找到错字后修改即可.“在杀几盘“应是“再杀几盘“.
(3)本题修改病句.下棋输了没有必要咬牙,语义过重,应是瞪眼或是跺脚.
答案:
(1)一败涂地(“一塌糊涂”、“片甲不留”等).
(2)“在”应为“再”
(3)直瞪眼(“直跺脚”等).(1分
6.古诗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2)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3)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
(4)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5)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
(6)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7)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8)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作者描写了边塞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被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9)人们在劝勉友人不要灰心丧气,只要努力,坚持不懈,光明就在前头的时候,常常引用陆游《游山西村》一诗中的名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考点】EF:名篇名句默写.
【分析】该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古文以及现代文的背诵与默写.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时,要循序渐进积累所学的应背诵并默写的内容,不要太急于求成.首先不要混淆了所背的内容;其次是在默写时要注意不要出现错误(错别字、漏字、添字).
【解答】(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注意“濯”的书写)
(2)晴空一鹤排云上(注意“鹤”的书写)
(3)芳草萋萋鹦鹉洲
(“萋”易写成别字“妻”)
(4)夜阑卧听风吹雨(“阑”易写成别字“烂”)
(5)惟吾德馨(“惟”易写成别字“唯”)
(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积”易写成别字“挤”)
(7)月下飞天镜
(8)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圆”易写成别字“园”)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疑”易写成别字“凝”)
二、综合性学习
7.捕捉信息,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量,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
【考点】C4:提取新闻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新闻主要信息的提炼,这类题的答题方法:
①有导语,对导语“缩句”(只留下句子的主干).
②抓取主题的主要信息(相当于记叙文的六要素).
③用概括的简洁的语句来表达.
本则新闻的主要内容是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解答】经分析,本语段的导语是第一句话,提炼本句内容.事物是:贫困生;事件是: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所以可以提炼标题为: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答案: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或者免费教科书惠及贫困生.
8.用心感悟。
某旅游景点有一则广告,你知道这则广告语告诉旅客的主要意思吗?它写得好不好?谈谈你看法。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1)告诉旅客 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丢瓜皮果壳,包装纸等垃圾.不能摘花折树,不能带走任何东西.
(2)发表看法 提醒旅客文明旅游,语言委婉得体,句式整齐容易记忆,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 。
【考点】84:综合读写.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广告的能力.
【解答】认真阅读这则广告可知,什么都别带走的意思是不要带走景区的任何东西,如果一定要带走的话,请只带走美好的记忆.本则广告运用了对象的修辞,句式整齐,易懂易记,给读者和游客留下深刻的影响.
答案:
(1)告诉旅客不要乱涂乱画,不要乱丢瓜皮果壳,包装纸等垃圾.不能摘花折树,不能带走任何东西.
(2)提醒旅客文明旅游,语言委婉得体,句式整齐容易记忆,给读者留下深刻影响.
9.名著阅读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 保尔 柯察金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2)我们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年代,可以从主人公身上汲取到什么精神?
【考点】F4:名著综合.
【分析】名著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作品作者以及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积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作者是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书名的寓意是:坚强的共产主义战士是在同敌人以及各种困难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以主人公保尔 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民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2)注意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谈,围绕主人公的启示.保尔是一个刚毅坚强的革命战士,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的搏斗中,他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他在病榻上还奋力向艺术的殿堂攀登的过程,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钢铁般的意志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答案:
(1)保尔 柯察金
(2)保尔身上体现出他敢于向命运挑战,有一种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保尔崇高的革命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忘我的献身精神、坚强的斗争意志、乐观的生活的态度以及明确的人生目标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三、阅读欣赏
10.阅读短文后,回答各题: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泊在岸边的小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拿着一根竹篙上来了。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点,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的立在岸上。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在蹙一起。忽然,他把衣服一脱,连同书包擎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A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头漫过,想喊没喊出声。那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撑船的老汉愣愣的望着,忽然大叫:“孩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象没有听见。
B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的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老人似乎在哀求,“一分钱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
,活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
像花瓣中的花芯。
C
终于到了对岸,泥鳅一般蹿上了堤埂。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的跑了。河边的沙滩上,写下了一行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了,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有趣的是,以后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D
(1)“好一个倔强的少年!”文中体现少年“倔强”表现的语句是:
(2)文中有三个人物:“我”,“渡河少年”和“撑船老人”,从全文看,本文的主人公是 渡河少年 ,线索人物是 “我” ,在情节的发展上起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撑船老人 。
(3)“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两句应放在文中A、B、C、D的哪一处?
答: C 处。
(4)“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既然撑船老人并没有教过他游泳,为什么他要称撑船老人为“启蒙教练”并且还要“感谢他”?
(5)联系上下文分析,渡河少年成为游泳健将的原因是什么?
【考点】9E:小说阅读综合.
【分析】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个少年成才的经历,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小船离岸而去”),写少年乘船因无钱被拒;第二部分(“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到“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写少年跳入水中游过小河,撑船老人百般央求他仍拒上船;第三部分(“
后来,我打听到了”到结尾),写少年成为游泳健将后对老人的感激.文中的少年凭着自己的“倔强”,走上了成功之路,他的行为告诉读者,逆境反而是激发我们走向成功的最好动力.
【解答】(1)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清文章写作思路,快速找到有关少年的描写,理解这些描写的用意,从中筛选有效语句作答.他“倔强”表现为:船撑到孩子眼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2)本题考查人物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题关键要对写作人称有所了解.主人公是指能表达文章主旨的关键人物,从文中可见主要写的是渡河少年的成功,所以他是主人公;线索人物是指在文中起到线索作用,将事件贯穿起来的人物,应该是“我”;而对情节起推动作用的关键人物,就是撑船老人,没有他,少年也许现在还是一个平庸的人,无法走向成功.
(3)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合理的推断.要还原回原文的句子是:“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好一个倔强的少年!”,连续两个感叹句,对少年的赞叹之情集中喷涌出来,应该放在文中的C处,因为在此之前,老人已经两次哀求他,内心的着急可见一斑,这时不论是谁都会赞叹少年的倔强.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因为撑船老人开始拒绝载他,才使他有了每天渡河上学来锻炼自己的机会,并逐渐培养了他知难而上,克服困难的能力.所以他要称撑船老人为“启蒙教练”并且还要“感激他”.
(5)本题考查主旨的概括.少年成功的原因,即为文章要表现的主旨,小说的主旨是从小说描写的整体生活画面中显示出来的中心思想,把握小说的主旨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从作者背景看主题;②从人物塑造看主题;③从情节发展看主题;④从语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题.小说主题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不确定性的一面,需要认真思索,对比借鉴.从表面看少年的成功是因为他的倔强性格;从他后来的人物道路来思考,这种倔强的性格,实为面对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
答案:
(1)船撑到孩子眼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2)渡河少年
“我”
撑船老人
(3)、C
(4)正因为撑船老人开始没有帮助他,才使他有了每天渡河上学来锻炼自己的机会,并逐渐培养了他知难而上,克服困难的能力.所以他要称撑船老人为“启蒙教练”并且还要“感激他”.
(5)一是少年知难而上的倔强性格;二是“以后我每次过河…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一句.或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毅力.
11.
微波武器
微波是一种高功率电磁波,可以用特殊的天线汇聚成方向性极强、能量极高的波束,在空中以光速沿直线传播。
所谓微波武器,指的是利用微波束的能量直接杀伤目标或使目标丧失作战效能的武器。微波武器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其杀伤机理可分为“非热效应”和“热效应”两种。“非热效应”是由弱微波辐射引起的,它会使人烦躁、头痛、神经紊乱、记忆力减退。而“热效应”则是利用强微波辐射照射人体,通过短时间内产生的高温高热,造成人员伤亡。另外,微波武器还有一大绝招,即它能穿过大于其波长的所有缝隙以及玻璃等绝缘体,进入目标内部,杀伤里面的人员,甚至连封闭工事及装甲车辆内的战斗人员也难逃脱它的“魔爪”。
微波武器好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当其发射的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达到0.01微瓦/厘米2,﹣1微瓦/厘米2时,可使相应波段的雷达和电子系统无法工作;当微波束在目标区的能量密度增加到10瓦/厘米2﹣100瓦/厘米2时,则可烧毁任何工作波段的电子元器件。微波武器可以攻击的目标非常多,从洲际导弹、巡航导弹、飞机、坦克、军舰,到雷达、计算机、通讯器材,只要是处于强微波的覆盖区内,就可能受到攻击而丧失作战效能。
微波武器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隐形武器能够隐形的关键是广泛采用了能吸收雷达波的材料和涂料。微波武器发射出的高能量微波束能使隐形武器因升温而受到破坏,轻则瞬间被加热,导致机毁人亡;重则即刻融化,变成轻烟一缕。
(1)这篇文章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2)简述微波武器的构成及杀伤对象。
构成: 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杀伤对象: ①杀伤人员②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③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
(3)在文中找出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简要分析其作用。
①说明方法: 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
②举例分析: 示例:第四段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微波武器的攻击目标非常多.
(4)第四段画线句中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考点】A7:说明文阅读综合.
【分析】文章围绕
微波武器可用于杀伤人员,微波武器好可以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
微波武器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来说明微波武器的杀伤力.
【解答】(1)该题考查了对文章的概括能力.要在在通读问文章的基础上来完成.仔细阅读课文可概括为:说明了微波武器的杀伤力.
(
2)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完成.根据文章的内容,可以看出微波武器的构成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杀伤对象:①杀伤人员②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③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
(3)该题考查的说明文的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说明方法有①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②作用示例:第四段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微波武器的攻击目标非常多.
(4)本题主要考查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在回答该题时不能只答“不能”,要结合文意正向、反向说明才行.结合题干,可以看出不能删去.加上“可能“说明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的攻击的机率就高;去掉”可能“说明目标只要在强微波覆盖区内就必然受到攻击,语言表述不准确.
答案:
(1)说明了微波武器的杀伤力(答“作用“或”攻击作用“也给分)
(2)构成:主要由高功率发射机、大型高增益天线和瞄准、跟踪、控制等系统构成.
杀伤对象:①杀伤人员②干扰和烧毁武器系统中的电子设备及元器件③还是隐形武器的克星.
(3)①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②示例:第四段运用举例子的方法,说明微波武器的攻击目标非常多.
(4)不能删去.加上“可能“说明目标在强微波覆盖区受到的攻击的机率就高;去掉”可能“说明目标只要在强微波覆盖区内就必然受到攻击,语言表述不准确.
12.
三
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在横线上填上原文。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A、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虽乘奔御风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D、属引凄异
(3)找出下面各组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组 B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奋笔疾书
B、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沿溯阻绝/络绎不绝
D、每至晴初霜旦
/
通宵达旦
(4)翻译下面句子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划横线的句子跟李白的哪两句诗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6)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什么?
【考点】DA:课内文言文阅读.
【分析】译文参考: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
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不能通航.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答】(1)该题考查的是原文的背诵,只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即可.原文应填: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A句意为: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完全没有.
B句意为: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虽:即使.
C句意为:有时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或:有的时候.
D句意为: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属引:连续不断.
(3)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要注意平时区别记忆.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A快;B属(zhǔ):动词.连接\类;C断;D早晨;故选B.
(4)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
①中重点词语有良:实在,的确,确实;句意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②中重点词语有自:如果.非:不是;句意为: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5)本题考查了文言名句的积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跟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句诗表达了相同的意思.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文章末尾引用渔者的歌词,其作用是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思.答案: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A毫无
B即使
C有时
D接连不断
(3)B
(4)①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②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5)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6)渲染萧瑟的秋景,表现旅人的哀思.
四、作文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选择一题,按要求作文。
13.当一个新生命诞生的时候,惊喜的父母总要精心为之取一个好名字,寄寓一种美好的期盼。其实生活每天也都是新的:畅游山林,你惊喜地想给那棵开花的树取一个好名字;享受亲情,你惊喜地想给温馨的家庭取一个好名字;同学情深,你惊喜地想给可爱的班级取一个好名字;沉醉艺术,你惊喜地想给涂鸦的画卷取一个好名字……取一个好名字,可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肯定和珍惜,对生活的期待和热爱。
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以《给﹣﹣﹣﹣﹣取一个好名字》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考点】L2:半命题作文.
【分析】这道题目是半命题作文,补题是半命题作文至关重要的一步,补题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半命题作文水平的高低.本题补充的对象可以是一个具体的事物名字,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或者情感.
【审题立意】前面的提示材料可为我们提供好几个写作思路:畅游山林,你想给那棵开花的树取一个好名字;享受亲情,你可以给温馨的家庭取一个好名字;同学情深,你想给可爱的班级取一个好名字;沉醉艺术,你想给涂鸦的画卷取一个好名字….我们可以围绕这几个思路来写.
【思路点拨】因为作文后面有写作要求:可以表达我们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对美好的肯定和珍惜,对生活的期待和热爱.启发我们,补充的词语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名词.
【表达方式】写记叙文时,以记叙性文字为主,但最好用议论性文字来点睛,会受到深化主题的效果.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成记叙文或记叙散文.
【解答】【例文】
给青春取一个好名字
青春真的很单薄,什么都轻,风一吹,我们就散了.
﹣﹣题记
青春名青涩,字成熟.
三年之前,教室前出现一张张青涩的面孔,或喜或悲,或美或俊,在这三年之中,我们共同成长,共同成熟,共同谱写属于我们的歌谣.
昨天,我们相识在陌生时,今天,我们分手在熟悉后,明天,我们奔跑在彼此的祝福中!
青春名友谊,字珍惜.
豆蔻年华里,朋友总是那么美好,我们便与之为伴.有人说,初中的同学和朋友是最美好的,因为我们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名与利!我想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更加好好
珍惜,珍惜这唯恐即逝的友谊.她,眼睛笑起来弯成一条桥,笑眼迷人,笑声更迷人;他,一天到晚就知道研究那难死人的数学,眼镜片的厚度可想而知呀;他们,他们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微微的笑容,他们总是吵闹却又总是重归于好,他们总是在我最迷茫的时候拉着我前行.尽管前路茫茫,有他们的陪伴便不再孤独.他们就是
我最亲爱的朋友啊!我想唱一首歌儿献给他们: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
青春,名梦想,字追逐.
都说青春期的梦想没有边际,我想也不为然.我想成为一名作家,可是我没有华美精致的语言;我想成为一名画家,可是我没有技艺高超的画术;我想成为一名歌手,但是我没有一副嘹亮动人的嗓音;其实我觉得这些都无所谓,天才等于1%的头脑和99%的汗水,梦想是需要追逐的,只要有梦就放手一搏,没有谁是天生的就该
做什么事,这都是在后天的努力里成功的.选择一个梦想,跟我一起追逐吧!
莎士比亚说:时间会刺破青春的华美精致,会把平行线上刻上美人的额角,没有什么能逃过他横扫的镰刀.
我想说:既然青春留不住,我给青春取一个好名字,它叫青涩,友谊与梦想!
14.阅读需阿面材料,以“环境与人的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从材料中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不少于6000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学会了自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学会了平静的生活。
﹣﹣引自《学习的革命》
【考点】L3:话题作文.
【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写作难度较大.关于“成长”的话题,是近年来作文题点击的热点,也切合考生的实际,颇能体现时下中学生对教育、家庭、社会生活的理解和诉求,更能反映考生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这样的文题既与考生个体密切相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合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较为广阔的选材空间.
【审题立意】
话题中心词“环境”,可以理解为“成长”所需要的生活环境,以及才艺素质、创新实践能力和个性的形成与展现所需要的平台等.它可以是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它应是客观实际和思想、精神、文化、氛围等的统一体.
谈论的话题,可以是个人成长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培养方面的,也可以是人才使用方面的.
【思路点拨】可有以下思路:
①要想有一个理想的发展,必须选择一个理想的环境.
②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③人是环境的产物.
【素材指导】行文时要充分思考“成长”所需要的各种“环境”,如自由、民主、尊重、和谐、宽容、鼓励、欣赏、友情、亲情、帮助、爱、创新、个性、文明、科学、思想、精神等等.不可忽视的是,无论什么样的“空间”,它都不可能是没有限度的“无穷大”.同样,“成长”也需要合理的规范与正确的引导,完全自我放纵的空间是没有的,即使有,对“成长”也是有害的.所以,考生应该正确把握中心的分寸与表达的分寸.
【解答】【例文】
环境影响人生
有时我们会抱怨生活给了我们太大的压力,有时我们会感谢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欣喜.我们每天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环境中,养成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习惯.殊不知,环境也会影响我们的人生.
古人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好坏与否对我们的影响是不同的.环境的影响不容小觑.
当我们处在一个和谐向上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受这种环境的影响,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当我们处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自身也会染上恶俗.《孟母三迁》的故事是我们从小就熟知的.当孟母把家安在市集时,孟子学会了骂人等恶习,但当孟母把家安在学堂旁时,孟子学会了很多知识,养成了勤奋刻苦的良好习惯.最终,孟子成为儒家学派的奠基人,被人尊称为“亚圣”.环境并非是决定我们人生的关键因素,但环境对我们一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我们的成败.只有拥有了良好的环境,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斑斓色彩,我们才会拥有彩色的人生.
但当我们生活在一个消极的环境中时,我们的人生或许就会变成另外一个光景.在13年的春晚中,“李云迪”这个名字双重新被中国人所熟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曾被称为“钢琴王子”,让外国人领略了中国人弹奏钢琴的美妙的少年,曾经一度沉醉于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日子里.好莱坞的奢靡生活让他迷失了自己,再也不是当初勤奋上进的好少年.好在,在母亲的教导下,他由重新弹起了钢琴,抚摸着他曾无比熟悉的黑白键.由此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消极的环境不但会影响我们现在的生活,甚至会让我们曾经所取得的成就变成过眼云烟.
或许,正如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白岩松所说:“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多大,他的未来就有多大.”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决定了他的未来是繁绣花似锦还是暗淡无光.
环境影响着我们的人生,美好的环境会许我们一个灿烂的明天.消极的环境会使我们攻败垂成.面对环境,为了我们的未来,请谨慎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