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集训十二 文言文阅读(其它类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 ( http: / / www.21cnjy.com )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仲,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因号之为“匡山” 不如因善遇之
B.蛟龙潜于其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 )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纪 言
【清】恽敬
嘉庆元年,敬以富阳县知县,饷贵州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苗军。五月丁巳,次益阳,有大星陨于西南,声隆隆然。癸亥,次武陵,一骑自西南来,白衣冠,闻嘉勇①贝子薨。庚午,次桃源。
同饷军者裘乌程世璘曰:“吾属在浙, ( http: / / www.21cnjy.com )贝子方平林爽文凯旋,自三衢方舟下严陵江,舟设重楼,陈百戏,中流鼓吹竞作,从官舟衔舳舻,并两岸疾下。顷之,有哗于从官舟者,乃一巴图鲁与都司饮,争酒佐。贝子出座亲鞫之,色甚和。贝子曰:‘汝二人何功?’叩颡曰:‘花翎,通诸罗道赐。比旋役,各进一官。’贝子曰:‘今天子神圣,军以功返,汝二人不知谨,亏朝廷体耶?然重惩汝,非优功盛恉也。’目左右曰:‘花翎不称,去之!’二人叩颡下,卒不问所坐何事。”
方绍兴应逵曰:“吾闻文武事贝子,贝子必优以官。顷有府经历三年至同知,试用知县五年至分守道者。”
钟慈溪德溥曰:“吾乡人尝事贝子,官亦分守道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岁贝子舆夫与守备争,殴之伤额,乡人杖舆夫四十。贝子曰:‘若忘富贵所自耶?何躏我也?’乡人惧,数月不敢见。”
语有间,敬告之曰:“吾闻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皋文,皋文闻之副都御史方葆岩先生……曰:‘贝子征卫藏,有隘道几一里,贼屯军守隘北甚严,大军屯守隘南三十里许。贝子调军伏隘东西,而以前军分五军攻隘,迭退迭进。战一日,盖数十胜负。贝子在大军中,前军军报沓至,不动。及三更,前军大败,退不止。贼逐前军出隘南,忽铳炮声大震,火炬尽爇,照耀如同白昼,东西伏军皆起。贼惊退,相蹂躏,我军蹙之入隘。贝子急上马,万骑齐足,顷刻至隘口。前军、伏军已过隘,闻贝子至,勇气百倍,大军乘势合攻,遂夷贼屯,追逐五十里而后止。’”
(有删改)
【注】①嘉勇:福康安的封号,福康安因功得贝子爵位。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月丁巳,次益阳 次:驻扎
B.卒不问所坐何事 坐:因……犯罪
C.大军乘势合攻,遂夷贼屯 夷:荡平
D.而以前军分五军攻隘,迭退迭进 迭:屡次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贝子高深莫测的一组是( )
①一骑自西南来,白衣冠 ②贝子出座亲鞫之,色甚和 ③若忘富贵所自耶?何躏我也
④大军屯守隘南三十里许 ⑤前军军报沓至,不动 ⑥忽铳炮声大震,火炬尽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第一段介绍贝子在出兵镇压贵州苗民时殉职,死前西南方向有颗很大的流星坠落,发出隆隆的巨响。【版权所有:21教育】
B.在平定林爽文叛乱胜利归来的途中,贝子发现随从官员饮酒滋事,出于优待功臣和光大圣旨的考虑,没有惩罚他们。
C.贝子重用亲信,偏袒近侍,府里属官三五年就提拔,钟德溥的同乡因惩治了贝子的轿夫却受到严厉斥责。
D.贝子善于用兵,在征讨西藏时,他调遣兵力埋伏在隘道的东西两旁,待敌人追击溃兵到隘口时,依计围歼。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旋役,各进一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子神圣,军以功返,汝二人不知谨,亏朝廷体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文武事贝子,贝子必优以官。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
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者①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①日者:以占卜为业之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 干:干涉
B. 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除:任命官职
C. 外无夷狄之虞 虞:忧患
D. 相所黜升,惟否惟能 否:邪恶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旦持身严谨。太宗朝,他因为岳父赵昌言参知政事,便主动辞官避嫌。后来为官也不攀附权贵。
B.王旦为官公正,受到真宗和钱若水的赏识。真宗曾经把他们两人召到宫苑中,问哪一个可以重用,钱若水当场推荐了王旦。
C.王旦个性严肃,不苟言笑。在处置日者的问题上,他犯言直谏,推己及人,终使皇上息怒。
D.王旦训诫子弟要勤俭节约,不可骄奢淫逸。终其一生,不为子孙谋求一官半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广德湖记
[宋]曾 巩
鄞县张侯①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郑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凡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蔓、葵莼莲茨②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www.21-cn-jy.com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郑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碘。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碘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固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户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入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曾巩文》)
[注]①张侯:名峋。“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君”。②茭蒲葭荚、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 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病旱 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 比:相邻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是( )
①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②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③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④鄞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⑤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楔九,为埭二十。
⑥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
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送浮屠文畅师序
韩愈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①则挥之,在夷狄②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出处:21教育名师】
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搢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门墙:师门,借指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②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与之游乎 游:交往
B.当自就其师而问之 就:成就
C.人物之所以蕃 蕃:繁衍
D.亲亲而尊尊 亲:亲人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观点的一组是( )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 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
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 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作者用“墨名而儒行”打比方,后文又写文畅禅师结交儒士,喜文章,暗示了文畅禅师心慕儒家学说,所以和他“谈儒”。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作者虽然应柳宗元之约给佛教徒文畅作序,但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柳宗元为其写文不述儒道的做法。
C.在作者看来,儒家之道的宗旨就是积极推行圣人之道,其核心在于仁义之道和礼乐之道。
D.本文借写序,议“儒佛”事,文章盛赞儒家的圣人之道,处处暗含对佛教的贬斥,但作者讲来既不失礼,又站稳立场,可谓难得。 www-2-1-cnjy-com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文,完成1—4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②。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欲,如何?”皆曰:“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竞:解决。③繄:yī,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
B.掠夺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
C.处置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
D.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B.①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又不可以武竞
②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21教育网
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勉学
(北齐)颜之推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①,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②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③;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彼,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 ( http: / / www.21cnjy.com )④,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⑤,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⑥,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⑦,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⑧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⑨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 ( http: / / www.21cnjy.com )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⑩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注]①郑重:这里是“频繁”的意思。②冠: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男人二十当行加冠之礼,称冠礼,表示已成年。③素业:清素之业,即士族所从事的儒业。④贵游子弟:无官职的王公贵族叫贵游。他们的子弟就叫贵游子弟。这里是泛称贵族子弟。⑤著作:即著作郎,官名,掌编纂国史。⑥长檐车:一种用车幔覆盖整个车身的车子。⑦隐囊:靠枕。⑧快士:优秀人物。⑨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⑩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启寤汝耳 寤:同“悟”,使……觉悟
B.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堕:堕落
C.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傅:同“敷”,涂抹
D.朝市迁革,铨衡选举 铨:选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列器玩于左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 故木受绳则直
C.失皮而露质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下列各句中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宗明义,指出要“勤学”的观点后,先后从正面和反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B.作者认为,士大夫家庭的子弟,即使到了成人仍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诱导,只有那些志气高尚、能经受磨炼的子弟,才能成就儒家事业。
C.作者列举南朝梁代全盛时期贵族子弟不学无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靠祖上庇荫、养尊处优,而一旦离乱,便谋生乏术,只能耕田养马的事实,从反面说明,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立身之本。
D.作者认为如果能够经常保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几百卷书籍,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成为下等人,读的书多,对一般人的成败好恶看得很清楚,即使天地鬼神的事也不能在他们眼前隐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罗台山尝察孝廉,不汲汲仕进,抗志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以博稚闻海内。能拳勇,善击剑,风流隽爽,殊有奇气。好蓄奇石。毅千里外,独行无仆从。比返,载石盈舟,如百万金宝,压舟欲沈坠。处石以囊,其上者以嫌帛。坐舟中捧运摩挲,终日不休。21cnjy.com
舟子窃窥视,以为财也,夜相与谋,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杀客而分其有。舟子四:一老翁,其二为翁子,一为佣者。二子及佣者窃语,翁入阁,初皆神秘之.翁诘不己,始以所谋告。翁惊曰;“噫!鸟乎可?” 二子曰:“厚利也,且易而无祸,何蒽焉?”翁不能止,叹息去。时罗已寝,忽惊觉,潜起,属耳察之审,还就枕。m】
后数日,薄暮,舟泊荒江丛苇间,其侪请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今日享神介福,愿以为客寿,客其无辞!”罗曰:“甚善。”舟子喜以酒肴进罗知其酒鸿也里不饮舟子阴异之然欺其独夜度无所避匿亦不固强。罗自出绍兴酿一瓮,倾杯大嚼,食几罄,伪醉,据榻灭烛寝。
顷之,三人各乘炬持刀入,刀晃晃如霜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一人举刃就枕下悉力斫之,觉有异,验之非人,盖卷被为之,如酣卧状。相与大骇,搜索,闻罗在别舱呼曰:“余在此。”一人奔之,忽飞一石起,中腕,腕伤刀落,二人次至,亦如之;遂突起击三人俱仆,拽而登之,拾刀拟其项,笑曰:“余能前知,安得犯余?余无金,亦无点金术,尔曹何利焉?姑与尔曹戏,故不泄也;藉以歼厥败类,聊逞余志。”
三人哀呼乞命,翁亦来跽请,岁麾之起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翁无罪也,毋恐!”翁泣曰:“三人者,罪固不宥,然老朽之嗣,斩于是矣,幸仁人宽假之!”罗从容掷刀曰:“为翁故,贷尔曹死,亟革乃心;脱复故态,必血吾刀夹。”众唯唯。于是共疑罗神人.奴仆事之。
(选自清·乐钧《罗台山逸事》,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台山尝察孝廉 察:被推荐
B.何蒽焉 蒽:害怕
C.其侪请曰 侪:一起
D.贷尔曹死 贷:免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以所谋告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B.客其无辞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C.拽而叠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D.尔曹何利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罗台山“殊有奇气”总起,接着具体叙写他独特的爱好习惯、出游途中神奇的行事风格,文气贯通,字里行间显示作者对他的赞赏态度。
B.写罗台山不求做官,立志读书,又能拳善剑,喜好独游与收藏石头,既说明他兴趣爱好极为广泛,又表现了他淡泊名利、不善交际的个性特征。
C.舟子从“窥视”起心,到“相与谋”实施盗杀,最后中计“大骇”,被制服后又“衰呼乞命”, 其语言、神态、动作等,皆描写得生动传神。
D.文章叙写了罗台山独游遇险、孤身斗盗匪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机警勇敢、遇事从容、武力高强而又宽大为怀的奇士形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时罗已寝,忽惊觉,潜起,属耳察之审,还就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与尔曹戏,故不泄也;藉以歼厥败类,聊逞余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B(秀,呈现秀丽的景色。)
2.D(都是却,竟然。A、因此/趁机。B、在/比。C、表承接/表转折,却。)
3.C(②写松上薜萝,③写闽中数百里,⑤写章君。)
4.B(应是在环中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5.(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21·cn·jy·com
(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2-1-c-n-j-y
【参考译文】
龙泉有许多高大的山峰,距它西南一百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里的其他山峰更为高大,有座四周突起中间低洼的其形状像萁筐的,人们因此称之为“匡山”。山上多生长髥松,远远望去高入青云,清新翠绿,光彩照人,就像水洗过一样,松树上杂乱地攀附着薜荔和女萝,纵横扩展几十寻,嫩绿可吃。松根的茯苓,形状其大如斗,又杂生着黄精、前胡和牡鞠,采下就可吃。
我的好友章三益非常喜欢这里,在山中刚修建了庙庵,庵的西南几十步的地方,有两个深渊,蛟龙就潜藏其中,云蒸腾而上,不一会儿就覆盖了整个山谷,白茫茫的如同大海苍茫无边际,大风从东面吹来,云被吹散了,章君又建造了烟云万顷亭。庵的东北几十步的地方,山更高,更峭拔险峻,气势直冲霄汉,向南望闽中数百里的地方,秀美的树木紧贴在地上就像生长的荠菜,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庵的正南几十步,明亮高远,清朗洁净,东西北三面的山峰,都竞相以形争秀,让人喜爱玩赏忘记疲倦,更可以弹琴、下棋,也可以举杯而饮,没有不可以的,君又建造了环中亭。
章君吟诗读书闲暇之余,身披鹤氅大衣,拄着九节杖,在三座亭子间赏玩,回来坐在庵中,四周髥松就好像元夫、巨人左右拱手作揖。注视很久,精神融合,物我两忘,就好像与先贤豪杰畅谈,于是更为高兴起来穿上谢公屐,每天在万松间歌吟,木屐的锵锵作响和歌声相应和。髥松似乎理解了章君的想法,也轻轻地发出笙箫的声音与之互相娱乐。章君赞叹道:“这是我看松的乐趣。”于是以此命名庙庵。
龙泉的文人志士听到后怀疑他说:“章君有救世立邦的大才,当闽南倭寇侵扰边境,曾经竖起旗帜、擂起战鼓,磨砺兵戈长矛,率领军队击退了他们,这样做大概是有意树立自己伟大的功业来表现自己。今却以看松命名庙庵,好像隐居之士的行为,是鄙薄世间搅扰而不愿接近,还是这些人不足以相交,才去寄意于松树?”金华的宋濂私下却不认为这样。那些植物当中,禀性坚贞刚正的气度,只有松树。曾经私下思考:一旦气势可伸,根部有含蕴,没有不借此机会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等到秋高气清,霜露降临之后,都变黄陨落没有剩余,那些能冒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难道不是松树吗?因此昔日君子常常借它来勉励自己,推求章君的品质,大概也像这样罢了,章君处世与松为伴, 则端庄自立;等到应时而出,刚直忠贞而自持,不被外物议论所改变,最终能成就功业泽被百姓,起初并没有和松柏精神相悖,有人不理解你,强词说君遗世独立,而怀疑出世,可不可以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D(迭:更替,轮流。)
2.C(①写的是报信的骑兵,③是写贝子斥责“乡人”,⑥写的是贝子大军出击时的情况。)
3.B(“出于优待功臣和光大圣旨的考虑,没有惩罚他们”有误。贝子心狠手辣,表面理由冠冕堂皇,实际上革除了两位随从官员的职务。)
4.(1)到战事胜利返回时,每人又升了一级官。
(2)现在皇上圣明伟大,军队因功凯旋,你们二人不晓得慎重,想损害朝廷的尊严吗?
(3)我听说文武官员在贝子手下做事,贝子一定优待他们并升他们的官。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作为富阳县知县,去给贵州征伐苗民的军队送军粮。五月丁巳日,停留在益阳县,有颗很大的流星在西南方向坠落,发出隆隆的巨响。过了六天,我在武陵县,从西南方向驰来一名骑兵,穿着白农戴着白帽,听说是嘉勇贝子福康安死了。七天后,送军粮的一帮人停留在桃源县。
一同送军粮的乌程知县裘世璘说:“我们在浙江时,正当贝子平定林爽文的叛乱胜利归来,他乘坐的方舟从衢江顺流而下富春江,船上设置了几层楼台,表演各种各样的杂技,江中鼓乐竞相吹奏,随从官员的船只一艘接一艘,沿两岸飞驶而下.一会儿,随从官员的船上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原来是一位巴图鲁和一位都司喝酒,为了一个伴饮的妓女争吵起来.贝子离开座位亲自查问这件事,脸色很平和。贝子说:‘你们二人立了什么功?’二人叩头回答道:‘头上花翎,是作先锋扫清通往诸罗的道路时赏赐的,到战事胜利返回时,每人又升了一级官。’贝子说:‘现在皇上圣明伟大,军队因功凯旋,你们二人不晓得慎重,想损害朝廷的尊严吗?然而严厉地惩罚你们,不是优待功臣和光大圣旨的办法。’贝子用目光示意左右随从说:‘花翎不相称,去掉它!’那二人叩头退下,贝子最终也不问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
绍兴知县方应逵说:“我听说文武官员在贝子手下做事,贝子一定优待他们并升他们的官。最近,有府里属官三年就提了同知的,有试用知县五年就提拔为分守道的。”
慈溪知县钟德溥说:“我有个同乡曾经在贝子手下做事,官位也升到分守道了。贝子的轿夫曾经和一位守备争吵,轿夫把守备的额头打伤了。我那同乡审办这事,打了轿夫四十棍。贝子知道了,说:‘你忘了你的富贵是从哪里来的吗?为什么践踏我呢?’同乡很害怕,几个月不敢去见贝子。”
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我告诉他们说:“我从张皋文那里听到过有关贝子的事,张皋文是从副都御史方葆岩先生说的??先生说:贝子征讨西藏时,有一条将近一里路长的狭隘险道,敌人在隘道北端驻扎了军队,防守十分严密,贝子大军在隘道南端三十多里处驻扎,贝子调遣兵力埋伏在隘道的东西两旁,把前头部队分成五股兵力,轮番进攻。战斗了一天,差不多几十个回合,有胜有负。贝子在大部队中,前头部队的军情汇报不断送到,贝子按兵不动。到夜里三更时分,前头部队大败,不停地撤退。敌人追赶败军一直追出了隘道南端,忽然铳炮声震天响,火把全都点燃了,照耀如同白天.东西两旁埋伏的队伍全部杀出。敌人惊慌退却,互相践踏溃逃,我军把他们逼入隘道。贝子急忙上马,千军万马一齐出发,一会儿大部队就到了隘口。前头部队和东西伏兵已经追赶敌人过了隘道,听说贝子来了,勇气倍增,大部队也乘势合攻,于是一举扫平了敌军营地,追逐五十里外才止步。”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 A(干:求取。)
2. B(真宗召对的只是钱若水。)
3.(1)如果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
(2)占卜的人上书谈论宫内的事情,被判死罪,抄没家产,获得朝中官吏同他交往占问吉凶的书信。
(3)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
【参考译文】
王公名旦,字子明,是大名莘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人。年轻时好学,有文才。太平兴国五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任参知政事,王公因为自己是他的女婿,就避嫌请求辞官。太宗赞许他,改任他为礼部郎中。
王公为人严肃庄重,能做大事,远 ( http: / / www.21cnjy.com )离权势,(别人)不能拿私事求他,因此真宗越发了解他的贤能。钱若水以能识别人才出名,常常称赞王公说:“真是做宰相的人才啊!”钱若水卸任枢密副使时,真宗召他到宫苑,询问谁可以重用,钱若水说王公可以用,真宗说:“我本来已经了解他了。”
王公任宰相十多年,没有夷狄侵犯的外忧,不用打仗,天下富足殷实。所以天下至今称赞他是贤能的宰相。
王公用人,不凭人的声誉名望,一定根据他的真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干。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他推荐谁,别人都不知道。寇准任枢密使,正当卸任时,托人私下请求王公让他担任节度使。王公很吃惊,说:“将相的任命,哪能求取呢!再说我不接受私下的请求。”寇准非常怨恨他。不久,皇帝的命令下来,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寇准入宫觐见皇上,流着泪说:“不是陛下赏识我,我哪能任这一职务!”真宗详细地告知王公推荐他的情由,寇准这才羞愧叹息,认为自己比不上王公。
王公同人交往,不苟言笑,他整天默不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占卜的人上书谈论宫内的事情,被判死罪,抄没家产,获得朝中官吏同他交往占问吉凶的书信。真宗生气,要把这些人交付御史审讯。王公说:“这是人之常情,再说内容不涉及朝廷,不够定罪。”真宗不消气。王公就取自己曾经占问的书进献,说:“我年少贫贱时,不免做这样的事,一定要拿这个定罪,请连我一起交官府治罪”真宗说:“这件事已经被人告发,怎么能够免于处罚呢?”王公说:“我作为宰相,执行国家法令,怎么能够自己做了这样的事,侥幸没有被人告发却以此给别人定罪呢?”真宗这才消气。
王公一直用勤俭节约勉励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弟,使他们身处富贵却不奢华。兄长的儿子王睦想要参加进士考试,王公说:“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仍然没有做官,他留下奏章请求皇上不要施恩子孙。
铭曰:名声显赫的魏公,是我真宗朝的宰相。他罢黜、升迁官吏,只看邪恶与贤能。他执掌国家权力,天下安定太平。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1、C(病:忧虑,担心。)
2、D(①是说广德湖的功用,②是说盗湖为田的破坏行为,⑥是说治理广德湖的时间)
3、B(“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有误,曲解原意)
4、(1)于是修筑了环湖的堤坝,宽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一倍,高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三分之二。
(2)那么,(有才德的)人的有无,政事的废兴,关系到百姓的幸福与否,这难道是小事吗?
【参考译文】
鄞县张(峋)君绘制了他辖县内的广德湖图,并写信给我说:希望能得到您所写的记文。
广德湖的面积大概五十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鄞县西面十二里的地方。它的发源于(宁波西南的)四明山,在湖的北面引水挖掘了漕渠(运粮的水道),从湖的东北面泄洪进入甬江(在浙江省境内)。鄞县总共有十四个乡,东面七个乡的田地,由钱湖的水灌溉;鄞县西面七个乡的田地,灌溉用的水,就靠这广德湖了。通行于越州的船只都经由此湖,广德湖的物产,有丰饶的野鸭大雁鱼鳖、茭蒲葭菼、葵莼莲茨。淳化二年,有人开始与州县强悍的官吏一起侵占湖面造田,(这种情况)长久不能纠正。至道二年,知州丘崇元亲自考察治理占湖造田的事情,因而湖开始恢复(原貌)。宋真宗咸平年中,朝廷赐给官吏职田(即职分田,朝廷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俸禄的公田),鄞县选取湖的西面山脚下的百顷之地作为职田,不久(官吏)谋求增加职田就私自扩大占湖造田面积。天禧二年,知州李夷庚开始勘正湖界,筑起湖堤十八里来限制占湖造田。21*cnjy*com
到了张君做鄞县令时,湖已经长久没有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了,西面七乡的农户把旱情报告他。张君为此筹划治湖方案,田地在湖旁的百姓都很高兴,愿意出力。张君计算人工、征调所需材物,选择受人信服并知道筹划的人,让他们监督施工而且自己决断,完全不委派属下的官吏,人们因为不被干扰,就都勤勉积极地奔走于治湖。于是修筑了环湖的堤坝,宽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一倍,高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三分之二。鄞县人堆积起石块堵塞水流,在石堤中留下水洞,用木板来做水门,根据水量的大小来关闭或开放水门,(这种水利设施)叫做碶。于是又修筑水闸增加旧制,总共修筑九个石碶,二十个堵水的土堤。堤上种植榆树柳树,超过先前的数量总共有三万零一百棵。又用剩余的材料在堤上修建了两个亭子供人休憩,亭子与望春山、白鹤山相对,于是用两座山名来命名两个亭子。在山上建造了庙宇,一是用来祭祀主宰此湖的神灵,还用来祭祀对此湖治理有功的官吏。在熙宁元年十一月开始动工,到了第二年二月竣工。竣工以后,田地不担心干旱,船只不担心干涸,鱼雁茭苇、果蔬水产的丰饶都恢复原来的样子,而他治湖的好处也惠及相邻的州县,在治理广德湖这件事上,张君可以说是有功劳的了。
这一年我任越州通判。越州的南湖,长久废 ( http: / / www.21cnjy.com )弃没有治理,大概是出于官吏因循守旧的缘故,而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境地,我也正为这个事情担忧。纵观广德湖兴起的历史,已经几百年,濒临废弃的危险有多次,由于多次出现(有才德的)人,所以治理得越来越好。大概在大历年间,(广德湖)可以灌溉田地四百顷,大中年间可以灌溉田地八百顷,到如今可以灌溉田地二千顷了。那么,(有才德的)人的有无,政事的废兴,关系到百姓的幸福与否,这难道是小事吗?所以写了这篇记,希望使后来的人知道不要废弃前人的功业,而(使它)永远成为此地的利益,而且我又将和越州的人谋划治理已废弛的南湖。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B(就:去,往。)
2.B(①说的是文畅的爱好;④说的是未开化的初生时代;⑥是对知行的评论。排除这三项即可得出答案。)
3.B(“毫不留情”程度太深,文章中用的是“惜”字。)
4.(1)凡是出外游览,一定要向当地的士大夫和学者索取诗文来歌咏他的志向。
(2)受到佛法的约束不能深入研究,所以乐于听听儒家的学说而向我们这些人请教。
(3)这都是害怕被更强大的敌人侵犯,但就是这样也还是逃脱不了祸难。
【参考译文】
确实有一些人有儒家之名却干墨家的事,考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的名分很正统,对照他的行为就不行了,这种人能够与他结为同道吗?也确实有一些人,入了墨家门而做儒家事,考察他的名分是不合正统的,对照他的行为却是正确的,这种人能够与他结为同道吗?扬子云说:“在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要让这些人离远一点;在落后的边远地区,要把这些人接纳进来。”我把这句话作为准则。
禅师文畅喜好诗文,他周游天下,凡是出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览,一定要向当地的士大夫和学者索取诗文来歌咏他的志向。贞元十九年春,文畅禅师要去游历东南之地,柳宗元替他向我求一篇文章。查看他的包裹,他所得的诗文一共一百多篇,如果文畅禅师不是非常喜好诗文,怎么能积累这么多呢?可惜柳宗元没有把三代圣贤的学说和思想告诉他,而只是拿与佛学相关的诗送给他。文畅是个佛教徒,如果想听佛教学说,可以向自己的师父请教,何必要见我们这些人向我们请教呢?他见到儒家主张的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很好,社会也因为儒家圣人之道的推行而繁盛,心里羡慕,但受到佛法的约束不能深入研究,所以乐于听听儒家的学说而向我们这些人请教。像我们这样的人,应当把二帝三王倡导的仁、义、礼、乐、刑、政告诉他,给他说说日月星辰所以运行,天地的区别所以明显,鬼神所以幽游,人类和其他物种所以繁衍生息,江河所以流泻不止的道理,不应该又拿佛教学说来轻率地告诉他。
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确实像禽兽和现在荒蛮之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后来圣人出世,人们开始知道要住在房屋中,以谷物为食,亲近亲人,尊敬老人,养育失去生活能力的人,埋葬死者。所以圣人之道没有比仁义更高的,教化没有比礼、乐、刑、政更正统的。施行于天下,万物都各得其所;付之于自身,则身体健康、心气平和。尧把圣人之道传给舜,舜把它传给禹,禹把它传给汤,汤把它传给周文王、周武王,周文王、周武王把它传给周公、孔子,把这些道理写成书,中原大地的人世代奉行不违。现在佛教的学说,用什么来流传下去呢?鸟俯身啄食,要不时抬起头来看看四周;兽类藏在密林和山洞里,很少出来活动,这都是害怕被更强大的敌人侵犯,但就是这样也还是逃脱不了祸难。弱小者的肉往往成为强者的食物。现在我与文畅禅师住得安稳,吃得悠闲,优游自在,自然生死,与禽兽不同,难道不知道这是受谁的恩惠吗?
不明白事理而不为者不为罪;明白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理却不做,是糊涂;喜欢旧事物不能靠近新事物,是懦弱;明白事理却不愿告诉别人,是不仁;告诉别人却不说实话,是不诚实。我既然重视柳宗元的托请,又欣赏文畅禅师喜好文章的行为,所以说了上面这些话。
六、读下文,完成1—4题。
1.A
2.B
3.D
4.(1)扶正以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傲自得的神色。替天子管理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
(2)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是看上司对待他们的方式。”
(3)(倘若)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参考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蜀地一带有人传说,有敌寇将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惊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谣言流传开,京城上下大为震动恐惧;朝廷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天子说“不要(麻痹大意)酿成祸乱,也不要(操之过急)助成事变;虽然各种议论一齐兴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会酿成,事变却会从内部兴起;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决。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对!”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获批准,于是就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冠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了。”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样庆贺新春,于是一直相安无事,再过一年,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把张公的像安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
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的祸乱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像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倒地。只有你们的张公,却能在它旁边安坐,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小民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是因了这张公而得生,他就是你们的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是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所以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不顾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而沦为与盗贼为伍,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义约束他们,用法律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平民,我是不愿干的。’啊,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大家听了,一齐都拜了拜,叩头说:“是这样的。”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记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他们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册上,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忆又不愿意,如何是好?”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讯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要显现在眼前。音容显现在人们心目中,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由此看,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苏洵听了,无法答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七、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B(堕:同“惰”,“懒惰”的意思。)
2.B(A项都是介词,前者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处所,译作“在”;后者表示比较,译作“比”。B项都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作“就”。C项都是连词,前者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后者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作“地”或不译。D项都是作介词,前者译作“凭借”;后者译作“用来”。)
3.D(应该是“经常保有几百卷书籍研读”才合乎事理。)
4.(1)(这些人)为什么舍不得勤学几年,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宁愿受一生的愧辱呢?
(2)(这些贵族子弟)想靠自己去求得一官半职却无能为力。想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又身无长技。
(3)容易学习而又可贵的技艺,没有超过读书的了。
【参考译文】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而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蚀;追求名利,耽於享乐的人,多如秋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经过学习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明白通达道理。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1.C
2.A
3.B
4.(1)当时罗有高已经睡了,忽然惊醒,悄悄地起来,附着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又回去睡觉。
(2)姑且同你们玩玩,所以不泄露;也借此杀了你们这些败类,遂了我的心愿。
【参考译文】
罗有高字台山,是江西省人。曾经被考察推举为孝 ( http: / / www.21cnjy.com )廉,但他不急急地想做官,(而是)专心致志地读书,以博闻风雅闻名海内。他会拳术,善于击剑,风流而豪爽,有一股奇特之气他喜欢买铜鼎、樽、权、律吕一类的古董,摆满了家中的几案。他又喜欢收藏奇石,有牛僧孺、米南宫(唐代牛僧孺封奇章郡公,宋代米芾世称米南宫,二人都好奇石)那样的嗜好。几千里之外,独自来去,不用跟随的人。曾经向往四川瞿塘峡、滟滪堆、峨眉山和剑阁山水的雄伟险要,准备了行装独自去游览。等到回来的时候,带回的石头堆满了船,像是成百万的金银财宝,把船压得像要沉下去一样他把石头放在袋中,那上品的石头用绸缎包着。他坐在船里捧来搬去地用手把玩,一天到晚不歇手。
船夫暗中偷看,以为全是钱财 ( http: / / www.21cnjy.com ),夜里便互相商量,准备杀掉客人分掉他的财物。船夫有四人:一个是老头,两个是老头的儿子,一个是帮工。两个儿子和帮工窃窃私语,老头进来问,他们开始都保密。老头问个不停,他们这才把密谋的事告诉他。老头大惊,说:“哎呀,怎么可以这样?”两个儿子说:“一大笔财物啊,况且容易得到而没有危险,有什么可怕的?”老头没法制止,叹息着离开了。当时罗有高已经睡了,忽然惊醒,悄悄地起来,附着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又回到床上。
过了几天,天将要黑下来的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候,船停在无人的江面的芦苇丛中,那几个人提议说:“今天祭过了神,希望用祭祀的食物敬您喝一杯酒,您可不要推辞!”罗有高说:“很好!”船夫很高兴,拿着酒菜走进来,罗有高知道他们的酒是毒酒,就放在一边不喝。船夫暗中奇怪,然而欺他孤身一人,夜里想来(他)也无处可以躲避,也就不强求他。罗有高自己又拿出一坛绍兴酒,倒在杯中整杯地喝。一坛酒差不多快喝光,装作醉了,靠在榻上吹灭了蜡烛,睡了。
过了一会儿,三个人各自持着火把,拿着刀进了舱,明晃晃的刀亮得像霜雪。一人举着刀用力朝枕下砍着,觉得有些不对头,仔细一看不是人,是用被子卷成的人形,像睡着一样。几个人非常害怕,四下搜索,就听见罗有高在别的舱喊道:“我在这里。”一人跑过来,忽然一块石头飞过来,击中他的手腕,手腕受了伤,刀落在地上,其余两人接着过来,也是这样。罗有高突然跃起将三人打倒,拉过来堆在一块儿,捡起刀在他们的颈子上比画,笑着说:“我能预知事情,你们怎么能够冒犯我?我没有金子,也不会点金术,你们算计我能得到什么?姑且同你们玩玩,所以不泄露;也借此杀了你们这些败类,以此遂了我的心愿。”
三人都哀声喊饶命,老头也来跪地求饶,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有高挥手让他起来,说:“老头没罪,别害怕!”老头哭着说:“三个人的罪本来不该饶恕,然而老汉我的后嗣,就在这一刀下断了,希望仁人君子宽恕他们!”罗有高从容不迫地扔下刀,说:“为了老头的缘故,免你们的死罪,赶快改掉你们那坏心,如果以后再做坏事,定要杀了你们。再说孤身一人出远门,都能自己保护自己,像我这样的本领,还是小拇指一般的。应当好好地对待客人,不要自己招罪。不能总是依靠摇尾求饶这种办法的。”几个人都连声答应,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于是都以为罗有高是神人,像奴仆一样地侍候他。一直到目的地,都不敢再有二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集训十二 文言文阅读(其它类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看松庵记
宋濂
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诸山为尤深,有四旁奋起而中洼下者,状类箕筐,人因号之为“匡山”。山多髯松,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松上薜萝份份披披,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松根茯苓,其大如斗,杂以黄精、前胡及牡鞠之苗,采之可茹。
吾友章君三益乐之,新结庵庐其间。庵之西南若干步,有深渊二,蛟龙潜于其中,云英英腾上,顷刻覆山谷,其色正白,若大海茫无津涯,大风东来,辄飘去,君复为构烟云万顷亭。庵之东北又若干步,山益高,峰峦益峭刻,气势欲连霄汉,南望闽中数百里,嘉树帖帖地上如荠,君复为构唯天在上亭。庵之正南又若干步,地明迥爽洁,东西北诸峰,皆竞秀献状,令人爱玩忘倦,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
君诗书之暇,被鹤氅衣,支九节筇①,历游三亭中,退坐庵庐,回睇髯松,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君注视之久,精神凝合,物我两忘,恍若与古豪杰共语千载之上。君乐甚,起穿谢公屐,日歌吟万松间,屐声锵然合节,与歌声相答和。髯松似解君意,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君唶②曰:“此予得看松之趣者也。”遂以名其庵庐云。
龙泉之人士,闻而疑之曰:“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抑以斯人为不足与,而有取于松也?”金华宋濂窃不谓然。夫植物之中,禀贞刚之气者,唯松为独多。尝昧昧思之,一气方仲,根而蕴者,荄而敛者,莫不振翘舒荣以逞妍于一时。及夫秋高气清,霜露既降,则皆黄陨而无余矣。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君之处也,与松为伍,则嶷然有以自立;及其为时而出,刚贞自持,不为物议之所移夺,卒能立事功而泽生民,初亦未尝与松柏相悖也。或者不知,强谓君忘世,而致疑于出处间,可不可乎?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改)
[注]①九节筇(qióng):一种竹杖。②唶(jiè):赞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之可茹 茹:吃
B.皆竞秀献状 秀:开花
C.被鹤氅衣 被:通“披”,穿着
D.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耶 狎:接近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因号之为“匡山” 不如因善遇之
B.蛟龙潜于其中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C.可挈尊罍而饮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D.今乃以“看松”名庵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描写匡山松树的一组是( )
①弥望入青云,新翠照人如濯 ②横敷数十寻,嫩绿可咽
③嘉树贴贴地上如荠 ④如元夫、巨人拱揖左右
⑤日歌吟万松间 ⑥亦微微作笙箫音以相娱
A.①③④ B.②③⑤ C. ①④⑥ D. ②⑤⑥
4.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匡山位于龙泉的西南面,因为四面高耸,中间低洼,形状如“箕筐”而得名。它景色优美,引人入胜。
B.章三益在匡山上盖了草舍后,又根据草舍周围环境的特点建造了三个亭子,在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C.章三益读书之余,常在松间歌吟,与松树心意相通,精神相合,深得看松之趣,因此把草舍命名为“看松庵”。
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章君负济世长才,当闽寇压境,尝树旗鼓,砺戈矛,帅众而捣退之,盖有意植勋业以自见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能凌岁寒而不易行者,非松也耶!是故昔之君子每托之以自厉,求君之志,盖亦若斯而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纪 言
【清】恽敬
嘉庆元年,敬以富阳县知县,饷贵州平苗军。五月丁巳,次益阳,有大星陨于西南,声隆隆然。癸亥,次武陵,一骑自西南来,白衣冠,闻嘉勇①贝子薨。庚午,次桃源。
同饷军者裘乌程世璘曰:“吾属在浙,贝子方平林爽文凯旋,自三衢方舟下严陵江,舟设重楼,陈百戏,中流鼓吹竞作,从官舟衔舳舻,并两岸疾下。顷之,有哗于从官舟者,乃一巴图鲁与都司饮,争酒佐。贝子出座亲鞫之,色甚和。贝子曰:‘汝二人何功?’叩颡曰:‘花翎,通诸罗道赐。比旋役,各进一官。’贝子曰:‘今天子神圣,军以功返,汝二人不知谨,亏朝廷体耶?然重惩汝,非优功盛恉也。’目左右曰:‘花翎不称,去之!’二人叩颡下,卒不问所坐何事。”
方绍兴应逵曰:“吾闻文武事贝子,贝子必优以官。顷有府经历三年至同知,试用知县五年至分守道者。”
钟慈溪德溥曰:“吾乡人尝事贝子,官亦分守道矣。往岁贝子舆夫与守备争,殴之伤额,乡人杖舆夫四十。贝子曰:‘若忘富贵所自耶?何躏我也?’乡人惧,数月不敢见。”
语有间,敬告之曰:“吾闻之张皋文,皋文闻之副都御史方葆岩先生……曰:‘贝子征卫藏,有隘道几一里,贼屯军守隘北甚严,大军屯守隘南三十里许。贝子调军伏隘东西,而以前军分五军攻隘,迭退迭进。战一日,盖数十胜负。贝子在大军中,前军军报沓至,不动。及三更,前军大败,退不止。贼逐前军出隘南,忽铳炮声大震,火炬尽爇,照耀如同白昼,东西伏军皆起。贼惊退,相蹂躏,我军蹙之入隘。贝子急上马,万骑齐足,顷刻至隘口。前军、伏军已过隘,闻贝子至,勇气百倍,大军乘势合攻,遂夷贼屯,追逐五十里而后止。’”
(有删改)
【注】①嘉勇:福康安的封号,福康安因功得贝子爵位。
1.对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五月丁巳,次益阳 次:驻扎
B.卒不问所坐何事 坐:因……犯罪
C.大军乘势合攻,遂夷贼屯 夷:荡平
D.而以前军分五军攻隘,迭退迭进 迭:屡次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贝子高深莫测的一组是( )
①一骑自西南来,白衣冠 ②贝子出座亲鞫之,色甚和? ③若忘富贵所自耶?何躏我也
④大军屯守隘南三十里许 ⑤前军军报沓至,不动? ⑥忽铳炮声大震,火炬尽爇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第一段介绍贝子在出兵镇压贵州苗民时殉职,死前西南方向有颗很大的流星坠落,发出隆隆的巨响。【版权所有:21教育】
B.在平定林爽文叛乱胜利归来的途中,贝子发现随从官员饮酒滋事,出于优待功臣和光大圣旨的考虑,没有惩罚他们。
C.贝子重用亲信,偏袒近侍,府里属官三五年就提拔,钟德溥的同乡因惩治了贝子的轿夫却受到严厉斥责。
D.贝子善于用兵,在征讨西藏时,他调遣兵力埋伏在隘道的东西两旁,待敌人追击溃兵到隘口时,依计围歼。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比旋役,各进一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子神圣,军以功返,汝二人不知谨,亏朝廷体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闻文武事贝子,贝子必优以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旦,字子明,大名莘人也。公少好学,有文。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参知政事,公以婿避嫌,求解职。太宗嘉之,改礼部郎中。
公为人严重,能任大事,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由是真宗益知其贤。钱若水名能知人,常称公曰:“真宰相器也!”若水为枢密副使罢,召对苑中,问谁可大用者,若水言公可,真宗曰:“吾固已知之矣。”
公在相位十余年,外无夷狄之虞,兵革不用,海内富实。故天下至今称为贤宰相。
公于用人,不以名誉,必求其实。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其所荐引,人未尝知。寇准为枢密使,当罢,使人私公,求为使相。公大惊曰:“将相之任,岂可求邪!且吾不受私请。”准深恨之。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准入见,泣涕曰:“非陛下知臣,何以至此!”真宗具道公所以荐准者,准始愧叹,以为不可及。
公与人寡言笑,默然终日,莫能窥其际。日者①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真宗怒,欲付御史问状。公曰:“此人之常情,且语不及朝廷,不足罪。”真宗怒不解。公因自取常所占问之书进曰:“臣少贱时,不免为此,必以为罪,愿并臣付狱。”真宗曰:“此事已发,何可免?”公曰:“臣为宰相,执国法,岂可自为之,幸于不发而以罪人?”真宗意解。
公务以俭约率励子弟,使在富贵不知为骄侈。兄子睦欲举进士,公曰:“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至其薨也,子素犹未官,遗表不求恩泽。
铭曰:烈烈魏公,相我真宗。相所黜升,惟否惟能。执其权衡,万物之平。
(节选自《欧阳修全集》)
【注】①日者:以占卜为业之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避远权势,不可干以私 干:干涉
B. 已而制出,除准武胜军节度使 除:任命官职
C. 外无夷狄之虞 虞:忧患
D. 相所黜升,惟否惟能 否:邪恶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旦持身严谨。太宗朝,他因为岳父赵昌言参知政事,便主动辞官避嫌。后来为官也不攀附权贵。
B.王旦为官公正,受到真宗和钱若水的赏识。真宗曾经把他们两人召到宫苑中,问哪一个可以重用,钱若水当场推荐了王旦。
C.王旦个性严肃,不苟言笑。在处置日者的问题上,他犯言直谏,推己及人,终使皇上息怒。
D.王旦训诫子弟要勤俭节约,不可骄奢淫逸。终其一生,不为子孙谋求一官半职。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贤且材矣,必久其官,而众以为宜某职然后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者上书言宫禁事,坐诛,籍其家,得朝士所与往还占问吉凶之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常以太盛为惧,其可与寒士争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广德湖记
[宋]曾 巩
鄞县张侯①图其县广德湖,而以书遗予曰:愿有记。
盖湖之大五十里,而在郑之西十二里。其源出于四明山,而引其北为漕渠,泄其东北入江。凡鄞之乡十有四,其东七乡之田,钱湖溉之;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舟之通越者皆由此湖,而湖之产,有凫雁鱼鳖、茭蒲葭蔓、葵莼莲茨②之饶。淳化二年,民始与州县强吏盗湖为田,久不能正。至道二年,知州事丘崇元躬按治之,而湖始复。咸平中,赐官吏职田,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既而务益取湖以自广。天禧二年,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起堤十有八里以限之。www.21-cn-jy.com
至张侯之为鄞,则湖久不治,西七乡之农以旱告。张侯为出营度,民田湖旁者皆喜,愿致其力。张侯计工赋材,择民之为人信服有知计者,使督役而自主之,一不以属吏,人以不扰,而咸劝趋。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郑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谓之碘。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碘九,为埭二十。堤之上植榆柳,益旧总为三万一百。又固其余材为二亭于堤上以休,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因以其山名。山之上为庙,一以祠神之主此湖者,一以祠吏之有功于此湖者。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既成,而田不病旱,舟不病涸,鱼雁茭苇、果蔬水户之良皆复其旧,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张侯于是可谓有劳矣。
是年予通判越州事。越之南湖,久废不治,盖出于吏之因循,而至于不知所以为力,予方患之。观广德之兴,以数百年,危于废者数矣,由屡有人,故益以治。盖大历之间,溉田四百顷,大中入百顷,而今二千顷矣。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故为之书,尚俾来者知毋废前人之功,以永为此邦之利,而又将与越之人图其废也。
(节选自《曾巩文》)
[注]①张侯:名峋。“侯”是士大夫之间的尊称,相当于“君”。②茭蒲葭荚、葵莼莲茨:均为水生植物,可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鄞之乡十有四 凡:一共
B、而与望春、白鹤之山相直 直:面对
C、既成,而田不病旱 病:缺点
D、而其余及于比县旁州 比:相邻
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属于治理广德湖的措施的是( )
①其西七乡之田,水注之者,则此湖也。
②取湖之西山足之地百顷为之。
③知州事李夷庚始正湖界。
④鄞人累石湮水,阙其间而扃以木,视水之小大而闭纵之。
⑤于是又为之益旧,总为楔九,为埭二十。
⑥以熙宁元年十一月始役,而以明年二月卒事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记湖记人并行,始终围绕湖的兴废展开叙述,条理清晰,显示了作者的叙事功力。
B、张峋安排使用人力方式独特:让百姓自己决断施工进程,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
C、广德湖经过张峋的治理,物产恢复了原有的状况,灌溉田地的面积也超过了从前。
D、作者赞赏张峋创新益旧的举措,仰慕其勤政爱民的美德,表达了有志兴废除弊的意愿。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筑环湖之堤,广倍于旧,而高倍于旧三之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人之存亡,政之废举,为民之幸不幸,其岂细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送浮屠文畅师序
韩愈
人固有儒名而墨行者,问其名则是,校其行则非,可以与之游乎?如有墨名而儒行者,问之名则非,校其行而是,可以与之游乎?扬子云称:“在门墙①则挥之,在夷狄②则进之。”吾取以为法焉。 【出处:21教育名师】
浮屠师文畅喜文章,其周游天下,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贞元十九年春,将行东南,柳君宗元为之请。解其装,得所得叙诗累百余篇,非至笃好,其何能致多如是邪?惜其无以圣人之道告之者,而徒举浮屠之说赠焉。夫文畅,浮屠也,如欲闻浮屠之说,当自就其师而问之,何故谒吾徒而来请也?彼见吾君臣父子之懿,文物事为之盛,其心有慕焉,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如吾徒者,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日月星辰之行,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而语之,不当又为浮屠之说而渎告之也。
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是故道莫大乎仁义,教莫正乎礼乐刑政。施之于天下,万物得其宜;措之于其躬,体安而气平。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文武以是传之周公孔子,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今浮屠者,孰为而孰传之邪?夫鸟俯而啄,仰而四顾;夫兽深居而简出,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弱之肉,强之食。今吾与文畅安居而暇食,优游以生死,与禽兽异者,宁可不知其所自邪?
夫不知者,非其人之罪也;知而不为者,惑也;悦乎故不能即乎新者,弱也;知而不以告人者,不仁也;告而不以实者,不信也。余既重柳请,又嘉浮屠能喜文辞,于是乎言。
[注]①门墙:师门,借指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②夷狄:对少数民族的一种蔑称。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以与之游乎 游:交往
B.当自就其师而问之 就:成就
C.人物之所以蕃 蕃:繁衍
D.亲亲而尊尊 亲:亲人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作者“推崇儒学”观点的一组是( )
①浮屠师文畅喜文章 ②宜当告之以二帝三王之道
③是故道莫大乎仁义 ④民之初生,固若禽兽夷狄然
⑤书之于册,中国之人世守之 ⑥知而不为者,惑也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③⑤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段作者用“墨名而儒行”打比方,后文又写文畅禅师结交儒士,喜文章,暗示了文畅禅师心慕儒家学说,所以和他“谈儒”。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作者虽然应柳宗元之约给佛教徒文畅作序,但毫不留情地批评了柳宗元为其写文不述儒道的做法。
C.在作者看来,儒家之道的宗旨就是积极推行圣人之道,其核心在于仁义之道和礼乐之道。
D.本文借写序,议“儒佛”事,文章盛赞儒家的圣人之道,处处暗含对佛教的贬斥,但作者讲来既不失礼,又站稳立场,可谓难得。 www-2-1-cnjy-com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有行,必请于搢绅先生以求咏歌其所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拘其法而未能入,故乐闻其说而请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惧物之为己害也,犹且不脱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文,完成1—4题。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外乱不作,变且中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②。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欲,如何?”皆曰:“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竞:解决。③繄:yī,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
B.掠夺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
C.处置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
D.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②无恒产而有恒心者
B.①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②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
C.①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D.①又不可以武竞
②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
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21教育网
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
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蜀人相庆如他日”,从此,蜀地相安无事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正,从容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勉学
(北齐)颜之推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①,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②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③;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羞务工彼,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④,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⑤,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⑥,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⑦,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⑧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⑨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簿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⑩已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注]①郑重:这里是“频繁”的意思。②冠:古代男人二十当行加冠之礼,称冠礼,表示已成年。③素业:清素之业,即士族所从事的儒业。④贵游子弟:无官职的王公贵族叫贵游。他们的子弟就叫贵游子弟。这里是泛称贵族子弟。⑤著作:即著作郎,官名,掌编纂国史。⑥长檐车:一种用车幔覆盖整个车身的车子。⑦隐囊:靠枕。⑧快士:优秀人物。⑨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⑩羲农:伏羲、神农,均为传说中的古代帝王,与女娲并称三皇。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启寤汝耳 寤:同“悟”,使……觉悟
B.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堕:堕落
C.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傅:同“敷”,涂抹
D.朝市迁革,铨衡选举 铨:选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列器玩于左右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 故木受绳则直
C.失皮而露质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犹为一艺。得以自资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下列各句中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宗明义,指出要“勤学”的观点后,先后从正面和反面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言辞恳切,语重心长。
B.作者认为,士大夫家庭的子弟,即使到了成人仍应该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诱导,只有那些志气高尚、能经受磨炼的子弟,才能成就儒家事业。
C.作者列举南朝梁代全盛时期贵族子弟不学无术、靠祖上庇荫、养尊处优,而一旦离乱,便谋生乏术,只能耕田养马的事实,从反面说明,只有努力学习,才能有立身之本。
D.作者认为如果能够经常保有几百卷书籍,就是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成为下等人,读的书多,对一般人的成败好恶看得很清楚,即使天地鬼神的事也不能在他们眼前隐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罗台山尝察孝廉,不汲汲仕进,抗志读书,以博稚闻海内。能拳勇,善击剑,风流隽爽,殊有奇气。好蓄奇石。毅千里外,独行无仆从。比返,载石盈舟,如百万金宝,压舟欲沈坠。处石以囊,其上者以嫌帛。坐舟中捧运摩挲,终日不休。21cnjy.com
舟子窃窥视,以为财也,夜相与谋,议杀客而分其有。舟子四:一老翁,其二为翁子,一为佣者。二子及佣者窃语,翁入阁,初皆神秘之.翁诘不己,始以所谋告。翁惊曰;“噫!鸟乎可?” 二子曰:“厚利也,且易而无祸,何蒽焉?”翁不能止,叹息去。时罗已寝,忽惊觉,潜起,属耳察之审,还就枕。m】
后数日,薄暮,舟泊荒江丛苇间,其侪请曰:“今日享神介福,愿以为客寿,客其无辞!”罗曰:“甚善。”舟子喜以酒肴进罗知其酒鸿也里不饮舟子阴异之然欺其独夜度无所避匿亦不固强。罗自出绍兴酿一瓮,倾杯大嚼,食几罄,伪醉,据榻灭烛寝。
顷之,三人各乘炬持刀入,刀晃晃如霜雪。一人举刃就枕下悉力斫之,觉有异,验之非人,盖卷被为之,如酣卧状。相与大骇,搜索,闻罗在别舱呼曰:“余在此。”一人奔之,忽飞一石起,中腕,腕伤刀落,二人次至,亦如之;遂突起击三人俱仆,拽而登之,拾刀拟其项,笑曰:“余能前知,安得犯余?余无金,亦无点金术,尔曹何利焉?姑与尔曹戏,故不泄也;藉以歼厥败类,聊逞余志。”
三人哀呼乞命,翁亦来跽请,岁麾之起曰:“翁无罪也,毋恐!”翁泣曰:“三人者,罪固不宥,然老朽之嗣,斩于是矣,幸仁人宽假之!”罗从容掷刀曰:“为翁故,贷尔曹死,亟革乃心;脱复故态,必血吾刀夹。”众唯唯。于是共疑罗神人.奴仆事之。
(选自清·乐钧《罗台山逸事》,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罗台山尝察孝廉 察:被推荐
B.何蒽焉 蒽:害怕
C.其侪请曰 侪:一起
D.贷尔曹死 贷:免除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始以所谋告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B.客其无辞 古今一体,安在其不辱也
C.拽而叠之 侣鱼虾而友麋鹿
D.尔曹何利焉 去今之墓而葬焉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以罗台山“殊有奇气”总起,接着具体叙写他独特的爱好习惯、出游途中神奇的行事风格,文气贯通,字里行间显示作者对他的赞赏态度。
B.写罗台山不求做官,立志读书,又能拳善剑,喜好独游与收藏石头,既说明他兴趣爱好极为广泛,又表现了他淡泊名利、不善交际的个性特征。
C.舟子从“窥视”起心,到“相与谋”实施盗杀,最后中计“大骇”,被制服后又“衰呼乞命”, 其语言、神态、动作等,皆描写得生动传神。
D.文章叙写了罗台山独游遇险、孤身斗盗匪的故事,刻画了一个机警勇敢、遇事从容、武力高强而又宽大为怀的奇士形象。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时罗已寝,忽惊觉,潜起,属耳察之审,还就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姑与尔曹戏,故不泄也;藉以歼厥败类,聊逞余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B(秀,呈现秀丽的景色。)
2.D(都是却,竟然。A、因此/趁机。B、在/比。C、表承接/表转折,却。)
3.C(②写松上薜萝,③写闽中数百里,⑤写章君。)
4.B(应是在环中亭中弹琴、下棋、喝酒。)
5.(1)章三益具有救世的优异才能,当福建贼寇逼近时,他曾经树起旗鼓,磨砺兵器,率众击退了他们,大概是希望建立功业来显露自己。21·cn·jy·com
(2)那些能够冒着每年的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不是松树吗!因此从前的君子常常借松树来激励自己,推求章三益的志向,大概也是像这样的吧。2-1-c-n-j-y
【参考译文】
龙泉有许多高大的山峰,距它西南一百多里的其他山峰更为高大,有座四周突起中间低洼的其形状像萁筐的,人们因此称之为“匡山”。山上多生长髥松,远远望去高入青云,清新翠绿,光彩照人,就像水洗过一样,松树上杂乱地攀附着薜荔和女萝,纵横扩展几十寻,嫩绿可吃。松根的茯苓,形状其大如斗,又杂生着黄精、前胡和牡鞠,采下就可吃。
我的好友章三益非常喜欢这里,在山中刚修建了庙庵,庵的西南几十步的地方,有两个深渊,蛟龙就潜藏其中,云蒸腾而上,不一会儿就覆盖了整个山谷,白茫茫的如同大海苍茫无边际,大风从东面吹来,云被吹散了,章君又建造了烟云万顷亭。庵的东北几十步的地方,山更高,更峭拔险峻,气势直冲霄汉,向南望闽中数百里的地方,秀美的树木紧贴在地上就像生长的荠菜,章君又建造了唯天在上亭。庵的正南几十步,明亮高远,清朗洁净,东西北三面的山峰,都竞相以形争秀,让人喜爱玩赏忘记疲倦,更可以弹琴、下棋,也可以举杯而饮,没有不可以的,君又建造了环中亭。
章君吟诗读书闲暇之余,身披鹤氅大衣,拄着九节杖,在三座亭子间赏玩,回来坐在庵中,四周髥松就好像元夫、巨人左右拱手作揖。注视很久,精神融合,物我两忘,就好像与先贤豪杰畅谈,于是更为高兴起来穿上谢公屐,每天在万松间歌吟,木屐的锵锵作响和歌声相应和。髥松似乎理解了章君的想法,也轻轻地发出笙箫的声音与之互相娱乐。章君赞叹道:“这是我看松的乐趣。”于是以此命名庙庵。
龙泉的文人志士听到后怀疑他说:“章君有救世立邦的大才,当闽南倭寇侵扰边境,曾经竖起旗帜、擂起战鼓,磨砺兵戈长矛,率领军队击退了他们,这样做大概是有意树立自己伟大的功业来表现自己。今却以看松命名庙庵,好像隐居之士的行为,是鄙薄世间搅扰而不愿接近,还是这些人不足以相交,才去寄意于松树?”金华的宋濂私下却不认为这样。那些植物当中,禀性坚贞刚正的气度,只有松树。曾经私下思考:一旦气势可伸,根部有含蕴,没有不借此机会展现自己最美好的一面,等到秋高气清,霜露降临之后,都变黄陨落没有剩余,那些能冒严寒而不改变品行的,难道不是松树吗?因此昔日君子常常借它来勉励自己,推求章君的品质,大概也像这样罢了,章君处世与松为伴, 则端庄自立;等到应时而出,刚直忠贞而自持,不被外物议论所改变,最终能成就功业泽被百姓,起初并没有和松柏精神相悖,有人不理解你,强词说君遗世独立,而怀疑出世,可不可以呢?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1.D(迭:更替,轮流。)
2.C(①写的是报信的骑兵,③是写贝子斥责“乡人”,⑥写的是贝子大军出击时的情况。)
3.B(“出于优待功臣和光大圣旨的考虑,没有惩罚他们”有误。贝子心狠手辣,表面理由冠冕堂皇,实际上革除了两位随从官员的职务。)
4.(1)到战事胜利返回时,每人又升了一级官。
(2)现在皇上圣明伟大,军队因功凯旋,你们二人不晓得慎重,想损害朝廷的尊严吗?
(3)我听说文武官员在贝子手下做事,贝子一定优待他们并升他们的官。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作为富阳县知县,去给贵州征伐苗民的军队送军粮。五月丁巳日,停留在益阳县,有颗很大的流星在西南方向坠落,发出隆隆的巨响。过了六天,我在武陵县,从西南方向驰来一名骑兵,穿着白农戴着白帽,听说是嘉勇贝子福康安死了。七天后,送军粮的一帮人停留在桃源县。
一同送军粮的乌程知县裘世璘说:“我们在浙江时,正当贝子平定林爽文的叛乱胜利归来,他乘坐的方舟从衢江顺流而下富春江,船上设置了几层楼台,表演各种各样的杂技,江中鼓乐竞相吹奏,随从官员的船只一艘接一艘,沿两岸飞驶而下.一会儿,随从官员的船上传来吵吵嚷嚷的声音,原来是一位巴图鲁和一位都司喝酒,为了一个伴饮的妓女争吵起来.贝子离开座位亲自查问这件事,脸色很平和。贝子说:‘你们二人立了什么功?’二人叩头回答道:‘头上花翎,是作先锋扫清通往诸罗的道路时赏赐的,到战事胜利返回时,每人又升了一级官。’贝子说:‘现在皇上圣明伟大,军队因功凯旋,你们二人不晓得慎重,想损害朝廷的尊严吗?然而严厉地惩罚你们,不是优待功臣和光大圣旨的办法。’贝子用目光示意左右随从说:‘花翎不相称,去掉它!’那二人叩头退下,贝子最终也不问他们究竟犯了什么错。”
绍兴知县方应逵说:“我听说文武官员在贝子手下做事,贝子一定优待他们并升他们的官。最近,有府里属官三年就提了同知的,有试用知县五年就提拔为分守道的。”
慈溪知县钟德溥说:“我有个同乡曾经在贝子手下做事,官位也升到分守道了。贝子的轿夫曾经和一位守备争吵,轿夫把守备的额头打伤了。我那同乡审办这事,打了轿夫四十棍。贝子知道了,说:‘你忘了你的富贵是从哪里来的吗?为什么践踏我呢?’同乡很害怕,几个月不敢去见贝子。”
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儿,我告诉他们说:“我从张皋文那里听到过有关贝子的事,张皋文是从副都御史方葆岩先生说的??先生说:贝子征讨西藏时,有一条将近一里路长的狭隘险道,敌人在隘道北端驻扎了军队,防守十分严密,贝子大军在隘道南端三十多里处驻扎,贝子调遣兵力埋伏在隘道的东西两旁,把前头部队分成五股兵力,轮番进攻。战斗了一天,差不多几十个回合,有胜有负。贝子在大部队中,前头部队的军情汇报不断送到,贝子按兵不动。到夜里三更时分,前头部队大败,不停地撤退。敌人追赶败军一直追出了隘道南端,忽然铳炮声震天响,火把全都点燃了,照耀如同白天.东西两旁埋伏的队伍全部杀出。敌人惊慌退却,互相践踏溃逃,我军把他们逼入隘道。贝子急忙上马,千军万马一齐出发,一会儿大部队就到了隘口。前头部队和东西伏兵已经追赶敌人过了隘道,听说贝子来了,勇气倍增,大部队也乘势合攻,于是一举扫平了敌军营地,追逐五十里外才止步。”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 A(干:求取。)
2. B(真宗召对的只是钱若水。)
3.(1)如果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
(2)占卜的人上书谈论宫内的事情,被判死罪,抄没家产,获得朝中官吏同他交往占问吉凶的书信。
(3)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
【参考译文】
王公名旦,字子明,是大名莘地人。年轻时好学,有文才。太平兴国五年,考取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右谏议大夫赵昌言任参知政事,王公因为自己是他的女婿,就避嫌请求辞官。太宗赞许他,改任他为礼部郎中。
王公为人严肃庄重,能做大事,远离权势,(别人)不能拿私事求他,因此真宗越发了解他的贤能。钱若水以能识别人才出名,常常称赞王公说:“真是做宰相的人才啊!”钱若水卸任枢密副使时,真宗召他到宫苑,询问谁可以重用,钱若水说王公可以用,真宗说:“我本来已经了解他了。”
王公任宰相十多年,没有夷狄侵犯的外忧,不用打仗,天下富足殷实。所以天下至今称赞他是贤能的宰相。
王公用人,不凭人的声誉名望,一定根据他的真实才干。如果某官贤能又有才干,一定让他长期担任这一官职,直到大家认为他适宜担任某一职务以后才升迁。他推荐谁,别人都不知道。寇准任枢密使,正当卸任时,托人私下请求王公让他担任节度使。王公很吃惊,说:“将相的任命,哪能求取呢!再说我不接受私下的请求。”寇准非常怨恨他。不久,皇帝的命令下来,任命寇准为武胜军节度使。寇准入宫觐见皇上,流着泪说:“不是陛下赏识我,我哪能任这一职务!”真宗详细地告知王公推荐他的情由,寇准这才羞愧叹息,认为自己比不上王公。
王公同人交往,不苟言笑,他整天默不作声,没有人能看出他的真实想法。占卜的人上书谈论宫内的事情,被判死罪,抄没家产,获得朝中官吏同他交往占问吉凶的书信。真宗生气,要把这些人交付御史审讯。王公说:“这是人之常情,再说内容不涉及朝廷,不够定罪。”真宗不消气。王公就取自己曾经占问的书进献,说:“我年少贫贱时,不免做这样的事,一定要拿这个定罪,请连我一起交官府治罪”真宗说:“这件事已经被人告发,怎么能够免于处罚呢?”王公说:“我作为宰相,执行国家法令,怎么能够自己做了这样的事,侥幸没有被人告发却以此给别人定罪呢?”真宗这才消气。
王公一直用勤俭节约勉励子弟,使他们身处富贵却不奢华。兄长的儿子王睦想要参加进士考试,王公说:“我常常担心功名利禄太多了,怎么可以跟贫寒的读书人争抢进取的机会呢?”直到他去世,儿子王素仍然没有做官,他留下奏章请求皇上不要施恩子孙。
铭曰:名声显赫的魏公,是我真宗朝的宰相。他罢黜、升迁官吏,只看邪恶与贤能。他执掌国家权力,天下安定太平。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1、C(病:忧虑,担心。)
2、D(①是说广德湖的功用,②是说盗湖为田的破坏行为,⑥是说治理广德湖的时间)
3、B(“并命令属下参与监督管理”有误,曲解原意)
4、(1)于是修筑了环湖的堤坝,宽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一倍,高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三分之二。
(2)那么,(有才德的)人的有无,政事的废兴,关系到百姓的幸福与否,这难道是小事吗?
【参考译文】
鄞县张(峋)君绘制了他辖县内的广德湖图,并写信给我说:希望能得到您所写的记文。
广德湖的面积大概五十里,在鄞县西面十二里的地方。它的发源于(宁波西南的)四明山,在湖的北面引水挖掘了漕渠(运粮的水道),从湖的东北面泄洪进入甬江(在浙江省境内)。鄞县总共有十四个乡,东面七个乡的田地,由钱湖的水灌溉;鄞县西面七个乡的田地,灌溉用的水,就靠这广德湖了。通行于越州的船只都经由此湖,广德湖的物产,有丰饶的野鸭大雁鱼鳖、茭蒲葭菼、葵莼莲茨。淳化二年,有人开始与州县强悍的官吏一起侵占湖面造田,(这种情况)长久不能纠正。至道二年,知州丘崇元亲自考察治理占湖造田的事情,因而湖开始恢复(原貌)。宋真宗咸平年中,朝廷赐给官吏职田(即职分田,朝廷按官职品级授给官吏作俸禄的公田),鄞县选取湖的西面山脚下的百顷之地作为职田,不久(官吏)谋求增加职田就私自扩大占湖造田面积。天禧二年,知州李夷庚开始勘正湖界,筑起湖堤十八里来限制占湖造田。21*cnjy*com
到了张君做鄞县令时,湖已经长久没有治理了,西面七乡的农户把旱情报告他。张君为此筹划治湖方案,田地在湖旁的百姓都很高兴,愿意出力。张君计算人工、征调所需材物,选择受人信服并知道筹划的人,让他们监督施工而且自己决断,完全不委派属下的官吏,人们因为不被干扰,就都勤勉积极地奔走于治湖。于是修筑了环湖的堤坝,宽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一倍,高度比旧堤坝增加了三分之二。鄞县人堆积起石块堵塞水流,在石堤中留下水洞,用木板来做水门,根据水量的大小来关闭或开放水门,(这种水利设施)叫做础S谑怯中拗??⒃黾泳芍疲?芄残拗?鸥鍪?,二十个堵水的土堤。堤上种植榆树柳树,超过先前的数量总共有三万零一百棵。又用剩余的材料在堤上修建了两个亭子供人休憩,亭子与望春山、白鹤山相对,于是用两座山名来命名两个亭子。在山上建造了庙宇,一是用来祭祀主宰此湖的神灵,还用来祭祀对此湖治理有功的官吏。在熙宁元年十一月开始动工,到了第二年二月竣工。竣工以后,田地不担心干旱,船只不担心干涸,鱼雁茭苇、果蔬水产的丰饶都恢复原来的样子,而他治湖的好处也惠及相邻的州县,在治理广德湖这件事上,张君可以说是有功劳的了。
这一年我任越州通判。越州的南湖,长久废弃没有治理,大概是出于官吏因循守旧的缘故,而到了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境地,我也正为这个事情担忧。纵观广德湖兴起的历史,已经几百年,濒临废弃的危险有多次,由于多次出现(有才德的)人,所以治理得越来越好。大概在大历年间,(广德湖)可以灌溉田地四百顷,大中年间可以灌溉田地八百顷,到如今可以灌溉田地二千顷了。那么,(有才德的)人的有无,政事的废兴,关系到百姓的幸福与否,这难道是小事吗?所以写了这篇记,希望使后来的人知道不要废弃前人的功业,而(使它)永远成为此地的利益,而且我又将和越州的人谋划治理已废弛的南湖。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目。
1.B(就:去,往。)
2.B(①说的是文畅的爱好;④说的是未开化的初生时代;⑥是对知行的评论。排除这三项即可得出答案。)
3.B(“毫不留情”程度太深,文章中用的是“惜”字。)
4.(1)凡是出外游览,一定要向当地的士大夫和学者索取诗文来歌咏他的志向。
(2)受到佛法的约束不能深入研究,所以乐于听听儒家的学说而向我们这些人请教。
(3)这都是害怕被更强大的敌人侵犯,但就是这样也还是逃脱不了祸难。
【参考译文】
确实有一些人有儒家之名却干墨家的事,考察他的名分很正统,对照他的行为就不行了,这种人能够与他结为同道吗?也确实有一些人,入了墨家门而做儒家事,考察他的名分是不合正统的,对照他的行为却是正确的,这种人能够与他结为同道吗?扬子云说:“在儒家观念盛行的地方,要让这些人离远一点;在落后的边远地区,要把这些人接纳进来。”我把这句话作为准则。
禅师文畅喜好诗文,他周游天下,凡是出外游览,一定要向当地的士大夫和学者索取诗文来歌咏他的志向。贞元十九年春,文畅禅师要去游历东南之地,柳宗元替他向我求一篇文章。查看他的包裹,他所得的诗文一共一百多篇,如果文畅禅师不是非常喜好诗文,怎么能积累这么多呢?可惜柳宗元没有把三代圣贤的学说和思想告诉他,而只是拿与佛学相关的诗送给他。文畅是个佛教徒,如果想听佛教学说,可以向自己的师父请教,何必要见我们这些人向我们请教呢?他见到儒家主张的君臣父子的等级观念很好,社会也因为儒家圣人之道的推行而繁盛,心里羡慕,但受到佛法的约束不能深入研究,所以乐于听听儒家的学说而向我们这些人请教。像我们这样的人,应当把二帝三王倡导的仁、义、礼、乐、刑、政告诉他,给他说说日月星辰所以运行,天地的区别所以明显,鬼神所以幽游,人类和其他物种所以繁衍生息,江河所以流泻不止的道理,不应该又拿佛教学说来轻率地告诉他。
人类刚刚出现的时候,确实像禽兽和现在荒蛮之地未开化的民族一样。后来圣人出世,人们开始知道要住在房屋中,以谷物为食,亲近亲人,尊敬老人,养育失去生活能力的人,埋葬死者。所以圣人之道没有比仁义更高的,教化没有比礼、乐、刑、政更正统的。施行于天下,万物都各得其所;付之于自身,则身体健康、心气平和。尧把圣人之道传给舜,舜把它传给禹,禹把它传给汤,汤把它传给周文王、周武王,周文王、周武王把它传给周公、孔子,把这些道理写成书,中原大地的人世代奉行不违。现在佛教的学说,用什么来流传下去呢?鸟俯身啄食,要不时抬起头来看看四周;兽类藏在密林和山洞里,很少出来活动,这都是害怕被更强大的敌人侵犯,但就是这样也还是逃脱不了祸难。弱小者的肉往往成为强者的食物。现在我与文畅禅师住得安稳,吃得悠闲,优游自在,自然生死,与禽兽不同,难道不知道这是受谁的恩惠吗?
不明白事理而不为者不为罪;明白事理却不做,是糊涂;喜欢旧事物不能靠近新事物,是懦弱;明白事理却不愿告诉别人,是不仁;告诉别人却不说实话,是不诚实。我既然重视柳宗元的托请,又欣赏文畅禅师喜好文章的行为,所以说了上面这些话。
六、读下文,完成1—4题。
1.A
2.B
3.D
4.(1)扶正以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傲自得的神色。替天子管理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
(2)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是看上司对待他们的方式。”
(3)(倘若)用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
【参考译文】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蜀地一带有人传说,有敌寇将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惊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谣言流传开,京城上下大为震动恐惧;朝廷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天子说“不要(麻痹大意)酿成祸乱,也不要(操之过急)助成事变;虽然各种议论一齐兴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会酿成,事变却会从内部兴起;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决。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对!”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获批准,于是就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冠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了。”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样庆贺新春,于是一直相安无事,再过一年,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把张公的像安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 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的祸乱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像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倒地。只有你们的张公,却能在它旁边安坐,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小民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是因了这张公而得生,他就是你们的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是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所以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不顾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而沦为与盗贼为伍,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义约束他们,用法律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平民,我是不愿干的。’啊,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大家听了,一齐都拜了拜,叩头说:“是这样的。”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记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他们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册上,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忆又不愿意,如何是好?”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讯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要显现在眼前。音容显现在人们心目中,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由此看,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苏洵听了,无法答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七、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B(堕:同“惰”,“懒惰”的意思。)
2.B(A项都是介词,前者表示处所,译作“在”;后者表示比较,译作“比”。B项都是连词,表示顺承关系,可译作“就”。C项都是连词,前者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后者表示修饰关系,可译作“地”或不译。D项都是作介词,前者译作“凭借”;后者译作“用来”。)
3.D(应该是“经常保有几百卷书籍研读”才合乎事理。)
4.(1)(这些人)为什么舍不得勤学几年,而宁愿受一生的愧辱呢?
(2)(这些贵族子弟)想靠自己去求得一官半职却无能为力。想在社会上发挥作用,又身无长技。
(3)容易学习而又可贵的技艺,没有超过读书的了。
【参考译文】
从古以来的贤王圣帝,还需要勤奋学习,何况是普通百姓之人呢!这类事情遍见於经籍史书,我也不能一一列举,只举近代切要的,来启发提醒你们。士大夫的子弟,几岁以上,没有不受教育的,多的读到《礼记》、《左传》,少的也起码读了《毛》和《论语》。到了加冠成婚年纪,体质性情稍稍定型,凭著这天赋的机灵,应该加倍教训诱导。有志向的,就能因此磨炼,成就士族的事业;没有成就功业志向的,从此怠惰,就成为庸人。人生在世,应当有所专业,农民则商议耕稼,商人则讨论货财,工匠则精造器用,懂技艺的人则考虑方法技术,武夫则练习骑马射箭,文士则研究议论经书。然而常看到士大夫耻于涉足农商,羞於从事工技,射箭则不能穿铠甲,握笔则才记起姓名,饱食醉酒,恍惚空虚,以此来打法日子,以此来终尽夭年。有的凭家世馀荫,弄到一官半职,就自感满足,全忘学习,遇到婚丧大事,议论得失,就昏昏然张口结舌,像坐在云雾之中。公家或私人集会宴欢,谈古赋诗,又是沉默低头,只会打呵欠神懒腰。有见识的人在旁看到,真替他羞得无处容身。为什么不愿用几年时间勤学,以致一辈子长时间受愧辱呢?
梁朝全盛时期,士族子弟,多数没有学问,以至有俗读说:“上车不落就可当著作郎,体中无货也可做秘书官。”没有人不讲究熏衣剃面,涂脂抹粉,驾著长檐车,踏著高齿屐,坐著有棋盘图案的方块褥子,靠著用染色丝织成的软囊,左右摆满了器用玩物,从容地出入,看上去真好似神仙一般,到明经义求取及第时,那就雇人回答考试问题;要出席朝廷显贵的宴会,就请人帮助作文赋诗。在这种时候,也算得上是个“才子佳士”。等到发生战乱流离后,朝廷变迁,执掌选拔人才的职位,不再是从前的亲属,当道执政掌权,不再见当年的私党,求之自身一无所得,施之世事一无所用,外边披上粗麻短衣,而内里没有真正本领,外边失去虎皮外表,而里边肉里露出羊质,呆然像段枯木,泊然像条乾涸的水流,落拓兵马之间,辗转死亡沟壑之际,在这种时候,真成了驽才。只有有学问才艺的人,才能随处可以安身。从战乱以来,所见被俘虏的,即使世代寒士,懂得读《论语》、《孝经》的,还能给人家当老师;虽是历代做大官,不懂得书牍的,没有不是去耕田养马,从这点来看,怎能不自勉呢?如能经常保有几百卷的书,过上千年也不会成为小人。
有位客人追问我说:“我看见有的人只凭藉强弓长戟,就去讨伐叛逆,安抚民众,以取得公侯的爵位;有的人只凭藉精通文史,就去救助时代,使国家富强,以取得卿相的官职。而学贯古今,文武双全的人,却没有官禄爵位,妻子儿女饥寒交迫,类似这样的事数不胜数,学习又怎么值得崇尚呢?”我回答说:“人的命运坎坷或者通达,就好像金玉木石;钻研学问,掌握本领,就好像琢磨与雕刻的手艺。琢磨过的金玉之所以光亮好看,是因为金玉本身是美物;一截木头,一块石头之所以难看,是因为尚未经过雕刻。但我们怎么能说雕刻过的木石胜过尚未琢磨过的宝玉呢?同样,我们不能将有学问的贫贱之士与没有学问的富贵之人相比。况且,身怀武艺的人,也有去当小兵的;满腹诗书的人,也有去当小吏的,身死名灭的人多如牛毛,出类拔萃的人少如芝草。埋头读书,传扬道德文章的人,劳而无益的,少如日蚀;追求名利,耽於享乐的人,多如秋草。二者怎么能相提并论呢?另外,我又听说:一生下来不学就会的人,是天才;经过学习才会的人,就差了一等。因而,学习是使人增长知识,明白通达道理。只有天才才能出类拔萃,当将领就暗合于孙子、吴起的兵法;执政者就同于管仲、子产的政治素养,像这样的人,即使不读书,我也说他们已经读过了。你们现在既然不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如果不效仿古人勤奋好学的榜样,就像盖著被子蒙头大睡,什么也不知道。”?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一4题。
1.C
2.A
3.B
4.(1)当时罗有高已经睡了,忽然惊醒,悄悄地起来,附着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又回去睡觉。
(2)姑且同你们玩玩,所以不泄露;也借此杀了你们这些败类,遂了我的心愿。
【参考译文】
罗有高字台山,是江西省人。曾经被考察推举为孝廉,但他不急急地想做官,(而是)专心致志地读书,以博闻风雅闻名海内。他会拳术,善于击剑,风流而豪爽,有一股奇特之气他喜欢买铜鼎、樽、权、律吕一类的古董,摆满了家中的几案。他又喜欢收藏奇石,有牛僧孺、米南宫(唐代牛僧孺封奇章郡公,宋代米芾世称米南宫,二人都好奇石)那样的嗜好。几千里之外,独自来去,不用跟随的人。曾经向往四川瞿塘峡、滟滪堆、峨眉山和剑阁山水的雄伟险要,准备了行装独自去游览。等到回来的时候,带回的石头堆满了船,像是成百万的金银财宝,把船压得像要沉下去一样他把石头放在袋中,那上品的石头用绸缎包着。他坐在船里捧来搬去地用手把玩,一天到晚不歇手。
船夫暗中偷看,以为全是钱财,夜里便互相商量,准备杀掉客人分掉他的财物。船夫有四人:一个是老头,两个是老头的儿子,一个是帮工。两个儿子和帮工窃窃私语,老头进来问,他们开始都保密。老头问个不停,他们这才把密谋的事告诉他。老头大惊,说:“哎呀,怎么可以这样?”两个儿子说:“一大笔财物啊,况且容易得到而没有危险,有什么可怕的?”老头没法制止,叹息着离开了。当时罗有高已经睡了,忽然惊醒,悄悄地起来,附着耳朵听得清清楚楚,又回到床上。
过了几天,天将要黑下来的时候,船停在无人的江面的芦苇丛中,那几个人提议说:“今天祭过了神,希望用祭祀的食物敬您喝一杯酒,您可不要推辞!”罗有高说:“很好!”船夫很高兴,拿着酒菜走进来,罗有高知道他们的酒是毒酒,就放在一边不喝。船夫暗中奇怪,然而欺他孤身一人,夜里想来(他)也无处可以躲避,也就不强求他。罗有高自己又拿出一坛绍兴酒,倒在杯中整杯地喝。一坛酒差不多快喝光,装作醉了,靠在榻上吹灭了蜡烛,睡了。
过了一会儿,三个人各自持着火把,拿着刀进了舱,明晃晃的刀亮得像霜雪。一人举着刀用力朝枕下砍着,觉得有些不对头,仔细一看不是人,是用被子卷成的人形,像睡着一样。几个人非常害怕,四下搜索,就听见罗有高在别的舱喊道:“我在这里。”一人跑过来,忽然一块石头飞过来,击中他的手腕,手腕受了伤,刀落在地上,其余两人接着过来,也是这样。罗有高突然跃起将三人打倒,拉过来堆在一块儿,捡起刀在他们的颈子上比画,笑着说:“我能预知事情,你们怎么能够冒犯我?我没有金子,也不会点金术,你们算计我能得到什么?姑且同你们玩玩,所以不泄露;也借此杀了你们这些败类,以此遂了我的心愿。”
三人都哀声喊饶命,老头也来跪地求饶,罗有高挥手让他起来,说:“老头没罪,别害怕!”老头哭着说:“三个人的罪本来不该饶恕,然而老汉我的后嗣,就在这一刀下断了,希望仁人君子宽恕他们!”罗有高从容不迫地扔下刀,说:“为了老头的缘故,免你们的死罪,赶快改掉你们那坏心,如果以后再做坏事,定要杀了你们。再说孤身一人出远门,都能自己保护自己,像我这样的本领,还是小拇指一般的。应当好好地对待客人,不要自己招罪。不能总是依靠摇尾求饶这种办法的。”几个人都连声答应,转载请保留此链接!。于是都以为罗有高是神人,像奴仆一样地侍候他。一直到目的地,都不敢再有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