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测评练习
1、填空:
游山西村 陆 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游山西村》选自( ),作者( ),字( ),号( ),( )朝著名诗人。21cnjy.com
(2)全诗紧扣一个( )字,按( )推移展开叙述。
(3)首联写出了什么内容?( )
(4)"古风存"一句用来赞美农民的什么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诗中哪两句流传最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柳暗花明"写出了自然美景,请问:①为什么用"暗"来形容"柳"、用"明"来形容"花"?②"柳暗花明"流传下来成为一个成语,它现在意思通常指什么?21教育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题西林壁》,按要求填空。?(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观看____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得到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它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
参考答案
1、(1)《游山西村》选自(《剑南诗稿》),作者(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朝著名诗人。21·cn·jy·com
(2)游 时间
(3)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4)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www.21-cn-jy.com
(6)①"暗"指"柳树深绿"、用"明"形容"花色鲜红"。
②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2·1·c·n·j·y
2、(1)《题西林壁》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前两句写了诗人从正面、侧面不同的角度,处在远处、近处、高出、低处不同位置观看庐山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2)C【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课件14张PPT。游山西村
学习古诗的方法?2释诗句,明诗意3想意境,悟诗情1知诗人,解题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游
山
西
村1知诗人,解题意这首诗的作者是谁?陆游谁能说出陆游是
什么朝代的什么人?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诗人。
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题目的意思是什么?游山西村“游山西村”:
在山西村游玩。 游玩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腊月酿的酒不要笑话农家的腊酒浑浊不清丰收年景款待客人,
菜肴尽够丰盛不要山峦重重,水道弯弯,
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
眼前又是一个山村。2释诗句,明诗意猪 叙事 写景游山西村莫 笑 农 家 腊 酒 浑景色迷人柳 暗 花 明 又 一 村盛情待客山 重 水 复 疑 无 路丰 年 留 客 足 鸡 豚 景美人更美3想意境,悟诗情欣赏了完了这首诗,同学们能不能用诗中的一句话来赞美一下山西村的景美呢?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还能不能用一句诗来赞美
山西村的人更美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诗中哪句话揭示了深刻的道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它的理解吗?诗句的意思是: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
突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是一个山村。这个村庄的风光更给了他深刻的启示:
经过坎坷曲折之后,往往会出现坦途。
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似以无望,忽而绝处逢生,
出现新的契机,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主要内容:表达情感 :
赞扬了农民的淳朴、好客的品性,
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人生哲理:
面对困难,我们不要轻易退缩,
因为曲折之后才是坦途。
要记住:“阳光总在风雨后!”作者到山西村做客,见到山西村的美景俗语:
1.“阳光总在风雨后”
2.“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作业全班朗诵古诗
把课后第二题做到作业本上
填写本课练习册习题
再见课件29张PPT。题 西 林 壁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著名文学家,三人世称“三苏”。苏 轼 庐山位于江西北部,北临长江,东临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山,相传在周朝时有匡氏七兄弟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此而得名。自古享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声誉。
庐山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
庐山西林寺西林寺壁 诗的意思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呈现出各种不同的姿态。
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
自学提示:
一首古诗往往就是一幅古朴典雅的画卷,只要你用心的去读,去感受,你就能看到这幅画。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反复读古诗,看谁能把它读成一幅画。
注释: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 只缘:只因为 面目:面貌 ,这里指庐山的风景。 身:自己 此:这横看横看成岭侧看侧看成峰远看近看近看抬
头
仰
望抬
头
仰
望低
头
俯
视 低
头
俯
视 放飞想象:
横着看, 庐山 山岭绵延不绝
侧着看, 庐山 山峰高耸入云
从远处望, 庐山 遮天蔽日
从近处看, 庐山 危崖险岩
从高处俯视,庐山 深沟幽壑(hè)
从低处仰望,庐山 重峦叠嶂
千姿百态 变化万千小组讨论:
1、怎样才能够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你从这首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背一背: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 侧 ,
各不同。
不识 真面目,
身在 。测一测: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启示人们: 。
2、学了这首诗,我懂得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看事物的角度不同,
得到的结论也不同 ,我们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
题,客观全面的看待问题拓展阅读:拓展阅读: 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父亲开始教我画画。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讲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半晌,他又问道:“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 “好—笑!”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的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