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 袁隆平,闻名全球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是怎样从湖南一个小地方农校的教师走到今天的?他的成功有何“秘诀”?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走进袁隆平的世界,领略他的风采吧。
人物通讯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13. 了解袁隆平的科学精神和卓越贡献。感知课文内容,掌握人物通讯的特点,理解
典型事例对于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理解细节描写和运用数据的作用。(重点)(难点) 谭士珍,当代作家。1933年生,湖南新邵人。作品有长篇纪实文学《袁隆平》《向警予》,散文集《将军柳》等。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在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 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杂交的研究。1980年?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 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担任首席顾问,1995年当 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水稻杂交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 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人物通讯是以人物为报道对象,反映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想、言行、事迹,在一个主题贯穿下容纳着相当丰富的材料,着重以人物的精神面貌来感染、教育读者的一种通讯。本文即是一篇人物通讯。人物通讯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①通讯报道的事实比较详尽,完整,而消息则是简略的概述;②通讯比消息更具形象性、生动性,所以也更具感染力;③通讯文体比较自由;④通讯主题鲜明,结构完整;⑤表现手法不同;⑥通讯较消息的时效性差。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雌蕊 衣钵 丰硕 累累硕果
籼稻 黔阳 矢志不移
ruǐbōshuòléi xiānqiánshǐ大相jìng( )庭 jié( )后余生
jiǎo( )绊 jīn( )持 径劫搅矜1.大相径庭:
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
庭,堂外的院地。例句:他们的意见大相径庭,
无法折中。
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指灾难。
例句:青岛石油管道爆炸案造成重大伤亡,劫后
余生的人们回想起来依然心有余悸。
2.劫后余生:3.披挂上阵:
本课指亲自参加具体的实验工作。
例句:为了赢得比赛的胜利,几位老将再次披挂上阵。
4.兵不解甲:
指没有得到半点休息,然后又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例句:为了保证节日期间供电稳定,供电公司提前部
署,周密安排,做到兵不解甲保供电。
5.鉴于:
考虑到。
6.矢志不移:
矢志不移、始终不渝辨析:立下志愿决不改变。矢,发誓。
二者都有“不改变”的意思。“矢志不移”用于发誓立志。如:他以这样的精神品质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始终不渝”侧重感情、信仰、态度等坚定,如: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地支持一切被压迫人民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导思1.袁隆平研究杂交杂稻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成功原因关键词:
科学精神导思2.杂交水稻为世界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研究意义袁隆平导思4:结合文中的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说说袁隆平是一个怎样的人。人物形象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1.是什么事促使袁隆平决心从事水稻研究的?
【答案】农民向福财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来回40里,为集体换良种。向福财的小女儿春花因肚子饿偷吃稻种,被向福财一巴掌打倒。
描写当时农民的贫穷,揭示出袁隆平决心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思想基础,表现出袁隆平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将自己的事业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优秀品质。 重点品析第13-26段2. 作者写国外研究人员放弃或中断研究的事例有何
作用?
【答案】从侧面衬托了这项课题研究的艰难程度。
突出了袁隆平进行科学研究的矢志不移与坚定信
念。 4. 第22段在结构上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
这段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
上总领下文,在“文化大革命”这一特定的
年代里,袁隆平会遭受哪些打击呢?吸引读
者继续读下去。
3. 袁隆平是怎样面对冷言冷语的?表现出他什么精
神?
【答案】面对冷言冷语,袁隆平不争不辩,体现出
他作为科学家的良好素质。从“矢志不移”中也
可以看出他的自信与坚定。阅读方法解密 中间段(句)作用分析法。
中间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承上启下、
照应上文、引出下文等;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有:
丰富内涵、表达感情、深化主题等。此处的作用
主要是承上启下。
重难点小结 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令人久久难忘。【答案】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 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 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精神。 尤1.【手法探究】举例说说本文是如何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
物的。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
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 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 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 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答案】作者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爬四十公里山路换回稻种时,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他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他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着的2.【难点探究】文章是如何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袁隆平的精
神品质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种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了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
总体介绍(贡献及简历)杂交水稻对中国及世界的重大意义培育杂交水稻的艰难历程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本文以时间为序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农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通过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位淳朴、实干、敬业、执着的老科学家形象,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1.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事例来刻画人物形象。如袁隆平产生研究杂交水稻的想法的时候,作者着力写了袁隆平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爬四十公里山路换回谷种的事,写他看到后的思考,表现出一位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
2.运用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生动。文中写袁隆平发现秧苗的细节,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着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
3.用数字说话,使文章富有说服力。文章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及世界做出的贡献时,运用了大量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势,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巨大贡献。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
灵感不过是“顽强的劳动而获得的 赞赏”。---列宾
知识有如人体血液一样宝贵。人缺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知识,头脑就要枯竭。-----高士其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爱因斯坦
临患不忘国,忠也;思难不越官,信也;图国忘死,贞也。
——《左传?昭公元年》
【译文】面临祸患而不忘记国家,这是忠心;想到危难而不越过职守,这是诚信;为国家打算而不惜一死,这是坚贞。
2. 胜负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败为成。——晋?张方
【译文】胜败是兵家常事,善于用兵的人能因势而行,转败为胜。
杂交水稻之父一一袁隆平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一般特点。
2.理解文章的主旨。
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通讯的一般特点。
2.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今天要读一篇人物通讯,如果把消息比作电报,那么通讯就是信,能够 更详细、深入地报道人物或者事件。《杂交水稻之父一一袁隆平》这篇通讯,报 道的是我国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下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给袁隆平写一份 “履历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学生自读课文,撰写并“发表”袁隆平履历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930年生于北京
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
50年代末,黔阳县劳动锻炼
1964年,转向研宄水稻
1968年,在艰难中研宄获得进展
1974年,被任命为海南制种大军总顾问
1976——1989杂交水稻迅猛推广
1985年,获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发明奖
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发明奖
1988年,获英国皇家“让克奖”
1987年,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1989年,赴菲律宾国际水稻研宄所参加学术会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三、探究讨论:在袁隆平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哪些精神?文章是用哪些典型事例 来表现的?
本文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袁隆平在得知农民取好稻 种的不易时,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了一个科学家的 社会责任感;随后,经过严谨的思考,他提出关于杂交水稻这一重大课题的科学 设想,又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创造的才能和执著的精神。在 “文革”中不寻常的遭遇,充分地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的为科学献身的崇 高精神;在他功成名就之后,又“带领人马投入到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 斗”,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写“文革”中,袁隆 平“守护秧田”和“奋身跳井”的细节,勾勒了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 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令人难以忘怀。 21教育网
第二课时
一、比较阅读:
1.本文和《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在语言的使用上有什么不同?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是一则消息,语言简洁明了,让读者能 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多的信息。《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是一篇人物通讯,
语言更生动形象细腻。
2.与《别了,“不列颠尼亚”》相比,本文在写作方法的使用上有什么特 点?
《别了,“不列颠尼亚”》是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场景来表现重大事件。这是 一篇人物通讯,文章用了一系列典型事例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
貌。
3.本文与《生命之舟》在主旨的表现上有什么区别?
《生命之舟》是一篇电视新闻解说词,主旨表现得很直接;这篇人物特写主 旨表现得比较含蓄。
二、请同学们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1.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2.生动的细节描写。
3.用数字说话。
三、总结本单元四种新闻样式各自的特点。
四、拓展延伸
探宄性学习: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要分析本单元四篇文 章中数字的作用。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人物通讯中,准确的数据能 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感人,使事实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 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这些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 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21cnjy.com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学案
【基础知识精讲】
一、需掌握的字的读音
籼型(xiān) 笼罩(zhào) 雄蕊(ruǐ) 繁殖(fán zhí)
大相径庭(jìng) 矢志不移(shǐ) 坛坛钵钵(bō)
搅拌(jiǎo) 劫后余生(jié) 秧苗(yāng) 兵不解甲(jiě)
二、掌握下面的多音多义字
三、辨析下面的形似字
四、词语积累
籼型水稻:一种水稻的品种。
灵光:指神异的光辉。
收效甚微:收到的效果非常微小。
父本:参与杂交的亲本之一。
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太远。径,门外的小路。庭,堂外的院地。
披挂上阵:指亲自参加具体的试验工作。
矢志不移:立下志愿绝不改变。矢,发誓。
劫后余生:遇上灾难而侥幸活命。劫,灾难。
兵不解甲:指没有半点儿休息直接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
自豪:引以为豪的人或事。
经久不息:(声音)经过很长时间不停止。
?五、写作背景
袁隆平,1930年9月出生在北京,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业教育及水稻杂交的研究。1980年~1981年赴美任国际水稻研究所技术指导。1982年任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副组长。1991年受聘联合国粮农组织担任首席顾问,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世界著名的水稻杂交专家,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00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一方面,我们看到了国家以及国际组织给了袁隆平崇高的荣誉,另一方面,我们更应看到,袁隆平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在进行农业科学试验过程中所付出的巨大艰辛。几十年如一日,执著地进行科学实践活动。这期间有来自于同行的怀疑,有来自于实验失败的苦痛,更有来自于社会的打击,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更是受到史无前例的重创。但是,袁隆平仍然矢志不移地进行他的科学实验,表现出一位科学家超人的素质和崇尚科学的品质。本则新闻正是集中表现了袁隆平的这种精神和品质。21cnjy.com
六、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人物通讯。用事实说话,报道了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方面对中国和世界农业的卓越贡献。通过生动的细节,生动、形象地刻画了一位纯朴、实干、敬业、执著的老科学家的形象。赞颂了袁隆平严谨认真、坚定执著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兢兢业业的科学精神。www.21-cn-jy.com
?七、结构分析
文章大体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1段),介绍袁隆平的简单材料,以及他产生研究杂交水稻的想法。
面对纯朴农民向福财的苦难经历,面对这个纯朴农民普通而又真诚的期盼,袁隆平心情格外沉重。因为他的工作就是教授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但是他却只能看着农民兄弟,为了换稻种要“饿着肚子爬高高的八面山”,而且,“一个来回就是四十公里”,正是这些所闻、所感,坚定了他以后几十年坚持不懈搞科研,终于研究出杂交水稻新品种的思想感情基础,开启了下文。
第二部分(第12~16段),简单介绍杂交水稻研究的一些内容以及袁隆平长期以来矢志不移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开始写他初期是如何开始工作的,以及研究工作遇到的困难。2·1·c·n·j·y
通过思考他提出了一个世界性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的研究。在这部分中,作者运用了相当数量的专业术语,如对于“三系”的论述,目的就是为了突出强调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是多么的难以开展,同时更是突出了袁隆平进行科学实验的矢志不移与坚定信念。“三系”理论的提出遭到众多的反对与质疑,同时“文化大革命”的来临也使袁隆平的试验近于夭折。但是袁隆平依然执著,近于疯狂地进行着科学实验。这部分的文章中,通过一些细节的描述,生动地体现了袁隆平的执著与坚定。如“落下伤心的泪”、“像慈母似的守护”、“狂奔乱跑”、“跳了下去”等等,均突出了袁隆平对科学的坚贞,对事业的崇尚。
第三部分(第17~40段),在党的关怀下,袁隆平的试验取得巨大成功并赢得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因而获得几项科学大奖。这部分开头就说明了在党的关怀和全国的大力协助下,袁隆平的试验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他“兵不解甲”立刻投入到新的攻关之中。另外这部分课文中还列举了大量的数字,说明袁隆平的实验给国家的农业带来的巨大成果,与普通水稻相比,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
同时列举了袁隆平实验取得巨大成功后,国家及国际社会对他的极高的评价,以及给予他个人的各种奖励和荣誉。这是袁隆平努力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的荣誉。21教育网
?八、重点语句分析
1.他披挂上阵,尚未站稳脚跟,冷言冷语便扑面而来。但袁隆平既不争,也不辩,仍然矢志不移地搞他的科学实验。【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提示:在任何科学实验刚刚开始的阶段,都会有许许多多的阻碍,袁隆平也不例外。这句话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地表现了袁隆平面对众多的怀疑与不解,没有犹豫,而是坚定不移地搞科学实验,赞颂了他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矢志不移的科学精神。21·世纪*教育网
2.袁隆平讲演结束以后,幻灯映出“杂交水稻之父”的字幕和他的头像,全场为之欢呼,掌声经久不息。
提示:袁隆平的成功是他多年来奋斗努力的结果,几十年如一日的执著的钻研,使他终于走在了国际科研的最前列。他的成就受到国内、外同行的认可,这是他多年努力的最好的汇报,他用实际行动赢得大家对他的尊敬。“杂交水稻之父”是对袁隆平最好的评价,是他事业成功的真实写照。www-2-1-cnjy-com
3.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2-1-c-n-j-y
提示:文章列出详细的各组数字,表现了袁隆平通过艰辛的研究和不断努力,终于试验成功了。他用他的行动和勇气震撼了国际科学界,同时也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具体的数字说明了袁隆平以及他的实验的价值。再次用事实证明,只有他才与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相匹配。21*cnjy*com
九、写作特色
1.运用典型事例来写人。
这篇人物通讯选取了一系列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写袁隆平在看到向福财饿着肚子来回爬过四十公里山换回稻种后,心情很沉重,从而开始思考“怎样才能使人们不挨饿”的问题,表现出一个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随后,他提出了当时世界上无人解决的大课题——杂交水稻。经过严谨的思索,又提出了与当时学术界流行的观点大相径庭的设想——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种优势,他不畏冷言,披挂上阵,毫不动摇,显示了严谨的态度、创造的才能和执著的精神。尤其是写他在文化大革命这特定环境中的一段极不寻常的遭遇,更充分展示了他不畏任何艰难困苦,矢志不移地为科学献身的崇高精神。当奋斗九年,解决了古今中外都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后,他“又带领人马投入再越优势关和攻克制种关的战斗”。作者精心选择的这些典型事例,鲜明地展现了袁隆平崇高的精神境界和不息的奋斗精神。【来源:21cnj*y.co*m】
2.生动的细节描写。
于细微处见精神。精彩的细节往往能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具有动人的魅力。
文中写文化大革命中袁隆平将劫后余生的四钵秧苗发展到四分秧田时,他“像慈母似的守护在秧田边”;而当这四分秧田又被扫荡一空,他在一口深井里发现了仅有的“几棵秧苗”时,他竟奋不顾身“把衣服一脱,‘扑通’一声跳了下去”。这些细节描写,把一个遭受苦难而又执著追求理想、充满献身精神的科学家形象活脱脱地勾勒出来,令人久久难忘。【出处:21教育名师】
3.用数字说话。
数字是构成新闻事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物通讯中,准确无误的数据能使人物形象更生动、更感人,更具说服力。文中在说明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时,就多处运用了数字。如“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汁,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中国杂交水稻之花在世界各地结出丰硕之果,产量最高的比当地品种增产百分之五十,一般增产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这几组数字有力地说明了杂交水稻的优越性,从而突出了袁隆平的卓越贡献。【版权所有:21教育】
?十、课后习题解答
(一)1.因为他就是教授农作物栽培学和遗传育种学的,但是,并没有培育出适合山民种植的优良稻种,看到农民的生活状况,内心充满了内疚。
2.培育杂交水稻最主要的困难就是解决异花授粉的问题。为此袁隆平提出了通过“三系”来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设想,并付诸实施。
3.十三年来,杂交水稻累计种植面积十二点五六亿亩,增产粮食约一千亿公斤,增收近三百亿元。根据农业部统计,全国水稻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公斤,而杂交水稻是四百四十一公斤,每亩增产八十四公斤。21·cn·jy·com
(二)课下进行自主学习。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