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16届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名句默写。
(1)万物皆出于机,
。(《庄子 至乐》)
(2)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完溪沙》)
(4)
,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沙鸥翔集,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民弗从也。(《左传 曹刿论战》)
(7)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
;大而言之,
,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鲁迅《藤野先生》)
(8)陆游《游山西村》中“
,
”的名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2.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答题。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y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suō的摆舞。
(陆蠡《囚绿记》)
②你不过故意装出这一副汹恶的姿态,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侧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③在尤斯顿车站的月台上邂逅,他显得那么壮实,那样神采奕奕,真不可思议!除了身体发福,一身衣着也使人难以认出他来了。
(比尔博姆《送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纤细
yà苗助长
茂绿
婆suō
(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改为
(3)解释选段中画横线成语的意思。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之所以要独立组建火箭军的原因,在于中国实现强军梦的必由之路
B.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掌握许多生活本领,不断走向成熟
C.“感动中国”展示了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
D.学习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芳:芬芳的香味
B.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偏爱,动词
C.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乡:同“向”,原先,从前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荷担:挑担子
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据文艺馆报道
2015年1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演讲中,习近平提出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专家认为,习近平的建议代表了中国对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思考和新主张,是中国积极参与互联网国际规则制定、履行大国责任的体现。
6.名著阅读
战友的一瞥,胜过最热切的安慰,胜过任何特效的药物,一阵激烈的振奋,使她周身一动,立刻用最大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积聚起最后的力量,想站定脚步。她摇晃了一下,终于站稳了。头朝后一扬,浸满血水的头发,披到肩后。人们看得见她的脸了。她的脸,毫无血色,白得像一张纸。她微微侧过头,用黯淡的、但是不可逼视的眼光,望了一下搀扶着她的特务。象被火烧了一下似的,她猛然用两臂摔开了特务,傲然地抬起头,迈动倔强的双腿,歪歪倒倒向女牢走去。
语段选自名著《
》,其中“她”是
(人名),大家称她为“江姐”,因叛徒
(人名)出卖入狱,“战友的一瞥”中“战友”是指地下党领导人
(人名),选段描写江姐遭受敌人“
”的酷刑后从刑讯室出来的场景,表现了她
的精神品质。
7.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3月,我市以“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为宣传语的形象宣传片在央视播出。
【材料二】3月24日,盐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并正式授牌。
【材料三】徐宿淮盐高铁项目近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该线为高速铁路,沿线经过9个站。力争今年上半年、确保三季度开工,工期为三年半左右。(见图)
【材料四】市委有关部门开展“盐城好人”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推进美好盐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说出两点感受。
(2)赏析“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这句宣传语。
(3)李明的外公住在徐州,他想把盐城将建成高铁这个好消息告诉外公,他应该怎样说呢?
二、阅读理解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8~9题。
燕山春暮
张羽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1)诗歌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赏析两个“江”字和两个“归”字的妙处。
9.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告子下》)
【链接】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居安思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④诚自古所希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断句,标两处。
唯
喜
陛
下
居
安
思
危
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课文主要运用了
、
的论证方法,先后探讨了
和
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链接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钟
凯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②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深海鱼油、乳铁蛋白等)。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⑤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⑥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摘自《百科知识》)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2)划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4)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自己平时的饮食中哪些是有食品添加剂的?任举两例。读完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怎样的认识?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①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②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③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④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⑤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⑥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⑦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⑧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⑨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⑩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有改动)
(1)本文以“母亲的羽衣”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读第(6)段划线句,为何母亲开箱子时的表情是那份欣悦自足?
(3)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5)如文中所言,每一位母亲自她“决定做一个母亲”起,都自觉不自觉地脱下那件羽衣,并小心地珍藏起心中的那份美好。其实,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共同心愿。请以“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为开头,用“不必……而可以……”句式,给母亲写两句话,表达你的心愿。
三、作文
12.请以“心田上的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2016届九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
1.名句默写。
(1)万物皆出于机, 皆入于机 。(《庄子 至乐》)
(2)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行路难》)
(3)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完溪沙》)
(4)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小惠未徧 ,民弗从也。(《左传 曹刿论战》)
(7)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 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 是为学术 ,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鲁迅《藤野先生》)
(8)陆游《游山西村》中“ 山重水复疑无路 , 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名句,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境界,富有哲理,给人启迪。
【考点】名篇名句默写;常见易错字.
【分析】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解答】(1)皆入于机
(2)停杯投箸不能食(注意“箸”的写法)
(3)小园香径独徘徊
(4)孤舟蓑笠翁(注意“蓑笠”的写法)
(5)锦鳞游泳
(6)小惠未徧(注意“徧”的写法)
(7)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是为学术
(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阅读下面语句,按要求答题。
①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y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音,婆suō的摆舞。
(陆蠡《囚绿记》)
②你不过故意装出这一副汹恶的姿态,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侧隐来,比你现在这种表面上的残酷更加出人意料。
(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
③在尤斯顿车站的月台上邂逅,他显得那么壮实,那样神采奕奕,真不可思议!除了身体发福,一身衣着也使人难以认出他来了。
(比尔博姆《送行》)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纤细 xiān
yà苗助长 揠 茂绿 mào
婆suō 娑
(2)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汹
改为 凶 , 侧
改为 恻
(3)解释选段中画横线成语的意思。
【考点】综合读写;注音;常见易错字;根据拼音写字词;成语.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音形义的掌握.
【解答】(1)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辩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做此题要注意:“纤”不要读作“qiān”;“揠”不要写作“偃”;“娑”不要写作“挲”.
(2)做此题是要注意“凶、忷、匈、汹”、“恻、测、侧”等同音字的区分.
(3)做此题时要注意需把成语放在语言环境之中,切不可断章取义.
答案:(1)xiān
揠
mào
娑
(2)汹
凶
侧
恻
(3)形容精力旺盛,容光焕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之所以要独立组建火箭军的原因,在于中国实现强军梦的必由之路
B.通过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掌握许多生活本领,不断走向成熟
C.“感动中国”展示了一个国家的精神脊梁,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浩然正气
D.学习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发现问题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考点】病句辨析与修改;语言的简明
连贯
得体.
【分析】本题要结合病句的类型来分析.
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熟悉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意思重复、前后矛盾、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句式杂糅、句意不明、顺序颠倒等,然后通过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辨析句子是否存在语病.
【解答】A.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或“的原因”均可;
B.句子成分残缺,去掉“使”即可;
D.语序颠倒,应当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故选:C.
4.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野芳发而幽香.(欧阳修《醉翁亭记》)
芳:芬芳的香味
B.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私:偏爱,动词
C.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乡:同“向”,原先,从前
D.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荷担:挑担子
【考点】文言实词.
【分析】本题要结合所积累的文言词语来分析.在积累文言词语时,注意利用好课下注释,尤其里面的一些重点词语必须牢记.“私”为古今异义词语,“乡”为通假字.
【解答】A.芳:花.
故选:A.
5.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据文艺馆报道
2015年12月16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演讲中,习近平提出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专家认为,习近平的建议代表了中国对世界互联网发展的新思考和新主张,是中国积极参与互联网国际规则制定、履行大国责任的体现。
【考点】新闻标题.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新闻标题的提炼能力,新闻标题的提炼主要方法是:第一,只保留事实核心部分,省略其他部分;第二,只保留事情发展结果,省略不必要的过程与细节;第三,省略消息来源;第四,省略不必要的议论;第五,省略不必要的事实成分,如时间、地点、具体名称等.
【解答】分析:经分析,本语段的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话,提炼内容,人物是“习近平”,事件是“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所以可以提炼为“习近平互联网大会发表主旨演讲”.
答案:习近平互联网大会发表主旨演讲
6.名著阅读
战友的一瞥,胜过最热切的安慰,胜过任何特效的药物,一阵激烈的振奋,使她周身一动,立刻用最大的努力和坚强的意志,积聚起最后的力量,想站定脚步。她摇晃了一下,终于站稳了。头朝后一扬,浸满血水的头发,披到肩后。人们看得见她的脸了。她的脸,毫无血色,白得像一张纸。她微微侧过头,用黯淡的、但是不可逼视的眼光,望了一下搀扶着她的特务。象被火烧了一下似的,她猛然用两臂摔开了特务,傲然地抬起头,迈动倔强的双腿,歪歪倒倒向女牢走去。
语段选自名著《 红岩 》,其中“她”是 江雪琴 (人名),大家称她为“江姐”,因叛徒 甫志高 (人名)出卖入狱,“战友的一瞥”中“战友”是指地下党领导人 许云峰 (人名),选段描写江姐遭受敌人“ 用竹签钉手指 ”的酷刑后从刑讯室出来的场景,表现了她 勇敢无畏 的精神品质。
【考点】名著人物.
【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同时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以及人物形象细细品味,注意人物在作品中重要的故事情节.
【解答】根据大家称她为“江姐”这些关键信息判断为《红岩》,江姐叫江雪琴,叛徒甫志高带领特务窜到乡下,江姐不幸被捕,关押在渣滓洞里.在狱中,她受尽了折磨,凶残的敌人把竹签钉进了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一段是用竹签钉手指的描写,表现了江姐视死如归、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
答案:
红岩
江雪琴
甫志高
许云峰
用竹签钉手指
勇敢无畏(或视死如归、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等)
7.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3月,我市以“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为宣传语的形象宣传片在央视播出。
【材料二】3月24日,盐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并正式授牌。
【材料三】徐宿淮盐高铁项目近日得到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
该线为高速铁路,沿线经过9个站。力争今年上半年、确保三季度开工,工期为三年半左右。(见图)
【材料四】市委有关部门开展“盐城好人”评选活动,弘扬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推进美好盐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1)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说出两点感受。
(2)赏析“盐城,一个让人打开心扉的地方”这句宣传语。
(3)李明的外公住在徐州,他想把盐城将建成高铁这个好消息告诉外公,他应该怎样说呢?
【考点】综合读写.
【分析】此题考察了材料的概括探究、宣传语的赏析、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解答】(1)此题考察了材料的概括探究.
从第一则材料可见,盐城将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从二、四则材料可见,近年来,盐城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从第三则材料可见,盐城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2)此题考察了宣传语的赏析.
先说出运用的手法:谐音或者比喻等,再说含义.
(3)此题考察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口语交际类的题目,一定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说话人的身份,受众的身份等,另外还要注意说话的针对性和艺术性,尽量使用礼貌的话语委婉达到说话的目的.
回答该题是应注意几个问题:称呼、语言得体、告知内容.
答案:
(1)示例:盐城将会被更多的人所了解;近年来,盐城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盐城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说出两点即可,每点一分,计2分)
(2)“扉”与“肺”音近,盐城的空气质量好可以让人尽情呼吸;可以敞开心扉交流,体现出盐城人的真诚、朴实和开放.(计2分)
(3)示例:外公,您好!告诉您一个好消息,徐宿淮盐高速铁路就要开工了,三年后,盐城、徐州的交通更方便了,我会常常去看您的.(称呼、语言得体1分,告知内容明确1分,计2分)
二、阅读理解
8.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各8~9题。
燕山春暮
张羽
金水桥边蜀鸟啼,玉泉山下柳花飞。
江南江北三千里,愁绝春归客未归。
(1)诗歌一、二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2)赏析两个“江”字和两个“归”字的妙处。
【考点】思乡怀人诗.
【分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从题目中”春暮“可以明了时在春末,诗歌描绘了燕山春末的一派深沉凝重的景象.一、二句写蜀鸟哀啼、柳花翩分营造了悲凉沉重的环境氛围,三、四句写相隔千里,愁已绝春已尽,自己却不得归乡,表达了自己想归不得归的惆怅乡愁.
【解答】(1)一、二句写景诉诸多种感官角度,蜀鸟哀啼诉诸听觉,柳花纷飞诉诸视觉,营造了悲凉沉重的环境氛围,既烘托了人物的悲伤感情,又为下文抒发感情做好了铺垫.
(2)两个“江”字的妙处其实在于“江南”和“江北”,除了复沓形成的回环美和节奏感,体现了远离故乡千里的孤独惆怅;春归客未归,身在异乡为“客”,两个“归”字除了复沓,还有一层对比的意思,表现出诗人想归不得归的惆怅乡愁.
答案:(1)从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角度写景,烘托了人物的悲伤之情,为下二句直接倾诉未能回归故乡的愁绪做了极好的铺垫.
(2)用词回环往复,具有复沓的节奏之感,增添了诗句的回环美和节奏感,
表现出诗人想归不得归的惆怅乡愁.
译文:金水桥边蜀鸟在声声悲啼,玉泉山下柳花在四处飞扬.江南江北相隔数千里路程,愁已绝,春已尽,而我却仍不能返回故乡.
9.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 告子下》)
【链接】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选自《居安思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被举用
②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明白
③入则无法家拂士
通“弼”,辅佐
④诚自古所希
确实是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句子断句,标两处。
唯
喜
陛
下
居
安
思
危
耳。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4)课文主要运用了 举例论证 、 对比论证 的论证方法,先后探讨了 造就人才 和 治理国家 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链接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居安思危 。
【考点】文言文阅读综合;论证方法;文言实词;文言断句;文言翻译.
【分析】译文:
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百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解答】(1)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平时考生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①被举用
②明白
③通“弼”,辅佐
④确实是
(2)了解句子意思是标出停顿的前提.本句的意思是:只对陛下居安思危感到喜悦.故应唯
喜/陛下/居
安
思
危
耳.
(3)
①译准“忍”等词.忍:使…坚韧.所以翻译为: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②译准“愈”等词.愈:痊愈.所以翻译为: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4)本文中孟子讲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造就人才,二是治理国家;得出的结论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忧患可以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国家萎靡死亡.希望能帮助你.
答案:
(1)
①被举用
②明白
③通“弼”,辅佐
④确实是
(2)唯
喜/陛
下/居
安
思
危
耳.
(3)
①这样便可以震动他的心意,坚韧他的性情,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②治理国家如同治病,病即使痊愈,还应当护理调养..
(4)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造就人才
治理国家
居安思危.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钟
凯
①很多人觉得食品添加剂不是“好东西”,希望食品都能“零添加”;也有很多人觉得“天然成分”比“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更安全,所以要选择“纯天然”。但人们或许不知道,有些食品添加剂并不会危害健康,甚至加了比不加更有益;也有些食品添加剂本来就是“天然成分”,可谓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②在这些有益健康的食品添加剂中,首先要说一说营养强化剂,它们是食品添加剂中的一大类,包括了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钙、铁、锌、硒等)和其他营养物质(深海鱼油、乳铁蛋白等)。
③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比如一些婴儿的母亲没有母乳,孩子需要吃婴幼儿配方乳粉,这些乳粉就必须加入多种营养强化剂,配合乳清蛋白等其他成分就可以最大程度满足婴儿的全部营养需求,使宝宝健康成长。。
④近年来,粗粮受到越来越多的追捧,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粗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膳食纤维。食品添加剂中有一大类叫增稠剂,一般是胶类、多糖类、糖醇类和改良淀粉类物质,其中有很多品种都是来自于天然食材的膳食纤维。比如,提取自豆类植物的刺云豆胶、槐豆胶、瓜尔胶、葫芦巴胶、决明胶、皂荚糖胶、田菁胶、大豆多糖;由微生物发酵产生的黄原胶,可得然胶;提取自海藻的卡拉胶、海藻酸钠、海萝胶;提取自其他植物的黄蜀葵胶、亚麻籽胶、沙蒿胶、阿拉伯胶、果胶;提取自动物皮、骨和结缔组织的明胶;还有近些年保健品中较为常见的甲壳素、葡聚糖、壳聚糖也都是膳食纤维。
⑤另外,安全高效的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也是对健康有益的一种食品添加剂,因为抗氧化剂具有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当然,对于那些听到化学名词就心里不舒服的“自然爱好者”,另一些抗氧化剂可能更适合他们的胃口,比如维生素C和维生素E.还有一些抗氧化剂是直接从植物中提取的,比如茶多酚、甘草抗氧化物、迷迭香提取物、竹叶抗氧化物等,它们也包含多种抗氧化成分,不过在食品中添加的量也比较少。
⑥食品添加剂里面还有些品种听起来十分“高端”“洋气”,比如番茄红素、蜂蜡、石榴果汁浓缩物、薰衣草油、紫苏油等。甚至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摘自《百科知识》)
(1)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
(2)划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表达作用?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
(4)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自己平时的饮食中哪些是有食品添加剂的?任举两例。读完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有了怎样的认识?
【考点】说明文阅读综合;说明方法;概括说明内容.
【分析】这篇文章首先由人们的错误认识引出说明对象“食品添加剂中的‘白富美’”,然后介绍了营养强化剂的作用,接着介绍了增稠剂对人体的好处,又介绍了抗氧化剂的作用,最后指出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解答】(1)本题考查筛选信息.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分析题目和阅读文本,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材料中的关键性提示语句,即可作答.根据文本内容可知,第二三段介绍了营养强化剂.第四段介绍了增稠剂.第五段介绍了抗氧化剂.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划线句是一个具体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目的是为了说明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
(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的特点.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左右“表示不确定,并不是一个准确的数据,如果去掉,语气就过于肯定了,与事实不相符.
(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探究感悟的能力.根据最后一段中的“有些百姓厨房里的常见调料也算食品添加剂,比如八角、茴香、丁香、肉桂等.另外,目前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90%是来自鲜活农产品,仅有10%左右来自加工食品,“可回答第一问.根据最后一段的“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可回答第二问.
答案:
(1)营养强化剂,增稠剂,抗氧化剂
(2)举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了对于某些特殊人群营养强化剂是必需的.
(3)不能删去,左右表示不确定,如果去掉,就成了肯定的语气,与事实不相符,左右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八角和丁香.食品添加剂的威胁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而且适当吃一些具有营养强化作用的加工食品,是有益无害的.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母亲的羽衣
张晓风
①讲完了牛郎织女的故事,细看儿子已经垂睫睡去,女儿却犹自瞪着坏坏的眼睛。忽然,她一把抱紧我的脖子:“妈妈,你说,你是不是仙女变的?”
②女儿的问话充满童真和稚气。我真的一时不知怎样回答,但这句问话却像一把无形的钥匙,开启了情感与记忆的箱箧……
③许多年前,那时我自己还是小女孩,我总是惊奇地窥伺着母亲。记忆中母亲晒箱子的时候就是我兴奋欲狂的时候。
④母亲的樟木箱子又深又沉,像一个浑沌黝黑初生的宇宙。我还记得的是阳光下竹竿上富丽夺人的颜色,怪异却又严肃的樟脑味,以及我在母亲喝禁声中东摸摸西探探的快乐。
⑤我唯一真正记得的一件东西是幅漂亮的湘绣被面,雪白的缎子上,绣着兔子、翠绿的小白莱和红艳欲滴的小萝卜。母亲一边整理,一面会回过头来说:“别碰,别碰,等你结婚送给你。”
⑥那幅湘绣后来好像不知怎么就消失了,我也没有细问。但不能忘记的是母亲打开箱子时那份欣悦自足的表情,会让我觉得她忽然不属于周遭的世界,那时候她会忘记晚饭,忘记我扎辫子的红绒绳。。
⑦除了晒箱子,母亲最爱回顾的是早逝的外公对她的宠爱。外公总喜欢带她上街去吃点心,而当年的肴肉和汤包又是如何好吃,甚至煎得两面黄的炒面和冰糖豆浆都是超乎我想象力之外的美味。
⑧每听她说那些事的时候,我都惊讶万分﹣﹣我从有记忆起,母亲就是一个吃剩菜的角色,红烧肉和新炒的蔬菜简直就是理所当然地放在父亲面前的,她自已的面前永远是一盘杂拼的剩菜和一碗“擦锅饭”。
⑨母亲每讲起那些事,总有无限的温柔,她既不感伤,也不怨叹,只是那样平静地说着,并不想把那个世界拉回来。下一顿饭她仍然会坐在老地方吃那盘剩菜;而到夜晚,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她一直都负责把自己牢锁在这个家里……
⑩其实世上哪一个母亲不曾是穿着羽衣的仙女呢?像故事中的小织女,她们都曾住在星河之畔,织虹纺霓,藏云捉月,几曾烦心挂虑?她们是天神最偏怜的小女儿,她们终日临水自照,惊讶于自己美丽的羽衣和美丽的肌肤,她们久久凝注着自己的青春,被那份光华弄的痴然如醉。
而有一天,她的羽衣不见了,她把洁白的羽衣拍了又拍,无声无息的关上箱子,藏好钥匙。是她自己锁住那身昔日的羽衣的。她不能飞了,因为她已不忍飞去。﹣﹣她已经决定做一个母亲。
女儿没有得到答案,哪肯善罢。双臂将我的脖颈搂得更紧:“妈妈?你到底是不是仙女变的?”
我回过神来,却又一时愣住,我究竟是不是仙女变的,我不想也不方便告诉她什么,只胡乱应付着:“不是,妈妈不是仙女,你快睡觉。”
对我的搪塞,女儿将信将疑。她听话地闭上眼睛,旋又不放心地睁开:“如果你是仙女,也要教我仙法哦!”
我笑而不答,替她把被子掖好。其实我真的想对她说:“是的,妈妈曾经是一个仙女,在她做小女孩的时候。但现在,不是了,你才是,你才是一个小小的仙女。”
(选自《张晓风经典散文》,有改动)
(1)本文以“母亲的羽衣”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2)读第(6)段划线句,为何母亲开箱子时的表情是那份欣悦自足?
(3)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位怎样的人?
(4)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谈谈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
(5)如文中所言,每一位母亲自她“决定做一个母亲”起,都自觉不自觉地脱下那件羽衣,并小心地珍藏起心中的那份美好。其实,让母亲重新穿上那件美丽的羽衣,也是每个做儿女的共同心愿。请以“妈妈,我已经长大了”为开头,用“不必……而可以……”句式,给母亲写两句话,表达你的心愿。
【考点】散文阅读综合;综合读写.
【分析】这是一篇赞颂母亲的文章,文章以女儿的问话开篇,引起我对母亲的回忆,表现母亲为了家人付出无数,她们也曾是充满幻想的仙女,但为了家庭甘愿脱下羽衣,做一个平凡伟大的母亲.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①~②),叙述年幼的女儿问我是不是仙女变的,勾起了我的回忆;第二部分(③~⑨),回忆母亲年轻时神秘引人,她为了家人却心甘情愿的将自己锁在家中;第三部分(⑩~ ),从对母亲的回忆中感悟到,每一个母亲都曾经是一个美丽的仙女,但为了家人而甘愿做一个普通人.
【解答】(1)本题考查标题作用的分析.标题在文中的作用一般是:①象征意义;②语带双关;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⑤文章线索;⑥文眼;揭示文章中心;⑦吸引读者、新颖.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考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本文的标题“母亲的羽衣”首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形象优美,易吸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引发读者深层的思考.
(2)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这篇文章作者要表现的是每一位母亲在年轻时都是美丽的仙女,但为了家人和孩子,她们后来都甘愿做一个普通的女人.母亲也同样如此,在有了孩子后,看到曾经让她无比快乐的嫁妆,想到自己也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拥有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心里感到无比的满足与欣慰.
(3)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文中母亲总是吃剩菜,可以看出她的贤淑节俭;每一个晚上,“她会照例一个门一个窗地去检点去上闩”,表现她顾家爱家.
(4)本题考查文章末段作用的分析.文章末段的作用一般是总结全文,篇末点题,点明主旨,深化主旨,升华主题等.本文末段在结构上,总结全文,同时又与首段相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在内容上,作者表现了对母亲奉献奉献精神的赞美,起到了深化中心的作用.同时解答了首段女儿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深思.
(5)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与运用.解答此题按题目要求,用指定句式表达出对母亲的美好心愿即可.如: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您不必每晚都守候在我们的身边而可以放心地美美地睡上一觉,您不必什么都为我们考虑而可以尽情地买几件漂亮的衣服装扮自己.
答案: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明“母亲”在“决定做一个母亲”前过着倍受宠爱、无牵无挂、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富有内涵和韵味,容易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深层思考.
(2)是因为母亲曾有过美好的青春年华,对美的天性追求,都曾度过一段天真快乐、自由幸福的美好时光而感到满足欣慰.
(3)贤淑节俭,顾家爱家,内心丰富等.
(4)结构上: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完整;内容:突出母亲的牺牲奉献精神和母爱的无私伟大品质;深化中心;真实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眷恋,也反映出母亲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美好,更易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5)示例:妈妈,我已经长大了,您不必每晚都守候在我们的身边而可以放心地美美地睡上一觉,您不必什么都为我们考虑而可以尽情地买几件漂亮的衣服装扮自己.
三、作文
12.请以“心田上的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考点】命题作文.
【分析】该作文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难度不大,学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容易打开思路,写作方向可大可小,可以从身边事写起,也可跨越时空,使用一些夸张或者联想手法,写一些离我们生活较远的事件.
【审题立意】题目中的“阳光”一词,应该选用它的比喻义:让人温暖的人和事,而不宜写它的原义,写作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心田上的一缕阳光,应该是写一个人,或者一种情感,应该是充满正能量的人或者情感.
【误区指南】作文的写作要求比较宽泛,只要围绕太阳来写即可,写作自由度较大,但本作文也有一个写作要求:不得围绕阳光空发议论,我们写作文时要注意这一点.
【形式创新】从本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两种立意,一个是写别人的事情,另一个是写自己的事情.
【文体选择】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不太适合写议论文.
【形式创新】我们可以写一种期待,也可以写几种,写几种时,可采用小题目引领的方式,可能为文章增加加分点.
【文体选择】这是一篇来体现情感的文章,最好的选择是散文.
【解答】【例文】
心田上的一缕阳光
父亲如一缕阳光,我,正在沐浴着那温暖的阳光.
﹣﹣题记
“唉…”握着一份侥幸几个的卷子,缓慢地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穿透树叶,正好落在分数栏的位置.我的心,沉下来了.终于走到了家门口,我不由得发出一阵苦笑.
“嘭嘭﹣﹣”此时的我正无力地拍打着课桌.历史,我的软肋.那些地名日期在我的脑海里就如同一盘散沙.再看看外面,已经开始下雨,正符我的心情﹣﹣迷茫和徘徊.
天渐渐晴了,可我仍在复习,复习历史.因为其他的学科成绩都很优异,但惟独历史,让我堕入了万丈深渊.况且,下一次的测试也已经近在眼前,只能多下功夫了.
这时,爸爸走进来和我聊天,我静静等待着他来询问我的成绩.可爸爸似乎看出了什么,只说让我陪着他去阳台上走走.
阳台上,空气很是清新,天边也挂上了一道弯弯的彩虹.阳台上种植的花儿都显得是那么的生机勃勃.爸爸指着那朵开得最艳的那朵花儿,说:“孩子,你
看!她美吗?”我毫不犹豫地说:“是的,她很美.”爸爸又说:“你再仔细看看.”我走过去,突然发现,那饱满的花瓣下,也有已经枯萎了的花瓣.
“啊!”我不经意间叫出了声.我终于明白了爸爸的良苦用心.
爸爸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哪朵花是十全十美的呢?但他们在阳光的照耀下,不也一样绚丽多彩吗?你何必在历史上下太大的功夫而抛开你最喜欢的语文呢?”我看着那朵花,心中的难过已是荡然无存.我知道,我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我可以做到更优秀.
爸爸看着我豁然开朗的样子,笑着说:“如果你想提高历史成绩,可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但其他学科也不要落下!”我点点头,回了房间.
我又重新返回阳台,将那盆花搬进屋,放在窗户边.我知道花儿和我一样都不是十全十美,但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每当拿起那张刚刚及格的历史试卷,想到爸爸的话,就会感到有一缕阳光,射进了我的心房.父亲的三句话,是因我走出失望的明灯,更是我心中的阳光,使我感到无比的温暖.
父爱,心田上的一缕阳光.
2017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