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三上 第1课《大海的歌》(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S版三上 第1课《大海的歌》(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5 09:28:53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大海的歌
语文S版 三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导入新课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文-纹
央-映
羽-翻
今-琴
凡-帆
垂-睡
市-闹
卉-奔

天-奏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课文中有几首诗?
每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
写大海神奇的蓝。
1
2
3
大海的风。
写大海睡觉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波纹 倒映 仰头 翻滚 奔 腾
琴师 奏出 渔帆 睡熟 热闹
wén
yìng
fān gǔn
bēn téng
qín
zòu
fān
shú
nào
yǎng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穿梭
奔腾
滔天波浪
像织布的梭子来往频繁。
比喻水流汹涌。
形容风浪很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天和海》让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大海神奇的蓝。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蓝色的雾,蓝色的云;
蓝色的波纹,蓝色的潮声。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雾、云、波纹、潮声都被海水染蓝了,
天和海浑然一体,水天相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无边的海,像一面大玉镜。
运用了什么修辞?
写出了大海的什么特点?
比喻
写出了大海辽阔、纯净、
平静的特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作者置身海中,看到了什么?
映着天,天变蓝了;
映着鸟,鸟也变蓝了。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仰头看,天变成了海。
说明了什么?
作者把天空想象成了大海。
把云和鸟想象成了什么?
那云,就是翻滚奔腾的波流;
那鸟,就是来往穿梭的鱼群。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作者把海上的风比作了什么?
有什么作用?
海上的风是:
琴师
花神
大力士
狮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把海上的风比作花神,
展现海上浪花翻滚。
把海上的风比作琴师,
展现浪花翻滚发出的声音。
新课讲解
把海上的风比作大力士,
展现渔船来往的繁荣景象。
把海上的风比作狮子,展现海
风来临时海上波浪滔天的壮观气势。
从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大海千变万化的动态美。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诗中为什么
用省略号?
诗中省略号表示大海的
余音、余韵。激发读者
产生丰富的想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海上的风是舞蹈家,他一吹,
就舞动万顷波涛。
海上的风是诗人, 他一来,
就吟出万千诗篇。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 大海睡了”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大海的什么特点?
拟人
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写出了大海的静态美。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她”指谁呢?
句中把“她”比作了什么?
把“明月、星星”比作什么?
“她”
指大海。
把“她”比作母亲。
把“明月、星星”比作大海的孩子。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你能想象“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时的情景吗?
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
巩固提升
1.我能组词。
奏( ) 仰( ) 翻( )
泰( ) 印( ) 番( )
奏乐
翻滚
印象
仰面
泰山
一番
教学目标
巩固提升
2.读一读。
穿梭 绽开 滔天波浪
奔腾 渔帆 波纹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大海不仅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欢快飞翔的海鸥,而且海底还有许多丰富的资源,正等待着同学们学好本领,去探索,去发掘呢!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 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第1课《大海的歌》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bō wén yǎng tóu  fān gǔn bēn téng yú fān shuì jiào
( ) ( ) ( ) ( ) ( ) ( )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鼾声(hān hāi) 绽开(zhàn zhài) 潮水(chāo cháo)
穿梭(suō jùn) 奔腾(téng tèng) 琴师(qín qīng)
三、比一比,再组词。
奏( ) 帆( ) 仰( ) 翻(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泰( ) 凡( ) 印( ) 番( )21教育网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鼾声 ( )的波流 ( ) 的鱼群
( )的云 ( )的大海 ( )的浪花
五、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仰”字共六画。( )
  2.《海上的风》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写了大海有风时的景象。( )
3.“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
4.“映”、“仰”两个字左宽右窄。( )
六、仿写句子。
1.无边的海,像一面大玉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诗中天在海中,海中有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被海水染蓝了,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21cnjy.com
2.夜晚的 如同妈妈, 不闹了, 不笑了,她还抱着 ,背着 , 成了鼾声。 21·cn·jy·com
八、阅读。
大海睡了
风儿不闹了,
浪儿不笑了。
深夜里,
大海睡觉了。
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那轻轻的潮声啊,
是她睡熟的鼾声。
1.文中把哪三个景物运拟人化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对“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这句话怎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把大海比作 ,把明月、星星比作 。
4.你能想象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时的情景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波纹 仰头 翻滚 奔腾 渔帆 睡觉
解析:注意“翻、滚”。
二、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
解析:易混字音辨析。
三、比一比,再组词。
奏乐 渔帆 仰面 翻滚
泰山 平凡 印象 一番
解析:形近字的辨析。
四、填上合适的词语。
五、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 2.× 3.√ 4.×
解析:2.比喻。4.左窄右宽。
六、仿写句子。
1.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2.绿油油的小草被风吹弯了腰。
解析:1.比喻句。2.拟人句。
七、课文内容我知道。
1.雾、云、波纹、潮声、小鸟
2.大海 风儿 浪儿 明月 星星 潮声
解析:课文内容的再现。
八、阅读。
4.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
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
解析:1.大海睡了,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其中“睡、闹、笑”都是写人的动作。
2.形容大海恢复了平静。
3.通过“抱、背”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
4.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
第1课《大海的歌》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大海的歌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1.能自读课文,会认课文中的12个生字,会写其中的“纹”、“潮”等8个生字。2.能理解课文内容,读懂大海有哪些特点,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还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海的神奇与变化多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2.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背诵喜欢的段落。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海的特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见过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大海的风光吧!(播放视频) 2.你能说一说你看到的大海景象吗? 3.作家笔下的大海更美,海上颜色变化像一幅画,浪花飞溅的声音像一曲歌。让我们一起走近大海,去听一听它唱的是什么歌吧! 观看视频。海天一色,浪花飞溅,浩瀚无比。 通过播放大海的景象,引入新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描绘大海的景象,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文——纹、央——映、羽——翻、今——琴、凡——帆、垂——睡、市——闹、卉——奔、天——奏。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仰”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整个字的笔画。 “滚”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左边的笔画。 “腾”左右结构,左小右大。注意左边的笔画。 (2)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思考:课文中有几首诗?每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首。 第一首写大海神奇的蓝。 第二首写大海的风。 第三首写大海睡觉了。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教师领读。 词语理解: 穿梭:像织布的梭子来往频繁。 奔腾:比喻水流汹涌。 滔天波浪:形容风浪很大。 二、精读领悟 1.品读第一首诗 (1)这首诗让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大海神奇的蓝。 (2)蓝色的雾,蓝色的云;蓝色的波纹,蓝色的潮声。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雾、云、波纹、潮声都被海水染蓝了,天和海浑然一体,水天相接。 (3)无边的海,像一面大玉镜。运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大海的什么特点? 比喻。 写出了大海辽阔、纯净、平静的特点。 2.品读第二首诗 (1)作者把海上的风比作了什么?有什么作用? 海上的风是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 把海上的风比作花神,展现海上浪花翻滚。 把海上的风比作琴师,展现浪花翻滚发出的声音。 把海上的风比作大力士,展现渔船来往的繁荣景象。 把海上的风比作狮子,展现海风来临时海上波浪滔天的壮观气势。 (2)从中你感受到大海有什么特点? 大海千变万化的动态美。 (3)诗中为什么用省略号? 诗中省略号表示大海的余音、余韵。激发读者产生丰富的想象。 (4)仿照这首诗的语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情景。 海上的风是舞蹈家,他一吹,就舞动万顷波涛。 海上的风是诗人,他一来,就吟出万千诗篇。 (3)大海睡觉了。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她”指谁呢?句中把“她”比作了什么?把“明月、星星”比作什么? “她”指大海。句中把“她”比作母亲。把“明月、星星”比作大海的孩子。 (4)你能想象“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时的情景吗? 大海妈妈的臂弯里抱着月亮姐姐,背脊上背着星星妹妹,她就像一位慈爱的妈妈正在哄孩子睡觉呢!哄着哄着,她自己也睡着了。 (5)大海和星月,母亲和孩子,多美的画面,多美的情感啊!让我们齐读这首诗歌,再次感受这美丽的画面。 4.拓展延伸 收集有关大海的诗文,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识记生字。男女生比读,同桌互读。学生查阅字典独立解决。朗读诗歌,小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可以减轻学生识字的难度,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识记新的生字。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的结构和内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通过课件,检查生字的读音。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整体感知第一首诗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天在海中,海中有天,一切都被海水染蓝的景象。让学生理解比喻及其作用。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分析,让学生感受作者置身海中,看到的,听到的都仿佛是大海的蓝,那么神奇。通过图片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大海的千变万化。引导学生说出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想象大海的风还会是什么,为学生提供语言实践的时机,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理解课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大海平静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大海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时的情景。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巩固提升 1.我能组词 2.读一读 穿梭 绽开 滔天波浪 奔腾 渔帆 波纹 让学生对生字、词语进行熟练的掌握。
课堂小结 大海不仅有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美丽的贝壳、欢快飞翔的海鸥,而且海底还有许多丰富的资源,正等待着同学们学好本领,去探索,去发掘呢! 总结全文,同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作业布置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完成课后习题。 让学生及时在课后巩固所学。
板书设计 大海的歌 色的神奇:雾、云、波纹、潮声、天、鸟 风的神奇:花神、琴师、大力士、狮子静的神奇:不闹、不笑、抱着、背着、鼾声 让学生简单明了地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