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8至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厚基础功底。(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撒娇(sā)
繁衍(yǎn)
扶掖(yè)
强聒不舍(guā)
B.玄虚(xuán)
诘难(jié)
田圃(bǔ)
吹毛求疵(cī)
C.陨落(yǔn)
恣睢(shuī)
栈桥(zhàn)
廓然无累(kuò)
D.商酌(zhuó)
谀词(yú)
旁骛(wù)
恪尽职守(k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断章取义
狂妄自大
不二法门
良师益友
B.恃才放旷
媚上欺下
浩翰无际
化为乌有
C.不屈不挠
无恶不做
恼羞成怒
忐忑不安
D.袖手旁观
方纳圆凿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3、对下面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舍与(施舍)
干系(责任)
趱行(赶路)
B.些须(必须)
相与(给予)
口浅(口快,直说)
C.何消(不必)
轩敞(高大、宽敞)
墟里(村落)
D.三昧(事物的关键)
怨怅(怨恨)
搬口(搬弄口舌)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慷慨解囊,深得同事们的好评。
B.校长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情,真是日理万机啊。
C.庆祝“男足”杀入世界杯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D.听证会上,面对专家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项是(
)
A.目前,我国进—步强化各类流感疫情监测报告工作,确保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
B.中国人民解放军舰艇编队于当地时间6日凌晨抵达亚丁湾预定海域,开始执行护航任务,保护本国商船,使其免受海盗袭击。
C.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已突破600万人,教育部主管的国家软件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建立“准就业”机制,预计明年将解决100万以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D.尽管灾区各级财政都有困难,但还是积极筹措资金,采取发放补助等方式,提高灾区干部群众的经济状况,缓解他们的生活压力。
6、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
B.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7、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
B.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C.“快看”,他说,“火车过来了。”
D.我问那个卖牡蛎的人,“应该付您多少钱 先生。”
8、下面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
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
而生活。
A.辛苦恣睢
辛苦麻木
辛苦展转
B.辛苦展转
辛苦麻木
辛苦恣睢
C.辛苦展转
辛苦恣睢
辛苦麻木
D.辛苦麻木
辛苦展转
辛苦恣睢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刻画了一位“斗士”的形象、“智者”的形象,贯串着自由、民主、和平的精神,闪耀着真理的光芒。
B.《智取生辰纲》安排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明线是杨志等人“智送生辰纲”而丢失了生辰纲;另一条暗线是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两条线索交织展开故事情节,展示了代表人民群众的梁山好汉与代表封建统治者的贪官污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C.英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其弟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形象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核心是论述中国人自信力的有无。文章结尾提出了判断自信力有无的正确标准:“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既总结了全文,又与文章开头“公开的文字”相呼应。
10、与下面的句子的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梅花和雪花都是文学作品中经常描写的对象,它们各有所长:
A.梅花没有雪花那么素雅,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B.雪花没有梅花那么芬芳,但它比梅花素雅。
C.梅花比雪花芬芳,雪花比梅花素雅。
D.雪花比梅花素雅,但它没有梅花那么芬芳。
二、品古典雅韵。(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2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1、对这首词的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B.全词共62字,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军中生活情景。
C.词中还展现出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境界。
D.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作者为现实而悲叹,为人生而感叹。
12、对这首词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全词感情波澜起伏很大,既壮且悲,既豪迈又惆怅,既似醉言梦语又清醒异常。
B.“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的“点”字,再现了一位久经沙场的将军形象,豪迈的激情溢于言表。
C.“了却君王天下事”一句流露了诗人功成身退的情绪。
D.全词以“可怜白发生”一句结尾,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心境都顿时陡然转折,写得含蓄而
深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 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 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 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1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固:本来
B.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顾:回顾
C.今贼适疲于西
适:正在
D.几败北山,殆死潼关
殆:几乎
14、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词性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②危然后安
③吴广以为然
④然涉险被创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5、下列各句中“之”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此臣之未解三也
②纠合四方之精锐
③而不及早图之
④以先帝之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第Ⅱ卷(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共105分)
题号
三
四
五
总分
总分人
复查人
(一)
(二)
得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共8页,用蓝色或黑色墨水钢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题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得分
评卷人
三、蓄知识底蕴。(21分)
16、把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4分)
(2)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4分)
17、依据提示,照原文填空。(每空1分,共9分)
(1)读史使人明智,
,数学使人周密,
。
(2)额上能跑马,
。
(3)《沁园春·雪》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4)《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
,
。
(5)《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
,
”一致。
18、观察下列两幅图画,任选一图回答。(4分)
图一
图二
答:我选图
,其寓意是:
四、览书海智慧。(共34分)
得分
评卷人
(一)课内经典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19—23题。(16分)
中国人失掉自信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也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9、对①②两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段摆出了对方的论点和论据,树立了“靶子”。
B.从这两段摆出的事实可看出,作者将揭露的矛头直接指向国民党反动政府,,
C.本文列举了“两年以前”、“不久”和“现在”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表现了自己的忧虑。
D.这两段文字用了先摆敌论据,后摆敌论点的写法。
20、对文章第③至第⑧自然段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一部分运用阶级分析方法将“中国人”这一概念分为一小撮中国的反动派和广大的中国人民两个部分,然后进行有破有立的论述。
B.第③至第⑤段可看做第一层次,论证反动派早已“失掉”自信力,并正发展着自欺力。
C.第⑥至第⑧可看做第二层次,另立一个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第③至第⑤段,就思想方法而言,是透过表面现象看本质;就逻辑方法而言,是驳对方论据列举有不实之处。
21、对第①段中画横线词的理解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公开”一词暗示国民党反动派还有许多不愿也不敢公开的见不得人的事。
B.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总”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的。
C.只希望着国联:“只”表明了国民党政府对国联的充分信任。
D.改为一味求神拜佛:“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
22、下列表述不是文章最后一段话所讲内容的一项是(
)(3分)
A.启示人们要透过假象从本质上看问题。
B.指出真正有自信力的是中国的革命人民。
C.不可轻信当时能“公开”的言论。
D.反动派总是要镇压革命者。
23、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这些“民族的脊梁”又具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请略举例说明。(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课外精美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24—28题。
田野上的白发
刘益善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 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 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 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例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
24、简要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4分)
25、母亲的白发,让“我”“感到心痛”。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4分)
26、结合语境,对下列句子作简要赏析。(4分)
(1)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2)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27、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
B.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第④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撅,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
D.第 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
28、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4分)
得分
评卷人
五、书精彩华章。(共50分)
29、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50分)
文题(一):生活中,有很多触动我们心灵的力量:日月交辉,草长莺飞,蓓蕾初绽;父母的深情,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关爱;一句话,一首歌,一本书……都可能在刹那间触动我们的心灵。
多少古代圣贤、多少时代精英、多少平民百姓,他们的一言一行、深邃思想、高尚人格也可能给我们的心灵带来莫大的震撼与鼓舞,这种触动心灵的力量是无形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
请以“触动心灵的力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文题(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路边长着一株雏菊,一个小女孩每天都来给它浇水。然而有一天,小女孩不来了。雏菊开始担心起来,它将从哪里获得维持生命的水 “总会有办法的”,雏菊鼓励自己说。它闭上眼睛,陷入了深思……它开始努力向下生长它的根。它的根向泥土下越扎越深,终于从深深的泥土下品尝到清凉而甘甜的水。日子一天天过去,雏菊长得越来越茁壮,开出新的花朵。
要求:①根据材料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500字
600字
700字
800字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6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测试(二)语文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30分,每小题3分)
1、D
2、A
3、B
4、D
5、B
6、C
7、B
8、B
9、C
10、C
二、(15分,每小题3分)
11、A
12、C
13、B
14、A
15、D
三、(21分)
16、(1)所以五月渡过泸水(金沙江),深入到不长草木(庄稼)(或人烟稀少)的荒凉地区,两天才吃上一天的饭。(4分,大意1分,“故”“不毛”“食”各1分)
(2)至于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受挫,不是我的眼光所能预先看到的。(4分,大意1分,“钝”“非”“逆”各1分)
17、积累与运用(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一句1分,共9分)
(1)读诗使人灵秀,科学使人深刻(2)肚里能撑船(3)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4)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5)陟罚藏否,不宜异同(每空1分,有添、漏、错、别字,该空不得分)
18、图一:龟兔双赢理论。(1分)寓意:①团结协作,双方共赢;②相互帮助,实现理想。(3分)
图二:木桶原理,短板效应。(1分)寓意:①团结向上,共创辉煌;②齐心协力,成就大业;③只有关心弱者,才能整体提升。(3分)(言之成理均给分)
五、阅读
(一)
19、C(3分)
20、D(3分)
21、C(3分)
22、D(3分)
23、提示:(1)充满自信,为民族振兴奋不顾身,坚忍不拔;(采点酌情给分)
(2)在困难面前,挺身而出,不怕挫折;
(3)有崇高的信念和理想。
如:卫国勇士,航天英雄,抗灾救灾人员等等。(注意举今天,非古代)
(二)(18分)
24、吃苦耐劳,坚强,乐观,慈爱。(4分,每点1分,意对则可)
25、①深夜敲盆赶鼠(2分)
②跪在田中插秧(2分)(意对即可)
26、
(1)拟人,比喻手法,写出田中秧苗之实,赞美母亲劳动成果。
(2)突出她体力不支和劳累,表现她的坚强。(意对即可)
27、D(2分)
28、①“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②是母亲的形象特征;③突出母亲的辛劳;④表达对她的心疼、热爱与怀念。(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2分,答对三点得4分)
六、作文(50分)
请参照中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