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山道士
教案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掌握文中一些实词的意义及一些词类的活用。
2.了解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复述故事。
3.从故事中领悟,一个人只有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投机取巧的人,不可能学到真正的本领。
4.引导学生课外阅读。
教学重点:
把握故事内容,弄清文章线索。
教学难点:
领悟其中的道理,在感悟中受到教育。
教学准备:
让学生事先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穿墙术”吗?今天,让我们走进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去,看一段与“穿墙术”有关的故事。
二、关于蒲松龄和《聊斋志异》
(学生汇报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人。年轻时即以文章好出名,但科举屡试不第,71岁才成贡生。一生基本上都在家乡当塾师,家境贫困,能接触普通百姓的生活。倾数十年时间写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又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
《聊斋志异》主要运用唐宋传奇小说的文言体,以丰富的想象,并借鉴当时流传的故事和前人的作品,通过谈狐论鬼的表现形式,以巧妙的构思、生动的语言,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对当时现实的黑暗和官吏的罪恶多有暴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多有批判,并用同情的笔调描写了青年男女真诚相爱的故事。但书中也存在一些因果报应的说法和迷信的色彩。
三、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让我们先睹为快,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吧。
四、交流
1.你读懂了哪些词,或者哪些字词需要大家帮助你理解?
(1)解词:
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
倾慕:倾心爱慕。
珠圆玉润:像珠子那样圆,像玉石那样滑润。这里形容歌声婉转优美。
(2)文言基础知识
①
词类活用:
请师之
拜…为师
月光辉室
照耀
诸门人环听奔走
环绕
②
“乃”字的用法:
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 于是,就
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
于是,就
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
却
乃以著掷月中
于是,就
2.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一两句话概括。
点拨:王七在劳山学法术,不想吃苦,结果什么也没学会。
五、快速阅读,理清脉络
1.哪几段写他山中的学法经历?
点拨:(3到12段)
2.山中学法时有两天发生了一些特殊的事儿,说说。
(相机小结、板书)
看师演法(4到8段)
缠师授法(9到12段)
3.你能用同样的方法,给1到2自然段取个小标题吗
板书:拜师求法
4.王七学法,结果如何,试根据13自然段内容写小标题。
板书:演法失败
六、重点探究
1.哪部分还有疑难,或者你想重点研读哪部分?三读课文。
2.交流。预设:
①
学生可能对王七最后演法失败百思不得其解。此疑问可暂不作答。
②
可能有不少学生对“看师演法”一部分兴趣浓厚,可引导进一步感受文章语言的魅力。
“看师演法”一段的确精彩。有几大奇迹 试拟个节目单。举例:
纸月光满屋
壶酒饮不尽
筷子化嫦娥
酒席移月中
七、拓展
演故事:
劳山道士精彩演法,几大奇迹中,各小组任选其一,合作编一编,演一演。
提示:文中动作语言不多,要想表现他们的法术奇妙,可借助众徒弟的神态表情、指点议论来表现。
第二课时
一、回顾
各组演故事。(见上节课拓展活动)
二、研读感悟
1.小结,过渡。
纸月光满屋,壶酒饮不尽,筷子化嫦娥,酒席移月中。能用成语表达你的感受吗?(不可思议、匪夷所思……)
2.抛出问题。
这一切多么不可思议!可根据上一节课我们对故事的整体把握——故事是写王七学法,写他拜师求法、看师演法、缠师授法、演法失败。但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道士施法的每一个细节呢?
3.细读全文,自找答案。
4.交流讨论。
引导:
劳山道士法术高深,如何得来,故事中未说,猜猜。(从“恐怕你娇气又懒惰,不能吃苦”一句可看出,道士深知须历经千辛万苦方可得道。)
王七想得到高深法术,知不知道要吃大苦耐大劳呢?又能否吃苦耐劳呢?(引导学生找书中相关句子,允许有不同的看法,在探讨中基本形成共识。)
5.形成共识:
王七知道要吃苦,也吃了不少苦(主要反映在“寻师苦、拜师难、生活苦”上)。在王七,包括我们不少同学看来,似乎是够操劳了,但离真正学到法术所需下的苦功还差很多,还只是“娇气又懒惰”。
小结:原来花这么多笔墨,把看师演法的每个细节写得栩栩如生,就是用他所追求的法术之神奇,反衬他付出的操劳之少。
6.读到这里,你一定有不少感悟——
预设:王七就如《蜀鄙之僧》中的富者,有志向,但志向不坚,半途而废。
王七太过浅薄,眼高手低,既想取得大成就,又不想付出艰苦的努力,到头来什么也得不到。
王七去学仙术,没有学到真正的仙术,就回家了。做事应该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做事要有恒心、有毅力、不畏艰辛,才能取得成就。
……
7.我们可不能步其后尘。让我们写下对自己最有警醒作用的相关名言,以激励自己(自创与积累均可)。
三、发散感悟
1.一个故事,你们感悟到了这么多,真会读书。再读读,也许还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2.交流,各抒己见。
预设:王七好不容易学到了一点本事,却又好显示,所以“穿墙术”一到家就不灵了。我们要记住不可骄傲自大。
特别可悲的是,失败后,他一点也不反省自己的行为,反而责骂师父。失败后应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
3.故事给我们这么多启示,如果从主人公王七的角度,可以取个什么标题呢?试命题。
四、自选拓展活动
1.蒲松龄真大家也!“鬼狐成性格,笑骂皆文章”,你可以读读《聊斋志异》中的其他佳作。
2.如果王七继续在劳山待下去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局?你认为王七怎样做师父才会教给他真正的本事 你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怎样改编出一些新的含义 你可以练练笔。
3.请你练习讲这个故事,一定会为你赢得不少“粉丝”。
板书:
劳山道士
拜师求法
看师演法
缠师授法
演法失败
不畏艰辛,才获成功
投机取巧,终究成空劳山道士
学案
蒲松龄
学习重点
聊斋志异是中国短篇文言小说的瑰宝,以描写神仙鬼怪故事闻名,内容看似荒诞无稽,却深刻的反映出人世现实。劳山道士是聊斋名篇,其中所反映的为人处事之道,仍值得省思、警惕。学习时,可就下列重点加以注意:
一、了解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写作动机与时代背景。
二、体会本篇小说的叙事技巧。
三、思索本篇小说所寄寓的为人处事之道。
题解
本文选自聊斋志异,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讽刺小说。文题虽为「劳山道士」,但真正的主角并非法力高强的劳山道士,而是想求道却意志不坚的王生。
聊斋一书,情节虽有时流于荒诞不经,但多有深沉的寄托与寓意,并非一般的神怪小说。本文也有不少篇幅描写道士运用仙术作法,表面看来似在赞美劳山道士的法术高超,实则在讽刺王生的不切实际、好逸恶劳。作者隐藏在文中的人情世态,值得省思。
作者
蒲松龄,字留仙,自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人。生于明思宗崇祯十三年(一六四○),卒于清圣祖康熙五十四年(一七一五),年七十六。
松龄自幼聪颖好学,十九岁以第一名考取秀才;其后却屡试不第,直到七十二岁方举贡生,四年后即撒手人寰。松龄一生,除担任过短期的幕僚与私塾教师外,大多数的时间、精力都投注在创作上,因此平生著作甚丰,其中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便是他穷二十年之功写成的文言小说──聊斋志异。
松龄个性孤洁刚直,一生穷愁潦倒,因此得以接触社会各阶层人物,加上他对现实世界的不满与对美好理想的追求,遂造就了聊斋志异这部不朽杰作。
松龄博学多才,除聊斋志异外,尚有文集、诗集、戏曲、俚曲及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行世。
课文
邑有王生,行七,故家子。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登一顶,有观宇,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而神观爽迈。叩而与语,理甚玄妙。请师之。道士曰:「恐娇惰不能作苦。」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王谨受教。过月余,手足重茧,不堪其苦,阴有归志。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翦纸如镜,黏壁间,俄顷,月明辉室,光鉴毫芒。诸门人环听奔走。
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诸徒,且嘱尽醉。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给?」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而往复挹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舞。已而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我于广寒乎?」其声清越,烈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之间,已复为箸。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饯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如影之在镜中。移时,月渐暗。门人然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几上肴核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悞樵苏。」众诺而退。王窃忻慕,归念遂息。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曰:「弟子数百里受业仙师,纵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此苦。」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得此法足矣。」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墙而阻。道士曰:「俛首骤入,勿逡巡!」王果去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否则不验。」遂助资斧遣之归。
抵家,自诩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妻扶视之,额上坟起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
注释
邑 本邑,本县,指松龄故乡淄川县。
行 音ㄏㄤˊ,排行。
故家子 世家大族的子弟。故家,指祖先曾经为官的世家大族。
慕道 向往羡慕道术。道,此指道教的神仙法术。
劳山 亦作「崂山」、「牢山」,在今山东青岛东北,为道教胜地,山上有许多名胜古迹。
负笈 本指出外求学,此指出门访道。笈,书箱。古人出外求学,往往背著书箱。
观宇 道教的庙宇。观,音ㄍㄨㄢˋ。
蒲团 蒲叶编成的圆垫子,一般用于盘坐或跪拜时垫在身下。
素发垂领 白发披垂到脖颈。素,白色。领,颈部。
神观 精神容态。观,容貌、仪态。
叩 拜见。
玄妙 奥妙、幽深微妙。
作苦 劳动吃苦。
薄暮 傍晚。薄,近也。
稽首 本指跪而拱手后,头、手皆低至地,乃中国古代最敬礼;此指王生向道士行礼、鞠躬。稽,音ㄑㄧˇ,留止。
重茧 老茧,一层层因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阴 暗中、心底、私底下。
俄顷 意同「俄而」、「顷刻」,皆时间副词,不久,一会儿。
辉 照耀,动词。
光鉴毫芒 月光明亮,细微之物都能照见。毫,兽类的细毛。芒,谷类外壳上的刺须。毫、芒皆用以比喻极为细微之物。
环听奔走 在旁听候吩咐,并来回奔走侍候。
同 共享、同乐。
赉 音ㄌㄞˋ,赏赐。
嘱 吩咐。
壶酒何能徧给 只有一壶酒,哪里足够供应全部的人喝。
盎盂 音ㄤˋ
ㄩˊ,盛水的容器,此指酒杯。
釂 音ㄐㄧㄠˋ,干杯。
往复挹注 来回斟酒。挹注,将液体由大容器倒入小容器,此指将酒由酒壶倒入酒杯,即斟酒。挹,音ㄧˋ。
少 通「稍」。
俄 时间副词,意同「俄而」、「俄顷」,不久、顷刻。
乃尔寂饮 竟这样静静的喝酒。尔,如此。
嫦娥 神话传说中的月神。
盈尺 满一尺。
等 等同、相同,指和真人一样大小。
霓裳舞 即「霓裳羽衣舞」,唐代宫廷盛行的一种乐舞。相传唐玄宗梦中游月宫,见仙女舞蹈,醒后依之谱成霓裳羽衣曲,按此曲而跳的舞蹈即「霓裳羽衣舞」;实则此种舞曲本为西域音乐,传入中原后由唐玄宗润色而成。
已而 然后、过了一会儿。
仙仙乎三句 此三句意谓:我翩翩的起舞啊!是回到人间了呢?还是仍被幽禁在月宫呢?仙仙,起舞的样子。还,归。幽,幽禁。广寒,月宫名。
其声清越烈如箫管 歌声清脆高扬,如箫管般的清脆嘹亮。烈,此指声音的高度,意近嘹亮。箫管,管乐器的统称。
饯 饯别,以酒食送行。
移时 过了一个时辰,一说不久。
然 「燃」的本字,动词。
杳 音ㄧㄠˇ,消失、不见踪影。
悞
通「误」。
樵苏 砍柴割草。樵,柴薪。苏,薪草。此处樵、苏皆名词作动词用。
忻慕 欣喜羡慕。忻,通「欣」。
阅 经过。
谙 音ㄢ,知晓。
但 只要。
诀 施行法术的口诀。
咒 念咒,即诵念施法的口诀。
面 对、面对。
勿逡巡 不要犹豫不决。逡巡,音ㄑㄩㄣ
ㄒㄩㄣˊ,迟疑、犹豫。
去 离、距离。
洁持 洁身修持,以纯洁的心来维持道术。
资斧 本指财货器用,此指盘缠、旅费。
自诩 自夸。诩,音ㄒㄩˇ,说大话。
蓦然而踣 猛然跌倒。踣,音ㄅㄛˊ,跌倒。
坟起 凸起、隆起。
揶揄 音ㄧㄝˊ
ㄩˊ,讥笑嘲弄。
无良 不良,意近「恶劣」。
简析
劳山道士是一篇风趣隽永的讽刺小说。小说一开始,即点明王生是「故家子」,紧接着一句「少慕道」,短短六个字便把一个纨袴子弟向往道术的形象鲜明的勾勒出来。在简略交代了王生上山拜师的经过后,蒲松龄便以高超的想象力与极大的篇幅,刻意凸显了道士宴请宾客的场面:写他既能剪纸为月、掷箸成仙,还可使酒壶倾注不竭、饮用不尽,最后甚至移席月宫,与友同乐。把道术写得活灵活现、有声有色,极力刻划劳山道士的高强法力。此段虽明写道士,实则暗讽王生。在宴客前王生「不堪其苦,阴有归志」,宴客后则「窃忻慕,归念遂息」,点明了王生「少慕道」的原因:原来他之所以想追求道术,不过是贪图享乐罢了。
王生很想学会道士的法术,以作为他寻欢作乐,乃至偷鸡摸狗的工具,然而娇生惯养的他却生性好逸恶劳。在耐着性子砍了一个多月的柴后,终于忍受不了,决定回家。王生与道士的一小段对话是小说的精华所在,虽篇幅不长,却十分传神。当王生要求回家时,「道士笑曰:『我固谓不能作苦,今果然。』」话虽说得婉转,但这一「笑」,便已表达了对王生的嘲讽之意。然而王生不甘心白做苦工,竟厚着脸皮要求道士传授他穿墙之术!对此,道士什么也没说,只是「笑而允之」,这一「笑」却比任何激烈的言词更有力的表达了他对王生的强烈不屑。末了,道士并好心善意的警告王生「归宜洁持,否则不验」,希望王生能有所醒悟;但脑袋早就被仙术、法术所填满的王生完全听不进去,所以最后得到的只有头顶的大疙瘩与妻子的嘲笑而已。
本文篇幅虽短,但结构严谨,叙事详尽,将富有教育意义的思想与引人入胜的情节紧密结合,无怪乎直至今日仍传诵不衰。
问题与讨论
一、试与同学讨论王生为人处事的态度。
二、试指出文中道士对王生的考验与规劝之处。
应用练习
写一篇影射社会弊病或小人物丑态的讽刺故事。
《提示》
1.「讽刺故事」应以「现实」为最终关怀,而以「讽刺」的方式达到警省的效果。
2.题材方面,「社会弊病」与「小人物丑态」虽有其共通性,但重点当有所不同,前者重在「社会现象」,后者重在「小人物的行为本身」。
3.「社会弊病」涵盖面可大可小,未必一定选取大事为题材,但一定要选择具有代表意义的现象或事件,才能将其针砭社会的深刻意涵显示出来。
4.如果以「小人物的丑态」为写作对象,便须以「小人物」的心思、行为为对象,鲜活生动的进行刻划,让具体的情节将所要褒贬的意义自动呈现出来,才能达到讽刺的效果。
自我评量
一、选择题
( )1.
下列各组「 」内的字音皆相异的是:
(A)举「箸」/编「着」/沙「渚」
(B)「抉」择/衣「袂」/口「诀」
(C)「蒲」松龄/「溥」仪/拍胸「脯」
(D)痰「盂」/酒「盅」/金「杯」。
( )2.
下列「 」内的字,其音义说明何者正确?
(A)分「赉」诸徒:音ㄌㄞˊ,赏赐
(B)自「诩」:音ㄒㄩˇ,说话敏捷
(C)蓦然而「踣」:音ㄆㄡˇ,跌倒
(D)「杳」然:音ㄧㄠˇ,消失、不见踪影。
( )3.
下列何者为同义词?
(A)「蓦然」与「猛然」
(B)「资斧」与「束修」
(C)「逡巡」与「果断」
(D)「揶揄」与「卖弄」。
( )4.
下列通同字,何者正确?
(A)勿「悞」樵苏:通「娱」
(B)「忻」慕:通「沂」
(C)门人「然」烛来:同「捻」
(D)师乃「翦」纸如镜:同「剪」。
( )5.
下列「 」内的字,何组字义相同?
(A)良宵「胜」乐/不「胜」酒力
(B)「观」宇/神「观」爽迈
(C)薄暮「毕」集/须眉「毕」见
(D)门人「然」烛来/蓦「然」而踣。
( )6.
下列「 」内的字,何者作动词用?
(A)王「窃」忻慕
(B)月明「辉」室
(C)壶酒何能「徧」给
(D)「阴」有归志。
( )7.
「(甲)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而(乙)往复挹注,(丙)竟不少减。(丁)心奇之。」此句除显示道术之奇幻玄妙,也可看出作者行文之简洁精炼。试问上文甲、乙、丙、丁处各省略了哪些主词? (A)宾客、壶酒、壶酒、王生
(B)门人、道士、宾客、王生
(C)门人、门人、王生、王生
(D)门人、门人、壶酒、王生。
( )8.
下列何者不是劳山道士一文里王生的人格特质?
(A)心术不正
(B)不切实际
(C)好逸恶劳
(D)风趣幽默。
( )9.
下列关于劳山道士的叙述,何者错误?
(A)这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讽刺小说
(B)本篇主要是描写道士法术的高超,所以王生只是陪衬
(C)以夸张的手法,渲染出道士的神奇法术
(D)运用穿墙不过的「碰壁」情节,点出王生习仙法不思洁持而「碰壁」的双关含意,达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 )10.
聊斋志异藉鬼怪神狐嘲讽人生,揭露人性,其作者为:
(A)曾国藩
(B)纪晓岚
(C)吴敬梓
(D)蒲松龄。
二、写出下列「 」内的字音。
( )1.
中横公路连续豪雨「重」创,「重」修耗资甚大。
( )2.
哥哥在家中排「行」老大,品「行」良好,「行」为举止足为楷模。
( )3.
这一座历史悠久的宏伟道「观」香火鼎盛,不管是当地人或游客都会前往参「观」膜拜。
( )4.
他善于理财,每月提拨三分之一的薪「给」交「给」他信任的理财专员,因此累积了一笔为数不小的积蓄。
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句中「俄而」是表示时间的副词,下列句子中何者亦含时间副词?请勾选出来。
( )1.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随众采樵。
( )2.
俄,一客曰:「蒙赐月明之照,乃尔寂饮,何不呼嫦娥来?」
( )3.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
( )4.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 )5.
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宋濂秦士录)
( )6.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共59张PPT)
志怪小说
劳山道士
24
“鬼狐成性格,笑骂成文章”。《聊斋志异》中的故事像一幕幕诗剧,一幅幅水彩画,经常让研究中国文学的汉学家感到惊奇。它不仅是咱们中国文学的骄傲,还是世界文学当中非常有影响的作品,与《红楼梦》共同造就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劳山道士》就是其中的一篇杰作。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感受它神奇梦幻的文学魅力。
3.把握人物形象,领悟其中的道理。
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主要情节和它所
揭示的中心。
体味文章简练传神的人物刻画和曲折离奇
的故事情节。
(重点)
(难点)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文学家,字留仙,又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工于诗文,善制俚曲,创作出著名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评价其“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蒲松龄生活的时代,正是民族矛盾、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时代,清朝的思想统治空前严酷。作者生活贫困,深知人民群众的疾苦。科举制度的弊端、官场的腐败、社会的黑暗激起他愤世嫉俗的感情,因此积几十年时间写了《聊斋志异》寄托孤愤,借以抨击和讽刺当时社会中的种种黑暗现象,曲折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
志怪小说的内容很庞杂,大致可分为三类:①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等;②记述正史以外的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③讲述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劳山道士》属于第③类。
志怪小说的分类
劳山,现写成崂山,在山东半岛东南部,号称“近海名山”“神窟仙宅”“灵异之府”。崂山道士拜师的地方,是在崂山道教的大殿上清宫,是崂山风景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核心区域。太清宫南配房中有一间西耳房,蒲松龄就是借住此处写下了《聊斋志异》中的《劳山道士》《香玉》和《劳山观海市歌》三篇不朽的名篇。崂山道教可追溯到晋代以前,唐宋以后最为兴盛,宋末元初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第一代弟子,也就是“全真七子”来到崂山之后,此地所有庙宇都皈依了全真派。
劳山
一
读一读字音
邑
笈
蒲团
稽首
采樵
分赉
yì
jí
pú
qǐ
qiáo
lài
盎
釂
樽
挹
箸
霓裳
饯
杳
揶揄
ànɡ
jiào
zūn
yì
zhù
ní
chánɡ
jiàn
yǎo
yé
yú
二
写一写字形
逡(qūn)逡巡
谙(ān)熟谙
骏(jùn)骏马
喑(yīn)喑哑
竣(jùn)竣工
音(yīn)声音
饯(jiàn)饯行
诩(xǔ)自诩
栈(zhàn)栈桥
栩(xǔ)栩栩如生
浅(qiǎn)浅水
羽(yǔ)羽毛
三
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
门人然烛来(“然”通“燃”,点燃
)
须眉毕见(“见”通“现”,呈现,显现
)
(二)古今异义
1.负笈往游
古义:外出求学;今义:各处从容地行走,闲逛
2.烈如箫管
古义:响亮;今义:强烈,猛烈
3.但得此法足矣
古义:只;今义:但是
4.王果去墙数步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5.弟子操作多日
古义:劳动;今义: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技术要求
进行活动或工作
6.薄暮毕集
古义:迫近;今义:轻微
部分来自《点拨》
(三)一词多义
1.毕:薄暮毕集
全,都,副词
歌毕
完,动词
2.其:其声清越
她的,代词
其饯我于月宫可乎
表示希望,副词
3.乃:乃尔寂饮
却,副词
乃传以诀
于是,连词
4.樵:随众采樵
柴草,名词
不过早樵而暮归
打柴,砍柴草,动词
5.然:然不胜酒力
可是,连词
今果然
这样,代词
6.幽:甚幽
幽静,形容词
而幽我于广寒乎
禁闭,动词
7.而:则道士独坐而客杳矣
表转折,连词
奔而入
表示方式或状态,连词
8.观:有观宇
道士的庙宇,名词
神观爽迈
外观,名词
(四)词类活用
1.请师之
名词作动词,拜……为师
2.恐娇惰不能作苦
形容词作名词,苦活
3.月明辉室
名词作动词,照耀
4.光鉴毫芒
名词作动词,照
5.心奇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奇
6.额上坟起
名词作状语,像坟一样
(五)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术之求?
点拨:“何术”宾语前置,“之”是宾语前置的
标志。意为“(你)想求取什么法术?”
省略句
道士呼王去,授以斧。
点拨:“授”后省略宾语“之”,指“王生”。
意为“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子。”
(六)成语积累
手足重茧:手上和脚上长满了层层老茧。形
容长期劳累。
导思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蕴含道理
关键词:
不劳而获
王生
导思3:劳山道士和两个客人表演法术这个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推动情节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劳山道士》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原文:邑①有王生,行②七,故家③子。少慕道④,闻劳山多仙人,负笈⑤往游。登一顶,有观宇⑥,甚幽。一道士坐蒲团上,素发垂领⑦而神观爽迈⑧。叩⑨而与语,理甚玄妙⑩。
①邑:这里指本县。②行(hánɡ):排行。③故家:世代做官的人家。④慕道:爱慕道术。道,这里指道教的修行和法术。⑤笈(jí):书箱。⑥观(ɡuàn)宇:道士住的庙宇。⑦素发垂领:白头发垂到衣领上。⑧神观爽迈:神情仪态清爽高迈。⑨叩:探问,询问。⑩玄妙:深远奥妙,难以捉摸。
注释:
翻译课文
本县有个姓王的读书人,排行第七,是世代做官的人家的子弟。年轻的时候爱慕道术,听说劳山上有很多仙人,(就)背着书箱前去外出求学。(他)登上一个山顶,(山顶上)有一座道士住的庙宇,里面很幽静。一个道士坐在蒲团上,白发垂到衣领上,神情仪态清爽高迈。(王生上前)恭敬地探问并(和道士)交谈起来,(道士说的)道理深远奥妙,难以捉摸。
译文:
原文:请师 之,道士曰:
“恐娇惰不能作苦
。”答言“能之”。其门人甚众,薄暮 毕集,王俱与稽首。遂留观中。
注释:
师:拜……为师。 作苦:干苦活,服苦役。 薄暮:傍晚。薄,迫近。
(王生)请求拜道士为师,道士说:
“我怕你娇气懒惰不能干苦活。”(王生)回答说“能”。道士的学生很多,傍晚的时候全聚集在一起,王生向他们一一稽首。(这样王生)就留在了庙宇中。
译文:
原文:
凌晨,道士呼王去,授以斧,使①随众采樵②
。王谨受教③
。过月余,手足重茧④
,不堪其苦,阴⑤有归志。
①使:让。
②采樵(qiáo):砍柴草。
③谨受教:恭敬地接受命令。
④重(chónɡ)茧:厚厚的茧子。
⑤阴:私下里,暗地里。
注释:
凌晨,道士把王生叫去,交给(他)一把斧子,让(他)随着众弟子去砍柴草。王生恭敬地接受了命令。过了一个多月,手和脚都长了厚厚的茧子,(王生)不能忍受这种苦楚,暗地里有了回家的想法。
译文:
原文:
一夕归,见二人与师共酌。日已暮,尚无灯烛,师乃剪纸如镜粘壁间。俄顷,月明辉①室,光鉴②毫③芒④
。诸门人环听奔走⑤
。一客曰:“良宵胜乐,不可不同。”乃于案上取壶酒,分赉⑥诸徒,且嘱尽醉。
①辉:这里是照耀的意思。
②鉴:镜子,这里是照的意思。
③毫:毫毛。
④芒:草谷上的细毛。
⑤环听奔走:环绕着他,听他差遣,给他办事。
⑥赉(lài):赏赐。
注释:
一天傍晚回到庙宇,(王生)看见两人和师父在一起饮酒。太阳已经下山,还没有点灯,师父就剪了一张像镜子一样的纸贴在墙壁上。很快,明亮的月光照耀整个房间,光亮能照出极细微的东西。众学生环绕着他,听他差遣,给他办事。一个客人说:“这么美好的夜晚,这么大的乐趣,不能不和大家一同享受。”就从几案上取一壶酒,分着赏赐给众弟子,并且嘱咐他们尽管喝醉。
译文:
原文:王自思:七八人,壶酒何能遍给⑦
?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⑧
,惟恐樽⑨尽。而往复挹⑩注,竟不少减。心奇之。俄一客曰:
“蒙赐月明之照,乃 尔 寂饮!何不呼嫦娥来?”乃以箸 掷月中。
⑦给(jǐ):供给,供应。
⑧釂(jiào):饮尽杯中酒。
⑨樽(zūn):一种酒器。
⑩挹(yì):舀,把液体盛出来。
乃:
却。
尔:如此。 箸(zhù):筷子。
注释:
王生自己寻思:七八个人,一壶酒怎么能都供应到?于是(众弟子)各自找来各种酒器,争着把其中的酒饮尽,担心酒樽中的酒(被别人喝)完。可是反复从这个壶中倒出灌入另一个酒器中,(壶中的酒)最终也没减少。(王生)心里觉得很奇怪。一会儿一个客人说:“承蒙赐给月光一样明亮的亮光照耀一下,却这样冷冷清清地喝酒!为什么不把嫦娥叫来?”就把筷子投到月亮中。
译文:
原文:见一美人自光中出,初不盈尺,至地,遂与人等。纤腰秀项,翩翩作霓裳 舞。已而 歌曰:“仙仙乎,而还乎!而幽 我于广寒 乎?”其声清越
,烈 如箫管。歌毕,盘旋而起,跃登几上,惊顾 之间,已复为箸。
霓裳(ní
chánɡ):用霓(白云)做的裙。
已而:一会儿。
幽:禁闭。
广寒:传说嫦娥住的月宫。
清越:清澈高扬。
烈:响亮。
顾:看。
注释:
只见一个美女从月光中走出,起初的时候身高还不满一尺,到了地上,就和人等高了。纤细的腰肢,俊秀的脖颈,翩翩跳起霓裳羽衣舞。过了一会儿唱道:“仙哪,仙哪!还会回去吗?还会把我禁闭在广寒宫吗?”那歌声清澈高扬,就像箫管一样响亮。歌唱完后,环绕着往上升,跳着登到几案上,(众人)惊奇地看的间隙,(嫦娥)又变成了筷子。
译文:
原文:三人大笑。又一客曰:“今宵最乐,然不胜酒力矣,其
饯
我于月宫可乎?”三人移席,渐入月中。众视三人坐月中饮,须眉毕见
,如影之在镜中。移时
,月渐暗,门人然
烛来,则道士独坐而客杳
矣。
21
22
23
25
26
24
其:
表示希望。
饯(jiàn):用酒食送行。
毕见(xiàn):全显现出来。
移时:过了好一会儿。
然:现在写作“燃”,点燃。
杳(yǎo):不见踪影。
注释:
21
22
23
24
25
26
三个人大笑。又有一个客人说:“今天晚上最高兴了,但是不胜酒力了,在月宫里为我饯行可以吗?”三个人离席,慢慢地进到月亮中。众弟子看着三个人坐在月亮中饮酒,胡须眉毛都显现出来,就像影子在镜子中一样。过了好一会儿,月亮渐渐暗了下去,(等)学生点燃蜡烛走过来,则道士一个人坐着,客人已不见踪影了。
译文:
原文:几上肴核
尚存,壁上月,纸圆如镜而已
。道士问众:“饮足乎?”曰:“足矣!”“足,宜早寝,勿误樵苏
。”众诺
而退。王窃
欣
慕,归念遂息。
27
28
29
30
32
31
肴核:菜肴果品。
而已:罢了。
樵苏:打柴割草。苏,打草。
诺:答应的声音,表示同意。
窃:偷偷地,暗中。
欣:喜欢。
注释:
27
28
29
30
31
32
几案上的菜肴果品还在,墙壁上的月亮,只是一张镜子一样的圆纸罢了。道士问众弟子:
“喝够了吗?”(弟子们)说:“够了!”“喝够了,就应该早睡觉,不要耽误打柴割草。”众弟子答应并退了下去。王生私下心里羡慕,就打消了回家的念头。
译文:
原文:
又一月,苦不可忍,而道士并不传教一术。心不能待,辞①曰:“弟子数百里受业②仙师,纵③不能得长生术,或小有传习④,亦可慰求教之心。今阅⑤两三月,不过早樵而暮归,弟子在家,未谙⑥此苦。”
①辞:告辞。②受业:
从师学习。③纵:即使。④小有传习:略微给我传授一点(法术)。⑤阅:经历,经过。⑥谙(ān):熟悉,知晓。
注释:
又过了一个月,(王生)十分劳苦,(觉得)无法忍受了,可是道士并没有传授一门道术。(王生)心里不能等了,(向师父)告辞说:“弟子从几百里外的地方来这里从仙师学习,即使不能学得长生不死的法术,要是略微给我传授一点(法术),也可以抚慰我求教的心情。现在已经过了两三个月,也不过是早上去打柴傍晚回来,弟子我在家(的时候),从来没有受过这种苦楚。”
译文:
原文:道士笑曰:“我固⑦谓不能作苦,今果然。明早当遣汝行。”王曰:“弟子操作⑧多日,师略授小技,此来为不负也。”道士问:“何术之求⑨?”王曰:“每见师行处,墙壁所不能隔,但⑩得此法足矣。”
⑦固:本来。
⑧操作:劳动。
⑨何术之求:求取什么法术。
⑩但:只。
注释:
道士笑着说:“我本来就说(你)不能吃苦,现在(看来)确实如此。明天早上当打发你走。”王生说:“弟子劳动了这么多天,(请)师父略微传授一点小技巧,这次才算是没白来。”道士问:“(你)想求取什么法术?”王生说:“每每看到师父所行之处,墙壁不能阻隔,只要学到这个法术就足够了。”
译文:
原文:道士笑而允之。乃传以诀 ,令自咒,毕,呼曰:“入之!”王面墙 ,不敢入。又曰:“试入之。”王果从容入,及 墙而阻。道士曰:“俯首骤入,勿逡巡 !”
注释:
诀:秘诀,咒语。 面墙:脸对着墙。 及:到了。 逡(qūn)巡:迟疑不进的样子。
道士笑着答应了他。就传授给他秘诀,让他自己念咒语,(念)完了,(道士)呼叫他说:“进墙去!”王生脸对着墙,不敢进去。(道士)又说:“试着进墙去。”王生果真从容地往里进,到了墙那里就被阻止了。道士说:“低下头猛地进去,不要犹豫!”
译文:
原文:王果去 墙数步,奔而入。及墙,虚若无物,回视果在墙外矣。大喜,入谢。道士曰:“归宜洁持
,否则不验。”
遂助资斧
,遣之归。
注释:
去:离开。 归宜洁持:回家后,应当洁身自守。持,遵守戒律。 资斧:旅费。
王生果真离开墙几步远,奔跑着进去,到了墙那里,空空的就像没有东西,回头一看果然在墙外了。(王生)十分高兴,进去感谢师父。道士说:“回家后应当洁身自守,否则就不灵验。”接着资助了旅费,打发他回去了。
译文:
原文:抵家,自诩①遇仙,坚壁所不能阻。妻不信。王效其作为,去墙数尺,奔而入,头触硬壁,蓦然而踣②。妻扶视之,额上坟起③,如巨卵焉。妻揶揄之。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④而已。
①自诩(xǔ):自己夸耀。②踣(bó):跌倒。③坟起:鼓起,凸起,肿起。④无良:不善,不好。
注释:
(王生)到家,自己夸耀说遇到仙人,坚硬的墙壁也不能阻挡自己。(他的)妻子不相信。王生仿效他以前做过的,离开墙壁几尺远,奔跑着往里冲,脑袋碰触到坚硬的墙壁,猛地跌倒在地。(他)妻子扶起他一看,额头上凸起(一个大包),就像个大鸡蛋。(他)妻子取笑他。王生又羞愧又生气,大骂老道士不好罢了。
译文:
1.
王生为什么来崂山?为什么又离开崂山?结果又怎样?
【答案】①王生来崂山求师学法。
②他自以为学了穿墙术,嫌学法“苦不可忍”而请归。
③结果回家演法,“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2.求师学法,王生为什么一事无成?
【答案】因为王生学法,心志多变:信誓旦旦
“能之”-“不堪其苦,阴有归志”-“王窃
欣慕,归念遂息”-“苦不可忍”请归。因此
必定一事无成而“头触硬壁,蓦然而踣”。
3.“归宜洁持,否则不验”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内容
上是道士对王生的嘱咐,说明道士从王生学道的过
程中已经预见了法术会不灵验的结果,结构上为下
文王生卖弄炫耀埋下了伏笔。
重点品析第4—5段
阅读方法解密
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
中间句(段)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有: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出下文等;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有:丰富内涵、表达感情、深化主题等。此处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
4.文章最后一段描述王生表演法术失灵,既出乎意
料,又在情理之中,试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
【答案】
①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这样的结尾讽
刺了那些企图不劳而获的人,其结果必然是一场
空,自取其辱。
②具有一种隐喻意义。做任何事都应不畏艰
辛,脚踏实地。想不付出艰辛,不劳而获,一步
登天,最终只能处处碰壁,头破血流。
重难点小结
喜剧化的结局耐人寻味,是对那些希望不劳而获的人莫大的讽刺,也表现了王生过于自负听不进良言相劝的特点。
【答案】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1)情节的曲折离奇首先表现——奇思妙想的法术。在“剪纸化月”“酒饮不尽”
“箸化嫦娥”“移席月中”“穿墙之术”的奇思妙想上,这些超现实情节的大量运用,不仅使情节更趋复杂,而且给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浪漫的色彩。
(2)情节的曲折离奇还表现在——跌宕起伏的写法。不仅王生学道的整个过程几经曲折,跌宕起伏,而且局部的单个情节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波三折,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使情节变得扑朔迷离。
1.【手法探究】这个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试说说情节的曲
折离奇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本文是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来叙事的。其中求师学法、随众采樵、看师作法、师父教法、法术失灵的线索是文章的明线。文章的暗线,是王生不愿吃苦:王生想学法术,师父怀疑他不能吃苦→王生不愿吃苦,打算回家→王生不经意看到师父和两位客人表演法术,暂时打消回家的念头→王生终于不能忍受早樵暮归的道观生活,向师父辞行,师父应他请求,教他穿墙术→王生回家后给妻子表演法术,头上撞了个大包。这样双线交叉,结构巧妙,新颖独特。
2.【难点探究】本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随众采樵
劳山道士
求师学法
看师作法
开端
发展
师父教法
高潮
王生想学法术
师父怀疑他不能吃苦
师父让王生采樵
王生不愿吃苦打算回家
王生看到师父与客人表演法术
暂时打消回家的念头
王生不能忍受道观生活辞行
师父教他穿墙术
法术失灵—王生回家表演,头上撞了个大包—结局
明线
暗线:王生不愿吃苦
文章通过写王生拜师学道却怕吃苦,结果学道不成反落笑柄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不畏艰辛,经受磨炼才能有所成就。想不劳而获、投机取巧,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到处碰壁。
1.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本文设计了大量超现实
的情节,如“剪纸化月”“酒饮不尽”“箸化嫦
娥”“移席月宫”“穿墙之术”,这些奇思妙想,
不仅使情节曲折生动,而且给全文蒙上了一层神秘
浪漫的色彩。
2.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塑造人物。本文运用多种描写方
法,如王生回家表演法术时的动作描写。法术失败
后,“王惭忿,骂老道士之无良而已”一句中“惭
忿”是对他羞愧、生气的心理描写。
相关名言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视之如瓦块石头一样。华歆却捡起来(看了看)然后扔掉了。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依旧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看。管宁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开坐,(并对他)说:“你不是我的朋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