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7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课堂达标训练题(无答案)
一、选择题:
1.“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熔炉,四五个工人。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但是,它制造的小火轮船的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班的耶松船厂吞并。”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有( )
①民族工业在起步时期资金少,规模小②民族工业技术力量薄弱③民族工业行业、地区分布不均匀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⑤民族工业受到本国封建统治者的剥削。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895-1911年中国创办报刊1520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约占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近代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正确的是( )
A.人们坐在家中读报纸
B.居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C.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D.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4.女作家张爱玲在《更衣记》里有这样一段精彩的描述:“……时装上也显示出空前的天真、轻松和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该描述反映民国时期发生改变的一项社会习俗是( )
A.剪发辫 B.易服饰 C.废缠足 D.改称谓
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 B.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
C.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 D.中国共产党建立带来的社会变化
6.“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提出的主张是( )
A.变法图强 B.民主共和 C.民主科学 D.实业救国
7.在中国近代,有一位考取状元,却毅然弃官从商的著名实业家。他是( )
A.荣宗敬 B.荣德生 C.周学熙 D.张謇
8.1912年3月5日《时报》上题为《新陈代谢》的文章曾这样生动地描述:“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引起上述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D.中国共产党的提倡
9.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中国实现了首次太空行走。19世纪后期,中国人出行能借助的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是( )
①轮船 ②火车 ③飞机 ④马车。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④
10.民国时期,西装在沪上极为流行,银行职员,大的百货公司店员,再穷也要“淘”一件二手西装。而头戴礼帽,手拿手杖,眼戴金丝眼镜,西装革履……已成为“摩登先生”的标准装束,这说明了( )
A.社会性质的改变 B.习俗风尚的变革
C.辛亥革命的成功 D.人们生活的富裕
二、读图说史题:
11.
在多灾多难的近代历史上,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道路曲折,举步维艰。请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诞生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中国民族工业在区域和行业分布上的什么特点?
(2)材料二反映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3)通过材料三提供的信息,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材料解析题: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比1913年减少20%,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14.8%至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少至3千多万两,1919年更减至1600万两。
材料二: 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但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剑桥中华民国史》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提到的“黄金时代”指什么?并说明其原因。
(3)为什么会“转瞬即逝”?为什么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
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 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年 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 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 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46年 《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 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