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件(28张ppt+教案+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16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件(28张ppt+教案+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4 17:09:39

文档简介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教案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总分的说明结构。
2.进一步学习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重点:理解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环节设计:
一.引入新课
讨论:什么是粮食?
二.初读课文
读了文章,你知道粮食的含义是什么?
讨论,明确;
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
粮食的含义
广义的粮食:能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环节一。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讨论,明确: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提示,点拨:这就是文章的标题。由此可见,说明文可以什么为标题?讨论,明确:可以说明的内容或对象为标题)
提问:跟标题意思相同或意义相近的句子,文中还有哪一句?
讨论,明确:第二段最后一句中“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继续讨论:作者为什么会写这篇说明文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
师小结:作者从现实问题入手,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而写。
2.
环节二。探讨:作者从哪些方面来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讨论,明确:(1)海藻(2)浮游生物(3)鱼虾
(4)深海远洋中还有许多尚未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潜力巨大
3.
环节三。文章的说明结构是哪一种?
讨论,明确:先总说,后分说,最后总结。
四.精读课文。
1.环节一。探讨:文章3、4、6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讨论,明确:
(1)第三段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量丰富
(2)第四段
A.“人们比较熟悉的…………浒苔等”(练习二第1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作用:确凿、条理充分在说明海藻种类繁多。
B.“它们在人工在精心养殖下…………同类营养物。”(练习二第2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在人工精心养殖下,海藻的产量不断翻新,增长潜力巨大。
(3)第六段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我们还可以开辟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产量很高。
师小结。
2.
环节二。
说明文是客观、科学地对事物进行说明、介绍,所以说明文语言要准确。细读课文,看一看哪些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讨论,明确:(结合练习三):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最”
: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之一”
:准确说明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不止一种。
(提示解题方法:这个词去掉与否意义上有什么异同,两相比较体会作用)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事物。
“更”
:突出熟悉的程度。
(3)尽管还有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
:表明近海鱼虾的捕捞快到极限,但不是极限,说明准确,客观。
五.课堂小结
1.说明的主要内容
2.说明的结构
3.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
4.说明语言的准确
六.布置作业
1.把成语补充完整再写出其意思


听:
2.完成练习二和练习三
3.写一篇说明事理的短文
附板书
海藻数量庞大,种类繁多,蛋白
质含量丰富
强调大海是
浮游生物也丰富
人类未来的
大海完全有可能成
粮仓
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远洋深海的鱼虾年产量很高
(总结全文)
(总)
深海远洋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海
洋生物,潜力巨大
(分)
说明方法:举例子、
作比较、
列数字、
分类别(共28张PPT)
说明文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16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海洋的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大矿厂”“大药房”“大能源库”“大建材基地”……保护和合理开发海洋关系到人类能否在地球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3.了解海洋是未来的粮仓的原因,增强学生的
“海洋意识”。
学习本文中运用的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
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重点)
(难点)
严济运,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气象局研究员,曾与卢嘉锡一起主编《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
《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中关于海洋资源有一组文章,分别阐释了海洋为什么是“粮仓”“大药库”“聚宝盆”等,课文因篇幅限制仅选了其中的一篇。
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的条理性,说明的顺序就是这种内在的条理性在文章中的反映。文章只有正确反映了这种条理性,才能言之有“序”,层次清楚。说明的顺序可以分为三类: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空间顺序:从远及近、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等,说明建筑物、名胜古迹等相对静止的事物和内部构造比较复杂
说明的顺序
的事物时多采用这种顺序。逻辑顺序包括以事物的内在联系安排顺序和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分为从现象到本质,从一般到特殊,从具体到抽象,从主要到次要,由原因到结果等。时间顺序,即以时间先后作为说明顺序,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
海洋生物含有独特的脂肪酸。海洋生物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含有一定量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更为禽畜肉和植物性食物所不含,这种脂肪酸有助于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以鱼油为原料制成的药品的保健食品对心血管疾病有特殊疗效。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贝、虾、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易于为人体吸收。
海洋食品有独特的脂肪酸
魔法记忆之以义辨音法:
在表示“透彻”“开辟”“法律”等义时读“pì”;在表示“君主”等义时读“bì”。

读一读字音
妥善


石莼


捕捞
磷虾
开辟
tuǒ
zhè

chún

tái

lín


写一写字形
海zǎo(

zhè
gū(

苔hǔ(

石chún(


鹧鸪



记一记词义
1.妥善:
妥当完善。
2.生死存亡:
或者生存,或者死亡,形容事关重大或形势极端危急。
例句:“七七”事变之后,中华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
紧要关头。
3.
危言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例句:人类交叉传染禽流感病毒绝非危言耸听,各国
政府必须高度重视。
4.极限:
最高的限度。
5.
不言而喻: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不言而喻、显而易见辨析:
两词都有道理很明显的意思。“不言而喻”侧重
于“不需说”。如:知识就是力量,这个道理是不言
而喻的。“显而易见”指“(事情、道理)非常明显,
很容易看清楚”。如:这一计划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导思1.目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现状是什么?
正视现实
关键词:
粮仓
导思2.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资源丰富
海洋
导思3:为了人类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为了有一个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该怎样对
待海洋?
合理运用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课文朗读。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圈点要求
“最”强调了什么内容?“之一”能否去掉?为
什么?
【答案】“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
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之一”不
能去掉,它从范围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
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的一个,删掉后就变成了唯
一,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
2.
跟标题意思相同或意义
相近的句子,文中还有
哪一句?
【答案】第二段最后一句
中“大海完全有可能成
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3.
文章3、4、6段分别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各有什
么作用?
【答案】(1)第三段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
作用:突出、有力地说明海藻数量庞大,蛋白质含
量丰富
(2)第四段
①“人们比较熟悉的…………浒苔等”
(练习二第1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
作用:确凿、条理充分在说明海藻种类繁多。
重点品析第3—6段
②“它们在人工在精心养殖下…………同类营养物。”(练习二第2小题)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在人工精心养殖下,海藻的产量不断翻新,增长潜力巨大。
(3)第六段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作用:确凿、突出、有力的说明”我们还可以开辟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产量很高。
4.
第三段第一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答案】连用两个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对不同意义的“粮食”作了解释。这句话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既对第二部分主要内容进行了概括,又承接上文“粮仓”开始介绍“粮食”。
重难点小结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3段)总
说。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第二层(第4~6段)分说。逐一说明粮仓中的粮食——海藻。浮游生物和鱼虾。
5.
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答案】议论性结论照应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
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
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答案】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文
章第一部分先以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人口剧增,资
源短缺,将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地球还
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
来的粮仓。这样写既引起读者的重视,又为下一步具
体说明作铺垫。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
重申开头的看法,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
用的价值。
1.【难点探究】本文是如何将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结
合起来的?议论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本文运用逻辑顺序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
仓”这一事理,条理清晰,结构层次一目了然。
全文整体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第一部分
提出说明的事理,第二部分具体说明原因时,采
用由主到次的顺序,先说植物,再说浮游生
物和鱼虾,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说明对象。
2.【难点探究】本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指出广阔的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海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可加工成食品
海洋鱼虾还有很大的捕捞潜力可以挖掘
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本文阐释了海洋未来能成为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
等,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等,告诉人们开发、利用海洋能妥善解决人类资源短缺的问题。
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结构严谨。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
2.说明与议论相结合。文章第一部分和最后一段,运用了说明与议论相结合的方法阐释事理。
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本文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阐释事理,说明问题。
1、珍惜海洋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2、珍惜海洋资源,爱护绿地资源。
3、愿大海永远清澈与辽阔,愿人类更美好。
4、拥抱蓝色海洋,珍爱生命摇篮。
5、拥抱海洋,感恩海洋,善待海洋。
6、民无海洋不富,国无海洋不强。
7、蓝色经济,领航绿色生活。
8、蓝色海洋、绿色世界,万
众呵护、千秋和谐。
保护海洋的标语海洋是未来的粮仓
学案
人类社会发展到20世纪末,在取得繁荣进步的同时,若干生存危机也日益显露出来,而“入地”、“下海”、“上天”则是人类摆脱危机、走出困境的三大出路。其中,尤以占地球表面积70.8%的海洋潜力最大,是人类未来的希望。通过阅读这篇浅显易懂的说明文,你可以了解到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可满足人类生存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它是人类未来的“大粮仓”。学习本文,我们将——
1.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说明要点。
2.学习并掌握本文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体会文中的说明准确、凝练的句子。
4.阅读和收集有关海洋资源、海洋经济的科普文章,加强自己的海洋意识。
走近作者
一、课文简说
课文选自《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出版。《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中关于海洋资源有一组文章,分别阐释了海洋为什么是个“粮仓”、“大药库”、“聚宝盆”等,非常有趣。课文只是其中第一篇,有兴趣的同学快去找来看看!
《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是非常经典的少年科普读物,为无数好奇的少年打开了一扇瑰丽的科学世界大门,伴随他们初步感知了科学的奥秘。该丛书由著名(化学)科学家、原中科院院长卢嘉锡担任总主编,21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院士担任编委。《海洋是未来的粮仓》选自《十万个为什么·地球科学》(新世纪版),该分册的主编是上海气象局研究员严济运。
二、相关知识
1.一滴海水中有多少种元素
海水之所以又苦又咸,是由于海水中溶解着大量的物质。这些物质除了我们所熟悉的食盐——氯化钠之外,还有氯化镁、氯化钾、碳酸镁等很多种物质呢!科学家们发现,在目前人类已发现的92种天然元素中,在海水中就可以找到80多种。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开发海洋,科学家们在约200年前就开始对海水中存在着的物质进行研究。
他们发现,除了构成的元素——氢和氧之外,海水中溶解着的物质有99.9%以上是由11种元素组成的。如果以这些元素的含量与海水的重量相比,它们均大于1毫克/千克。也就是说,在1吨重的海水中,它们的含量都大于1克。因而,这11种元素被称为海水的主要溶解成分。
如果按元素在海水中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它们依次是:氯(Cl)、钠(Na)、镁(Mg)、硫(S)、钙(Ca)、钾(K)、溴(Br)、碳(C)、锶(Sr)、硼(B)、氟(F)。
但是,这些元素在海水中并不都是以物质分子的形式存在的,它们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其中,金属元素以阳离子的形式存在——钠、镁、钙、钾、锶;非金属元素以阴离子形式存在——氯根、硫酸根、碳酸氢根(包括碳酸根)、溴根和氟根;只有硼酸是以分子的形式存在的。
2.重返海洋,人们能够做些什么
生命起源于海洋,人类繁衍于陆地。今天,面对陆地资源短缺的压力,人类又把目光转向海洋,提出了“重返海洋”、“21世纪是海洋世纪”的说法。人类重返海洋,开发海洋主要是从五个方面进行的。
(1)海洋生物资源开发
首先是发展海洋牧场。由于现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海洋渔业当中,使捕鱼率大大提高,但也导致天然渔业资源的衰退。因此,各海洋国家都非常注意开发海洋牧场,即把人工繁殖的苗种,在人为的舒适环境中经过中间培养,然后放到海洋中养殖,让它摄取海水中的天然饵料生物来生长发育,最后科学合理地进行捕捞,从而使海洋渔业由传统的捕捞垂钓型向养殖放牧型的现代化海洋牧场方向发展。
其次,生物工程技术为改善海产品的质量开辟了新途径。例如,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生长激素使鱼的体重比对照的鱼增加了近一倍,而牡蛎、蛤、扇贝和鲍鱼的产量则提高了25%。
第三,海藻将成为未来“海洋食品农业”的重点之一。1公顷水面养殖的海藻,加工后可提取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年产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海洋正发展为人类的“第二粮仓”。
第四,向海洋要药。科学家们通过对多种海洋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进行研究,分离出数千种活性化合物,它们具有特异的化学结构,是陆生生物无法比拟的。其中,许多化合物在抗癌、抗病毒、抗放射性、抗衰老、抗心血管病方面显示了特殊的功效。因此,向海洋索取新药、特药已成为全球的热点。
(2)海洋矿物资源开发
世界海洋矿产开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海洋油气的开采,其产值占海洋开发总产值的70%以上。到1995年,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海洋开采石油,年产量占世界石油产量的30%左右;海上天然气产量也占天然气总产量的20%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表现出高速、高效的明显特点。当前,仅次于油气的海洋矿产资源是滨海沙矿。已开发利用的滨海沙矿主要有金刚石、金、铂、锡等金属、非金属和稀土矿物等数十种。海洋矿产资源中还有一个潜在的宝库——大洋多金属结核,其总储量达3万多亿吨,其中一些锰、镍、铜和铅等主要有用金属的含量是地壳中平均含量的300多倍,有可能成为21世纪这些金属的主要来源。目前,各国正在集中力量研制深海潜水器、水下居住舱以及海底采矿装置。预计从2010年开始,海底多金属结核的商业性开采将逐渐规模性展开。对洋底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也提上了日程。
(3)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据专家估计,世界海洋能的蕴藏总量高达750亿千瓦,包括潮汐能、温差能、海流能和波能。由于这些能源具有可再生性、永恒性、无污染、分布广、数量大等优越性,许多国家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研究与开发。从目前的水平看,海洋能中潮汐能的开发技术最成熟,已接近实用化并具有一定的商业竞争能力。不少国家已建成一定规模的潮汐能电站,如法国朗斯潮汐电站、俄罗斯基斯洛潮汐电站、我国的江夏潮汐电站等。波能技术也取得很大进展,日、美、英、加等国进行过国际合作波能发电实验,挪威曾建造500千瓦和350千瓦的波能电站,我国也已在导航灯标上推广使用小型波力发电装置。海洋温差能、海流能和盐差能的研究与开发尚待进一步加强。
(4)海水资源综合利用
目前已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海水淡化技术开发研究,其中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美国、日本等都把淡化海水作为解决淡水不足的主要办法,科威特的淡水几乎全由海水淡化供应。海水淡化除过去主要采用的蒸馏法外,渗透膜和分离膜淡化以及太阳能蒸馏法亦显出美好的前景。
海水中还含有多种可开发利用的元素的流体矿床,其中溶解着近80种元素。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仅几乎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所稀有的。现代技术已能对海水中溶解的卤素以及镁、钾等资源提炼制备。预计21世纪,对海水中大部分资源特别是海水提铀、锂、氚的研究将取得新的突破,从而为新能源开发提供燃料。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
首先,传统的海洋运输业在现代科技条件下有了新的发展。在世界上各种方式的运输中,海上运输起着主导作用,海洋为此提供了无数条不用维修的“天然铁路”。不仅洲际间往来大多依赖船舶,近岸海洋在运输上也功不可没。海上运输成本低,运量大,如今超级油轮的容量可达50万吨以上。当这种油轮以15海里小时的速度在海上航行时,相当于1万节满载的火车皮同时在轨道上奔驰。
其次是开发海上的生产、生活空间,诸如海上人工岛、海上工厂、海上城市、海上走廊、海上牧场、海上机场、海上油库、海上公园等。科学家预测,最迟到21世纪末,人类将有1/10的人口移居海洋城市。
第三是海洋中和海底空间的开发利用。如在海底铺设电缆,建设海中隧道、海底隧道、海底输油管道以及海洋合理倾废场等。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在发展上述海洋开发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发展海洋环境和海洋灾害监测技术,搞好海洋资源管理和海洋环境保护,使海洋开发利用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融入文本
一、跨越障碍
1.生字辨识
妥(tuǒ)善
提供(gōng)
鹧(zhè)鸪(gū)菜
石莼(chún)
浒(hǔ)苔(tái)
潜(qián)力
2.重点词语注释
[剧增]
猛烈增长。
[极限]
最高的限度。
[尚未]
还没有。
[不言而中]
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危言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公顷]
面积单位,一公顷等于一万平方米,合十五市亩。
3.形近字辨析
未:音wèi,作“表示否定”解,可组“未来”等词。
末:音mò,作“尖端、最后、碎屑”解,可组“末梢、末尾、粉末”等词。
二、整体解读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强调人口剧增和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以上是本文的第一部分,指出广阔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但这粮仓中的粮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物,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藻类能为人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
【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
【为人类所熟悉的食物——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
⑦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总结全文,强调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这是本文的第二部分,阐释海洋可能成为未来粮仓的原因。】
①开篇便提出了人类面临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②承上段具体说明人类可耕土地资源严重不足的危机,引发读者的忧思。但突然峰回路转,提出“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观点,自然激发了读者想要一看究竟的好奇心。
③本段为第二部分的概括总说。首句先对“粮仓”中的“粮食”作诠释,接着举例子、列数字说明这类“粮食”产量之多,质量之好。
④首句“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承上段所举例子,详细介绍藻类。然后用分类别的方法,说明藻类种类之多。举海带的例子,列数字说明其增产潜力之大;再举国外培育出藻类新品种的例子,并列数字说明藻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最后拿1公顷水面生产的藻类与陆地上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作比较,突显出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
⑤首句“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中,“除海藻类”承上文,后面一句则揭示本段主要介绍浮游生物。用举例子与列数字相结合的说明方法强调肉眼看不到的浮游生物也是人类丰富的“食品”源。
⑥首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用“至于”更换话题,转入详细介绍鱼虾。
⑦以“综上所述”概括全文,然后水到渠成地再次道出本文所要说明的事理。
三、问题研讨
1.阅读完本文后,你初步了解并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吗?
甲生:相信呀!作者用总——分——总的结构,将“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说明得很清晰。
乙生:“分”的部分,作者先说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全世界年产小麦总量的15倍以上;海藻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许多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食品。然后说明海洋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如果把它们捕捞起来,加工成食品,也可供人类食用。另外,就是人们熟悉的海洋鱼虾,特别是南极磷虾等海洋生物,至今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
丙生:作者用了诠释、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既科学又真实可信,看了很受启发。
师评: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海洋未来能成为粮仓的原因,科学地说明了海藻和海洋丰富的浮游生物以及众多的鱼虾等,能为人们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潜力巨大,可以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
2.本文的第六段在已经以磷虾为例说明了为人类所熟悉的海洋鱼虾还有捕捞潜力之后,为什么还要继续加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呢?
作者深入点明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潜力也是巨大的,更加强调了“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个主题。
3.本文的开头和结尾“总”的部分运用了议论和说明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一部分主要是议论,它清楚地阐述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是人类摆脱人口剧增、耕地不足、资源短缺等生存危机的希望所在。在提出说明重点“海洋是未来的粮仓”前,先以议论的方式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将直接关系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这样写能引起读者的重视,为下一步具体说明海洋是未来的粮仓作了铺垫。再如,最后一段在总结全文所述的基础上,重申文章开头的看法:人们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这议论性的结论照应了文章开头,总结了文章的说明部分,有利于读者进一步认同海洋开发利用的价值,增强海洋意识。
4.请画出本文的结构图。
四、语言品析
1.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最”字有什么作用?)
“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超过其他环境问题的严重危机。
2.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段落中粗体字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不可以。如果删去,文章的准确性就会大大减弱。“之一”修饰“资源短缺的表现”,这说明文中提到的可耕土地资源不足是资源短缺的一个表现;“这样”代首句,即把文章转入人们对生存危机的看法;“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可能”客观地说明大海现在还不是人类的粮仓。
3.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体会“更”字的说明准确性。)
副词“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海藻和浮游生物)又深了一层。
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说明文最重要的特征。要以此段为例好好体会说明文的准确性。
“尽管……但……”是表示什么关系的关联词语?你能用这个关联词再造一个句子吗?
练习全解
一、为了让读者相信“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的?结合附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附文见教材)
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说明。首先说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年产量已相当于全世界年产小麦总产量的15倍以上。海藻不仅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许多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食品。其次,海洋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如果把它们捕捞起来,加工成食品,也可供人类食用。另外,就是人们熟悉的海洋鱼虾,特别是南极磷虾等海洋生物,至今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最后,作者再点了一下: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发现并利用的海洋生物,其潜力也是巨大的。
二、说说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想想有什么作用。
1.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龙、浒苔等。
说明方法:分类别。作用略。
2.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作用略。
三、体会下列句子中粗体字表达的准确性。
1.世界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最”从程度上强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是严重的环境问题。
2.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
副词“更”突出人们对“鱼虾”可作食物的熟悉程度,较前两者(海藻和浮游生物)又深了一层。
3.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
“近”是接近的意思。接近极限不等于到极限,这样表述准确、客观。
四、写说理文章时,以事实说话,用数字明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再能采用一些比喻、拟人的说法,文章就会生动形象、富有情趣,观点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请尝试用这些方法,写一篇说明事理的短文。注意所引事实、数据要反复核查,说明来源。
答案略。
自主实践
一、语言实践
1.本文第一段“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中的“能否”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2.文章第五段中“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中的“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有什么作用?
3.文中有很多充分体现说明文准确性的词句,除了以上提到的,你还能举出几例吗?
4.“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
“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
以上三段文字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实践
(一)
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翻新。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5.本段文字中,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6.第一段第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除此以外,破折号还有什么用法?
7.第二段“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一句中的“仅”能否去掉?为什么?
8.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意思。
(二)海洋——21世纪蛋白质“粮仓”
地球表面71%的面积是海洋,其“可耕”面积大约是陆地的15倍。海洋能提供的食物要比陆地全部可耕农田提供的食物多上千倍,如果从中提取蛋白质,该是多么丰富的蛋白质源啊!鱼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其热量不亚于牛、羊、猪肉。
海洋鱼类多达1500余种,蛋白质含量按干物质计算,都占80%—90%,而牛肉仅为80%,鸡蛋、猪肉均为50%,牛奶只有35%。鱼肉中有8种氨基酸在种类和数量上都接近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极易被人体吸收。
有些深海鱼由于口感不佳,长期以来一直被加工成鱼粉做牲畜饲料。而今日本等国已对深海鱼进行深加工,生产出一种浓缩性的富含高蛋白的块状肉类。因其有牛肉似的咀嚼感,人们称它为“海洋牛肉”。
“海洋牛肉”如果作为人类主要的营养源之一,仅此一项,每年就可多为世界供应食物5000万吨。这就意味着,蛋白质供应可增加近1000万吨,可弥补当今人类所需蛋白质缺口的1/3。海洋中虾类虽远不如鱼类多,但其资源量也十分诱人。南极海域的小虾,科学家称之为“南极磷虾”,有“未来动物蛋白质仓库”之誉,其总量约在10—30亿吨之间。如果我们每年捕捞其中的10%,那这个数字正好与目前全世界年水产品的总量相当。可见,开发南极磷虾可使目前水产品产量翻一番。
磷虾肉具有比鱼肉、牛肉都高的营养价值。磷虾体内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7种,占氨基酸总量的43.65%。
藻类是生长在海洋里的含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的低等生物。目前,海洋中可供人类食用的藻类有70多种,如海带、紫菜、石莼、江篱等。从营养角度看,这些食用海藻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某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要比陆地上的各种谷物和蔬菜高得多。实验证明,1公顷水面的海藻加工后就可获得大约20吨蛋白质,相当于40公顷耕地每年所产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现在,以海藻为原料可制作面包、饼干、糖果以及巧克力,还可以做出几百种美味佳肴或加工成富含蛋白质的浓缩食品。
大量海生无脊椎动物,如蟹、乌贼、海参的蛋白质含量高达50.2%。海参还含有大量人体不可缺少的贵重化学元素,其中钴占首位;扇贝除富含蛋白质外,还含B类维生素和大量矿物质。许多国家还把此类动物骨骼深加工制成骨粉,提取甲壳素,然后加工成营养价值颇高的新型食品。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把海洋作为增加优质蛋白质的“粮仓”是大有可为的。
9.海洋中可作为人类蛋白质源的食物大体上有哪四类?
1O.根据第四段文字,给“海洋牛肉”下一个定义。
1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1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是(
)。
A.鲈鱼、鳊鱼和鳕鱼的蛋白质含量均低于牡蛎。
B.“海洋牛肉”如果成为人类主要营养源之一,其蛋白质供应量将达到人类所需的1/3。
C.如果我们能捕捞10%的南极磷虾,那么全世界年水产品总量将在1—3亿吨之间。
D.海带、紫菜、石莼、江篱等70多种可供人类食用的海藻的营养价值比陆地上的各种谷物和蔬菜都要高。
三、表达实践
13.先查阅《十万个为什么》,了解关于海洋资源的一组文章;然后说一说为什么海洋除了是“粮仓”外,还是“大药库”、“聚宝盆”。
参考答案
1.不能。因为后文是“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生死存亡”是两方面,所以前面必须用“能否”的两方面对应,否则文章就不符合逻辑。
2.“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界定了人类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是在环保的前提下,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也体现了海洋的开发潜力。
3.如“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仅以我国沿海来说”、“其实仅海带一种”的三个“仅”,“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中的“据说”等。
4.都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好处是能通过比较,获得直观清晰的感受,增强了说明效果。
5.列数字:“目前年产量比早先的野生状态提高了2000多倍。”举例子:“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的就有……”分类别:“褐藻类的海带……浒苔等。”作比较:“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6.第一句破折号的作用是作解释。除此以外,破折号还有表递进、话没说完、话题转换、转折等作用。
7.不能。本段只就沿海一带而言的,还有其他海域范围并未讲到,不能以偏赅全。
8.海洋中有丰富的藻类资源可供我们食用。
9.海洋鱼类、虾类、藻类、无脊椎动物。
10.“海洋牛肉”是通过对深海鱼进行深加工,生产出的一种浓缩性的富含高蛋白的有牛肉似的咀嚼感的块状肉类。
11.海洋能提供丰富优质的蛋白质,可以作为人类未来的蛋白质“粮仓”。
12.D
1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