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上 第1课《沁园春 雪》(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上 第1课《沁园春 雪》(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5 09:14:39

文档简介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课《沁园春·雪》教学设计
课题 沁园春 雪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感知词中的形象和意境,体会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2、学会揣摩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把握重点字词,词的主要内容,通过反复诵读、合作交流理解词中的形象、意境和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习革命家伟大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重点 1、感知词中的形象和意境,体会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2、学会揣摩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难点 1、理解词中对历代帝王的评论。2、揣摩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任务驱动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描写雪的诗词名句,你能说出几个吗?思考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感情?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了对雪的赞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描写雪的词——《沁园春 雪》,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展示诗句,思考诗句表达的情感。 由学过的古诗词名句导入新课,既复习了诗词名句,又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出示学习目标 2、学会揣摩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3、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齐读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生听课的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 ( http: / / www.21cnjy.com )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教师点拨下面重点知识:1、作者名片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2、文学常识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 ( http: / / www.21cnjy.com )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3、写作背景这首词是1936年2月初,毛泽东在陕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河东征时,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不久先后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时轰动山城。4、掌握字音qìn mǎng tāo fèn ráo xùn沁园春 莽莽 滔滔 分外 妖娆 稍逊sāo zhé diāo guǒ hán yǐ风骚 折腰 大雕 素裹 成吉思汗 俱往矣5、质疑问难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自主学习的成果。识记词的知识。了解背景。识记重点字词的读音。提出课前自学时的问题,集体尽量合作解决。 督促学生的课前自学,展示学生自主学习成果,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识记文学常识。学会结合背景,理解诗词。掌握基础知识,为赏析词义做铺垫。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知词义同学们,我们首先聆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词的朗诵,跟随诗人走进北国雪景。播放朗诵视频。同学们,我们如何才能像名家那样朗诵诗词呢?我们可以把握这几个方面:(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同学们,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这首词,然后结合下面的问题,理解这首词的意思。1、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文采、风骚:本指辞藻。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数:数得着、称得上。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点拨: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3、概括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点拨: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4、在这首词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点拨:感受到作者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二、欣赏壮丽美景同学们,词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么祖国山河壮丽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大声朗读上阕,跟随诗人一起欣赏壮丽的美景吧!1、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在词中有什么作用?点拨:“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在词中总写北国的雪景。2、作者对雪景的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点拨:由“望”领起,它统领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这些景观分别有怎样的特点?点拨:作者“望”到了长城、黄河 、山脉、高原。长城:“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黄河: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山脉: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4、山脉、高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点拨:作者是化静为动,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将披雪的群山比作“银蛇”飞舞,将白雪覆盖的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5、“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你能发挥想象说说描述美丽的景象吗?点拨:本句是虚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艳装,生动形象地勾画出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 ( http: / / www.21cnjy.com )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三、感受壮志豪情出示历史资料:1945年,蒋介石看到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词大为震惊,令国民党控制的报刊连续发表所谓“和词”近30首,文章10余篇,大肆“围剿”毛泽东的“咏雪”词。但无论其思想,还是其词艺文采,都为人所不齿。……后来打算举办“重奖征文”。但苦于有才者无人参加,参加者都是庸才,便悄悄收场,认栽了!——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同学们,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豪情让蒋介石大动肝火呢?我们一起朗读下阕,然后进行探究。1、“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点拨: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2、“惜”字有什么作用?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点拨:“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英雄人物的评论。“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3、结合历史上古代帝王的功绩,谈一谈你如何理解作者对古代帝王的评论?点拨: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武帝有雄才大略,给国家开拓了疆域,创建业绩,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开国皇帝,武功昭著,而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们对祖国的统一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诗人把们置于“无数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但他们又毕竟是封建帝王,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因而用了“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缩小,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4、“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豪情?点拨:“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5、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点拨: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四、品味写作特色同学们,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现在,我们仔细品读诗句,探究这首词有怎样的写作特色呢?1、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点拨: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1)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2)动词“望”“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副词“惟”“顿”等,使用的生动传神。(3)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2、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点拨: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下阕议论,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倾听朗诵视频。理解词语意思比赛。小组交流然后展示意思。概括内容。说说感受。朗读上阕。先自主探究,然后集体交流。小组交流问题。发挥想象,描述画面。阅读资料。小组讨论交流。小组合作交流,然后向全班展示。集体讨论交流。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派代表向全班展示,展示时,其他学生补充、纠正。小组结合语句讨论。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意境。为理解整首词的意思做铺垫。学会用自己的话解释。培养概括能力。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通过朗读理解词义。学会分析词的语句,表达自己的看法。体会化静为动的作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合作能力。教学难点,通过合作探究解决。这一部分是教学重点,集体探究。理解这首词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理解教学的难点。
课堂练习 1、《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 ,“雪”是 。(词牌名 题目)2、《沁园春雪》中词的上阕总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3、反复朗读下面这首词,说说它和《沁园春 雪》有什么异同点?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1930年2月)毛泽东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弥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点拨:《沁园春 雪》与《减字木兰花 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前者上阕写景下阕议论;后者上阕写景下阕叙事。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像;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4、链接中考【2015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试题】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点拨:运用夸张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意近即可)(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意近即可) 学生进行抢答赛。思考探究中考试题。 及时巩固课堂所学,加深记忆。链接中考试题,加强同类试题的分析。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诗人毛泽东通过这首词赞美了祖国山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是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同学们不负历史的使命,敢于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将来为祖国创造伟大的业绩。 认真思考。 梳理课堂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
布置作业 1、搜集背诵写雪的古诗词名句。2、课外背诵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感受毛泽东的豪情壮志。 搜集诗句背诵。 扩展视野,巩固课内所学。
板书设计 记录在笔记本上。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系统梳理课堂知识点,有利于掌握课文内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13 页 (共 1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第1课《沁园春 雪》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给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 ) ( ) ( ) ( )
沁园春 莽莽 分外 妖娆
( ) ( ) ( ) ( )
风骚 折腰 成吉思汗 俱往矣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北国风光,千里冰峰,万里雪飘。
B.望长城内外,惟余茫茫;大河上下, 顿失滔滔。
C.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D.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彩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B.他翻来覆去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里了。
C.哥哥那种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生活态度彻底惹恼了爸爸。
D.这次的活动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所以有一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
4.文学常识填空。
《沁园春雪》的作者是 ,体裁是 ,“沁园春”是 ,“雪”是 ,这种体裁也叫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王先生到底称赞我的什么呢 是有几处画得好,还是勇气可嘉,什么都敢画 或者根本就不是称赞,只是一种对于失败者的无可奈何的安慰 21教育网
B.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两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C.哪一种办法省时间,我们能一眼看出第一种办法好,后两种办法都“窝了工”。
D.林肯在入主白宫以前,一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奔波于颠沛困顿之中,加上其貌不扬,又一贯不修边幅,常穿一双粗绒线的蓝袜子、一双大拖鞋,甚至连领带都不会打,因此他初到白宫任职时,阁员中的阔佬没有一个瞧得起他。21·cn·jy·com
二、阅读理解题。
(一)《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www.21-cn-jy.com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 ( http: / / www.21cnjy.com )皇汉武 ,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1·c·n·j·y
1.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原弛蜡象(là) 分外妖娆(fèn) 山舞银蛇 沁园春(qìn)
B. 江山多骄 稍逊风骚(sāo) 惟余莽莽(māng) 竞折腰
C. 一代夫骄 略输文采 还看今朝(zhāo) 俱往矣
D. 成吉思汗(hàn) 数风流人物(shǔ) 红装素裹(guǒ) 射大雕
2. 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2)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
(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
3. 怎样理解“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
(二)《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www-2-1-cnjy-com
1. 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峥嵘( ) 百舸争流( ) 挥斥方遒( ) 浪遏飞舟( ) 怅寥廓( )
2.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C.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 你认为哪些词句表现出革命青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音的把握,根据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典查找正确的字音即可,注意“折”是多音字,读zhē时,意思是翻转,倒腾,如折腾。读zhé时,意思是断,弄断,如要折断。读shé时,意思是亏损,如折本。2-1-c-n-j-y
2. C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字形的把握,根据字典查找正确的字形音即可,A项中“峰”应为“封”;B项中“茫茫”应为“莽莽”;D项中“彩”应为“采”。21*cnjy*com
3. 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D项中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与后面说有小部分人不是很满意冲突。【来源:21cnj*y.co*m】
解析:本题是理解标点符号的用法,C项中很明显是一个设问句,先问后答,所以“哪一种办法省时间”后不应该运用逗号,而应该运用问号。【出处:21教育名师】
二、阅读理解题。
(一)
1. C
解析:本题考查对字音字形的把握情况,我们结合字典找出正确的。A项中“弛”为“驰”。B项中“骄”为“娇”。D项中“汗”读 hán。21cnjy.com
2. (1) 对偶 夸张 互文(2) 夸张(3) 比喻
解析:本题是理解句子的修辞手法,(1)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字数相同,词性相对,所以是对偶。“千里”“万里”是夸张手法,同时还是互文的手法。(2)“顿”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3)将红妆素裹比作雪后的大地,所以是比喻。【版权所有:21教育】
3.表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革命领袖具有后来者居上的气概,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解析:本题是理解重点语句的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我们结合背景和上文进行分析。“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革命领袖具有后来者居上的气概,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二)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朗读节奏的把握。D项的朗读节奏错误,其中“万户侯”中间不能停顿。
3.在结构上起过渡作用。
解析:本题是考查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这个句子“怅寥廓”承接上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引出下文的议论抒情,所以上过渡作用。21*cnjy*com
4. 恰同学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万户侯。
解析:本题是考查重点语句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解。我们首先理解这首词的意思,然后选出表现他们大无畏战斗气魄的语句。“恰同学少,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万户侯。”意思是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很容易看出革命青们对反动统治者的极端蔑视,表现出他们大无畏的战斗气魄。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6张PPT)
《沁园春·雪》
人教版 九年级上册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描写雪的诗词名句,你能说出几个吗?思考它们分别表现了什么感情?
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现了对雪的赞美,“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表现了深刻的哲理,“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描写雪的词——《沁园春 雪》,在那恢宏的气势里,在那壮美的意境中,我们能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呢?
出示学习目标
感知词中的形象和意境,体会诗人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学会揣摩凝练、贴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体会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1
2
3
展示自学成果
同学们,课前你自主学会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呢?现在,请大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示你们的自主学习成果吧!一个小组展示一个知识点,其他小组根据展示情况进行补充或纠正。
作者名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他也是诗人、书法家。
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教学目
文学常识
词,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这首词的题目。
写作背景
这这首词是1936年2月初,毛泽东在陕西清涧指挥红军准备渡河东征时,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他。不久先后被重庆的两家报纸发表,一时轰动山城。
沁园春 莽莽 滔滔 分外 妖娆 稍逊
掌握字音
mǎng
tāo
fèn
qìn
风骚 折腰 大雕 素裹 成吉思汗 俱往矣
xùn
sāo
zhé
ráo
guǒ
hán

diāo
质疑问难
说说你有什么疑问?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者进行回答,或者补充答案、修改答案。不能解决的问题,努力在后面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哟!
新课讲解
同学们,我们首先聆听这首词的朗诵,跟随诗人走进北国雪景。
同学们,我们如何才能像名家那样朗诵诗词呢?我们可以把握这几个方面:
(1)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确定情感基调。
(2)根据情感的需要,确立语速。
(3)根据诗歌意境,确定轻读重读及音长音短。
(4)根据语境的关系,确定诗句的停顿。
初步感知词义
初步感知词义
同学们,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内容,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这首词,然后结合下面的问题,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妖娆:
娇艳美好。
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折腰:
鞠躬,倾倒。
初步感知词义
文采、风骚:
红装素裹:
数:
形容雪后初晴,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
本指辞藻。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数得着、称得上。
风流人物:
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
山岭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它们都想与老天爷比比高。要等到晴天的时候,看红艳艳的阳光和白皑皑的冰雪交相辉映,分外美好。
初步感知词义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北方的风光,千里冰封冻,万里雪花飘。望长城内外,只剩下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宽广的黄河上下,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
2、结合课下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首词的意思。
称雄一世的人物成吉思汗,只知道拉弓射大雕。这些人物全都过去了,称得上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还要看今天的人们。
初步感知词义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江山如此媚娇,引得无数英雄竞相倾倒。只可惜秦始皇、汉武帝,略差文学才华;唐太宗、宋太祖,稍逊文治功劳。
初步感知消息
3、概括这首词的上下两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词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了诗人的伟大抱负。
4、在这首词中,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
感受到作者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主宰历史、大展宏图的豪情壮志。
初步感知消息
欣赏壮丽美景
同学们,词中说“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那么祖国山河壮丽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大声朗读上阕,跟随诗人一起欣赏壮丽的美景吧!
词的上阕“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在词中有什么作用?
“封”写地面,凝然安静;“飘”写天空,雪姿轻盈。一静一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1
欣赏壮丽美景
在词中总写北国的雪景。
作者对雪景的描写,由哪个词领起?它统领了哪些句子?
由“望”领起,它统领了“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
欣赏壮丽美景
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这些景观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望”到了长城、黄河 、山脉、高原。
长城:“惟余”二字,强化了白茫茫的壮阔景象。
黄河:顿时失去了滔滔水势。“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
山脉:好像银白色的蟒蛇在飞舞。
高原: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欣赏壮丽美景
山脉、高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
作者是化静为动,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将披雪的群山比作“银蛇”飞舞,将白雪覆盖的高原比作白象在奔跑。“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让我们感受到毛泽东同志的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4
欣赏壮丽美景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运用了怎样的写法?你能发挥想象说说描述美丽的景象吗?
5
本句是虚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艳装,生动形象地勾画出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
欣赏壮丽美景
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花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
感受壮志豪情
历史资料:
1945年,蒋介石看到这首词大为震惊,令国民党控制的报刊连续发表所谓“和词”近30首,文章10余篇,大肆“围剿”毛泽东的“咏雪”词。但无论其思想,还是其词艺文采,都为人所不齿。……后来打算举办“重奖征文”。但苦于有才者无人参加,参加者都是庸才,便悄悄收场,认栽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感受壮志豪情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竟折腰”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同学们,这首词表达了怎样的豪情让蒋介石大动肝火呢?我们一起朗读下阕,然后进行探究。
1
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惜”字有什么作用?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惜”字总领七个句子,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
“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
“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感受壮志豪情
2
秦始皇是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皇帝,汉武帝有雄才大略,给国家开拓了疆域,创建业绩,唐太宗和宋太祖也都是开国皇帝,武功昭著,而称雄一世的成吉思汗的武功更是赫赫有名,他们对祖国的统一发展起过不同程度的作用。诗人把们置于“无数英雄”之列,都有肯定的意思。
结合历史上古代帝王的功绩,谈一谈你如何理解作者对古代帝王的评论?
感受壮志豪情
3
但他们又毕竟是封建帝王,而且只懂“武功”,不大懂得“文治”。因而用了“略输”“稍逊”,既不全盘肯定,又不一笔抹煞,对他们的功绩,既不夸大,又不缩小,这种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和评价,含蓄而又恰如其分。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感受壮志豪情
“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
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作为革命领袖具有后来者居上的气概,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自信、自励和抱负。
“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豪情?
感受壮志豪情
4
作者以“往昔”与“今朝”对比,“英雄”与“风流人物”对比,突出了今朝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历史作用。
作者在下阕为什么要议论评说古代帝王?
感受壮志豪情
5
品味写作特色
同学们,这首词画面雄伟壮阔而又妖娆美好,意境壮美雄浑,气势磅礴,感情奔放,胸怀豪迈,是中国词坛杰出的咏雪抒怀之作。现在,我们仔细品读诗句,探究这首词有怎样的写作特色呢?
这首词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这首词的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1)全词仅114字,就清晰地勾画出一幅北国风光图,极有分寸地评论了上下几千年的历史人物,抒发了诗人的抱负。
1
品味写作特色
(2)动词“望”“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副词“惟”“顿”等,使用的生动传神。
品味写作特色
(3)本文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
这首词的写景、议论与抒情是怎样结合的?
上阕写景,大气磅礴、气象雄浑,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三句,更是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下阕议论,由祖国河山的壮丽,想到无数英雄为之倾倒,并对历代英雄加以评说而寓情于议,蕴含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
“俱往矣”由评论历史人物落到赞扬当代风流人物,使全词的思想境界达到高峰,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2
品味写作特色
课堂练习
1、《沁园春 雪》这首词,“沁园春”是 ,“雪”是 。
2、《沁园春雪》中词的上阕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 ;写想象之景的句子是 。
词牌名
题目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课堂练习
3、反复朗读下面这首词,说说它和《沁园春 雪》有什么异同点?
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
(1930年2月)
毛泽东
漫天皆白,
雪里行军情更迫。
头上高山,
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
赣江风雪弥漫处。
命令昨颁,
十万工农下吉安。
课堂练习
《沁园春 雪》与《减字木兰花 广昌路上》都描写了雪景,都有雄壮的气势,豪放的风格。
前者是借景抒怀之作,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农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前者上阕写景下阕议论;后者上阕写景下阕叙事。
前者写的是北国雪景,壮阔而美好,并有诗人的想象;后者写的是南国雪景,虽有气势而难与前者相比,只是展现眼前的实景。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链接中考
2015年贵州省遵义市中考试题——诗词赏析题
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
(1)请描述“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所展现的画面。
运用夸张手法,气势磅礴地勾出瑰奇壮丽的沙塞雪景,又为“武判官归京”安排了一个典型的送别环境。(意近即可)
课堂练习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意近即可)
课堂小结
同学们,诗人毛泽东通过这首词赞美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领袖的豪情壮志。是的。“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希望同学们不负历史的使命,敢于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将来为祖国创造伟大的业绩。
布置作业
1、搜集背诵写雪的古诗词名句。
2、课外背诵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感受毛泽东的豪情壮志。
沁园春·雪
下阕
纵论历代的英雄
上阕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描写北国的雪景
写景
赞美
祖国山河的壮丽
议论
抒情
抒发诗人的抱负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