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24 18:13: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华师大版
九年级上册
历史
第二单元第五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大化改新、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的兴衰;列表归纳世界三大宗教产生的简表,锻炼整理资料归纳史实的文字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日本大化改新推动了日本古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学习其改革求新的精髓;伊斯兰教,在促进中古阿拉伯社会进步、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教学要点】
  重点:大化改新以及伊斯兰教的兴起与阿拉伯帝国的出现。
  难点:伊斯兰教兴起与阿拉伯帝国形成的互相推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内容特别是西亚在之前的历史课中接触较少,初三学生分析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应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降低理解难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中国和印度是从上古时期起就闻名于世的亚洲文明古国。到了中古时代东亚的日本和西亚的阿拉伯,在7世纪前后也开始兴起并愈渐繁荣。
  【新课探究】
  一、日本大化改新
  1、从地图上看,日本在历史上可能与哪些邻国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与朝鲜)
  2、你认为哪几个方面的因素推动了大化改新的进行?
  五六世纪以后,随着亚洲大陆先进文明广泛传入,日本的社会生产力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统治阶级内讧愈演愈烈,下层民众民不聊生,反抗斗争此起彼伏,在朝鲜的侵略势力又被驱逐。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学生讨论后小结:
  内因:
统治阶级内讧
  下层民众反抗(阶级矛盾激化)
根本因素
  外因:中国隋唐先进文化的影响(催化因素)
  3、日本大化改新及其历史意义。
  7世纪中叶,大和朝廷皇室和一些留学中国的人想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建立中央集权制。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拥立孝德天皇,组建新政府。次年,孝德天皇颁布诏书,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实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性质)。
  大化改新标志着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4、大化改新是参照中国隋唐政治经济制度而实施改革的,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或启示?
  提示:正视自身落后,认真学习先进,积极改革求新,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应予肯定。
  二、伊斯兰教的兴起
  1、伊斯兰教兴起前夕的阿拉伯半岛处于怎样的社会景况?
  讨论明确:阿拉伯部落长期在阿拉伯半岛上游牧,各部落有自己信仰的神。6世纪前后,阿拉伯半岛的居民正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内部分化日渐明显,社会矛盾尖锐,又遭外族长期侵扰,经济严重受损,社会秩序动荡。在这种形势下,很多人希望半岛实现统一,于是,伊斯兰教应运而生。
  2、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
  让学生了解伊斯兰教兴起的一些知识点。
  3、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之间的关系。
  伊斯兰教关于只信仰真主安拉,不再信仰别的神的主张,对于打破狭隘的氏族界限,促进阿拉伯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
世界三大宗教比较表
宗教
产生时间
发源地
创始人
基本教义
佛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三、阿拉伯帝国的兴衰
1、演变过程
准备阶段(7世纪30年代前)
:
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扩张阶段(8世纪中叶---9世纪中叶):
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是帝国最为繁荣的时期
衰亡阶段(9世纪中叶--1258年):
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帝国覆亡。  
2、归纳阿拉伯帝国的影响:
  其一,伊斯兰教随着帝国的扩张而广为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其二,阿拉伯帝国的出现,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总结巩固】
  发生在公元7世纪的日本大化改新,就其性质而言,是一场以学习和仿效古代中国政治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运动。正是经过这场改革,日本才渐渐摆脱落后状态而步入文明行列,成为亚洲一个有影响的重要国家。西亚阿拉伯文明的崛起,同伊斯兰教的形成和扩展紧密相关。
【教学实践与反思】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穆罕默德通过创立伊斯兰教,在促进中古阿拉伯社会进步、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中,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后来,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对外战争,又传往西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及非洲各地,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宗教,至今仍对不少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在新课讲述过程中,教师未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注意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