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远航西洋与巩固海防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学习,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
2.了解明朝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通过与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讨论倭患原因和戚继光抗倭的情况及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壮举,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戚继光抗倭维护了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强学生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难点: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评价戚继光抗倭斗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明朝早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相对活跃和频繁,其中,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二、学习新课:
(一)郑和下西洋:
学生阅读课本P79-81“郑和下西洋”一目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西洋”指哪里?
指导学生看课本79页注释明确:明朝时,将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地,统称为西洋;南海东部及其附近诸岛,通称为东洋。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学生回答明确: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4.谁能介绍一下郑和的生平?(学生概述)
5.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航线、规模、意义。
6.根据课文内容和宝船模型,就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归纳制作一个表格。
7.教师提供欧洲新航路开辟时哥伦布等远航的情况,与郑和远航对比,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8.郑和下西洋有何历史意义?
学生表演历史短剧,亲身体验郑和船队在某一所到之处受到热烈欢迎的感受,并把自己置身到船队在当地进行贸易活动的场面中去。学生通过表演领悟,自然而然地得出这样的结论:郑和下西洋促进了明朝同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过渡:明朝时期,西方殖民势力相继来到东方,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和掠夺。日本的武士出没于中国的东南沿海进行掠夺和骚扰。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严峻形势,戚继光抗倭体现了中华民族抗击侵略的英雄业绩。
(二)戚继光抗倭
1.交待抗倭的历史背景,结合《明代抗倭图》,先阐明“倭寇”的概念,再让学生搞清楚明朝中期倭患严重的原因。
2.指导学生观看《明代抗倭图》,启发学生思考: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3.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过程。
媒体展示戚继光抗倭的过程。
4.如何评价戚继光?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高贵品质?
5.合作探究一:
史料料衔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
(2)怎样理解诗句中的“海波平”?
(3)作者哪些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6.回顾历史并讨论:在中国古代史上还有哪支军队以纪律严明而著称 对比一下“岳家军”和“戚家军”在抗击对象上有什么不同 指出:(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民族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戚继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正确理解民族英雄的概念,区别岳飞与文天祥的关键在于,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抗击外国侵略,岳飞和文天祥抗金抗元属于国内民族间的战争。)由此引出对戚继光及戚继光抗倭斗争的正确评(戚继光抗倭斗争的评价:基本概括为四点:首先这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心向背”;二是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三是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郑和下西洋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戚继光抗倭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民族压迫,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英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