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五年级下人教版4.1地球的内部结构课件(1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科学五年级下人教版4.1地球的内部结构课件(1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08-25 22:5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地球内部的密度结构地球内部结构
各圈层的主要特征地壳地幔外地核(液)内地核(固)地球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是如何划分的?地震波莫霍面
莫霍面位于地表以下30-40km深度,纵波在到达这一界面后,平均速度由6-7km/s突升到8.1km/s,这一突变具有全球性。这由前南斯拉夫学者莫霍洛维奇于1909年首先发现,被称为莫霍洛维奇面,简称为莫霍面。莫霍面以上为地壳,以下为地幔。古登堡面
古登堡面位于地下2900km,横波到达这一界面消失,纵波由原先逐渐加快的状态转为突然减慢。同时纵波在此界面发生明显的反射与折射。为纪念最早研究这一界面的美国地球物理学家古登堡,将此界面称为古登堡面。它是高密度的固体地幔与具有液体外核的地核的界面。各圈层的主要特征一、地壳
1、地壳的双层结构2、地壳的化学组成迄今为止,地壳中已发现的元素共有几十种,但他它们的分布极不均匀。
美国人克拉克在大量工作的基础上最早提出地壳中各类元素分布的百分含量表。
后来为了纪念他,国际上将各种元素在地壳中分布的质量百分比成为克拉克值。各圈层主要特征?在上地幔中地震波速在60-150km的深度范围内降低最为明显,该带的物质可能为熔融状态,整体呈塑性状态。超过400km界线,波速又逐渐上升,该地震波速降低的低速带为软流圈。上地幔的顶部与地壳构成了岩石圈。岩石圈是地球的一个刚性外壳,“浮”在具有塑性的软流圈之上。地质学研究的各种地质作用几乎全部发生在岩石圈中。各圈层主要特征?地核的成分是根据宇宙中掉进地球的铁镍陨石推断的。这种陨石可能是其它行星被碰碎后留下的核心残块。因为固体地球的表层及圈外都没有密度高达这样的大的物质,故推测铁镍是地核的主要成分。此外,还有少量较轻的硅硫元素。重力勘探地震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