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序文
从小就要爱科学
24
人类文明的每一次进步几乎无不浇注着血与泪、汗水和生命。作为人类本质力量最直接最集中的体现,科学的萌生与发展无疑承载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悲壮历史,记录了人类自身发展的曲折足迹。伴随科学的发展而形成的科学精神,则深深地扎根于人类文明的现实土壤
中,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向光明前进。因此,我们从小就要作好献身科学的精神,让我们《从小就要爱科学》,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自由阅读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这篇文章。
3.
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1.了解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
巨大成就。
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品析准确严密
的语言。
(重点)
(难点)
来自《点拨》
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人。我国杰出的数学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回国后,受聘于浙江大学,后到复旦大学任教。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来自《点拨》
本文是苏步青1998年4月为《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写的序文。全文介绍了该书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高度概括了该书的主要内容,并对该书的内容进行了高度评价,勉励广大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为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来自《点拨》
序文一般指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属于后者。
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的、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
序
文
来自《点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没有科学这个词的,科学一词是到了清代晚期才出现的一个词语。但是这并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没有关于科学的思想。其实儒家思想中的“格物致知”思想就是早期的朴素的科学思维。关于“格物致知”的内涵,目前还有争论,但是多数人都认为“格物致知”就是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道理。可见,格物致知就是我国古代的科学思想萌芽。
格物致知和科学
魔法记忆之记少余多法:
“教”只在表示“把知识和技能传给人”的意思时读jiāo,其余情况下都读jiào。
一
读一读字音
部分来自《点拨》
编撰
受益匪浅
如火如荼
着力
提倡
教书
zhuàn
fěi
tú
zhuó
chàng
jiāo
jiào
教育
二
写一写字形
部分来自《点拨》
màn(
)不经心
繁zhí(
)
áo(
)游
图文并mào(
)
漫
殖
遨
茂
三
记一记词义
部分来自《点拨》
1.编撰:
编纂,编写。
编撰、编写辨析:
两个词都有写的意思,但二者所支配的对象稍有
差异。“编撰”的对象一般是典籍,如:司马迁
编撰了《史记》。而“编写”的内容较宽泛,既
可指典籍,也可指普通的文字。如:编写一个剧
本对于一个普通学生来说还是很难的。
部分来自《点拨》
2.图文并茂:
(同一书刊的)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
例句:这一套书图文并茂,非常值得收藏。
3.通俗易懂:
浅显易懂。
4.受益匪浅:
得到的益处很多。
例句:郑州便捷的交通,让当地的企业受益匪浅。
部分来自《点拨》
5.如火如荼:
像火那样红,像荼(茅草的白花)那样白。原比喻
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例句:每年的年底,贺岁大片的宣传活动都会如
火如荼地展开。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从小就要爱科学》课文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部分来自《典中点》
1.
阅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给文章划分段落。
【答案】第一部分(1—3),写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发展的成就。
第二部分(4),说明这套《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特点和意义。
第三部分(5),勉励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2.
作者极力地给我们推荐《21世纪
·
中国少儿科技
百科全书》这套书,那么这套书好在哪里呢?
部分来自《典中点》
【答案】(1)“该书文字简洁,图文并茂,通俗易懂,便于查阅”
——书的形式特点
(2)“全面介绍古今中外人类的科研成果,科技精英及主要科技知识”——书的内容;
(3)“小读者们阅读之后,定会受益匪浅”
——这是作者对该书所作的最好评价。(即书的价值)
部分来自《点拨》
1.“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这句话
有什么作用?
【答案】这句流行语意在突出电脑和外语在社会
上的作用,为下文强调科技的作用,作必要的理
论准备。并且引用流行语开篇,自然有趣吸引读
者。
部分来自《点拨》
2.“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错。”句中
“从一定角度上看”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案】“从一定角度上看”这一限制语,表
明作者对这一句流行语的承认和肯定是有保留
的,体现了文章用语的严密准确性。
部分来自《点拨》
3.
第2自然段,“如果说……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伞
兵迫切要求。”两个分句之间是不是假设关系?
【答案】这两个分句不是假设关系。因为“如果”
后面说的不是假设,而是既成事实。这个句子,
前面说明一种事实或做出一种判断,衬托后面的
句子,含有既然前面说的是事实,后面说的也就
是事实的意思,显得表意严密。
部分来自《点拨》
4.
作者列举《科学家谈21世纪》中内容变为现实
的例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通过举例子,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科学
发展日新月异,实现并超越了昔日的预测或
构想。
部分来自《点拨》
重点品析第4-5段
5.文中说编撰该书是值得庆幸的事,对“庆幸”一
词该怎样理解?此词道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庆幸”是说这套书适应了时代的需求和
“祖国的未来”的需要,有助于“加强和发展科技
教育事业”。平淡的用语饱含着作者对该书的出
版、为有这样一批热心少年科学普及工作的专家
和学者而欢欣鼓舞的心情。
部分来自《点拨》
6.
分析结尾段的含义。
【答案】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青少年的地位,并由此引申,对少年提出期许和希望,语重心长,用语富于鼓动性,充满感召力。
重难点小结
部分来自《点拨》
这两段文字是课文第二三部分内容,首先
作者介绍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这
本书的特点和意义,指出它的知识全面,读之受
益匪浅。然后勉励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
学”,“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文明,作出
新成
就。”作者用词准确严密,读来简洁、明了。
部分来自《点拨》
【答案】科学技术与生活密不可分,昔日的猜测或
构想,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大都已成为现实。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只有从小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将来才能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1.【难点探究】本文的文题是“从小就要爱科学”,
试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科学知识与我
们青少年的关系。
部分来自《点拨》
【答案】“文盲”指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指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一个人,不但不应该是文盲,而且不应该是科盲,扫除科盲是比扫除文盲更高的要求。一般来说,一个识得一定数量文字的人即使不再学字也不能再称为文盲,因为文字发展至今已经进入相对稳定的时期。但科学是日新月异,快速向前发展的,要想不成为科盲,就须与时俱进,不断汲取先进的科学知识。
2.【难点探究】联系全文,说说“文盲”和“科盲”的
含义,并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殷切
希望
爱科学
从小就要
交代书的编撰背景和目的
说明全书的特点和价值
论述青少年的地位和责任
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勉励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1.本文写作切合序言要求。
第一部分写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成就,勉励广大少年朋友“从小就要做一个爱科学的好孩子”,
实际上也指出了书的编撰背景和目的;第二部分说明这套书的特点和意义,进一步体现了本文作为一篇序言的写作要
求,由于本文是《21世纪·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序言,因而也完全有必要比较集中地论述青少年的地位和肩负的希望,这就有了文章的第三部分。
2.语言严密准确。
作为一篇序言,作者非常注重语言的运用,选用的词语都严密准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爱科学的名言
1.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
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
感。
——爱因斯坦
2.只有有效地继承人类知识,同时把世界最先进
的科学技术知识拿到手,我们再向前迈出半步,
就是最先进的水平,第一流的科学家。
——温伯格
3.天才跟科学结合,才能产生最大的
效。
——斯宾塞
4.科学家的成就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
私的领域。
——高尔基
5.科学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无所畏惧,
视死如归.入狱者虽难得重见天日,你却能把
锁链和铁窗粉碎。
——布鲁诺
6.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
——达尔文
7.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
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
天堂。
——霍金
8.什么知识最有价值 一致的答案科学。
——斯宾塞
9.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
——契诃夫
10.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二十六
从小就要爱科学
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
2.了解序言的一般特点和要求。
3.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编撰(
)
受益匪浅(
)
如火如荼(
)
着力(
)
màn(
)不经心
繁zhí(
)
áo(
)游
图文并mào(
)
2.关于苏步青。苏步青(1902—2003):浙江平阳人。我国杰出的数学家、教育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27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回国后,受聘于汇报江大学数学系。后到复旦大学任教,任教务长、校长等职。专长微分几何,创立了国内外公认的微分几何学派。研究成果“船体放样项目”“曲面法船体线型生产程序”分别荣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关于序文。序文:一般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评论本书内容。本文属于后者。
4.收集有关古今科技方面的资料
。
【学习过程】
自学导引: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
(1)
勾画圈点出揭示科学的意义、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对青少年殷切期望的句子。(独立寻找并勾画)
(2)根据课文内容,思考苏步青教授认为“从小就要爱科学”的理由。(自主归纳,分项列出)
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互相补充完善自学内容,并将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
2、本文阐述了普及科学知识乃是当务之急。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盲”和“科盲”分别指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认真阅读课文,说说加点词语能否删除,并说明理由。体会本文用语严密准确。
(1)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从一定角度上看,这句话确实没错,因为在它的背后,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2)如果说,在20世纪50年代初,扫除“文盲”一度成为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那么,今天扫除“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你能列举出身边的例子说明科技进步对人生的巨大影响吗?
5.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军事武器从步枪发展到核导弹,从战车发展到坦克、飞机。现代的战争是科学技术的战争,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则是,威胁整个地球的“核危机”,科技的高速发展是否会最终毁灭全部的文明?科学之路该何去何从?
交流展示:
巩固提升:
1.
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
)
A.遨游(áo)
编撰(zuàn)
羡慕(xiàn
mù)
B.图文并茂(mào)
受益匪浅(fěi)
C.如火如荼(tú)
无性繁殖(zhí)
D.殷切希望(yīn)
纨绔子弟(kù)
2.
选出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
)
A.电恼
庆幸
流传
图文并茂
B.提供
繁植
眼界
科教兴国
C.查阅
闭幕
决策
通俗易懂
D.热朝
简洁
精英
基本国策
3.选出下列句中横线上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
)
①
今天________“科盲”,也应成为国家着力提倡之举,这也是迎接新世纪对我们的迫切要求。
②这些新成就,既为广大少年朋友_______
奔向新世纪的理想翅膀,也为他们________了眼界和思路。
③我相信少年朋友们定会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________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A.排除
提供
拓展
创作
B.排除
提倡
拓展
创造
C.扫除
提供
拓宽
创造
D.扫除
提倡
拓宽
创作
4.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
(
)
A.当前,整个国家乃至全世界防恐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
B.文章有声有色地向读者介绍了两个故事,把两个大坏蛋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
C.这位作家对自然界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各种动物在他的笔下无不栩栩如生,诗情洋溢。
D.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阅读下面的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在当今社会上,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做出新成就。
5.
上文第①节中“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对此苏步清教授是如何理解的?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引用文中最有典型意义的两句话,说明科技知识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60年代初的一些科学幻想,现在有很多都成为现实,请你也写出你的一些科学幻想(至少三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第3段中提到了“电脑网络全球通”、“无性繁殖”等反映科技发展的新成果,请你也写出两例科技发展的新成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后反思:二十四
从小就要爱科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序言的写作要求。
2、了解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重点难点]
1、重点:序言的写作要求。
2、难点:用语严密准确。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导入
本文是著名数学家苏步青为《21世纪 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所写的序言。
序言,是写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有作者自己写的,多说明写书宗旨和经过;也有别人写的,多介绍或体现本书内容,本文属于后者。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科技知识的意义和现代发展的成就。
第二部分(4),说明这套《21世纪 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特点和意义。
第三部分(5),勉励青少年朋友“从小爱科学、学科学”,“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三、探究
1、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却很丰富深刻,如揭示了科学的意义,反映了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指出了“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提出了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等等。读完文章,试就上述内容筛选出一些重要的语句,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讨论交流,并点评。
科学的意义:“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科技知识是现代文明社会的立身之本”。
科学飞跃发展的形势:“今天,现代科技的发展已遥遥超越昔日的预测或构想。……而且,现在的电脑网络全球通,绵羊、猕猴的无性繁殖等。”
对青少年的殷切希望:“以建设祖国为己任,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长大了为伟大的祖国创造新发明,作出新成就。”
2、阅读文章首段和末段,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鼓动性等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⑴首段中能否删去:“从一定角度上看”,“在它的背后”?为什么?
⑵末段中能否删去:“面对如火如荼的改革、开放热潮,耳闻时代列车高歌猛进的轰鸣”?为什么?
⑴不能删去。因为严格说来,“电脑与外语是进入21世纪的通行证”这句流行语本身也有一定的片面性,电脑与外语主要性质还在于工具性,而不是知识本身,更没有涉及到道德品质问题,加上“从一定角度上看”,表明了对这句话的有保留的承认和肯定。
⑵不能删去。这些句子概括了当前的大好形势,富于激励、鼓动效果。
3、就“文盲与科盲”问题认真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文盲,不识字的成年人;科盲,指缺乏科学常识的成年人。扫除科盲是比扫除文盲更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认为,在今天一个缺乏科学常识的人就是一个文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四、小结
本文写作切合序言要求,交代写书的背景和目的,介绍书的特点和意义。
中心意思:本文说明了科技知识的重大意义和现代科技发展的巨大成就,高度评价了《21世纪 中国少儿科技百科全书》的特点和价值,勉励青少年从小爱科学、学科学,将来为伟大祖国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