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 .
2.声音的传播需要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但 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m/s.
二、声音的特性
4.音调指声音的 ,音调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5.响度指声音的 ,响度与发声体的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 ,响度越大.
6.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 ,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7.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20 Hz到20 000 Hz.超声波是指 20 000 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 Hz的声音.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2016?贵阳)用手将正在发音的音叉握住之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解析】因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我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要注意物体振动才能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一定停止发声.
变式跟进1(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人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2015?桂林)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解析】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即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记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就不能传声.
变式跟进2(2015?岳阳)下列实验能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 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加大音量
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 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2017?黄石)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听觉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频率范围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多种乐器合奏时,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音色.故选C.
【答案】C
【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变式跟进3(2016?郴州)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一、选择题
1.(2016?桂林)老师上课时使用“小蜜蜂”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
2.(2015?柳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3.(2017?枣庄)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4.(2016?郴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5.(2015?梅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6.(2016?德州)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7.(2017?东营)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8.(2016?南京)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9.(2017?天水)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
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10.(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11.(2016?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12.(2016?长沙)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13.(2015?常州)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14.(2017?成都)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15.(2016?益阳)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二、填空题
16.(2015?邵阳)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
也能传声.
(2017?昆明)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 比较大的缘故.
18.(2015?梧州)“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 产生的.
一、选择题
1.(2016?淮安二模)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2.(2016?株洲模拟)CCTV歌手大赛,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3.(2017?青浦区二模)“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4.(2017?金平区模拟)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为了防止物品被冒领,“银行”必须记录下存放者的“手纹”、“眼纹”和“声纹”,今后存放者只能凭借这些本人独有的特征才能取走物品.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都有
5.(2016?贵阳模拟)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一现象充分表明( )
A.声音可以从空气中向水中传播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C.声音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D.声音在水面发生了反射
6.(2017?濠江区模拟)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敲击水瓶琴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吹着的哨子
7.(2016?梅州模拟)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8.(2016?盐城一模)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9.(2016?济南模拟)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
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10.(2017?揭西县模拟)如图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B.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
C.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11.(2017?槐荫区一模)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2016?烟台三模)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
(2)若向瓶中吹气,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
1.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 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 停止 .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作为传声介质,但 真空 不能传声.
3.声速的大小跟 介质的种类 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较快,气体中最慢.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 m/s.
二、声音的特性
4.音调指声音的 高低 ,音调高低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5.响度指声音的 强弱 ,响度与发声体的 振幅 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 近 ,响度越大.
6.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 特征 ,它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和响度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
7.大多数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从20 Hz到20 000 Hz.超声波是指 高于20 000 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 Hz的声音.
考点一:声音的产生
(2016?贵阳)用手将正在发音的音叉握住之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解析】因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我住后,音叉不再振动,也就不会再发出声音,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产生,要注意物体振动才能发声,物体停止振动,一定停止发声.
变式跟进1(2015?成都)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说明(?? )
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
B.超声波具有能量
C.声音从空气传人水中响度会变大
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
【解析】 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故选A.
【答案】A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转换法在物理学研究当中的有效运用.
考点二:声音的传播
(2015?桂林)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声音又逐渐变大,这个现象说明( )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空气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D.玻璃罩阻断了声音的传播
【解析】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传声的介质逐渐减少,所以听到声音逐渐减小,推理得出,把空气抽净,即玻璃罩内是真空时不能听到声音,得出结论为真空不能传声.逆向思考即传声就不能真空,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记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没有介质就不能传声.
变式跟进2(2015?岳阳)下列实验能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 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响前,加大音量
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 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
【解析】A.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像,最后听不到了,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符合题意;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看到烛焰摇曳的更加明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音调随之改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不符合题意;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粗,音调越低,说明发声体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不符合题意;故选A.
【答案】A
【点评】此题涉及的图片是教材中演示实验或小实验的示意图,考查了声现象的不同特点,是一道基础题,平时要多实验、多观察,理解记忆.
考点三:声音的特性
(2017?黄石)每年辞旧迎新之际,黄石爱乐乐团在磁湖剧院举办迎新年音乐会,乐团优美的演奏为观众献上了盛大的“听觉宴”.观众能够分辨出多种不同的乐器,依据乐音的特性是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频率范围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多种乐器合奏时,听众能够分辨出不同的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音色.故选C.
【答案】C
【点评】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三个特征的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变式跟进3(2016?郴州)校园广播站正在播音,小明马上告诉大家:“这是我班的小丽同学在播音”.那么,小明判断的依据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解析】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人的声音的,故选C.
【答案】C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一、选择题
1.(2016?桂林)老师上课时使用“小蜜蜂”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传播速度
【解析】老师上课时使用“小蜜蜂”扩音器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使同学们听得更清楚.故选C.
【答案】C
【点评】了解声音三个特性的概念,并能结合实例进行辨别是解答的关键.
2.(2015?柳州)“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对联中所说的三种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
A.风声最快 B.雨声最快 C.读书声最快 D.一样快
【解析】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听到“风声、雨声、读书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是一样的,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是一道基础题.
3.(2017?枣庄)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 B.倒车雷达 C.真空罩中的闹钟 D.超声波清洗机
【解析】A.蝙蝠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A错误;B.倒车雷达是靠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故B错误;C.当逐渐抽掉罩内空气时,闹钟声音减小,由此可以推论,当罩内是真空时,声音将完全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正确;
D.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D错误;综上选C.
【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了回声现象的应用、声音传播能量和声音的传播条件,明确每幅图片的意思,确定对应的知识点,是正确解答的前提.
4.(2016?郴州)“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我们能区分蛙声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频率不同
【解析】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分辨不同发声体的声音的,故选C.
【答案】C
【点评】 响度、音色和音调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5.(2015?梅州)在探究人耳怎样听到声音时,可以用肥皂膜模拟人耳的鼓膜.如图所示,当喇叭发声时,肥皂膜将( )
A.振动 B.静止不动 C.一直向右运动 D.一直向左运动
【解析】当喇叭振动会发出声音后,声音经过空气传播到肥皂泡处,由于声音有能量可以使肥皂泡产生振动,故选A.
【答案】A
【点评】此题结合人耳听到声音的实例,考查利用声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要学以致用.
6.(2016?德州)为迎接歌咏比赛,音乐教师将班内的学生分为“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进行排练.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
【解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产生高低不同声音的原因是物体振动快慢不同,发出低沉的声音,是因为物体振动比较慢,所以频率低,音调也低.因此“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这里“高”和“低”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A.
【答案】A
【点评】这是一类根据乐音的特征进行实际应用题目,要学会结合定义进行判断.重点关注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7.(2017?东营)在旅游景区,导游常利用扩音器进行讲解,如图所示.关于扩音器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提高声音的音调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色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解析】扩音器的作用就是把音量放大了,让声音传的更远,声音经过扩音器后响度变大,故选B.
【答案】B
【点评】掌握扩音器是改变声音大小的设备.
8.(2016?南京)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A.改变杯内水量,再次用湿手摩擦杯口 B.改变用力大小,再次敲鼓面
C.改变钢尺伸出桌面长度,再次拨动钢尺 D.改变管内水量,再次对着试管口吹气
【解析】A.用湿手摩擦杯口,水量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
B.改变用力大小敲击鼓面,会增大鼓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能改变频率,不能改变音调,符合题意;C.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不符合题意;D.对着试管口吹气,管内水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声音的音调不同,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区分判断声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易错点.
9.(2017?天水)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频率越高,响度就越大
C.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D.“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故A正确;B.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故B错误;C.声音传播靠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正确;D.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区分的,故D正确;故选B.
【答案】B
【点评】解决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进行分析判断,牢记影响声音三特性的因素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0.(2016?随州)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解析】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选C.
【答案】C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要结合放大法进行分析解答.
11.(2016?陕西)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解析】A.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发声体的振幅不同,从而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故A错误;B.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则发声的空气柱长度不同,振动频率不同,因此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C.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使声音放大,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此时对听到的人来说是乐音,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声音特性的辨别以及对乐音、噪音定义的理解等,要注意对概念的理解.
12.(2016?长沙)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解析】A.在演唱会上,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故A正确;B.在同样的环境下,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与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相同,故B错误;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响度,但不能提高声音的音调,故C错误;D.现场观众根据音色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而不是通过响度,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声速度、音调与响度、音色的区分等,属声学综合题,难度不大.
13.(2015?常州)如图所示,小明将悬挂的轻质小球紧靠音叉,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 )
A.声音产生的原因 B.响度和振幅的关系
C.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由题意可知,用小锤轻敲和重敲音叉时,小球弹开的角度不同.这是因为用力不同时,音叉的振动幅度不同,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因此比较角度的大小是为了探究响度和振幅的关系;故选B.
【答案】B
【点评】了解声音的三个特性,尤其是能根据实验的操作特点得出用不同的力是为了改变音叉的振幅,进而改变响度,是解答的关键.
14.(2017?成都)如图所示,小秦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快慢不同,他听到的声音不同.这表明( )
A.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 B.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C.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无关 D.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解析】尺子发出声音的音调与尺子振动快慢有关,(1)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时,振动越慢,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2)当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时,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所以是探究的是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的关系,故选B.
【答案】B
【点评】掌握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15.(2016?益阳)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乙、丙振动的快慢相同,即都是振动了四个波形,故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故C错误;(2)甲、乙、丙的振动的幅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响度相同,故B错误;(3)甲、乙、丙的波形不同,故两个物体的音色不相同,故A正确、D错误;综上选A.
【答案】A
【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和振幅对响度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和振幅.
二、填空题
16.(2015?邵阳)2015年6月1日,“东方之星”旅游船在长江不幸翻沉.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及时救出了呼救人员.这说明不仅气体、液体能够传声,
也能传声.
【解析】由题意可知,救援人员将耳朵贴在船底上,听到船内有呼救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答案】固体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声音传播的介质,还有明确的是真空不能传声.
(2017?昆明)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各种鸟儿欢快的鸣叫,有经验的人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鸡、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根据声音的 进行辨别的;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 比较大的缘故.
【解析】不同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能够从这些声音中分辨出雄鸟、喜鹊、画眉……的叫声,这是因为这些鸟发声的音色不同;响度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雄鸡的叫声能够传得比较远,这是它声音的响度比较大的缘故.
【答案】 音色 响度
【点评】此题要结合声音的特征响度定义以及声音中概念的全面掌握情况,包括音色的定义要熟练掌握.
18.(2015?梧州)“会说话的汤姆猫”是一款手机宠物类应用(如图所示).游戏时,当你对着它讲话,它就会模仿你的腔调学舌,非常好玩.“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虽然语义相同,但由于两种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所以能够区别出来,你讲话的声音是靠你的声带 产生的.
【解析】“汤姆猫”和人说出的话的声音的音色不同,能够区别出来;我们说话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
【答案】音色 响度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音色及声音产生的知识,考查学生对声音的特征及声音的产生的掌握.
一、选择题
1.(2016?淮安二模)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而在旷野中要“高声”呼喊才能让远处的人听见.这里的“轻声”和“高声”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音色 C.频率 D.响度
【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旷野中要“大声”喊叫,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大.故选D.
【答案】D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2.(2016?株洲模拟)CCTV歌手大赛,有一道辨听题:“先听音乐,后判断该音乐是哪种乐器演奏的”,这主要考查歌手对乐器的鉴别能力,依据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解析】因为每种乐器发声的材料或结构都不相同,因此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故选C.
【答案】C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会根据响度、音色和音调的定义区分乐音特征的三个因素.
3.(2017?青浦区二模)“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频率
【解析】因每个人的音色都不同,所以我们才可“闻其声而知其人”,这句话表明不同人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音色,故选B.
【答案】B
【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不同物体的音色是不同的,是分辨不同人讲话的依据.
4.(2017?金平区模拟)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为了防止物品被冒领,“银行”必须记录下存放者的“手纹”、“眼纹”和“声纹”,今后存放者只能凭借这些本人独有的特征才能取走物品.这里的“声纹”主要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三者都有
【解析】因为每个人发声的特点都不同,即音色不同,这样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进行辨别不同人的说话,所以“声纹”记录的是主人的音色;故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音色定义的理解情况,需要结合具体例子具体分析.
5.(2016?贵阳模拟)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这一现象充分表明( )
A.声音可以从空气中向水中传播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C.声音在水中比空气中传播得快 D.声音在水面发生了反射
【解析】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否振动,不容易观察,把它放到水里后,能够激起水花,看到水花飞溅,就能够说明插入水中的发声音叉是在振动的,充分表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故选B.
【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有两个:一是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二是转换法在物理学研究当中的有效运用.
6.(2017?濠江区模拟)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敲击水瓶琴 B.真空罩中响铃的闹钟
C.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D.吹着的哨子
【解析】根据声音的产生条件可以知道:要想产生声音,发声体必须是振动的,如果物体没有振动就不会产生声音.AD都因为物体的振动发出声音;B中能产生声音,但不能传播;C中立体声收音机关闭,振动停止,不能发声.故选C.
【答案】C
【点评】解答此题必须理解产生声音的条件.
7.(2016?梅州模拟)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事例是( )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
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
【解析】A.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嗒嗒”声,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B.小鸟的“唧唧”声也是通过空气进行传播的,不符合题意;C.人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是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不符合题意;D.将要上钩的鱼被岸边的说话声吓跑,说明水能够传播声音,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学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8.(2016?盐城一模)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解析】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设计不合理;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选B.
【答案】B
【点评】此实验主要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属于基础性实验,比较容易,要学会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9.(2016?济南模拟)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
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
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
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
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
【解析】A.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时,瓶子壁的振动受到水的阻挡;水少的瓶子振动快,音调高;水多的瓶子振动慢,音调低;故A正确;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改变的是音叉振动幅度,从而改变响度;故C错误;D.老师用扩音器讲课,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点评】声音的特征有音调、响度、音色;三个特征是从三个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且影响三个特征的因素各不相同.
10.(2017?揭西县模拟)如图探究声音的实验中,能用来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是( )
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 B.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
C.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 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
【解析】A.手指蘸水摩擦杯口时,改变注入杯中水量;水量越多,杯内空气柱越短,振动频率就越快,音调越高,此实验是探究声音的音调的;故A正确;B.将发声的音叉与面颊接触,有麻的感觉,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C.响铃时,不断抽出瓶内的空气;是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的实验;故C错误;D.敲鼓时,用大小不同的力;鼓面的振动幅度增大,响度就增大,是探究声音的响度;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点评】此题考查声音的多个知识点,深入理解声音的传播知识、声音的三个特征、声音与能量的钟声可做出正确选择.
11.(2017?槐荫区一模)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教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到了,而远处的学生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 )
A.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好
B.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较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
【解析】体育老师发出指令声音后,由于近处的同学听到的声音响度大,所以听得清楚些;而远处的同学听得的声音响度小,所以听的不清楚;故选B.
【答案】B
【点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系,在平时要将响度与音调区别开来.
(2016?烟台三模)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空气柱长度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
(2)若向瓶中吹气,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度的关系是 .
【解析】(1)敲击瓶子时,水的质量不同振动的快慢不同,即频率不同;质量越大,空气柱的长度越短,则水柱越长,水柱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质量越小,空气柱的长度越长,则水柱越短,水柱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越高,因此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低;(2)向瓶中吹气时,声音是由于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因此空气柱越长,空气柱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空气柱的长度越短,空气柱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答案】(1)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低 (2)空气柱的长度越短,音调越高
【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的传播条件和频率与音调的关系两个方面去考虑,此题的难点在于空气柱振动发声还是瓶子和水的振动发声,敲击瓶子和水柱一起振动,若用嘴吹,则是空气柱振动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