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张PPT)
诗人之所以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第一是因为老橡树为诗人及家人遮风挡雨送过阴凉;第二是因为老橡树是爱的见证,诗人在老橡树下得到过父母姐妹的爱。
一、
1.作者在诗的开头就发出真诚的呼唤,让樵夫“别砍那棵树”;“一根树枝也别碰”更表现了诗人对那棵老橡树的珍视和倍加爱护的情感。
2.这是作者情之真切的体现,诗人无法抑制泪水,因为老橡树曾经带给他那么多美好的回忆。流着眼泪说“让那棵老橡树留着”,这是诗人为了让樵夫留下老橡树而发出的深深的乞求,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对那棵老橡树的深情。
3.这几句诗直抒胸臆,对老橡树诉说衷情,表达对老橡树的深切依恋和热情的赞美。“老朋友”说明老橡树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有很重要的地位,陪伴诗人走过那么多的岁月,陪伴
二、
诗人喜怒哀乐,“紧绕”表现了诗人对老橡树的依恋之深。
4.随着诗歌感情的不断深入,诗人的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和后来的真诚恳求,到最后对樵夫发出警告,这警告是诗人对老橡树的深厚情感的体现,也是诗人情到极处的宣泄。只要“我”能“拯救它”,你的斧子就“别伤着它”。正是因为老橡树带给诗人那么多美好回忆,所以才让诗人的内心涌动着强烈的保护老橡树的感情。
点拨:本题旨在引导同学们仔细揣摩品味诗人的情感。
这首诗本身是写诗人对一棵老橡树的感情,实际上它所唤起的是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
在今天的社会,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我们在现代化的路上一路狂奔,我们享受到了现代生活的便捷和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是许多类似“老橡树”这样承载着人类情感和记忆的事物正在逐步消失,传统生活和现代化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同时,为了加快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为了眼前短暂的经济利益,某些人掠夺资源,丧失良知,一切向“钱”看,摧残了太多像“老橡树”那样的美好事物,原则和道德底线全面崩溃,在当今社会,“那棵树”应该重新被立起,美好的精神和情感应该成为人类追求的主流。
三、(共28张PPT)
樵夫,别砍那棵树
4
现代诗
在人类日益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的今天,我们不能忘记早在170多年前的美国记者、诗人乔治 珀金斯 莫里斯。他的《樵夫,别砍那棵树》一诗中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句话,就被现在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作为宣传环保的口号而广泛运用,那么最初这首诗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难点)
理解并积累“遮蔽、参天、心弦、拯救、无所事事”等字词;了解作者生平。
在熟读的基础上,结合诗人的生活经历,运用自己的想象,多角度解读诗文。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乔治 珀金斯 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
十九世纪以来,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城市的扩展,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人们因此十分珍爱这首宣传环保的诗。它既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也是对所谓“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
抒情诗
抒情诗是指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的诗歌。抒情诗的特点是偏重于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借对人、事的描写抒情。
嬉戏
愚蠢
心弦
一
读一读字音
xī
chǔn
扎针
扎彩
挣扎
xián
zhā
zā
魔法记忆:以义辨音法,“扎”在表与“用力支撑”有关的词语中读“zhá”;在表与“刺”“钻”“驻扎”有关的词语中读“zhā”,如“扎针”;在表与“捆”有关的词语中读“zā”,如“扎彩”。
zhá
qiáo夫
遮bì
zhěng救
二
写一写字形
(
)
(
)
(
)
樵
拯
蔽
三
记一记词义
1.遮蔽:
2.参天:
3.无所事事:
4.嬉戏:
一物体处在另一物体的某一方位,使后者不显露。
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例句:受中央治理公款消费的影响,奢侈品销量明显下滑,许多店员无所事事地靠在橱窗上聊天。
耸入高空。
游戏;玩耍。
三
记一记词义
5.心弦:
6.拯救:
指受感动而起共鸣的内心。
救。
拯救、挽救辨析:两词都是动词,都有“救”的意思。“拯救”指“救援”,从危难中解救,侧重救助,多用于褒义。如:这部科幻电影讲的是外星人拯救地球的故事。“挽救”指从危险中救回来,侧重“挽”,是中性词,如:医生们正在努力挽救病人的生命。
导思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真挚呼吁
导思2.
作为一首抒情诗,作者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情感变化
树
关键词:
追念与回忆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自然的风格。
《樵夫,别砍那棵树》朗读。
圈点要求
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
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请赏析“樵夫,别砍那棵树!
一根树枝也别碰”的表达效果。
【答案】本题运用赏析句子两要素法作答。诗人以保护者的身份运用祈使句式,不允许樵夫伤害老
树,既有劝说,又有真诚的呼吁。表现了诗人对那棵老树的珍视和爱护。
2、第①节在整首诗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开头句(段)作用分析法。在结构上开篇点题。在内容上用简洁、凝练的诗句,生动地传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愫;“遮蔽”形象、含蓄地点明了树的意义,“现在”“保护”点明主题,总写了自己对老树的情意。
3.第三节写了诗人不让砍树的哪些原因?
【答案】本题运用定向—分析—归纳法。写了不让砍树的三点原因:①“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②“它的根已在土里扎固”——扎根牢;③“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阅读方法解密
定向—分析—归纳法。此法适用于理解文章、归纳要点的题型。做题时要首先根据题意进行定向,选出相关文段;然后对文段进行分析、梳理、筛选,可分出层次,画出重点词句;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提炼、归纳,组织语言,可以是层意、段意,也可以是文段中的某一个意思。
4.诗人为何流泪?如何理解这泪水?
【答案】因为老橡树曾经带给诗人许多美好的回忆,想起那曾经美好的生活,作者就不禁流下了眼泪,这泪水在别人看来可能是愚蠢的,但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是对樵夫的乞求。可见诗人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
5、第④节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喻成老树的树皮,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对老树的深厚感情,说明老树对我的重要性。
6.“你的斧子别伤着它”是什么样的语气?至此,诗人
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本题运用诗人感情分析法。这句话是严厉
警告的语气。诗人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动情责问,苦苦哀求,最后转为严厉警告,感情逐节加深,表达要誓死保护老树,与它共存亡的决心。
【答案】本题运用对比作用分析法,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把老树昨天带给自己的快乐与今天将要惨遭砍伐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唤起人们的良知和同情,同时把自己对老树的深厚情感与樵夫的粗暴行为进行对比,有力地突出了诗人对老树的真挚情感。
1.【手法探究】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诗人是如何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主题的?
【答案】由于诗人的视角不断变化,所以诗中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不断变换使用。前三节是对樵夫的真诚劝告,为樵夫介绍老橡树的光荣和名声,并回忆自己的童年,所以采用第三人称;第四节前半部分,诗人在回忆时,情感不能自已,对老橡树这个“老朋友”不由得诉说衷情,所以转为第二人称“你”。在全诗的最后,诗人感情转为深沉,因而对樵夫的行为发出了严厉警告,对老橡树的称呼又变成第三人称“它”,人称的不断变化,是诗歌抒情的需要。
2.【难点探究】怎样理解诗中对老橡树称呼的不断变化?
樵夫,别砍那棵树
感情嬗变
呼吁别砍
说明原因
回忆童年
警告别砍
诗歌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一棵老树的真挚情感,劝说樵夫别砍那棵树。实际上唤起的是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
1.真挚而深沉的感情。
诗人恳求樵夫别砍那棵树,理由是他对老橡树有着深厚的感情。“我年轻时它遮蔽过我,/现在我得保护它”写自己的责任感;“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是对老树的赞颂;回忆起一家人在树阴下度过的美好时光,更是情难自禁,泪水涟涟;“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表明与
老橡树关系密切。作者在叙述时抒发了自己真挚深沉的感情,最后上升到极点,转为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2.语言通俗晓畅。
诗人没有空洞地说教,而似在与朋友娓娓而谈。如“樵夫,别砍那棵树!”“樵夫,别砍了!”“让那棵老橡树留着”等,诗人全然没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而是用这种明白如话的说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关于“环保”的名言:
1、大自然是善良的母亲,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2、人们经常将自己周围的环境,当作一种免费的商品,任意地糟蹋而不知加以珍惜。
——甘哈曼
3、善待地球,它不是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而是我们的子孙暂借给我们的。
——肯尼亚谚语
4、自然的环境靠大家,心灵的环保靠自我。
——中国谚语
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樵夫,别砍那棵树
教学目标
1、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思想。
2、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3、学习这首诗,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并在实际生活中创造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人在诗中寄托的感情。
难点:探讨诗歌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多媒体播放新闻片段:土地沙漠化、沙尘暴肆虐、洪水泛滥、水资源减少等等。而与时同时,无知的人们仍然肆意砍伐。同学们,你们想对那些肆意砍伐的人们说什么话?
(学生自由回答,围绕“环保”。)
2、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学生自由诵读诗歌。初步掌握诗的内容。
三、听朗读录音,注意节奏,领会诗的思想感情。
四、品读第一节。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想一想,诗人为什么会发出“樵夫,别砍那棵树”的呼喊?
因为诗人与老橡树有深厚的感情。
2、请找出诗中哪些句子表达了诗人与这棵老橡树之间的深厚感情?
学生回答。
3、本节诗写的是什么?
写出了“樵夫,别砍那棵树”及其原因。可看出“我”和“那棵树”的关系密切。
4、第一节在全首诗起了什么作用?
开篇入题。
五、品读第二节。
1、第二节写了哪些原因呢?
“它的光荣和名声/已传遍各处”——贡献大;“它的根已在土里扎牢”——扎根牢;
“它现在已是参天的大树”已成材。
2、此时,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是怎样的?
动情地责问。
六、品读第三节。
指名学生朗读。
诗人对于樵夫的态度又起了什么变化?为何?
苦苦地恳求;
因为那有诗人美好的童年,有诗人美好的回忆。
小结:诗人一次又一次地要求樵夫别砍那棵树,由此诗人对老橡树的感情可见一斑。
七、品读第四节。
这节诗写的是什么?
这节,诗人先是对老橡树诉说衷情,表明自己对老橡树的深厚感情,然后转向樵夫,这时诗人的态度有所变化。随着感情的加强,语气也由最初的平和劝说,到后来的真诚恳求,再转为最后的严厉警告:“樵夫,离开那地方”,“你的斧子别伤着它”。
八、探讨诗的主题。
形式:分小组讨论
2、根据你的理解,自由地把诗歌有感情地读几遍,并且背诵下来。课题
樵夫,别砍那棵树
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遮蔽、心弦、拯救、参天、嬉戏”等词语。2.培养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3.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学习重点
培养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
学
习
过
程
备注
布置预习1.
字词积累
(1)根据拼音写汉字:zhē
bì(
)zhěng
qiù(
)
xīxì(
)xīnxían(
)(2)解词:
参天
无所事事
2.自由朗读,体会作者的感情。一、预习展评从“字词积累”中选用两个以上的词语,并用一种修辞手法写一段话。
二、出示学习目标1.掌握“遮蔽、心弦、拯救、参天、嬉戏”等词语。2.培养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3.理解作品表达的主题。三、合作探究预设问题: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老橡树有怎么样的象征意义?
五、当堂达标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5分)
①上班的时候,我看见同事方老师正一辆辆地搬走停放在学校门口人行道上的自行车。我就走过去,和她一道搬。②我说:“车子放得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她冲我笑了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这些车子侵占了盲道。”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③方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她视网膜出了问题,并让我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我没听懂,问为啥要做充足的心理准备。医生说,你女儿有可能失明。我听了差点昏过去。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二十岁啊,没了眼睛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取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暗暗地为自己的这个决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家中无人时,我就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每天下班后,我就.1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一开始,我走得磕磕绊绊,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在回家的路上,石头绊倒过我,车子碰到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彻底地生活在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竞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他们父女俩表演一回走盲道。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前。解开围巾,我看见走在后面的丈夫和女儿都哭成了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 ④带着方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 ⑤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我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我明白,有一种挂念已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 ⑥让那条窄路宽心地延伸吧,我替他们谢谢你。
(选文有改动) 1.(2分)写出第②段中加点词语“无知”在文中的含义。 2.(4分)医生为什么要让方老师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 方老师自己做的“决定”和“准备”又是什么 3.(3分)方老师表演完走盲道后,她的丈夫和女儿为什么都哭成了泪人儿 4.(3分)文章第⑤段画线句“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促我身体力行”应该如何理解
5.(3分)本文的标题是“盲道上的爱”,读完全文后,请你说说标题中的“爱”主要指哪两种爱。六、布置预习
学习心得
第8课
樵夫,别砍那棵树
三、合作探究
预设问题一: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说说诗人为什么会对这棵老橡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明确:因为这棵树给我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它是我祖先亲手种下,现已长成参天大树,孩提的我常在它的树荫下玩乐、嬉戏,在这里妈妈吻过我,爸爸抚摸过我。一切美好的回忆都与它有关,所以我对这棵老橡树有着深厚的感情。
四、精讲点拨:预设问题:老橡树有怎么样的象征意义?
明确:老橡树寄托了诗人所有美好的回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亲情和纯真童年的向往、对往事的追忆……
五、当堂达标
参考答案:
1.(2分)没有注意到车子侵占了盲道,没有自觉主动地帮助盲人的意识。(或不明方老师搬车的原因和意图)
2.(4分)如果方老师的女儿真的失明,会对方老师的女儿、方老师及她的家庭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或因为方老师的女儿有可能失明,医生怕方老师到时承受不了,所以医生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方老师的“决定”是要把自己的眼睛捐献给女儿。方老师的“准备”是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开始闭眼做家务,练习走盲道。
3.(3分)父女俩通过方老师表演走盲道,才知道了方老师为了不让女儿失明所做的决定和准备。他们被这种伟大而无私的母爱深深地感动了,所以流下了眼泪。
4.(3分)感同身受的痛苦滋味和深深的关爱之情交织在一起,使我内心产生压力,促使我去更深切地体会盲人(残疾人)生活的艰辛,更努力地去为他们多做一些实事。
5.(3分)一种是母爱,一种是正常人对盲人(残疾人)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