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 前面我们所学的表现范仲淹政治理想的散文《岳阳楼记》,写于他被贬谪的1046年,而就在他被贬谪的前4年(1040年),还在塞外征战。
作为有政治抱负的范仲淹,面对荒凉和艰苦,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呢?范仲淹词的文学常识 1.词的定义:词是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了全盛时期。词又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2、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截然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格式是一个词牌。但是,由于同一个格式有时有若干个变体,所以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个名称 。3、在中国文学史上,每一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为诗;宋代为词;元朝为曲;明清为小说。而其中宋词是一座灿烂夺目的丰碑。4、词的基本流派:宋词传统上分为两个基本流派——婉约派和豪放派,这主要是以词的内容和风格来分的。婉约派: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
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豪放派:1、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 。
2、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为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渔家傲
此词为北宋年间流行歌曲,始见于北宋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名。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吴县(今属江苏)人,少年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作者简介背景资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作者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抵御西夏发动的战争。他在西北边塞生活达四年之久,对边地生活与士兵的疾苦有较深的理解,治军也颇有成效。当地民谣说道:“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这首词就作于此时。一方面,表现出作者平息叛乱、反对侵略和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另一方面,也描写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塞下秋来风景异,衡[héng]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zhàng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zhuó] 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lè]归无计,羌[qiāng]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mèi] ,将军白发征夫泪。
渔家傲?
【宋】范仲淹 秋天到了,边塞的景物与江南迥然不同,大雁过早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暮霭沉沉,座落在群山中的小城城门早已关闭。乡思涌起,然而浊酒一杯消不散万里乡愁。但边患未平,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深寒重,寒霜满地,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白发轻染双鬓,不觉早已热泪盈眶。赏析诗歌: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
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
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
些语句可以读出?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
合作探究赏析1、上下阕分别写什么?上阕侧重于 下阕则侧重写 景抒 情 2.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3.都写了哪些景物?异在哪? A、衡阳雁去无留意“衡阳雁去”,实为“雁去衡阳”,“无留意”这是突出边塞的异常苦寒——秋一到,雁就无留恋之情,这是与家乡大“异” 的。描写塞下秋景。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边声连角起”表明战事紧,“孤城闭”暗示敌人强恶,戒备森严。再加上群山连绵,狼烟落日,构成一幅边塞黄昏的苍凉景色。——这与内地的繁华的景象迥然有“异”的。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
孤城闭。 4.下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些语句可以读出? 哀伤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点明了原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的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当堂检测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衡阳雁去无留意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由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夜寒霜重,笛声凄然的句子:羌管悠悠霜满地。6.以互文的形式写出将士有家难回,功业难成,哀伤流泪的句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中心思想 《渔家傲 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辛和忧国思乡、孤独愁苦、壮志难酬的心情,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读来真切感人。范仲淹以其守边的实际经历首创边塞词,一扫花间派柔靡无骨的词风,为苏、辛豪放词开辟先路。背诵默写渔家傲范仲淹上阕写景雁去
边声
孤城
长烟
落日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下阕抒情异家万里- 归无计
羌管悠-霜满地
燕然未勒抒发思乡报国之情泪借景抒情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当堂检测 中考链接: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写 (边塞秋色 ),下阕写(思乡忧国之情 ) ,笔力雄健,感情沉郁。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紧紧关闭。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戍边将士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一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此时此刻,驻守在边关重镇、满怀乡愁的将士们个个难以入睡,将军整日操劳,白发染白了双鬓;久征在外的士兵们艰苦异常,止不住悄悄地流泪。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5、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6、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写出了塞外的奇异(壮阔)风光;反映宋朝守军力量薄弱,军情紧急;为下阕抒情作铺垫。
7、这首词所写的塞下秋景“异”在哪里?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冷、声杂、城孤。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8、请揣摩“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塞的夜景来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戍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9、“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将士什么样的心情?
既想建立战功,又思念家乡的矛盾心理。
10、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写了什么景物?在词中起到什么作用?
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关闭城门的情景。
作用: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11、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答对一种表达方式给1分,后一问意思接近即可给2分。共4分
1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感情?(2分)?
?a、慨叹功业未立;b、思念家乡。(其它如“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爱国的情怀、思乡的苦闷”之类的意思也得全分。)《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