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1张PPT)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
性质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
课堂讲解
金属与氧气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置换反应
2
课时流程
课后作业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金属的化学性质
被空气中的O2氧化了的铝锅
是谁给纯净的金属铝穿上了“外衣”呢
1
知识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
【回顾思考1】镁条在空气中点燃有什么现象?
【视频播放】镁带的燃烧
【回顾思考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现象?
【视频播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活动天地】用滤纸卷上少量铝粉,在酒精灯上点燃,迅
速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有什么现象?
现象:铝粉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生成白色
粉末
化学反应:4Al+3O2====2Al2O3
燃烧
1、Mg、Al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
2、Fe、Cu在常温下不能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
3、Au即使在高温时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也越剧烈。
归
纳
【例1】下列有关金属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与氧气反应必须要加热或点燃
B.“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熔点高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D.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
D
解析:有的金属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Mg、Al;有的则需要点燃或加热,如Fe、Cu;“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化学性质很稳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为四氧化三铁;铜在加热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表面变黑,D正确。
1.下列金属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是( )
A.铜
B.银
C.镁
D.铁
C
2.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C.铜在空气中加热表面变黑
D.铝在氧气中加热没有明显现象
D
3.写出下列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铝制品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铜片在空气中灼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l+3O2====
2Al2O3
2Mg+O2=====
2MgO
点燃
3Fe+2O2=====
Fe3O4
点燃
2Cu+O2=====
2CuO
点燃
2
知识点
金属与酸反应
【实验探究】
1、在4只试管里分别放入两小块镁、锌、铁、
铜,再分别加入约5
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
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用
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口检验)
2、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视频播放】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
Mg+HCl
Zn+HCl
Fe+HCl
Fe+HCl
问
题
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异呢?
【投影展示】
1.并不是所有金属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如:Cu不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快慢不同,其快慢顺序
为:Mg>Zn>Fe。
归
纳
【例2】下列物质不能用酸与金属反应直接制取的是( )
A.FeCl3、CuCl2
B.MgSO4、MgCl2
C.AlCl3、Al2(SO4)3
D.ZnSO4、ZnCl2
A
导引: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Cl2而不是FeCl3,铜与稀盐酸不能反应;镁、铝、锌都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得到相应的化合物。
4.(1)分别写出镁、铝、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2HCl====MgCl2+H2↑
2Al+6HCl
====
2AlCl3+3H2↑
Zn+2HCl
====
ZnCl2+H2↑
Fe+2HCl
====
FeCl2+H2↑
4.(2)分别写出镁、铝、锌、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g+H2SO4====MgSO4+H2↑
2Al+
3
H2SO4
====
Al2(SO4)3
+3H2↑
Zn+
H2SO4
====
ZnSO4+H2↑
Fe+
H2SO4
====
FeSO4+H2↑
5.向下列试管中分别加入稀盐酸,用序号填空:
(1)其中没有气泡产生的是________,产生气泡速率最快的是______;
(2)写出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3)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
①
③
Fe+
H2SO4
====
FeSO4+H2↑
置换反应
Mg>Zn>Fe>Cu
6.【中考 郴州】下列金属单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的是( )
A.Cu
B.Zn
C.Mg
D.Fe
A
3
知识点
置换反应
问
题
观察如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
镁、锌、铁与盐酸(或稀H2SO4)的反应:
1.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比较
归
纳
反应类型
概念
举例
表示式
化合反应
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C+O2
CO2
A+B==AB
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
CaCO3
CaO+CO2↑
AB==A+B
置换反应
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C+2CuO
2Cu+CO2↑
A+BC==AC+B
知识
【例3】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H2+CuO
Cu+H2O
B.2Mg+CO2
2MgO+C
C.CO+CuO
Cu+CO2
D.Fe+CuSO4===FeSO4+Cu
导引:C选项中反应物都是化合物,没有单质,不符合置换反应的概念,所以不是置换反应。
C
方法规律:给出化学方程式,结合置换反应的判断方法标准对照法来判断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是解此类题的关键,注意要左右均看,即反应物、生成物均为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才符合条件。
熔点
2
500^
密度
3
g/cm3
强度
与钢相似
导电性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抗腐蚀性
优异
7.【中考 苏州】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2CO+O2=====2CO2
B.H2CO3=====
H2O+CO2↑
C.NaOH+HCl===NaCl+H2O
D.2Al+6HCl===2AlCl3+3H2↑
△
点燃
D
熔点
2
500^
密度
3
g/cm3
强度
与钢相似
导电性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抗腐蚀性
优异
8.下列关于置换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置换反应一定是在溶液中进行的
B.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置换反应发生时一定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CO+CuO
=====
Cu+CO2属于置换反应
△
C
1.金属与氧气反应
(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
(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Fe、Cu
(3)高温下也不反应:金、银
1
知识小结
2.金属与酸反应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2
易错小结
易错点:对铁单质参加反应生成物的价态不清造成错解(排除法)。
9.下列化学方程式中书写正确的是( )
A.4Fe+3O2=====2Fe2O3
B.Fe+CuSO4====FeSO4+Cu
C.2Fe+6HCl====3H2↑+2FeCl3
D.2Fe+3H2SO4====Fe2(SO4)3+3H2↑
B
点燃
熔点
2
500^
密度
3
g/cm3
强度
与钢相似
导电性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抗腐蚀性
优异
10.【中考 金华】现有等质量的A、B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A、B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金属活动性:B>A
B.生成氢气的质量:A>B
C.消耗硫酸的质量:A>B
D.相对原子质量:A>B
易错点:
对金属与酸反应的图像意义不理解造成错解。
D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刚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化学性质稳定的氧化膜,使铝制品很耐腐蚀;若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品,容易破坏其表面的保护膜,常用钢刷、沙等擦洗铝制品,会损耗铝制品。
熔点
2
500^
密度
3
g/cm3
强度
与钢相似
导电性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抗腐蚀性
优异
3.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CO
与Fe3O4的反应除外)。
C
CO2
CO
FeSO4
Fe
Fe
Fe3O4
FeCl2
C+O2=====CO2,化合反应;
CO2+C=====2CO,化合反应;
3Fe+2O2=====Fe3O4,化合反应;
4CO+Fe3O4=====3Fe+4CO2;
点燃
高温
点燃
高温
熔点
2
500^
密度
3
g/cm3
强度
与钢相似
导电性
良好
导热性
良好
抗腐蚀性
优异
Fe+H2SO4===FeSO4+H2↑
(或Fe+CuSO4===FeSO4+Cu等),置换反应;
Fe+2HCl===FeCl2+H2↑
(或Fe+CuCl2===FeCl2+Cu等),置换反应。
3.
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类型(CO
与Fe3O4的反应除外)。
C
CO2
CO
FeSO4
Fe
Fe
Fe3O4
FeCl2
8.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
g,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
生成氢气的质量各是多少?
如果反应后各生成氢气
30g,则需要这三种金属的质量各是多少?
解:设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
g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分别为x、y、z;生成30
g氢气,需要镁、锌、铁的质量分别为m、n、p。
Mg+2HCl====MgCl2+H2↑
24
2
30g
x
x=2.5g
Zn+2HCl
====
ZnCl2+H2↑
65
2
30g
y
y≈0.92g
Fe+2HCl====FeCl2+H2↑
56
2
30g
z
y≈1.07g
Mg+2HCl====MgCl2+H2↑
24
2
m
30g
m=360g
Zn+2HCl
====
ZnCl2+H2↑
65
2
n
30g
n=975g
Fe+2HCl====FeCl2+H2↑
56
2
p
30g
p=480g
答:镁、锌、铁三种金属各30
g,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生成氢气质量分别为2.5
g、0.92
g、1.07
g。如果反应后各生成氢气30
g,需要镁、锌、铁的质量分别为360
g、975
g、840
g。
请完成《典中点》
Ⅱ
、
Ⅲ板块
对应习题!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分析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反应;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已做过镁带、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这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
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导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
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Fe、Al、Cu等常见金属与氧气反应。
(2)
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
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
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2)
关注化学与日常生活及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
2.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金属的活动性。
【教具准备】
试管(若干)、铁片、铝片、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小木条、砂纸、试管(若干)等。
教学过程
【问题情景】
黄铜和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讨论分析是否能用上节课知识来解决
这一问题。
【交流回答】
1.可利用密度不同测量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2.可利用硬度不同,把它们相互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导入新课】
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合理的鉴别方法,但是都是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那么我们能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鉴
别呢?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
金属的化学性质吧!
【复习回忆】
金属与氧气反应
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
2.
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Fe、Cu
高温下也不能反应:金、银
【提出问题】
为什么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存在能否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不同的差异呢?
【交流回答】
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泼程度有关(即金属活动性)。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
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也越剧烈。
【提出问题】
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异呢?
【活动与探究】
请各位同学分组完成课本P10~P11实验,并记录好各实验现象,通过各组实验我们发现什么问题?
【交流回答】
1.并不是所有金属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如:Cu不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快慢不同,其快慢顺序为:Mg>Zn>
Fe。
【归纳总结】
金属与酸反应与金属活动性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弱,与酸反应越慢,甚至不反
应,故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
【分析小结】
镁、锌、铁与盐酸(或稀H2S04)的反应:
【归纳总结】
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教师可在此进行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比较,以加深学生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布置作业】
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反应
(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
(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Fe、Cu
(3)高温下也不反应:金、银
2.金属与酸反应
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教学反思
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地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
2.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
要是通过练习题来感受的。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共10张PPT)
8.2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1.金属与氧气反应(举例法、筛选法)
2.金属与酸反应(筛选法、本质分析法、比较法)
3.置换反应的判断(特征分析法)
4.根据金属与酸反应分析天平平衡问题(比较法)
5.由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得出有关结论(实验现象分析法)
11.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B.金属与氧气反应都必须点燃或加热
C.镁只有点燃时才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D.“真金不怕火炼”说明即使高温金也不与氧气反应
D
12.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铝制品在空气中不易锈蚀是因为铝不易与氧气发生反应
B.灼热的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C.镁在空气中点燃能与氧气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Mg+O2====MgO2
D.根据各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D
点燃
13.下列化合物不能由金属与相应稀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AlCl3
B.ZnCl2
C.FeCl3
D.MgSO4
14.【中考·贵州】关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光亮的铜丝放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蓝色,产生大量气泡
B.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将锌片、铁片分别放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中,锌片表面产生气泡的速率比铁片快
C
A
15.下列金属各2
g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最多的是( )
A.铝
B.锌
C.镁
D.铁
16.黄铜(锌和铜的合金)、生铁是两种常见的合金。
(1)将黄铜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残留的固体是___________。
(2)将生铁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反应的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最后残留的固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A
黄铜表面产生大量无色
气泡
铜(或Cu)
置换反应
碳(或C)
Zn+2HCl
====
ZnCl2+H2↑
Fe+2HCl
====
FeCl2+H2↑
17.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铜器时代,继而进入铁器时代,铜作为金属材料一直被广泛应用着。下列冶炼铜的方法中,利用了置换反应原理的是( )
①C+2CuO====2Cu+CO2↑
②CO+CuO
====
Cu+CO2
③H2+CuO
====
Cu+CO2
④Fe+CuSO4====CuSO4+Cu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B
高温
△
△
18.【中考·娄底】托盘天平左、右两边各放一只质量相等的烧杯,在两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此时天平保持平衡。然后在左盘烧杯中加入5
g锌粒,在右盘烧杯中加入5
g铁粉,充分反应后,两烧杯底部均有固体剩余,则此时天平( )
A.指针偏向左边
B.指针偏向右边
C.仍然平衡
D.无法判断
C
19.如图,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浓度也相同的足量的稀盐酸,在两支试管的上方各罩一个相同的气球,两气球中分别装有等质量的金属A和B。同时小心地提起两只气球,使其中的金属落入试管中。实验发现:开始时,甲气球迅速膨胀,乙
气球则慢慢胀大;反应结束时,甲
气球鼓起的体积比乙气球小。根据
以上事实,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金属A与酸反应的速率比B________,从而说明金属A的活动性比B________。
(2)等质量的金属A、B完全反应后,产生氢气较多的是________,若金属A、B与盐酸反应均生成+2价的金属化合物,则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金属A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金属B________。
(3)若金属A、B分别是铁与锌,则金属A是________;若金属A、B分别是镁与铝中的一种,则金属B是________。
快
强
B
大
锌
铝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和酸反应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五、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4分钟
不法商贩用铜锌合金冒充黄金欺骗消费者,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去拆穿他们的骗局吗?
学生回答用测密度(两者的密度不同)、硬度、测熔点(熔点不同)。等等
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些方法都是一些物理方法,在现场不容易实现,我们可以用一些化学方法来鉴别黄金的真伪。学完本课,你就会用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金属参加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来。老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方程式
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2Hg+O22HgO3Fe+2O2Fe3O42Mg+O22MgOZn+H2SO4
=
ZnSO4+H2↑Mg
+2HCl==
MgCl2+
H2↑Fe+CuSO4==Cu+FeSO4
通过情景,复习纯金属和合金的物理性质,然后再复习曾经学过的金属的化学性质,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
新课教学25分钟
引导学生描述曾经学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比较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学生描述汞、铁、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汞在空气中加热非常慢,12天后生成粉红色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黑色固体镁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并得出镁比铁活泼,铁比汞活泼。
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总结规律,知识得到提升。
提出问题,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吗?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
学生回答:黄金饰品不变色,说明金不和氧气反应。(古代用金银做为货币,说明金银一般不和氧气发生反应。)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说明?为什么暖气片上要刷银粉?银粉是银吗?
学生回答: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金也不和氧气发生反应。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暖气片上涂的银粉成分是铝,
并不是银。
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组织学生讨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
得出结论:大多数的金属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发生反应。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
我们学过锌和稀硫酸反应,镁和盐酸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吗?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和稀盐酸
、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实验结束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镁、锌、铁、铜、这四种金属中哪种金属更活泼?根据什么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呢?
学生根据现象回答:镁、锌、铁都可以和盐酸、稀硫酸反应,但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铜不和盐酸、稀硫酸反应,所以这四种金属的镁最活泼,其次是锌、铁,铜。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
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有哪些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1)取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成黑色的是假黄金,不变色的是真金。(2)把样品置于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该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课堂小结1分钟
1.大部分金属可以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反应。
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活泼金属可以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酸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分析
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重点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①金属与氧气反应;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在氧气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已做过镁带、铝箔、铁丝等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基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教材采用实验事实——归纳的编写方法,重点说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教材的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导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前自学准备
明确课标要求
课题
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Fe、Al、Cu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的置换反应。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2.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观点,逐步形成合理使用物质的观念。
教学重点
1.金属的化学性质。2.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教学难点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教具准备
试管(若干)、铁片、铝片、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小木条、砂纸等。
课前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
1.(1)铝抗腐蚀性好的原因为铝的表面能氧化,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2)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其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Mg+O2=2MgO;4Al+3O2=2Al2O3。(3)铜丝在氧气中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4)“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化学性质稳定。
2.镁、铁、锌分别与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易错提醒:
铝具有抗腐蚀性不是因为它不活泼,而是因为它比较活泼,会与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1)Mg+2HCl=MgCl2+H2↑;(2)Fe+2HCl=FeCl2+H2↑;(3)Zn+2HCl=ZnCl2+H2↑;(4)Mg+H2SO4=MgSO4+H2↑;(5)Fe+H2SO4=FeSO4+H2↑;(6)Zn+H2SO4=ZnSO4+H2↑。以上反应均属于置换反应。
课堂教学展示
课堂互动探究
新课导入
同学们找出了一些合理的鉴别黄铜和黄金的方法,但是都是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那么我们能否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鉴别呢?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要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习金属的化学性质吧!
进行新课
黄铜和黄金的外观很相似,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鉴别它们呢?请同学讨论分析是否能用上节课知识来解决这一问题。【交流回答】1.可利用密度不同测量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2.可利用硬度不同,把它们相互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知识点1
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复习回忆】金属与氧气反应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2Mg+O2=2MgO4
Al+3O2=2Al2O3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Fe、Cu3.高温下也不能反应:金、银Au与O2不反应Ag与O2不反应【提出问题】为什么金属与氧气反应中存在能否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不同的差异呢?【交流回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与金属的活泼程度有关(即金属活动性)。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也越剧烈。知识点2
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稀硫酸反应【提出问题】金属与酸反应现象是否也像金属与氧气反应一样存在差异呢?【活动与探究】请各位同学分组完成课本P10~P11实验,并记录好各组实验现象,通过各组实验我们发现什么问题?
拓展延伸:
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首先与金属本身的性质有关,其次还与金属粉碎的程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氧气的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特别提醒: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可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条件分为三种:常温条件下、加热、高温。条件越容易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
【交流回答】1.并不是所有金属都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如:Cu不反应)。2.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气泡的速率快慢不同,其快慢顺序为:Mg>Zn>Fe。【归纳总结】金属与酸反应与金属活动性有关,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金属活动性越弱,与酸反应越慢,甚至不反应,故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分析小结】镁、锌、铁与盐酸(或稀H2SO4)的反应:【归纳总结】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教师可在此进行置换反应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的比较,以加深学生对置换反应的理解:
教学板书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
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1)常温下能反应:镁、铝(2)点燃或加热条件下能反应:Fe、Cu(3)高温下也不反应:金、银2.金属与酸反应3.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易错提示:
(1)常见金属与酸的反应,这里的酸并不是所有的酸,主要是指盐酸和稀硫酸,而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等氧化性强的酸。金属与浓硫酸和硝酸反应不能生成H2。
(2)铁和稀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铁显+2价,且亚铁的化合物的稀溶液为浅绿色。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题学习,我们知道了多数金属能与氧气反应,且不同金属的活动性各不相同,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可判断出金属活动性的相对强弱,同时我们也认识了一种新的反应类型——置换反应。
课堂析疑解难
教材习题解答
练习与应用(P13)1?因为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因为铝的硬度小,所以铝制品容易损坏,因此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8.生成氢气质量:Mg:2.5g;Zn:0.92g;Fe:1.07g。需要金属质量:Mg:360g;Zn:975g;Fe:840g。
难题解答
【例】(知识点2)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B.相对原子质量:X>Y
C.金属活动性:Y>XD.消耗硫酸的质量:X>Y【解析】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故A项说法正确;X、Y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即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Y>X,故B项说法错误;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稀硫酸与
知识归纳:
置换反应前后物质的类别:①单质(A和B):可以是金属,也可以是非金属(碳或氢气);②化合物(BC和AC):可以是酸或金属化合物(溶液),也可以是氧化物。
条件:判断一个反应是否是置换反应,必须同时符合两个条件:反应物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物是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
规律:置换反应中因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有单质,参加反应的单质和生成物的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一定有变化。
知识拓展:
(1)实验室制取氢气选用块状锌粒和稀硫酸,其原因之一是反应速率适中;(2)若用m表示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M表示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则金属与足量的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m×金属的化合价数M。
方法点拨:
化合价相同的等质量金属完全反应放出氢气的质量与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难题解答
Y反应生成H2的速率比稀硫酸与X反应的速率快,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故C项说法正确;金属与酸的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的酸的多少顺序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X>Y,故D项说法正确。【答案】B
课后反馈总结
课后达标检测
布置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的内容。
课后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可以再次做镁条、铝箔、铁丝、铜丝等与氧气反应的实验,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认真地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2.置换反应的概念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得出的,即通过对镁、锌、铁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分析,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类别的角度归纳得出的。这样的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接受。置换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练习题来感受的。教师也可以补充一些有关这方面的习题,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教师点评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