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2课
诗两首《雨巷》(第一课时)
第一单元
人教版
必修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诗朗诵音频的欣赏和诵读,培养学生对我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诗音律美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其审美情趣。
(2)通过逐步熟悉诗歌内容和深入体会品味诗歌语言,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由此来把握意境的营造。
(3)探究这首诗音乐美的奥秘,掌握戴望舒早期诗歌的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
课件简介
本课时遵循认识事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为先从初步感知到逐步熟悉,再到深入体会和品味的过程。
通过对《雨巷》听、读、诵的过程,使学生自觉形成对本首诗歌特有的语言韵律(兼有象征派和格律派特点)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通过逐步熟悉诗歌内容和深入体会品味诗歌语言,感知诗歌的意象及特征,掌握戴望舒早期诗歌的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
本课件充分关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运用丰富的素材和科学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授课过程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吟罢《沁园春·长沙》,接下来我们将进入寂寥又悠长的《雨巷》,去感受雨巷中那份凄婉迷茫的美;去找寻令我们“雨巷诗人”戴望舒魂牵梦萦的凄美、哀怨、惆怅的丁香姑娘。
下面就请欣赏现代诗《雨巷》的朗诵视频。并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分钟)
一.
导入语
1.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自由诵读,然后点两位同学单独诵读。(自由诵读2-3分钟,两位同学单独诵读,其他同学认真聆听并正音,6-7分钟。)(10分钟)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自主朗读,初步体验
彳亍(chì
chù)
颓圮(pǐ)
寂寥(liáo)
惆怅(chóu
chàng)
凄婉(wǎn)
汉
字
正音
2.请大家谈谈读完这首诗后的整体感觉(音律方面)
A
深沉
肤浅外露
B
舒缓悠扬
急促高亢
C
整齐和谐
杂乱无章
下面有一组关键词供大家选择
√
×
√
√
×
×
总结:整首诗歌节奏整齐和谐,全诗回荡着一种深沉的舒缓悠扬的旋律。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下面我们一块来用深沉、舒缓悠扬的语调来齐读一遍本首诗。5-6分钟。
3.优美的音乐旋律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刚读完这首诗,下面趁热打铁,一块来探寻其中的奥妙。(12分钟)
①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②单字顿都设置在诗的首行
一开始就拉长了这个字的韵尾,起着一种强调、舒缓的效果。
③复沓句式的妙用
第三节:“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第四节:“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这些连贯的上下句式,可以说是诗歌内在的巧妙拉长,形成了诗歌回环叠唱的效果,使阅读时有起势—强调—飞跃的递进效果。
复沓也表现在《雨巷》首尾两节上,从而使诗歌节奏显得整齐和谐。
④词的重叠运用
有时在同一行诗中,如“悠长,悠长”;
有时在两行诗的隔开处,如“哀怨,哀怨又彷徨”;
有时在诗节的分开处,如二、三节间的“彷徨”。
词的重叠把时值相同的停顿复沓化了,从而形成了舒缓悠扬的节奏。
⑤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
《雨巷》共7节,每节6行,每行押“ang”2到3次,如雨巷,悠长,彷徨,姑娘,芬芳等在诗行中反复出现形成了一种悠长的旋律,这也是音节舒缓悠扬的原因所在。这样的音质就同诗人追求的幽深空蒙的意境,凄婉徘徊情调很好地融合起来。
⑥诗歌的用词
《雨巷》在用词上也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双音词,如寂寥、愁怨、冷清、太息、凄婉、颓圮,忧愁等借以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彷徨、芬芳、惆怅这些双声叠韵词本身就代表着音韵和节奏,把它们巧妙地放在诗行中,形成了精巧优美,舒缓涌动而又迷蒙空灵的意境
⑦诗歌的修辞
在修辞上也使用了排比的手法来增添幽深空蒙的意境。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这句是排比。这几句字数相同,结构相似,用排比手法把丁香姑娘刻画得非常妩媚,但却带着淡淡的忧愁,表现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但理想又难以实现的惆怅。同时反复吟咏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营造了一种幽深空蒙的意境。
诗歌韵律结构方面的艺术特色
(3分钟 )
诗人打破散文的文法结构,经过巧妙组合,实现由散文到诗的转化。诗歌可以自由切割原本相对完整的语意组合,以某种诗艺标准做原则。此诗中诗人遵循的原则是语音,强调语音的节奏和音调。诗人还通过精心推敲的修辞,首尾重叠和大量运用一个主题的各种变调等手段来表现,打破了新格律的种种限制,为新诗的音节开了新的道路。正如叶圣陶所说,《雨巷》是"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
可以说《雨巷》在音韵、节奏方面所达到的神奇效果是这首诗最为突出的成就。总体节奏:舒缓悠扬
4.我们刚刚探究了这首诗音律方面的美感,这首诗内容方面又有何魅力呢?
思
考
(1)这首诗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哪位同学来描述下?
(4分钟)
思
考
(
2)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有何作用?(10分钟)
参
考
提
纲
时间:
地点:
情景:
道具:
故事:
人物:
暮春
凄婉
伤感
小巷
悠长
幽深
寂静
颓圮
细雨
空蒙
迷离
油纸伞
复古
怀旧
神秘
我在雨巷想逢着一个丁香姑娘
丁香姑娘
美丽
忧郁
哀怨
凄婉
丁香先生
我喜欢你彷徨中的美丽,
我铭记你遗憾时的忧伤
(4分钟)
我在一个阴雨天,撑一把油纸伞,彳亍着,巷子阴暗而悠长,我的心情也被淋得湿漉漉的。我的心在期待着,期待着一位丁香一般的姑娘走来。奇迹竟然发生了,她出现在巷子的另一头,也撑着一把油纸伞,穿着紫色的长裙,轻轻而来,如同一个紫丁香般的梦。这姑娘似乎给这寂寥的雨巷注入了生机,“我”似乎忽然抓住了希望。然而,她只是飘过了我的身边,一个照面间,只投出了“太息般的眼光”,又静静地隐去。消了颜色,散了芬芳,眼光也没留住。我感到冷漠、凄清又惆怅。
诗歌意象方面
诗中出现了哪些意象?渲染了什么意境?
思考
雨巷、篱墙、油纸伞、丁香
我(丁香先生)、
丁香姑娘
(10分钟)
雨巷
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濛濛细雨,意境充满了朦胧美。
篱笆墙
这个篱笆墙是颓圯的,就是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油纸伞
未做具体的描写,给读者以想像空间。油纸伞本身就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接合起来了。时间是暮春,天空在寂寥的下着小雨,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的氛围,撑着一伞风雨独立消魂的形象,把它放于独特的环境中能产生独特的意境。
丁香:丁香形状像结,开在暮春时节,易凋谢。开花为白色或紫色。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
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香空结雨中愁。
——李璟
丁香开花在暮春时节,诗人们对着丁香往往伤春,说丁香是愁品。丁香花白色或紫色,颜色都不轻佻,常常赢得洁身自好的诗人的青睐。
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
这些意象都带有些哀怨,凄凉和迷蒙等的特点,
营造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迷蒙意境
本诗鲜明地体现了戴望舒早期诗歌的创作特色。它既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这个下节课将讲到),又有格律派对于音乐美的追求。全诗回荡着一种舒缓流畅的节奏和旋律。凄迷、幽深的意境和前面深沉、舒缓悠扬的节奏,使得全诗具有一种哀怨、伤感,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小
结
(2分钟)
课堂笔记
诗歌音律上的产生美感的原因
(2)单字顿都设置在诗行的的行首
(3)复沓句式的妙用
(4)词的重叠运用
(6)诗歌的用词
舒缓悠扬
诗歌内容上产生美感的意象特征
(1)篱笆墙:颓圯、哀怨、凄凉
(2)雨巷:幽深,寂静,朦胧美
(3)油纸伞:复古、怀旧、神秘、迷蒙
(4)丁香花:美丽
高洁
冷艳
愁怨
哀婉
凄凉和迷蒙
(1)诗行的顿数基本为三顿
一种哀怨、伤感,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5)压韵的位置错综变化
(7)诗歌的修辞诗两首-雨巷-第一课时-课时作业
[基础巩固]
一、下列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撑(zhǎng)着
彷(páng)徨
凄(qī)清
巷(hàng)道
B.彳亍(chì
chù)
凄婉(wǎn)
颓圮(pǐ)
迷茫(méng)
C.河畔(pàn)
荡漾(yàng)
青荇(xìng)
长篙(gāo)
D.斑斓(lán)
沉淀(dìng)
似(sì)的
泥(nì)古
二、解释下列词义:
逢着:
彳亍:
太息:
颓圮:
踌躇:
踽踽独行:
三、朗读全诗,标出韵脚,把握节奏的停顿与划分,品味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
(一)本诗共7节,每节6行,每行虽长短不一,有的一句一行,有的一句排成几行,但诗句的停顿却很有规律。请在老师的指导下划分第一小节的节奏,然后试着给全诗划分节奏,以便更好地朗读领悟诗歌的情感。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①韵脚是韵文(如诗、词、歌、赋等)句末押韵的字。韵文中的大多数甚至是全篇句子的最后一个字,若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或相似的字,这就叫做押韵。
《雨巷》的韵脚是_____;如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字皆为韵脚。全诗一韵到底,音律和谐一致。
②诗歌中也多处运用_______的手法,如“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
彳亍着”;“像梦一般,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等句子多次反复出现。
③第2节中句式上运用了____
__手法,加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韵感。
④全诗结构重叠,句式重复,继承了《诗经》重章叠句的传统。比如首、尾两节,除了“逢着”和“飘过”外,其他语句完全相同,内容与情感上遥相呼应,不仅结构上起到________的作用,也使得全诗匀称整齐,更添________的音乐美。
此作发表后,叶圣陶先生称赞它“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课后积累]
“读诗使人灵秀”,愿这些美好的文字能让你的内心更加美好而丰盈。
一代人
(
顾城)
蛇
(冯至)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的寂寞是一条长蛇,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冰冷的没有言语——
姑娘,你万一梦到它时,
墙角的花
(冰心)
千万啊,莫要悚惧,
墙角的花,
它是我忠诚的侣伴,
你孤芳自赏时,
心里害着热烈的相思:
天地便小了。
它在想那茂密的草原——
它月光一般,轻轻地
从你那儿潜潜走过,
一切(北岛)
为我把你的梦境衔了来,
一切都是命运
像一只绯红的花朵。
一切都是烟云
一切都是没有结局的开始
我爱这土地(艾青)
一切都是稍纵即逝的追寻
我爱这土地,
一切欢乐都没有微笑
假如我是一只鸟,
一切苦难都没有泪痕
我也应该嘶哑的喉咙歌唱:
一切语言都是重复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一切交往都是初逢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一切爱情都在心里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一切往事都在梦里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一切希望都带着注释
——然后我死了,
一切信仰都带着呻吟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
里面。
一切爆发都有片刻的宁静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一切死亡都有冗长的回音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参考答案]
一、1.C(A.zhǎng-chēng
B.méng-máng
D.dìng-diàn
sì-shì)
二、
逢着:正面迎见、遇见
彳亍:漫步走,走走停停
太息:叹息
颓圮:毁坏,坍塌
踌躇:停留;徘徊不前
踽踽独行:形容一个人走路孤零零的样子。
三、
(一)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二)
①ang;如长、巷、样、娘、芳、徨、怅、茫
②反复
③排比
④首尾呼应;回环往复(回环复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