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同志哥,扁担闪闪亮,朱军长带头挑粮上井冈;井冈兵强马又壮,粮食充足装满仓;消灭白狗子,分田又分粮;保卫根据地,人民得安康。”这是1928年流传在井冈山地区的一首歌谣。文中讲的是一根不平常的扁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让我们去看看吧。1.会认18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重点)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德 扁 伍 冈 敌
粉 储 陡 鞋 戴dàidébiǎnwǔ gāngdífěnchǔdǒuxié 朱德 扁担 队伍 井冈山 敌人
粉碎 储备 山高路陡 草鞋 戴着dé biǎn wǔ gāng dí fěn chǔ dǒu xié dài挑担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的故事。朱zhū 书写指导:第二横宜长,中竖要直而有力,撇捺伸展。部首:丿组词:朱门 姓朱造句:朱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音序:Z结构:独体 井jǐng 书写指导:下横要长,第三笔是竖撇,第四笔是一长竖。部首:二组词:井冈山 水井音序:J结构:独体 造句: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军jūn 书写指导:下横最长,竖与上横不连接。部首:冖组词:红军 军队造句:红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音序:J结构:上下 必bì 书写指导:第二笔是卧钩,第四笔是撇。部首:丶组词:必然 必胜造句:同学们必须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音序:B结构:独体 产chǎn 书写指导:“立”扁宽,最后一笔撇要舒展。部首:亠组词:特产 增产造句:我们村胜产苹果。音序:C结构:独体 穿chuān 书写指导:牙字上边的横要短,撇折与上横不相连,左下有撇。部首:穴组词:穿着 穿鞋造句:朱德总司令穿着草鞋和战士们一起劳动。音序:C结构:上下做zuò 书写指导:三部分都要写得窄一些,右下边撇和捺要交叉。部首:亻组词:做事 做衣服造句:奶奶做事很麻利。音序:Z结构:左中右 尺chǐ 书写指导:左框要扁小,撇和捺长短要一致。部首:尸组词:尺子 戒尺造句:小明送给小红一把漂亮的尺子。音序:C结构:独体 并bìng 书写指导:上横短,下横长且写在横中线上。部首:丷组词:并且 并蒂莲造句:我完全同意并且拥护学校的决定。音序:B结构:上下 带领:
会师:
粉碎:本课指领导或指挥。
造句:老师带领我们去郊区游玩。
本课指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与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会合。
造句:两支队伍在井冈山会师了。
本课指使彻底失败或毁灭。
造句:战士们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必须:
储备:
越发: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造句:我们必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本课指储存粮食以备打仗用。
造句:爷爷储备粮食以备打仗。
副词,表示程度加深。
造句:听了大家对他的称赞,他越发干得有劲了。根据地:
翻山越岭:据以长期进行武装斗争的地方,特指我国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造句:井冈山是革命根据地。
翻过许多山岭。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辛苦。本课形容红军战士挑粮很辛苦。
造句:战士翻山越岭,终于到达了目的地。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与毛泽东同志会师。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朱德同志和大家一起挑粮,战士们怕累着他,藏了他的扁担,而他连夜又做了一根,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他。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的故事。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1.用“____”把加点字的正确读音画出来。
扁担(biǎn piān) 粉碎(fěn fěnɡ)
陡路(zǒu dǒu) 储(chǔ cǔ )备
井冈山(gǎng gāng) 草鞋(xié hái )......2.根据拼音写词语。
jǐnɡ shuǐ jūn rén chuān yī zuò shì
shēnɡ chǎn chǐ zi hé bìnɡ bì yào
必 要井 水军 人穿 衣做 事生 产尺 子合 并3.多音字组词。
tiāo( ) nán( ) dà( )
tiǎo( ) nàn( ) dài( )挑难大大人
大夫挑水
挑战难过
难民 4.读一读,填一填同音字。
ɡōnɡ( )园 ( )人 围( )
shǒu ( )先 坚( ) ( )心公工攻首守手5.照样子,填上合适的词。
例:带领(队伍)
坚守( ) 粉碎( ) 储备( ) 战胜( ) 帮助( ) 累坏( )身体阵地围攻粮食敌人朋友课件47张PPT。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学习课文,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难点)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理解课文。核心问题:
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
串珠问题:
1.故事发生在哪儿 ?
2.大家是用什么挑粮的?
3.后来是谁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为什么?
4.朱德同志怎么做的?
听录音回顾课文1.“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会师了。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会师”一词指的是什么? 从“不远处” 可以看出什么?“会师”指的是朱德同志带领的起义队伍与毛泽东同志的队伍会合在一起。之后,组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军队伍。
“不远处”点明了井冈山周边环境的险恶,为下文的艰苦挑粮做了铺垫。2.“红军要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哪些词语写出挑粮的困难?“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说明从井冈山到茅坪挑粮困难重重,一是路程长,二是路难走。3.“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为什么大家都争着去挑粮? 因为红军战士不怕吃苦,所以争着去挑粮。表现出红军战士不怕危险、不怕困难、团结互助的大无畏精神。这也是为后面朱德同志也争着挑粮埋下伏笔。4.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朱德同志是怎样挑粮的?表现了什么?“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是说朱德与战士们一样的装束,一样的艰苦朴素;“满满的”“爬山”表明朱德挑的粮跟战士们一样多,一样沉,经历了一样的艰难,这是朱德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具体表现。5.“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战士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战士们一方面为朱德同志的身先士卒而感动,另一方面又为朱德同志的劳累而担忧。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战士们以为,没有了扁担,朱德就不挑粮食了。阅读方法解密:以小见大概念:以小见大指从小的可以看出大的,通过小事可以看出大节,或通过一小部分可以看出整体。
效果: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课文只在最后三句提到“扁担”,与题目呼应,既点明了主题,又深化了主旨。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文本,感受到了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让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核心问题:这篇课文表现了朱德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课文表现了朱德同志什么样的品质?1.故事发生在哪儿? 井冈山根据地。串珠问题:2.大家是用什么挑粮的?扁担3.后来是谁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为什么?是一位红军战士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因为朱德同志工作很忙,还要挑粮上山,同志们担心他太累了。大家想,把扁担藏起来,朱德就不用挑粮了,这样可以让他轻松点。4.朱德同志怎么做的?朱德不但“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还“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同甘共苦
以身作则朱德的扁担粮食不多连夜赶做—越发敬爱朱德—一块儿去挑粮工作劳累—战士藏起扁担这篇课文讲的是为了坚守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围攻,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食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也表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关心和敬爱。上将与下士
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乔治?华盛顿是个伟人,但并非后来人所想象的,他专做伟大的事,把不伟大的事都留给不伟大的人去做。实际上,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有一天,他身穿没膝的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房。他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出他。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
“加把劲!”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
块的士兵们喊道:“一、二,加把劲!”但
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块都不碰一下。
因为石块很重,士兵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到
位置上。下士又喊:“一、二,加把劲!”
但是士兵们还是不能把石块放到位置上。他们的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落下来。
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跑到跟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这一援助很及时,石块终于放到了位置上。士兵们转过身,拥抱华盛顿,表示感谢。
“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让自己的手放在衣袋里呢?”华盛顿问那下士。
“你问我?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哦,这倒是真的!”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纽扣,向这位鼻孔朝天、背绞双手的下士出他的军服。“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就叫上我!”
你可以想象,那位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华盛顿本人,是多么羞愧,但至此他也才真正懂得: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出塞》王昌龄)
【李广爱兵尽责】飞将军李广爱兵如子,行军遇缺水断粮时,见水见食,士兵不全喝到水,他不近水边;士兵不全吃饱,他不尝饭食。
【绕口令】扁担长,板凳(dèng)宽,扁担绑在板凳上, 板凳不让扁担绑在板凳上。扁担偏要绑在板凳上,不知是扁担绑在了板凳上,还是板凳绑在了扁担上。 课文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以小见大,于细微处见精神,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1.读一读
hóng jūn shēng chǎn jǐng gāng shān shān gāo lù dǒu
红 军 生 产 井 冈 山 山 高 路 陡
duì wu zhū dé zuò biǎn dan fān shān yuè lǐng
队 伍 朱 德 做 扁 担 翻 山 越 岭
教师点拨:注意“生、产、山、朱”是翘舌音,“做”是平舌音。“队伍”的“伍”是轻声。2.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教师点拨:这是朱德和大家一起去挑粮的句子,带点的词语都是动词,使人物朱德的艰苦朴素、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形象更加生动,使读者如见其人。朗读时,要重读这几个动词。???3.朗读课文教师点拨:这是一篇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文章,朗读时要像讲故事一样,语气要加重,稍慢。4.朱德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教师点拨:读相关的段落,联系全文回答。
参考答案:因为朱德知道,他原来的扁担一定是战士们心疼他,不让他挑粮而藏起来了。他下定决心要去挑粮,怕战士们又藏起他的扁担,所以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这样就是告诉战士们这条扁担是朱德专用的,任何人不准拿走。一、选择合适的读音填空。
1. ɡānɡ xié dé fěn dí chǔ
粉( ) 鞋( ) 冈( )
德( ) 敌( ) 储( )
2. dān dàn dɑn
一担( )粮食 担( )心 扁担( )dɑn fěnxiéɡānɡdédíchǔdàn dān二、看拼音写词语。
shēnɡ chǎn huì shī hónɡ jūn chuān guò
bì dìng jǐng gāng shān zuò shǒu gōng做 手 工生 产会 师红 军 穿 过必 定井 冈 山三、填上合适的词。
一( )扁担 坚守( )
一( )队伍 储备( )
一( )粮食 粉碎( )
一( )草鞋 战胜( )困难根阵地支粮食袋围攻双 四、选一选。
1.
(1)红军战士( )了足够的粮食。
(2)小动物把过冬的粮食( )在洞里。
2.
(1)我和( )的小伙伴一起度过快乐的节日。
(2)( )的毛主席是人民的好领袖。储备 储藏亲爱敬爱敬爱储备储藏亲爱五、写出句中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1.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了。( )
2.井冈山上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茅坪去挑粮。( )
3.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 )
4.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特别更加经常一起六、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
1.怎样 整夜整夜 朱德 研究 跟 打仗 地 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夜 同志 朱德 赶做了 扁担 一根 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德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 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战士们想,朱德同志工作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累坏了怎么办?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
一根三尺多长的扁担, 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并 写 上穿 着做 了~~~~~~~~~~~~~~~~~~~~~~~~~~~~~~~~~~~~~~~~~~~~~~~~~~~~~~~~~~~~~~~~~~~~~~~~~~~~~~~~~~~~~~~~~~~~~~~~~~~~~~~~~~~~~~~~~~~~~~~1.按课文内容填空。
2.这段话共有____句话。
3.用“ ”画出具体写朱德挑粮的句子。
4.发挥想象,写一写。
朱德同志又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了,大家都劝朱德同志。一个战士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另一个战士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德同志笑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我和你们一起挑粮,我不累朱总司令,您工作太忙了,让我们挑吧朱总司令,您休息休息吧5.“不料”可以换成__________。让战士们感到意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见了这一情景,心里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朱德同志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7.读了这段话,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朱德。以身作则谁知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 朱德同志真好啊!和我们一起辛苦地挑粮朱德要告诉大家这扁担是朱德专用的,任何人都不能拿走观察右面的图,写一写你看到的朱德的样子。优秀示例: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脖子上搭着毛巾,头上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劳动。一、整体感知。
本课讲了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一起到山下去挑粮,为了不让________藏起自己的扁担,他在扁担上写了“________”三个字的故事。这件事反映出________同志______________并与战士们______________的高尚品格。同甘共苦朱德同志 战士们朱德记朱德 战士们以身作则二、藏扁担,做扁担。
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道去挑粮。他( )着草鞋,( )着斗笠,( )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 )山……大家劝他不要去挑,他不肯。有个同志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同志连夜又赶做了一根________的扁担,并写上了“朱德记”三个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爬穿 戴 挑1.选择合适的字填到选文中的括号里。
爬 挑 戴 穿
2.文中的横线上应该填________。
A.一尺多长 B.三尺多长 C.三米多长
3.用“ ”画出描写朱德挑粮的句子。~~~~ B4.战士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从一个“藏”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战士关心朱德同志,不想让他去挑粮,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从一个“藏”字我体会到了战士对朱德的关心。阅读欢乐岛
帮妈妈挑水
公鸡刚叫过头遍,朱德的妈妈就开始了繁忙的家务劳动。
她拿着扁担和水桶要去挑水,却(发现 发觉)水缸里已经装满了水。“这是谁挑的呢?”妈妈自言自语。
第二天,鸡还没叫,妈妈就起床了。她轻轻地推开房门,只见朦胧的夜色中有一个小小的身影,正提着水桶吃力地往水缸里倒水。妈妈急忙走过去,一看,(原来 原先)是自己(热爱 心爱)的儿子朱德。
妈妈拍着朱德的肩膀,说:“小小年纪就能(那样 这样)吃苦耐劳,体贴长辈,真是个好孩子!”1.用“”划去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语。
2.为什么第二天鸡还没叫,妈妈就起床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个故事,我知道朱德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4.你在生活中帮妈妈做过什么?写一写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我帮妈妈洗过衣服、擦过桌子。因为妈妈想知道是谁给水缸装满水的。吃苦耐劳、体贴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