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2016部编)2 小小的船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2016部编)2 小小的船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6 20:0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2.会认“的、船、两、头、在、里、看、见、闪、星”10个生字,会写“月、儿、头、里”4个生字。3.认识偏旁“门”,学会笔画“?、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1.朗读并能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2.理解“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之间的联系,发挥想象,体会晴朗夜空的美丽景色。
教学课时
两课时
2 小xiǎo
小xiǎo
的de
船chuán①
作者:叶圣陶
弯wān弯wān的de月yuè儿ér小xiǎo小xiǎo的de船chuán,
小xiǎo小xiǎo的de船chuán儿ér两liǎnɡ头tóu尖jiān②。[句导读:把月亮比作船,月亮两端尖尖的,船的两端也尖尖的,形状都是弯弯的。]
节导读:介绍月亮的样子。
我wǒ在zài小xiǎo小xiǎo的de船chuán里lǐ坐zuò,
只zhǐ③看kàn见jiàn闪shǎn闪shǎn的de星xīnɡ星xinɡ蓝lán蓝lán的de④天tiān。[句导读:“我”自由自在地坐在“小船”里,看着蓝蓝的天空和闪闪的星星……]
节导读:写“我”想象坐在“小船”里的样子。




①船:在这儿指月儿。(例句)妈妈星期天带我去划船。
②两头尖:描写了弯月的形状。
③只:仅仅,除此之外没有别的。
④蓝蓝的:指天空的颜色。(例句)我很想去海边看看蓝蓝的大海。
1.会认“的、船、两、头、在、里、看、见、闪、星”10个生字,会写“月、儿、头、里”4个生字,认识偏旁“门”和笔画“?、乚”。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图片(星空图)。
一 复习
1.拼音:ch
w
z
j
sh
x
l。
2.熟悉的字:舟、月、小、儿、只。
二 图片导入
出示月牙儿图,问:同学们,这是什么 它的形状像什么 (像小船,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月亮和小船的诗歌。
出示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三 初读课文
1.老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样读准字音的。
2.学生自由读,画出本课生字,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四 学习生字
1.读准音。
  船:chuán  两:liǎnɡ  里:lǐ  头:tóu  闪:shǎn  见:jiàn
2.记清形。
看:上面是手,下面是目,“手目看”。
星:“日”字加一个“花生”的“生”。
的:左右结构,白+勺,它的部首是“白”,叫白字旁。
见:独体字,笔顺:,注意最后一笔不要写成“”。
闪:半包围结构,外边是门字框,里边是“人”,把“”改成“丶”,可用一句话记字形:一个人从门口跑进去就是“闪”。
船:左右结构,左边是舟字旁。右边注意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能写成横折弯钩。
五 指导书写
1.读一读生字,读准字音。
  月:yuè 儿:ér 头:tóu 里:lǐ
2.指导写“月”。
(1)说说“月”的笔顺。
告诉学生第二笔是横折钩,要一笔写成。
(2)观察“月”的笔顺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写几遍,教师指导。
3.指导写其他生字,方法同上。
注意:“儿”的第二笔是竖弯钩,弯的部分要写得稍大;“里”是由“日”和“土”组成的,上面不是“田”。
六 巩固练习
1.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巩固字的读音。
2.认读生词卡片。
  两头  头上  里面  看见  见到  闪电  星星  飞船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导入课文。比如讲故事、用课件展示星空图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学习。
2.调动学生感知,用多种方法来识字。引导学生:“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你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激活学生的思维后,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游戏来巩固生字。
3.加强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细节入手:题目中的“小小的船”与“小船”对比读。引导找出不同,体会读的方法,“小小的”要读得轻轻的,进而明确了“弯弯的”“闪闪的”等类似词语应该怎样读。读课文时,采用多种形式,有范读、齐读、小组读、男女生比赛读等,使学生读得越来越有味道。
1.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件,星空图。
一 以图导入
出示星空图,教师讲故事:一个美丽的夜晚,天空中挂着月牙儿,无数颗星星在天空中闪烁。一个小女孩坐在窗前,望着天空出了神。她在想什么呢 你们想知道吗 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小小的船》。出示课文题目,齐读。
二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听老师是怎样有感情地读课文的。
2.学生自由读,数数这首儿歌有几行、几句话。
3.请三名学生分别读一读。
三 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前半句。
2.让学生看图回答。
(1)“弯”是什么意思 “弯弯的月儿”是什么意思 (“弯”指不直。“弯弯的月儿”指月亮的形状是弯弯的)
教师告诉学生:月亮的形状在一个月内是有变化的。当农历月初或月末时,月亮的形状是弯弯的;当月中时,月亮的形状则是圆圆的。
(2)再读第一句,思考:这句话既说了月儿,又说了船,这是什么意思 (说的是弯弯的月亮像小小的船)
弯弯的月亮什么地方像小小的船
3.指名读后半句,回答刚才的问题。(月亮弯弯的,两头是尖的,像小船的形状)
4.问:这句话里“小小的船”指的是什么 (月牙儿)
5.再读后半句,指导朗读。
四 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看图回答:“我在小小的船里坐”,这里的“船”指什么 小女孩真的坐到月亮上去了吗
2.自由读,回答问题。
(1)她看见了什么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闪闪”“蓝蓝”与“闪”“蓝”比较有什么不同
(3)“只看见”是什么意思
(4)夜晚在月球上真的只能看见星星和天空吗
实际上,从月球上看天空,与从地球上看天空,观察到的景象是不一样的。从月球上看,还可以看到许多宇宙中的其他天体。课文中写的只是“我”根据平时的观察想象出来的。
五 指导朗读
1.读词: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
这些词前两个字相同,我们叫它们叠词。正因为用上了这些叠词,这首儿歌才写出了小女孩想象中的美丽图画。让我们读出它的美来。
2.听教师范读,自由练习,指名读,评读,齐读。
3.背诵课文。
六 练习说打比方的句子
1.补充句子。
弯弯的月亮像        。 (小船、镰刀、香蕉……)
蓝蓝的天空像        。 (画卷……)
闪闪的星星像        。 (宝石、明珠……)
2.出示图片,练习说话。
圆圆的西瓜像        。 (皮球……)
碧绿的荷叶像        。 (绿盘子……)
细细的柳枝像        。 (小姑娘的头发……)
孔雀五彩的尾巴像        。(美丽的花朵、大扇子……)
  1.让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到要把一件事物描写得鲜活具体,可以加上一些形容词,如船——小小的船,天——蓝蓝的天,月儿——弯弯的月儿,星星——闪闪的星星。除了弯弯的月儿,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弯弯的”还能修饰的其他词。虽然看似简单,但这种词语的教学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也是积累词语的好方法。
2.句子训练:在给了学生直观的图片——弯弯的月儿与小小的船后,让学生在“弯弯的月儿”与“小小的船”之间加一个词变成一句话。在此基础上,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进一步想象:闪闪的星星像什么 蓝蓝的天像什么
3.说话想象训练:在学生已经对本文的内容了然于胸之后,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充分体验儿歌的内容,感受美的意境,然后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就在这样的交流中增强了语言能力。
  




1.看拼音,写词语。
3.填空。
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   闪闪的(星星)   蓝蓝的(天)
4.我会填。
“小小的船”指的是(月亮),“我”坐在小小的船里时,看见(闪闪的星星)和(蓝蓝的天)。
5.月儿像什么,我来说一说。
(1)弯弯的月儿像一把镰刀。
(2)圆圆的月儿像一个圆盘。
一 帮你读课文
第一行中的“月儿”后面停顿,“小小的”轻读,“船”的读音稍延长。第二行中的“小小的”后稍微停顿,声调上扬;“尖”重读。第三行中“我”重读,“小小的”轻读并停顿,“船”重读。第四行中“只看见”后面停顿,“闪闪的星星”语调上扬并停顿,“蓝蓝的天”要慢读,语调高昂。
二 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名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出版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早年任小学教师并从事文学创作。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曾主编《小说月报》,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主席。在许多读者心目中,叶圣陶只是一个儿童文学作家及教育家,事实上,他的小说非常出色,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三 月球概况
月球上几乎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能看到月球表面有明亮部分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唯一围绕地球运转的天然卫星。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椭圆形的。
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也就是它自转一周的时间。
月球这种奇特的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的,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经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辨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