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 课外阅读专项(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 课外阅读专项(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7 12:42:19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答案
一、1.(喊凤)(傣族)点拨方法:按照短文内容填空即可。
2.(脖子)(绒毛)点拨方法:抓出句子中的重点词语去概括。
3.(1)(饮水)(洗澡)(捉虫)(吃嫩草)(做游戏)
(2)(民族小学)
(3)(大榕树)(凤尾竹)
点拨方法:找到句子对应的课文内容填空即可。
4.(1)(雄性)(美丽的屏扇)
点拨方法:抓住重点词语结合短文内容去理解。
二、1.(1)(快乐)或(眉开眼笑)
(2)(悲伤)
(3)(守口如瓶)
点拨方法: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词语去概括。
2.(缅甸大婶:)(此致)(敬礼)(中国红领巾)(5月30日)点拨方法:按照书信的格式去填写即可。
三、1.(D)
2.(D)点拨方法:运用排除法或直接在短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选择。
3.(C)
4.(A)
5.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点拨方法:仔细阅读短文,在第一自然段第三句能找到答案。
四、1.(1)②(2)①点拨方法:把词语意思代入句子中,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即为正确答案。
2.(C)
3.两件:
①躲在学堂外听学生读书,把牛弄丢了。
②晚上在庙里专心致志地读书。点拨方法:抓住“勤奋好学”去总结概括。
4.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灰心,要有信心,肯下功夫,才能取得成功。
五、
1.《我喜欢秋天》点拨方法:可以用短文中的词语,也可以概括出短文中的中心意思去总结。
2.
“黄”:




“绿”:

绿
苍翠
“红”:


红彤彤
3.
(清爽)的秋天
(枯黄)的落叶
(碧绿)
的松树
(蔚蓝)的天空
(红彤彤)的苹果
(五颜六色)的菊花
4.
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点拨方法:中心句一般在句首或句末。
六、
1.
常常—(经常

好像—(仿佛

特别—(格外)
点拨方法:先理解词语意思,再去找和词语意思相近的词。
2.
A(墨绿色的)
(又直又细长)(翠绿色)(
呈齿轮形)
B(
是花骨朵含苞欲放
)(
展开了两三片娇娇滴滴
)(都展开了)
C(因为她给秋天增添了一份美丽。)
点拨方法:仔细阅读短文,找到短文对应的句子或词语即可。
3.



七、(1)《蝙蝠与雷达》
(2)(辩
辨)
(视
试)
(查
察)
(3)(mó
mú√)
(xíng√
háng)
(dàn√
tán)
(4)这段话共6句话:是围绕第1句话写的。
点拨方法:一般出现在句首或句末。
(5)雷达
飞机
潜水艇
监控器
电子鼻
八、
1.
点拨方法:掌握查字典的方法即可。
(止)(zh)(三声)(牙齿)(齿轮)
2.
(发现)(发明)
3.(盛名)(端详)(果然)
点拨方法:先理解词语意思再联想语气意思相近的词。
4.
鲁班受了野草将手划破和长着锋利大板牙的蝗虫啃吃叶子
这两件事的启示发明了锯。
5.爱迪生:发明灯泡。莱特兄弟:发明飞机。
6.(1)要是你不整天跟着我,我不就赶上火车了。
(2)她即是一位好老师,同时也是一个好妈妈。
点拨方法:先理解关联词语的关系再用句子。
九、(1)巨型
湿湿
绝不粘口
不断
深深
彻夜
点拨方法:仔细阅读短文找到对应词语即可。
(2)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
(3)体会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耐心。
(4)是艺术品,有异香,绝不粘口,余香犹存。
十、1.六个
点拨方法:根据各自然段意思去总结。
2.两句
点拨方法:用标点符号去判断。
3.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了老人节。
点拨方法:结合最后一自然段作答。
4.(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妻子)
5.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
6.他武艺的高强,不怕艰辛拜师学艺、铲除瘟魔。为民除害的精神。
十一、1.(1)①(2)①
点拨方法:把字的意思代入词语中,符合词语意思的即为正确答案。
2.(四种)(白鸟)(信天翁)(最珍贵)(最勇敢)
点拨方法:根据各自然段的意思总结。
3.当骤风雨来临的时候,别的鸟都躲起来,可海燕却在海面上迎着风浪高兴地飞来飞去,一点也不害怕。
4.当它们纷纷落在树上时,绿色的树林就像飘进了朵朵白云,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
点拨方法:抓住“白鸟很多”去找对应句子。
5.西沙群岛物产丰富、环境优美的自然景象。
十二、1.(苏醒)(吵闹)(减产)
点拨方法:先理解所给词语意思,再联想与其意思相反的词。
2.色彩(斑斓)、五颜(六色)、美不(胜收)、(丰硕)诱人
、(颜色)各异、更加(美丽)
3.比喻句: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拟人句: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点拨方法:理解比喻句和拟人句定义的基础上寻找对应句子。
4.(过渡引出下文关系)
5.(春、夏、秋、冬)
6.春天:树木换新装,小草嫩绿笑。
夏天:人在江里游,小船、游泳圈色彩斑斓。
秋天: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美不胜收。
冬天: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十三、
1.①
得心应手

豁然开朗
③疑惑不解
2.书读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点拨方法:查阅相关资料寻找答案。
3.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
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
4.体会文章情感,牢记妙词佳句。
点拨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去总结。
十四、
1.光滑(粗糙)
内心(外表)
糊涂(明白

2.(1)一层粗糙的黄皮,土里土气的,在它的上面还有一个裂口,像咧着嘴在傻笑。
(2)里面全是水晶珠子似的非常美丽的籽儿。它们挤得紧紧的,长得满满的。
(3)它是一种专门治拉肚子的中药

3.(2)点拨方法:结合比喻句定义和特点作答。
4.石榴里面好看,味道美。
5.石榴虽然外表粗糙,但是里面美,味道也美,并且它的皮还是一种专门治拉肚子的中药。所以看事物可不能只看外表。
十五、
1.(寒冷)(挨冻)(崭新)
2.一个朋友
一封书信
一块巨石
一件棉衣
一句好话
一片松林
点拨方法: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
3.一个尽快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旧棉衣寄去。
一个朋友只寄去一封信,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信里还说:“我只有一件棉
袄,自己要穿,等以后再想办法吧。”
点拨方法:仔细阅读短文作答。
4.(1)宝贵:珍贵,非常珍惜的东西。
“宝贵的棉袄”指的是:一个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旧棉衣寄来的。
(2)旧棉衣寄托着一个朋友在我最困难的时候舍己为人所献出的爱心。
十六、
(1)立刻、马上、顿时
开放、绽放
奔腾
点拨方法:换字后词语意思不变即为正确答案。
(2)
寒冷
舒展
平平稳稳
(3)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
点拨方法:结合比喻句定义和特点去摘录。
(4)
生气、伤心
感动、感激
(5)以小姑娘买苹果为线索,突出表达助人为乐的思想品德。
点拨方法:结合各自然段意思作答。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
一、
《孔雀舞》
傣族小姑娘喊凤,养了两只小孔雀。小孔雀脖子又细又长,蓝绿蓝绿的绒毛,真可爱。
小孔雀慢慢地长大,越来越美丽了。喊凤带它们到小河边饮水、洗澡,到竹林里捉虫,到草滩上吃嫩草,做游戏。
孔雀喜欢跳舞,动作优美。喊凤跟着学,还唱着好听的歌:“孔雀啊,孔雀,你的羽毛像金子一样闪亮,你住在太阳的家乡......”
喊凤7岁了,要到民族小学读书了。两只小孔雀咬住她的筒裙,不让她走。喊凤说:“听话,我去读书了。我学会识字,学会算术,就来教你们。”两只小孔雀还是紧紧地跟在喊凤身后。喊凤的妈妈只好把它们轰开。
喊凤来到学校,老师问她:会不会数数?会不会写自己的名字?喊凤只会数数,不会写名字。她怕老师不发给她新书,忙说:“我会跳孔雀舞!”
“真的?”老师摸摸喊凤的辫子,微笑着说,“跳一个看看!”
喊凤提起裙边,扬起手臂,唱着歌,轻快地跳了起来。就像一只小孔雀在溪边觅食、饮水、洗澡、开屏呢!不知怎的,两只小孔雀听到了喊凤的歌声,“科科科”地叫着,也跑来了。它们亮开美丽的屏扇,在喊凤身边旋转,鸣叫。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拍起手来。
喊凤领到新课本,带着两只小孔雀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1.本文描写的主人公名字叫(
),她是一位(
)小姑娘。
2.“小孔雀脖子又细又长,蓝绿蓝绿的绒毛,真可爱。”在这一句话中,作者写出了小孔雀的(
)和(
)两个地方。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喊凤带着孔雀到小河边(
)、(
),到竹林里(
),到草滩上(
)、(
)。
(2)喊凤要上的学校名字叫(
)。
(3)民族小学在一棵(
)旁边,周围都是(
)。
4.“两只小孔雀听到了喊凤的歌声,“科科科”地叫着,也跑了。它们亮开美丽的屏扇,在喊凤身边旋转,鸣叫。”
(1)从这一句话中,你能判断出这两只小孔雀是雌性还是雄性。(

(2)你是从(
)一词判断出来的。
二、
《落满霞光的竹林》
泉水清亮,没有小依香的眼睛亮;芒果甜蜜,没有小依香笑起来甜蜜。这个傣家小姑娘的心里,像有一群花翅膀喜鹊做了窝,关不住的笑啊,飞上眉梢,溢出嘴角。
可是最近几天,不知她碰上什么事情,眼睛蒙上了薄薄的雾,笑声也失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了。
是作业不认真,被老师批评了?才不呢。
是跟同学闹意见,心里结了疙瘩?也不是。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依香给自己的嘴巴上了锁,旁人就是挖空心思也别想猜着。
这天放了学,依香先把书包放回家,花花的小筒裙一闪一闪,人就消失在寨子南边的凤尾竹林里。
依香像小秧鸡儿一样钻进竹林,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前面。
前面有什么呢?有一块高大的界碑,据说是周恩来爷爷当年跟缅甸总理亲切握手之后埋下的。界碑的这边是中国,那边是缅甸。
这时候,从界碑这边的草丛里,咕噜一声,飞起一只红脸芦花大母鸡。它收拢翅膀站在界碑上,警惕地望望四周,然后才拍拍翅膀,跑回缅甸境内的等罕寨去。这只大母鸡太沉得住气了,它的尾翎消失之后,依香才听它在一个缅甸大婶的篱院里“咯哆----咯哆”地叫起来。
依香把什么都看清楚了。她从界碑旁边站起来,手里捧着一个热乎乎的大鸡蛋。望着界碑那边的炊烟、楼角,她的眼睛又像泉水一样清亮,笑容双像芒果一样甜蜜了。
第二天清早,当霞光在凤尾竹林织下万缕金丝,高大的界碑辉映着耀眼的晨光时,缅甸大婶在篱院门口捡到了一个用芭蕉叶裹着的包包。她打开一看,是8个洁白如玉的大鸡蛋。她纳闷地拿起鸡蛋,发现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
缅甸大婶:
您家的芦花鸡跑到我们这边下了蛋,一共8个,给您送来,请收下。
此致
敬礼!
中国红领巾
5月30日
1.请用一个词概括句子的意思或心情。
(1)这个傣族小姑娘的心里,像有一群花翅膀喜鹊做了窝,关不住的小啊,飞上眉梢,溢出嘴角。


(2)她的眼睛蒙上了薄薄的雾,笑声也失落在放学回家的路上了。


(3)依香给自己的嘴巴上了锁,旁人就是挖空心思也别想猜着。


2.请把这封信按照书信的格式补充完整(把空填对)。


您家的芦花鸡跑到我们这边下了蛋,一共8个,给您送来,请收下。








三、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当时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一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感到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你需要理解并回答的问题是: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a
面对,面临
b
靠近,挨近
c
到来,来临
d
照着,根据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

a
梅花艳丽俊秀。
b
公鸡画得生动别致。
c
想临摹《梅鸡图》。
d
《梅鸡图》太有味道。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a
酸甜苦辣等味
b
香、臭等味
c
画的意境
d
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a
齐白石是大画家,怎么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
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
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
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5.在文中用“

画出具体描写《梅鸡图》的语句。
四、
《勤奋好学的王冕》
王冕

miǎn)是元代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家乡在今天浙江的诸暨(jì)。
王冕在七八岁的时候,他父亲叫他去放牛。路过一个学堂,琅琅的读书声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悄悄地
跑过去,躲在窗外听学生们读书,并把听到的内


默默





。天


,王



想起来该回家了,可一看,牛却不知哪里去了。
王冕提心吊
(diào)
胆回到家里
,父亲一看儿子丢了牛
,暴跳如雷
,拿起棍子就打。可过了几天
,王冕禁不住学堂的诱惑,又偷偷地溜了进去
,把放牛的事又给忘了,看到儿子这么迷恋读书
,心地善良的母亲说

“这
孩子对读书痴
(chī)迷到这种地步
,就随他去吧。”
这以后,王冕就来到一个庙里安下身来
。每天夜里
,他都偷偷地溜进佛殿,坐在佛像的膝
(xī)盖上,在昏暗的长明灯下,一直读到天亮,佛殿王供奉着许多泥塑
(sù)的佛像,在昏暗的灯光下
,显得格外的狰
(zhēng)狞
(níng)可怕
,可王冕对这一切就好像没有看见一样,仍然专心致志的读书。
后来
,安阳
有一个叫韩姓的学者
,听到王冕专心读书的事
,感到非常惊奇
,便收他为学生。几年以后,王冕终于成为一个博
(bó)学多才的人。
阅读练习:
1、找出下面两个词在文中正确的解释
,在括号里打“

”。
(1)



①金石等撞击时发出的声音。(

②响亮的读书声。


(2)
诱惑

①吸引,招引


②使用手段,使人认识模糊做坏事


2、王冕夜里独自坐在佛像膝盖上读书,为什么不害怕许多面目狰狞的塑像?正确的答案是(
)。
A、王冕知道那些像是泥塑的,认为不值得害怕。
B、昏暗的灯光下,王冕看不见那些面目狰狞的塑像。
C、王冕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读书之中,对其他的东西熟视无睹。
3、文章是通过哪几件事来说明王冕勤奋好学的?
4、王冕勤奋好学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五、


清爽的秋天来了,天高云淡,秋风习习。树林里,枯黄的杨树和鲜红的枫树叶落下来,好像是几只翩翩起舞的彩色蝴蝶。虽然寒霜降临,可松树爷爷还穿着它那碧绿的长袍,显得更加苍翠,花园里,菊花争芳斗艳,红的如火,粉的似霞,白的像雪,美不胜收。果园里,柿子树上的叶子都落了,可黄澄澄的柿子却挂在枝上,像一个大大小小的橘黄的灯笼。红彤彤的苹果把树枝压弯了。秋天,果实累累,景色迷人,我喜欢秋天。
1.给短文加上一个适当的标题。
2.我也会写文中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
“黄”:




“绿”:




“红”:




3.在横线上填合适的词语。
的秋天
的落叶
的松树
的天空
的苹果
的菊花
4.短文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
六、
《秋天的月季花》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美丽的月季花,我和妈妈常常给它浇水、施肥,我很爱她,经常看着她出神。
她的茎是墨绿色的,又细又直,好像是花中的司令,显示自己的威武。她的叶子是翠绿色的,叶边呈齿轮形,好像是一把把锯尺。早晨,晶莹透亮的露珠顺着叶脉滴了下来,在阳光的照耀下,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花儿开得很漂亮,有的是花骨朵含苞欲放,像那娇羞的新娘,你越想看看她的美丽,可她越是遮着面不让你看;有的展开了两三片娇娇滴滴,刚刚露出了可爱的小脸蛋;还有的全都展开了,粉红的花瓣衬托着黄色的花蕊,显得格外醒目。秋风吹来,她轻盈起舞,真是婀娜多姿!当你走进我家时,你就会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花香引来了许多小蝴蝶,它们绕着花翩翩起舞。这时又飞来了几只小蜜蜂,它们的嗡嗡的唱歌,仿佛在为花儿和蝴蝶伴奏,真是有趣极了。
我喜欢月季花,因为她给秋天增添了一份美丽。人们常说,春天美丽,可我要说,秋天也同样绚丽多彩。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常常—(经常

好像—(仿佛

特别—(格外)
2.读短文填空。
A.月季花茎的颜色是(
),样子是

),叶子的颜色是(
),样子是(
)。
B.花儿开得很茂盛,有的(
);有的(
);
还有的(
)。
C.因为
,所以我喜欢月季花。
3.这篇文章把月季花写得多美呀!你知道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月季花的?
七、


人看见蝙蝠能在夜间飞行,就发明了雷达。看见鸟儿在高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就发明了飞机。海豚(tún)是游泳能手,潜水艇就是照它的模样造的。鸽子的眼睛能分(辩、辨)飞来的是敌人还是朋友,人造的监控器也能监(视、试)飞机和导弹。狗鼻子最好使,人就造出了电子鼻,能检(查、察)出地下煤气管道是不是漏气。
(1)
给这段话加上一个标题,写在横线上。
(2)
划去括号中错误的字。
(3)
用“√”选择下面带点字在词语中的正确读音。
模(mó
mú)样
飞行(xíng
háng)
导弹(dàn
tán)
(4)
这段共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5)
短文中写了哪几项有趣的发明?请写出来。
八、
《鲁班造锯》
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能工巧匠,也是一位十分伟大的发明家。传说现在木工所用的锯子就是鲁班(发现
发明)的。
一天,鲁班到一座高山上去寻找木料。突然脚下一滑,他急忙伸手抓住路旁的一丛茅草。手被茅草滑破了,渗出血来。
“怎么这不起眼的茅草这么锋利呢?”他忘记了伤口的疼痛,扯起一把茅草细细端详,(发现
发明)小草叶子边缘长着许多锋利的小齿。他用这些密密的小齿在手背上轻轻一划,居然割开了一道口子。
他想:要是我也用带有许多小锯齿的工具来锯树木,不就可以很快把木头锯开了吗?那肯定比用斧头砍要省力多了。
于是,他就请铁匠师傅打制了几十根边缘上带有锋利的小锯齿的铁片,拿到山上去做实验。果然,很快就把树木锯断了。
鲁班给这种新发明的工具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锯”。
1.“齿”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用音序查字法应查(
),再查音节(
),我会组词(
)、(
)。
2.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3.从文中找出近义词。
闻名——(

注视——(

竟然——(

4.“观察——-想象——-实验”让鲁班发明了“锯”。从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5、你还知道哪些发明家?他发明了什么?
6.用“要是…不就…
…既是…也是”各造一个句子。
(1)
(2)
九、
《端午节---吃粽子》
每年端午节,住在怡保的家婆便大忙特忙。
白天,她抹粽叶、洗糯米、腌猪肉、剥栗子、切鱿鱼丝、浸冬菇。
忙到子夜,桌上堆起像山一样高的粽子。不是传统的三角形的,而是厚实的椭圆形,每个足足一斤重。
凌晨一时,她正式生起炭火把粽子放入巨型的大锅里煮,彻夜地煮。她自己呢,也彻底夜不眠,守在炭炉边,不断地往火堆里添柴,在大锅里加水。垂在耳旁的鬓(bìn)发,为汗湿透,火光一照,银亮银亮的。
此刻,锅里的粽子,在她眼里,不是食物,而是“艺术品”。她脸上那股专注而执著的神情,让我想起烧陶的艺人。
天泛鱼肚白了,粽子还在锅里滚。……”
她把一夜不曾合眼的疲乏一股脑儿地抹到湿湿的面巾上,又去守她的粽子。粽子足足嘶叫了10个小时后,终于喷出了异香。
把粽子从锅内提出来,摆凉,然后,平均地分成了几份,搁(gē)进竹篮里,让她几个远道而来的儿子携回家去,给媳妇、给孩儿们吃。
粽子里各种材料的香味,深深地渗(shèn)进了粒粒分明、绝不粘口的糯米里,食毕,余香犹存。
别人问她秘诀,她说:“我的糯米不浸水,煮它十个小时,让它自然熟、自然香。”别人学她,总学不成。
原因是:别人买不到她独有的两项“材料”——耐心与爱心。
(1)按照原文填空。

)的大锅

)的面巾

)的糯米

)地添柴

)地渗进

)地煮
(2)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波浪线,再试着写一个比喻句。
(3)文中一次次写时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外婆家的粽子都有哪些特别之处呢?
十、《重阳节的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的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桓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
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了老人节。
1.这篇文章划分(
)个段落。
2.最后一段共有(
)句话。
3.为什么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4.恒景降妖用了

。他的家里都还有
人。
5.
哪一句话概括了桓景为什么要拜师学艺?在文中划出来。
6.
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桓景是个什么样的人?从他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十一、
《西沙群岛的白鸟》
白鸟是西沙群岛数量最多的鸟,它们成群结队的在海面上飞。
当它们纷纷落在树上时,绿色的树林就像飘进了朵朵白云,远远望去白茫茫的一片。形体最大的海鸟叫信天翁,它的一只翅膀就有教室的大黑板那么大。
最珍贵的海鸟是野鸭,它的羽毛可以做高质量的滑雪衣。最勇敢的海鸟是海燕,当骤风雨来临的时候,别的鸟都躲起来,可海燕却在海面上迎着风浪高兴地飞来飞去,一点也不害怕。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打上“√”:
⑴成群结队
①聚,合。
②收来,完了
⑵暴风雨
①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
②过分急躁的。
2、这段话写了
种海鸟。最多的是
,最大的是
,最
的是
野鸭,最
的是海燕。
3、海燕是最勇敢的海鸟是因为

4、哪句话最能看出白鸟很多,“_______
”划出来。
5、这段话写的是:
景象。
十二、
《漓江风光》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色的小船,颜色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色的游泳圈,真是色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色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

安静—(

丰收—(

2、读短文,补充词语。
色彩(
)、

)六色

热闹(
)、美不(

生机(
)、

)诱人

颜色(
)、更加(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欢比喻句、拟人句子抄下来。
比喻句:
拟人句: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

5、短文按
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色。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色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语句写下来。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十三、
《“煮书”的学问》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习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 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三个字的词语,并填在括号里。
①心里怎么想,手就怎么做,形容运用自如。(

②一下子明白过来。


③心里不明白,不理解。


2、你认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意思是:

3、杜甫是怎样“煮书”的,请用“~~~~~”画出相关部分的句子;我们学语文该怎样“煮书”?请用“
”画出相关部分语句。
4、“煮书”有什么好处?你今后打算怎样学好语文呢?
十四、
《说石榴》
妈妈买回来两个石榴。我发现石榴并不好看。一层粗糙的黄皮,土里土气的,在它的上面还有一个裂口,像咧着嘴在傻笑。我不明白这儿怎么会有一个裂口。妈妈告诉我,那是石榴开花的地方。
我打开石榴的黄皮,啊!里面全是水晶珠子似的非常美丽的籽儿。它们挤得紧紧的,长得满满的,真是好看极了。那一粒粒籽儿吃在嘴里,甜甜的,酸酸的,真是味道好极了!我和妹妹都说石榴好吃。
妈妈对我们说:“石榴不仅籽儿好吃,它的皮还有用呢!它是一种专门治拉肚子的中药。”吃着石榴,想一想妈妈的话,我懂了,看事物可不能只看外表!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光滑(

内心(

糊涂(

2.填空。
(1)说石榴不好看是因为
(2)说石榴好看是因为
(3)说石榴有用是因为
3.下面哪一句是比喻句,在括号里打“√”。
(1)它的上面还有一个裂口,像咧着嘴在傻笑。(

(2)里面全是水晶珠子似的非常美丽的籽儿。(

4.用一句话写出短文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5.读了短文你懂了吗?为什么“看事物可不能只看外表”?
十五、
《三个朋友》
有三个朋友,他们从小就在一块,挺要好的,长在以后,分手到外地去工作了。其中有一个朋友,在一个hánlěnɡ(
)的冬天里,生活碰到了困难,他迫切需要一件棉衣。那两个朋友知道了,一个尽快把自己身上的一件旧棉衣寄去,免得那个朋友ái
dòng(
)。还有一个朋友只寄去一封信,说了一大堆好听的话,信里还说:“我只有一件棉袄,自己要穿,等以后再想办法吧。”
后来,这个需要棉衣的朋友生活变好了,什么都不缺了。他请来两个朋友,到家里做客。当时没有送棉袄的朋友,这回带来一件zhǎnxīn(
)的狐皮袄,那个原来需要棉袄的朋友说:“谢谢你的好意,不过我现在什么也不缺少。我当时就有一件比狐皮袄更宝贵的棉袄。”
说完,他拿出了那件旧棉袄给这朋友看。
1、读拼音,在括号里写出词语。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朋友
一(
)书信
一(
)巨石
一(
)棉衣
一(
)好话
一(
)松林
3、填空。
当一个朋友迫切需要一件棉衣时,两个朋友知道后,一个
;另一个
4、读读想想。
“我当时就有一件比狐皮袄更宝贵的棉袄。”
(1)宝贵是什么意思?“宝贵的棉袄”指的是哪件?
(2)为什么说那件旧棉袄比这件崭新的狐皮袄更宝贵呢?
十六、
《爱心》
近中午了,赶集的人形成一条奔流的人河。
在人流中,一个小姑娘正推着满满一车杏子摇摇晃晃地走着。路窄,人挤。突然,“唿啦”一声,黄澄澄、水灵灵的甜杏儿在地上滚动起来。呀!无数只脚就要踩到杏子,怎办?……”这时,一个洪钟似的喊声压倒吵嚷声:“千万别动!”人群立时静下来,接着,一个拄拐棍的老人弯腰去捡杏子,一个抱孩子的妇女弯腰去捡,一个红领巾弯腰去捡,一个小伙子弯下腰……
“完了!”姑娘心头一颤,五年前也是这样被抢劫一空。他在回忆…
“闺女,别着急。”老人把捡到的杏子放进车里,打断了姑娘的追忆
“姑姑,给你。”妇女怀中的孩儿用小手捧着杏儿喊。红领巾踮着脚,努力把捧杏的手伸过来……姑娘不敢相信自己,她擦去泪花,睁大眼睛:不错,都捡回来了,满满的一车杏子。这时,一股清凉的风儿轻轻飘来,姑娘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脸上泛起了红晕,似一朵乍放的红彤彤的花,可泪花又蒙住了她的眼……噢,是风儿吹到这弯弯的小路上,吹走了千万人心头的炎热,吹开了姑娘脸上的花……
(1)联系上下文,将下列的词换个词,意思基本不变。
立时(

乍放(

奔流(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炎热
(
)
紧锁(
)
摇摇晃晃(
)
(3)摘录一个比喻句。
(4)文章中两次写到姑娘的泪水。第一次姑娘“掩面哭泣”是因为(
)第二次“泪花又蒙
住了她的眼”是因为(
)。
(5)写出短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