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 课内阅读专项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期末复习 课内阅读专项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7 12:42:08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
课内阅读专项
1.(1)





。点拨方法:结合课文原文作答。
(2)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点拨方法:抓住“安静”寻找对应句子。
(3)鸟、蝴蝶、猴子、松鼠、山狸
突出民族小学的特点:处在大山深处,森林茂密,动物众多。
点拨方法:结合全文内容作答。
(4)安静——平静
好奇——
惊奇
许多——繁多
(5)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
苗族、壮族、回族。
2.(1)很早、中午、傍晚
点拨方法:仔细阅读选文找到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来。
(2)早晨是绿色的,中午是金色的,傍晚又变成绿色的。
点拨方法:找到描写草地颜色变化的词语。
(3)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4)只要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就会有所发现。
点拨方法:结合课文内容作答。
3.
(1)外形
动作
惹人喜爱
点拨方法:理解段落中每句话的意思后去概括灰雀的特点。
(2)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3)仰望意思是
:抬头向上看。
因为灰雀在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气息唱歌
,所以列宁看它时必须抬起头来。
(4)白、灰、粉红、深红
(5)(1
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2
引起人们的喜欢和爱护。
(3
来来去去不止一次。
造句:小鸟在树上婉转地唱歌。
4.(1)捉迷藏
一块大石头
(2)亮晶晶
金灿灿
胖乎乎
甜蜜蜜
来来往往
舒舒服服
确确实实
高高兴兴
跑来跑去
走来走去
绕来绕去
说来说去
点拨方法:仿写具有相同结构的词语即可。
(3)小明一到家就帮妈妈干活。
(4)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
中国贫油
5.(1)叶绍翁
《夜书所见》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2)秋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点拨方法:结合诗句中和秋季有关的词语作答。
(3)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6.(1)(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
点拨方法:中心句一般出现在句首或句末。
(2)黄色
红色
金黄色
橙红色
紫红
淡黄
雪白
(3)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田野像金色的海洋
拟人句: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点拨方法:结合比喻句和拟人句的定义作答。
(4)菊花还会有红色、黄色、橙色、
青色、蓝色、
黑色等。
7.(1)(1
蔷薇绽开了笑脸
(2
睡莲从梦中惊醒
(3
万寿菊欣然怒放
(4
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5
月光花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6
昙花含笑一现
点拨方法:观察例句特点:运用拟人描写植物。
(2)第一句。
(3)拟人
(4)复苏------苏醒
伸展---------舒展
早晨-------凌晨
美丽------艳丽
开放---------绽开
(5)兰花、梅花、荷花、月季花、芍药。
8.(1)(密切)的关系
(淡雅)的花蕾
(美丽的笑脸
点拨方法:仔细阅读选文,从文中寻找答案。
(2)①
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3)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
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4)指美好的事物出现的时间很短。
9.
(1)“风餐露宿”
表明孔子途中生活艰苦

“日夜兼程”
表明子求知若渴的的迫切心理
。“终于”
表明孔子在路途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
点拨方法:结合句子意思和选文内容作答。
(2)说明孔子为了求学不怕吃苦。
(3)⑴
温故而知新。⑵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4)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点拨方法:根据自己平时的积累作答。
10.(1)

飘动)(
隆隆
)
(茂盛)
(滋润万物)

大地

(
江河
)
(2)盘古的身体部分
发生的变化
双眼
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四肢
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肌肤
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血液
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汗水
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3)总分段式
(4)开天辟地
醒了以后
天地
分开以后
累的倒下后
点拨方法:根据选文内容作答。
11.(1)碧水东流至此回
孤帆一片日边来
(2)《静夜思》、《赠汪伦》
(3)(从中间断开)、(
通)、(高高的耸出)
(4)两岸青山相对出
12.(1)(4)句话,第一句写(鸟多),第二句写(
树多),第三句写(鸟蛋多),最后写(鸟粪多)。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一句)。
点拨方法:根据标点符合或者看句子是否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去判断,中心句一般出现在句首或句尾。
(2)鸟的天下
一片片
各种
遍地
厚厚
(3)岛上(鸟)多,(
鸟蛋)多,(
鸟粪)也多。
(4)峨眉天下秀,三峡天下雄。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13.(1)合二为一:把两种事物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大显神威:显示出神奇的威力。庞然大物;
外表上庞大的东西。
(2)一分为二(合二为一)防守(进攻)
失败(胜利)短处(长处)井然有序(乱成一团)
(3)发明家在与朋友对打的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枪口、炮口。进而把两者结合在一起,发明了坦克。
(4)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大败敌军。
(5)既指打仗中胜利的一方,也指取得成功的一方;既指创造出伟业的人,也只生活中有创新的人;既指对社会有很大贡献的人,也只有小小发明的人。
点拨方法:结合最后一自然段意思作答。
14.(1)(2)热烈
持久
平息
情绪
一摇一晃
(3)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点拨方法:结合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定义去找到对应的句子。
(4)两次。第一次是因为英子敢于走上讲台的勇气打动了同学们,同学们对她给予了鼓励和信任。第二次是因为英子讲故事表现优异,同学们对她的赞扬和鼓励。
(5)“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时,英子感到有无数双嘲笑的眼睛盯着她,内心很自卑、难堪、痛苦。“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时,英子内心充满了自信,感到了同学们的关爱与温暖。
15.
点拨方法:本题主要考查了课文内容的理解,解题时一定要掌握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1)紧紧
棒棒糖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2)指文中小女孩
(3)这是妈妈对金吉娅所做的事的肯定与赞赏。
(4)你是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你有同情、仁爱之心。我要向你学习。
(5)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内阅读专项
课内阅读专项
1.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大家一起读
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
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同学们读课文。下课了,
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

)摔跤(

做游戏

)招引来许多小鸟(

连松鼠


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1)
在文中(
)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用横线画出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3)
在这段话里,作者写了鸟、蝴蝶、猴子、松鼠、山狸等几种小
动物。作者之所以写这些小动物,是为了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安静——(

好奇——(

许多——(

(5)民族小学的学生来

不同的民族。我能另外写出三个少数民族的名字

2.
有一天,我起得很早去钓鱼,发现草地并不是金色的,而是绿色的。中午回家的时候,我看见草地是金色的。傍晚的时候,草地又变绿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来到草地上,仔细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瓣是合拢的。原来,蒲公英的花就像我们的手掌,可以张开、合上。花朵张开时,它是金色的,草地也是金色的;花朵合拢时,金色的花瓣被包住,草地就变成绿色的了。
(1)这段话里表示时间的词语有:
(2)草地在一天中的颜色有哪些变化?
(3)你知道草地在一天之中为什么会变颜色呢?
(4)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3.
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1)这段话从(
)和(
)两方面来描写了灰雀的
的特点的。
(2)用横线画出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
(3)“仰望”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列宁看灰雀时,为什么要仰望?
(4)这段话里表示颜色的词语有:

(5)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择一个词语造句。
(1
婉转:
(2
惹人喜爱:
(3
来回:
造句:用
婉转

4.
李四光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小时候,他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

)的游戏。每次他都爱藏在(
)的后面。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一听到小伙伴的脚步声,他就悄悄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时间长了,他对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这么大的一块石头,是从哪儿来的呢?
(1)在(
)内填上恰当的词语。
(2)照样子写词语。
孤零零(ABB式):
严严实实(AABB式)
转来转去(ABAB式)
(3)用“一……就…..”造句

小明一到家就帮妈妈干活。
(4)李四光为我国的石油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根据他的研究成果,我国先后找到了


,等大油田,摘掉了“
”的帽子。
5.
读诗句回答问题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1)这首诗是南宋诗人(
)写的,诗的题目是

)。
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2)诗中写的是哪一个季节 从哪句诗可以看出来?
(3)我还知道作者写的另一首诗:
《游园不值》
6.
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 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1)用(
)括出本段的中心句。
(2)“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知道这盒颜料有哪些颜色?请写在下面:
(3)用“
”画出文中所有的比喻句。并写出一处拟人句。
拟人句: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
(4)菊花还会有什么颜色?请你补出文中,,,,省略号部分的内容。
菊花还会有
等。
7.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1)仿照例句写话。
例: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1
蔷薇
(2
睡莲
(3
万寿菊
(4
烟草花
(5
月光花
(6
昙花
(2)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3)这段短文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4)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复苏------苏醒
伸展---------舒展
早晨-------凌晨
美丽------艳丽
开放---------绽开
(5)我还能写出几种花的名字

8.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从文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的关系

)的花蕾

)的笑脸
(2)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因有两个:


(3)昙花为什么不在白天开花呢?用

”在文中划出。
(4)你知道成语“昙花一现”的意思吗?试着写一写。
9.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体会划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相距上千里”
“风餐露宿”
表明孔子
。“日夜兼程”表明孔子
。“终于”
表明孔子
(2)你从第二段这句话中体会到的什么?
(3)我会补充孔子的名言。






(4)你还知道孔子的那句名言?
10.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的云
(
)的雷声

)花草树木

)的雨露
辽阔的(

奔流不息的(
)
(2)
根据短语内容连线。
盘古的身体部分
发生的变化
双眼
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四肢
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
肌肤
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血液
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汗水
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3)这一段先总写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然后分别从盘古身体的每一部分来具体些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构段方式叫
(4)这篇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
)的故事。在说明“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的背景之后,先是讲了盘古(
)所做的事,以及

)的不同变化;然后叙述天地(
)盘古所做的事;最后讲了盘古(
)后身体发生的变化。
11.
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两岸青山相对出

(1)
补充完整
(2)
《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
),我还会背他的许多
诗,如:(《
》)(《
》)
(3)写出加点字的意思。(


)(

(4)哪句诗把本来静止的山写活了?
12.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
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1)这段文字共有(
)句话,第一句写(
),第二句写(
),第三句写(
),最后写(
)。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是(
)。
(2)用“
”画出表示多的词。
(3)因为西沙群岛的树多,所以岛上(
)多,(
)多,(
)也多。
(4)写出你积累的有关祖国风光的谚语:如: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13.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916年9月15日,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
,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合二为一:
⑵大显神威:
⑶庞然大物: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合二为一(

防守(

失败(
)短处(
)井然有序(

(3)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4)坦克在战场上发挥了哪些作用
(5)你怎样理解最后一段的“胜利者”
14.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huǎng
huàng√)地走上了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jiāo
jiào√)室里骤然间(jiān√
jiàn)响起了掌声,那掌声(
)而(
)。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
),英子也镇定了(
),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
)地走下了讲台。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并打上“√”。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想一想,做一做。在老师让英子上讲台讲故事时,英子起初的动作和神态是怎样的?用“
”画出。
(4)同学们一共给了英子几次掌声?每次的原因是什么?
(5)英子用同样的姿势走上和走下讲台,但两次的心理有什么不同?
15.
我发现
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
我有些生气
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我(
)地拥抱着金吉娅。这个圣诞
节,她不但送给我们(
),还送给我们(
)、(
)、(
)和(
),以及一个陌生女孩(
)的笑脸。
(1)按原文填空。
(2)“一个陌生的女孩”指的是谁?
指(

(3)
为什么说“金吉娅送给 ”?
(4)
你想对金吉娅说些什么?
(5)给第一段加上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