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
( http: / / www.21cnjy.com )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诗中生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读诗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并会背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诗的意境。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诗歌朗诵音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逦,吸引了古往今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初读古诗,熟悉诗歌内容。(学生评议标准为熟读。)
3、回忆古诗的学习要点:字、词、句、篇。
4、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5、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6、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诗人。通过查找资料,你知道了哪些关于李白的情况?
2、说说自己知道的古代大诗人的名字,交流自己知道的关于李白的情况。
3、个别读诗题,认识“庐、瀑”二字。
4、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些有关于李白生平的知识呢?
5、通过课件展示李白生平,了解李白诗作的特点:奇特的想象,比喻;出神入化的夸张。
6、体会诗歌的意境,开展朗读竞赛。(评价要求为在读出瀑布磅礴的气势同时,读出语言的描绘的魅力。)
7、理解古诗。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
( http: / / www.21cnjy.com )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
1、出示图画:“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你读懂了诗歌的哪些词句呢?组织交流,对错误的理解引导纠正。
3、哪些地方需要老师或同学帮助你理解?适时点拨指导。
4、你觉得庐山的瀑布怎么样?为什么?
5、想象自己就是诗仙李白,此时站在庐山瀑布前,看到这壮丽的景象,会怎样吟诵这首抒发自己感情的诗歌呢?
6、你最喜欢哪句诗?为什么?
7、用自己的话说图意,描述瀑布的高大雄伟,想象诗人的心情。
8、交流读懂的地方和自己的感受,主动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
9、抓住诗中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首诗的大意。想象,并反复吟诵,体会感情。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原因,感受诗歌中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五、课堂总结:
1、学生自由诵读自己课外积累的李白的古诗。(力争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
2、交流自己的想法。
3、交流自己喜欢的音乐。听音乐,配乐朗读。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诗歌;
2、听写生词。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