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讲 近代化的探索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近代化的探索异同
◆考点一: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发端 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 。代表人物:中央: ;地方: 、 、左宗棠、 。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前期:19世纪60——70年代: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特点
1861年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
曾国藩、李鸿章
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1866年
左宗棠
远东最大的船厂
后期: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特点
1872年
轮船招商局
中国近代第一个最大轮船工具
1893年
张之洞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钢铁厂
1893年
湖北织布局
3.结果 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4.评价 (1)性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 ,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作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 近代企业;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 作用;(3)地位: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 。
◆考点二:戊戌变法
1.背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2.代表人物 等。
3.经过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其他省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 ”。 年6月11日,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4.主要内容 (1) 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方面,鼓励 兴办工矿企业;(3)文化方面,开办 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4)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结果:1898年9月, 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史称“百日维新”)
5.意义和影响 变法诏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技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 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7.失败原因 (1)维新派没有实力,又不发动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所以自上而下的变法注定要失败;(2)顽固派势力强大。
8.历史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考点三:孙中山 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孙中山:(1866~192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主要革命活动:(1)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 。之后,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同年,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 ”;(3)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4)武昌起义之后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 年,在广州召开 ,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6)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兼任总理。
2.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地位: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3)武昌起义: 年 月 日夜,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发动起义,起义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经过激战,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这一年是农历 ,史称“辛亥革命”。
(4)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5)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 。
(6)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使 观念深入人心。
(7)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 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考点四:新文化运动
1.历史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北洋军阀政府推行 的反动政策。
2.兴起时间 年9月, 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旗帜 “ ”和“ ”。
5.宣传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6.主要内容 (1)提倡 ,反对独裁专制;提倡 ,反对迷信盲从;提倡 ,反对旧道德;提倡 ,反对旧文学;(2) 宣传马克思主义。
7.地位和作用 (1)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 和 ,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 或 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1.洋务运动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三民主义
(1)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是指“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解决国民经济生活,并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3)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由于阶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三民主义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弱点,主要是未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没有提出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等等。这些都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因此它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三民主义是旧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因此又称为“旧三民主义”。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1)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维新运动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3)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4)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封建统治者)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4.中国近代化进程
阶段
事件
主要口号
学习内容
领导阶级
地位
总的特点
第一阶段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西方科学技术(器物)
地主阶级
近代化的开端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第二阶段
维新变法
变法、图强
西方政治制度(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资产阶级革命派
完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三阶段
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西方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5.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2017?深圳)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为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在1862年创办了 ( )
A、京师同文馆 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 D、北洋海军
2、(2015?贵州黔西南)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3、(2015?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4、(2016?潍坊)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5、(2017?南京)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C、出版机构 D、新式学堂
6、(2016?百色)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7、(2015?海南)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8、(2017?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9、(2015?四川省自贡)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10、(2016?自贡)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定国是诏》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 B、B C、C D、D
11、(2015?湖北恩施)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12、(2016?南昌)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三民主义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3、(2017?呼和浩特)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承担过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包括( )①北京②延安③南京④重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2016?自贡)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15、(2016?长沙)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B、出国留学的青年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D、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16、(2015?新疆乌鲁木齐)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7、(2017?连云港)“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 )
A、“求富”“科学” B、“共和”“科学”???C、“民主”“科学” D、“共和”“民主”
18、(2017?徐州)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19、(2017?山西)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20、(2017?黔东南)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 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21、(2017?岳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源远流长】材料一: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博大精深】材料二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4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36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 42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46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西交融】材料三: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权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材料四: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陈独秀)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状进行反思……他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中国才有救。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与时俱进】材料五:雷锋精神犹如一座魏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人民日报》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学术繁荣的局面”指什么?在这个局面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代表人物是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发明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是哪一部?湖南古代书法家中独创“欧体”的是谁?
(3)依据材料三谈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为救中国发起了什么运动?
(5)依据材料五,请说说“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1、(2017?江苏东海模拟)《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2017?娄底一模)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17?湛江模拟)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C、修建了铁路,极大 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4、(2016?营口四模)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成立强学会B、公车上书C、创办万国公报D、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
5、(2017?河南二模)历史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下列历史事件其相互联系,最恰当的是(??? )
A、A B、B C、C D、D
6、(2017?商丘拓城二模)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救国图存,变法自强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7、(2017?清丰二模)1909年,上海的一位管家给在外地的男主人打电话。下列通话内容有可能出现的是(??? )
A、“先生,少爷中状元了!”B、“先生,报纸上说京张铁路通车了!”C、“先生,我让服装店给你赶制一套中山装。D、“先生,大小姐想从账房支钱买哥伦布发现美洲420周年纪念金币。”
8、(2017?汕头模拟)《纽约时报》是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以下是其对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报道的新闻标题检索(如下表)。判断这一事件是(??? )
关键词
中国
袁世凯
孙中山
满清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报道篇数
257
67
26
51
38
50
25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9、(2017?承德模拟)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八(1)班同学就“1912?6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C、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10、(2016?汕头模拟)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这里的“闪电”和“曙光”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1、(2017?广东揭阳模拟)《革命》发行的时间(中国民国十四年十二月)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2、(2017?河南模拟)《中国近代经济史》中说:“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令,鼓励创办实业,发展近代工业。”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后我国民族工业开始起步B、辛亥革命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D、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13、(2017?汕头模拟)《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材料说明了(???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C、辛亥革命依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D、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是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14、(2017?鄂尔多斯二模)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比较,错误的是(??? )
A、都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B、发起的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都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D、公车上书和兴中会成立分别是其运动开始的标志
15、(2016?安徽模拟)2015年“中国梦”“正能量”入选“中国流行语”排行榜。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90多年的探索历程,实现了中国人的哪些梦想(?? )
A、?独立梦、强国梦、回归梦、飞天梦B、振兴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C、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D、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16、(2016?深圳坪山模拟)陈独秀《新青年·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自由 C、自由和平等 D、民主和科学
17、(2017?济南模拟)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18、(2017?潍坊一模)郑板桥认为写章要做到“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李大钊认为写文章要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能反映他“铁肩担道义”的是(??? )
A、首倡使用白话文B、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C、大力兴办洋务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016?汕头模拟)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017?新余模拟)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21、(2017?扬州模拟)近代化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以来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它包括: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自由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通过学习,小刚发现东西方近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请你跟他一块探究。材料一:(图1)北师大版九上教材目录材料二:(图2)北师大版八上教材目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的近代化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经济领域的近代化离不开哪两大历史事件?概述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源于哪一历史事件?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率先尝试学习西方的哪种政治体制?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分析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原因。
第6讲 近代化的探索
●了解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初步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列举《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了解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知道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了解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了解北洋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
●知道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西近代化的探索异同
◆考点一:洋务运动
1.洋务运动的发端 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目的:强兵富国,以维护清朝统治。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2.洋务运动的内容
前期:19世纪60——70年代: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特点
1861年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
1865年
曾国藩、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当时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
1866年
左宗棠
福州船政局
远东最大的船厂
后期: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时间
举办者
企业名称
企业特点
1872年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中国近代第一个最大轮船工具
1893年
张之洞
汉阳铁厂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钢铁厂
1893年
湖北织布局
3.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4.评价 (1)性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2)作用: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虽然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3)地位:是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开端。
◆考点二:戊戌变法
1.背景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康有为屡次上书警示。
2.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等。
3.经过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其他省的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4.主要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2)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3)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4)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结果: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下令逮捕维新人士,戊戌变法失败。(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史称“百日维新”)
5.意义和影响 变法诏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技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6.性质 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7.失败原因 (1)维新派没有实力,又不发动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所以自上而下的变法注定要失败;(2)顽固派势力强大。
8.历史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考点三:孙中山 辛亥革命
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孙中山:(1866~192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伟人。主要革命活动:(1)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了兴中会。之后,领导了多次武装起义;(2)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同年,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3)1911年,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4)武昌起义之后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5)1924年,在广州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6)1924年5月,在广州黄埔创办黄埔军校,兼任总理。
2.三民主义 (1)内容:“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地位: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辛亥革命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3)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发动起义,起义士兵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经过激战,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武昌起义胜利后,全国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形成席卷全国的革命浪潮。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史称“辛亥革命”。
(4)中华民国成立: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齐聚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5)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7)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窃取了,袁世凯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
◆考点四:新文化运动
1.历史背景 中华民国建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北洋军阀政府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
2.兴起时间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旗帜 “民主”和“科学”。
5.宣传阵地 《新青年》杂志、北京大学。
6.主要内容 (1)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2)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7.地位和作用 (1)性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2)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3)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1.洋务运动
“洋务”指一切涉外的事务。“洋务运动”即洋务派为了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洋务运动破产。这其中的原因固有许多,但最根本的是不触动封建制度,布新而不除旧,这是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表现在: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第三,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三民主义
(1)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正式成立,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2)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变半殖民地的中国为民族独立的中国;“民权主义”是指“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即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生主义”是指“平均地权”,即试图通过解决土地问题解决国民经济生活,并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
(3)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由于阶级和历史条件的局限,三民主义也存在自身的一些弱点,主要是未正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没有提出正确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等等。这些都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因此它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三民主义是旧时期的产物,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因此又称为“旧三民主义”。
3.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
(1)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维新运动开辟了道路。
(2)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3)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4)洋务运动是由地主阶级(封建统治者)领导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4.中国近代化进程
阶段
事件
主要口号
学习内容
领导阶级
地位
总的特点
第一阶段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西方科学技术(器物)
地主阶级
近代化的开端
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
第二阶段
维新变法
变法、图强
西方政治制度(制度)
资产阶级改良派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辛亥革命
民族、民权、民生
资产阶级革命派
完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三阶段
新文化运动
民主和科学
西方思想文化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5.对四次近代化探索联系和区别的理解
(1)联系:都是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努力。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戊戌变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而新文化运动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政治制度以后又一个层次的学习,即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2)区别: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反对封建主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但戊戌变法采用的是改良的方式要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辛亥革命是采用暴力革命方式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3)探索的经历:从学习西方军事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1、(2017?深圳)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为培养外语翻译人才,在1862年创办了 ( )
A、京师同文馆 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 D、北洋海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京师同文馆的识记能力。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为了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于1862年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用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京师同文馆的识记能力。
2、(2015?贵州黔西南)标志着中国近代化开端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洋务运动有关问题的认识。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区分比较概念——近代史和近代化的理解能力。
3、(2015?内蒙古包头市、乌兰察布市)不列颠的枪炮使洋务派深刻认识到:“自强之道,以育人才为本;求才之道,尤宜以设学堂为先”,因此洋务派在各地创办外语学堂和军事技术学堂。这些洋务学堂的创办(??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C、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 D、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题文中的“育人和洋务学堂”起到的作用是培养新式人才。分析四个选项,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和建立起先进的工业化体系是洋务运动创办的企业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和培养人才有关,故答案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学生材料阅读与信息提取能力,并能与教育这一主题挂起钩来。
4、(2016?潍坊)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答案】D 【解析】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在李鸿章等人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军事工业相继问世。所以D是正确的选项,故选D。【点评】考查了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点。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5、(2017?南京)1876年,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他强调兴办( )
A、军事工业 B、民用工业C、出版机构 D、新式学堂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976年)、人物(李鸿章)和“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以及所学可得知,李鸿章等人提出了自强和求富,洋务运动前期李鸿章等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符合题意的是民用工业。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
6、(2016?百色)有学者这样评述:“戊戌变法运动是近代中国新生的资产阶级的首次登台表演,虽然结局惨烈,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堪称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A、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答案】C 【解析】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变法前后,康有为、梁启超等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促进了西方先进文化的传播,也促进了思想解放、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意义。本题掌握戊戌变法的意义。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材料能力。
7、(2015?海南)1895年的公车上书中,康有为痛陈《马关条约》的危害,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
A、拒和 B、迁都 C、变法 D、革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强烈主张拒和、迁都、变法。最终得以实践的只有光绪帝实行变法。拒和、迁都没有得以实践。故正确答案是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戊戌变法全过程的把握和了解,哪些实现了,哪些只说了没有付诸实践。
8、(2017?河南)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 )
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1898年康有为等领导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传播了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9、(2015?四川省自贡)某班学生编导一场历史剧涉及到以下素材。主题:维新变法;地点:北京;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光绪皇帝;纲领:《定国是诏》。请判断,此剧中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894年(农历甲午年) B、1901年(农历辛丑年)C、1898年(农历戊戌年) D、1911年(农历辛亥年)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有关知识的认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请求变法的“公车上书”, 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1898年6月,光绪帝在北京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开始。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难度小,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时间。
10、(2016?自贡)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公车上书
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B
百日维新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定国是诏》
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
D
戊戌政变
提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起了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A说法正确。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定国是诏》的颁布,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正式开始;戊戌政变,最终使得光绪帝丧失了政权。BCD说法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戊戌变法的有关内容。注意准确识记公车上书的有关内容。
11、(2015?湖北恩施)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
A、兴中会 B、中国同盟会 C、华兴会 D、强学会
【答案】B 【解析】题干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孙中山的相关知识的准确理解与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05年,面对国内出现的众多革命团体,孙中山提出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中国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容易误选A、兴中会。
12、(2016?南昌)2016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150周年诞辰纪念日。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人文主义 B、三民主义 C、自由主义 D、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孙中山。理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3、(2017?呼和浩特)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承担过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包括( )①北京②延安③南京④重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并商议召开国会事宜,此为中华民国第一个法定首都。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袁世凯定都北京。袁死后,北洋军阀陷于分裂,北京政权先后被各派系军阀所轮流占据;中日战争时期,国民党迫于战争形势,将首都由武汉迁至重庆,此为陪都。延安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的总后方。不是国民党的首都。故选①③④。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成立以后,承担过民国首都职能的城市。
14、(2016?自贡)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B、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C、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ABC所述观点都与史实相符。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而不是封建制度。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认识.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
15、(2016?长沙)1916年,《青年杂志》正式更名为《新青年》。下列最符合100年前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 )
A、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 B、出国留学的青年C、宣传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年 D、用白话文写作的青年
【答案】A 【解析】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称《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最符合当时中国新青年标准的是具有民主科学思想的青年。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青年杂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新文化运动与《青年杂志》。
16、(2015?新疆乌鲁木齐)在某校八年级(8)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李伟同学的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B、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C、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史实。洋务运动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图强,这次上书轰动全国,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但它不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五四爱国运动。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学生需注意是否定性的逆向选择题,D是一个知识性错误。
17、(2017?连云港)“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一切的黑暗。”这里的“两位先生”指(?? )
A、“求富”“科学” B、“共和”“科学”???C、“民主”“科学” D、“共和”“民主”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是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分别是“德先生”和“赛先生”,“德先生”是指Democracy——民主的译音,“赛先生”是指science——科学的译音,可见“两位先生”指的是“民主”“科学”,故本题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18、(2017?徐州)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 )
A、胡适 B、李大钊 C、陈独秀 D、蔡元培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胡适。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有关知识。本题难度适中。
19、(2017?山西)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关于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相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反对封建制度的黑暗 B、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C、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B 【解析】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都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对资本主义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新文化运动两面旗帜中民主涉及政体,而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未涉及与政体相关的内容。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一般,考查的是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共同点的知识。
20、(2017?黔东南)中国近代化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发展过程,呈现“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人民不懈的探索精神。下列探索中的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民主”“科学”?? ②三民主义?? ③变法图强?? ④“自强”“求富”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 ①④②③ D、④①②③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①“民主”“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②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③变法图强是维新变法的思想;④“自强”“求富”是洋务运动的口号。根据我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再到新文化运动,可知先后顺序是④③②①。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知识。
21、(2017?岳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源远流长】材料一: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互相辩论,形成了学术繁荣的局面。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博大精深】材料二
第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34第8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 36第9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 42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46
──《高中历史(必修三)》【中西交融】材料三: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权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材料四: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陈独秀)对中国历史和中国现状进行反思……他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中国才有救。 ──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与时俱进】材料五:雷锋精神犹如一座魏然矗立的灯塔,始终放射出夺目的光芒,照亮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雷锋身上体现出爱党爱国、助人为乐、敬业奉献、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德,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 ──《人民日报》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学术繁荣的局面”指什么?在这个局面中主张“以法治国”的代表人物是谁?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一发明为后来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是哪一部?湖南古代书法家中独创“欧体”的是谁?
(3)依据材料三谈谈伏尔泰为什么推崇孔子思想?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后,陈独秀为救中国发起了什么运动?
(5)依据材料五,请说说“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答案】(1)“百家争鸣”;韩非子。(2)指南针;《西游记》;欧阳询。(3)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人相互关爱,体现博爱的精神,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这些思想有利于伏尔泰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意思相近即可)。(4)新文化运动。(5)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解析】(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随着当时社会的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对春秋战国时政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深受秦国国君的赏识。
(2)北宋时期,指南针发明并用于航海,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这为后来郑和下西洋和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根据题干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魔小说”这一关键点,可知是《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描绘了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欧阳询(557年--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欧阳询与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欧阳询是湖南古代书法家中独创“欧体”的人。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仁”的学说,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所以材料三,“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从材料三的“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可以看出伏尔泰推崇孔子思想的原因是认为孔子思想是反封建专制的武器。
(4)依据材料四的关键信息“陈独秀……认为只有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中国才有救”判断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5)雷锋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依据材料五的关键信息“雷锋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围绕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部分来总结即可。故答案为:(1)“百家争鸣”;韩非子。(2)指南针;《西游记》;欧阳询。(3)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开明君主制;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要求人相互关爱,体现博爱的精神,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这些思想有利于伏尔泰宣传自己的思想主张(意思相近即可)。(4)新文化运动。(5)雷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点评】本题把百家争鸣、中国古代科技、文学艺术成就与伏尔泰的观点、新文化运动联系起来,综合性强,要注意区分。
1、(2017?江苏东海模拟)《同治夷务》中写道:“查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持这一观点并付诸实施的是(???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结合课本所学,19世纪中后期,中国洋务派掀起一场洋务运动,创办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A符合题意。BC项是侧重学习西方政治的,D侧重学习西方思想,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
2、(2017?娄底一模)某小组确定的学习主题是“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与该主题直接相关的有(??? )①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 ②废除科举制创办京师大学堂③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 ④建成了北洋水师等近代海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等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洋务派起初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废除科举制是1905年,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所以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有①③④。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
3、(2017?湛江模拟)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这一运动没能挽救腐朽的清王朝,但在客观上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
A、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B、创建了三支近代海军,增强了海防力量C、修建了铁路,极大 地提高了交通运输能力D、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答案】A 【解析】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A。【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洋务运动的知识。
4、(2016?营口四模)揭开戊戌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成立强学会B、公车上书C、创办万国公报D、康有为被请到总理衙门问话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895年“公车上书”是维新理论宣传发展到政治运动,其他项是理论宣传的表现。所以答案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的是公车上书的知识。
5、(2017?河南二模)历史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下列历史事件其相互联系,最恰当的是(??? )
A、A B、B C、C D、D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三个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从时间上看明治维新最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国力增强,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的道路,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反对议和,主张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康梁等人之所以提出变法图强的主张是通过阅读外国书籍了解到俄国日本等过通过变法迅速强盛,并开始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能反应出这种联系的图示的正确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较大。
6、(2017?商丘拓城二模)1895--1898年,康有为多次上书光绪帝,主张(??? )
A、师夷长技,自强求富 B、救国图存,变法自强C、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D、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点,根据材料“1895-1898年”“康有为”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1898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的主张救亡图存,实行变法自强,此事件被称为“戊戌变法”。A项是洋务运动的口号,B项是辛亥革命的纲领, D项是五四运动的口号,所以选C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的知识点。本题难度适中。
7、(2017?清丰二模)1909年,上海的一位管家给在外地的男主人打电话。下列通话内容有可能出现的是(??? )
A、“先生,少爷中状元了!”B、“先生,报纸上说京张铁路通车了!”C、“先生,我让服装店给你赶制一套中山装。D、“先生,大小姐想从账房支钱买哥伦布发现美洲420周年纪念金币。”
【答案】B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先生,少爷中状元了!”指的是科举制,科举制废除于1905年;“先生,我让服装店给你赶制一套中山装。”里的中山装出现于1911年的辛亥革命之后;“先生,大小姐想从账房支钱买哥伦布发现美洲420周年纪念金币。”中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是在1492年,420周年应该是1912年,所以三项均不符合题干的1909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8、(2017?汕头模拟)《纽约时报》是美国传统主流媒体。以下是其对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报道的新闻标题检索(如下表)。判断这一事件是(??? )
关键词
中国
袁世凯
孙中山
满清
武汉三镇
北京
南京
报道篇数
257
67
26
51
38
50
25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北伐战争
【答案】B 【解析】由孙中山、袁世凯、武汉三镇等关键词可以看出该事件是辛亥革命。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并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此后,革命席卷全国。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了中华民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最后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内容。
9、(2017?承德模拟)某校开展“百年中国”历史主题活动,八(1)班同学就“1912·6南京见闻”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有史实错误的是(??? )
A、“民主”“共和”成为热门话题 B、人们传阅《新青年》的进步文章C、大街上有男子剪去长辫 D、有人打听现任临时大总统是谁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学生分析时要抓住时间界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1912年6月南京见闻”,可知是辛亥革命后南京的变化。结合所学ACD三项都应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B项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时间应是1915年,故选B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学生分析时要抓住时间界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本题难度适中。
10、(2016?汕头模拟)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这里的“闪电”和“曙光”分别是指(??? )
A、辛亥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这次大会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故“闪电”指的是辛亥革命,“曙光”指的是中共的成立。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和中共一大的历史意义。
11、(2017?广东揭阳模拟)《革命》发行的时间(中国民国十四年十二月)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答案】B 【解析】题目给出的是中国民国十四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1(即1912-1)+14=1925年。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为:1912+(??? )﹣1。
12、(2017?河南模拟)《中国近代经济史》中说:“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颁布了保护私有财产的法令,鼓励创办实业,发展近代工业。”材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后我国民族工业开始起步B、辛亥革命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D、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关键是要理解“在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保护私有财产,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在辛亥革命结束之后,也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实现自己的施政目标的重要一步。这就说明辛亥革命有利于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材料中并没有提到洋务运动运动,也没有涉及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进入“黄金时代”,也没有提到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只有B符合题意,故选B项。【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
13、(2017?汕头模拟)《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写道:“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材料说明了(??? )
A、辛亥革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支持B、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C、辛亥革命依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D、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是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
【答案】C 【解析】据“最滑稽的是,我们这穷乡僻壤里也闹什么民主党、共和党。许多秀才、举人、绅士老爷、乡下的读书人又找到新的出路了,有的参加民主党,有的参加共和党,还有的来了个双保险,民主党共和党都加了。”可知,材料说明了辛亥革命依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依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故选C。【点评】本题以《辛亥革命时的乡居记闻》中的记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辛亥革命依然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辛亥革命的相关史实。
14、(2017?鄂尔多斯二模)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与资产阶级革命派比较,错误的是(??? )
A、都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B、发起的运动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都主张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D、公车上书和兴中会成立分别是其运动开始的标志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比较,联系所学知识可知,A项两派的目的都是为了救亡图存,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B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最终都失败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C项资产阶级维新派走的是改良路线,学习英国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D项公车上书揭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辛亥革命从开始创建资产阶级政治团体兴中会开始;故正确答案为C。【点评】本题有一定难度,考查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的知识。
15、(2016?安徽模拟)2015年“中国梦”“正能量”入选“中国流行语”排行榜。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90多年的探索历程,实现了中国人的哪些梦想(?? )
A、?独立梦、强国梦、回归梦、飞天梦B、振兴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C、觉醒梦、独立梦、崛起梦、统一梦D、觉醒梦、振兴梦、独立梦、统一梦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与实现中国梦相关的知识点。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经历了90多年的探索历程。90多年来近代化探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港澳回归等。采用排除法,A、B、D选项不合题意可排除,只有选项C正确,故选C。
16、(2016?深圳坪山模拟)陈独秀《新青年·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自强和求富 B、民主和自由 C、自由和平等 D、民主和科学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准确理解与认识,由材料中“陈独秀”“两位先生”可推断出是新文化运动,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两面大旗是“民主”和“科学”,又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故选D。
17、(2017?济南模拟)毛泽东在谈及学生时代喜爱阅读的一份出版物时说:“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他们一度成为我效仿的榜样,取代了我已不再崇拜的梁启超和康有为。”这份出版物应该是(??? )
A、《时务报》 B、《新青年》 C、《民报》 D、《申报》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所给信息:“一份出版物”、“我很欣赏胡适和陈独秀写的文章”,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发起了新文化运动;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和陈独秀都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这份刊物能激发新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是一份激进的刊物,B项符合题意;A项是维新派创办的报刊;C项同盟会的报刊;D项是中国近代的第一份商业报纸。由此分析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18、(2017?潍坊一模)郑板桥认为写章要做到“删繁就简”“标新立异”,李大钊认为写文章要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能反映他“铁肩担道义”的是(??? )
A、首倡使用白话文B、积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C、大力兴办洋务D、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D 【解析】李大钊认为写文章要做到“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能反映他“铁肩担道义”的是他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为了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故选D。【点评】本题以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化的探索的相关史实。
19、(2016?汕头模拟)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①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②李鸿章、曾国藩──洋务运动 ③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④孙中山──辛亥革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林则徐、魏源都是地主阶级思想家,没有发起新文化运动;李鸿章、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洋务运动;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戊戌变法;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知道洋务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工业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20、(2017?新余模拟)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 )
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 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 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制度,新文化运动——思想。故选D项。【点评】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本题难度适中。
21、(2017?扬州模拟)近代化常被用来描述近代以来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它包括:政治领域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自由化,思想领域的理性化、科学化。通过学习,小刚发现东西方近代化的道路是不同的,请你跟他一块探究。材料一:(图1)北师大版九上教材目录材料二:(图2)北师大版八上教材目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的近代化是从什么领域开始的?经济领域的近代化离不开哪两大历史事件?概述西方近代化的历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源于哪一历史事件?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率先尝试学习西方的哪种政治体制?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高举的旗帜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分析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原因。
【答案】(1)思想领域;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思想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2)洋务运动;君主立宪制;民主和科学。
(3)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封建制度日趋腐朽;中国保守势力强大,阻碍社会变革;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等。 【解析】(1)据材料一“向人性扼杀者宣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的近代化是从思想领域进行的文艺复兴开始的;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领域的近代化离不开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据材料一“向人性扼杀者宣战”“剥夺王位保留王权的革命”“为民族独立而战”“为争取‘民主’‘独立’而战”“拿破仑的文韬武略”和所学知识可知,西方近代化从思想领域的文艺复兴开始,再到政治领域的英国资产阶级、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再到经济领域的工业革命。西方近代化的历程是思想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
(2)据材料二“近代工业的兴起”可知,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源于洋务运动;据材料二“维新办法运动”和所学可知,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是指戊戌变法,率先尝试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政治体制;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的事件是新文化运动,高举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等,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封建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从而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
(3)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近代化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递进的过程。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原因有:封建制度日趋腐朽;中国保守势力强大,阻碍社会变革;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等。【点评】(1)本题以跨入近代的门槛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西方的近代化开始的领域、经济领域的近代化的两大历史事件及西方近代化的历程。(2)本题以近代化的艰难起步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的近代化的开端、中国政治领域的近代化率先尝试学习西方的政治体制、开启思想解放的闸门而高举的旗帜。(3)本题以中国近代化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近代化的特点及中国近代化“艰难”的原因。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方的近代化、中国近代化的相关史实。重点识记文艺复兴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