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 鸦片战争 精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第1课 鸦片战争 精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28 22:17: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第1课 鸦片战争情境导入 罂粟花又名鸦片花、大烟花、英雄花,它外形纤柔,花大艳丽,香气浓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之一,在古代埃及被称为“神花” 。由于罂粟是制造鸦片的主要原料,因此罂粟花往往也被称为“邪恶之花”
1840年,一场邪恶的战争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打响。这场战争为什么被称为邪恶的战争?这场邪恶的战争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战争前的中英状况 工业革命所激起的巨大生产力要求获得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英国中国要求打开中国的市场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自给自足,拒绝打开国门工业产品--呢绒、布匹茶叶、生丝、瓷器(很难卖出去 )(很畅销)贸易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正常贸易英国无法获利鸦片贸易英国中国(贸易逆差)中英进出口贸易中,双方的主要状况如何?中国英国呢绒、布匹茶叶、生丝、瓷器(很难卖出去 )(很畅销)贸易结果:许多白银流入中国。想一想英国资产阶级是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的?走私鸦片(逐年激增)4000箱7889箱12576箱20331箱35445箱40200箱贸易结果:大量白银流入英国。俗语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鸦片的危害经济上: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
政治上:官吏更加腐败
军事上:军队战斗力削弱
生活上:毒害中国人身心健康林则徐禁烟林则徐民族英雄1839年领导禁烟运动,捍卫了中华民族尊严近代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禁烟措施缉拿烟贩,强迫外商交出鸦片
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禁烟意义纽约·林则徐广场 为纪念 “虎门销烟”,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6月,联合国改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今天,青少年应如何正确对待毒品?想一想远离毒品 珍爱生命知识拓展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议一议:有人说“鸦片战争”因林则徐禁烟引起的,你同意吗?
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大门
鸦片战争的经过 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同英军谈判。第一阶段
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第二阶段
占香港岛,攻虎门
(关天培战死)进吴淞(陈化成牺牲)到南京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根本原因──中国落后的封建制度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教训:落后就要挨打!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同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三、《南京条约》的签订《南京条约的签订》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获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美国、法国除享受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小结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经济上是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中国人民开始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在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板书设计同步练习1、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领导这场战争的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2、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同步练习
3、“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的现实意义在于告诫我们应该( )
A. 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 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 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 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4、“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同步练习5、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