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28 17:21: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
教案
教学目标
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形态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正确的学习方法及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教学重点
同“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
同“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
自学、读图、问答、练习。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山地地形中,山脊和山谷的区别是什么?
世界最高峰是什么?现在,它仍在不断上升还是下降?
(讲授新课)
地表形态变化(自学教科书P40,完成填空)。
我国喜马拉雅山区发现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_____________。
岩层在运动过程中引起的地面震动叫______________,当炽热的岩浆沿着地壳裂口冲出地表,就叫做______________。
云南石林是地壳运动、风雨__________等作用形成的自然奇观。
地表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___________与__________之中。
大陆漂移假说(自学教科书P41~42,完成填空)。
大陆漂移假说是由_____________提出的。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__________”的庞大陆地,被叫做“___________”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
距今大约__________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的海陆基本轮廓。
板块构造学说(自学教科书P42~43,完成填空)。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_________拼合而成的。
全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板块。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____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地壳比较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是__________板块与__________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相互作用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山脉。
火山与地震(自学教科书P43~45及“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位于哪里?
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火山国”)?
请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合作探究)
所谓“海陆变迁”是指海洋变成陆地或陆地变成海洋,请分别举例说明。
海陆变迁的原因是什么?
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有着共同的动物:鸵鸟和海牛,同时也有着相似的古生物化石,这是为什么?
煤炭资源的形成离不开森林资源,冰雪覆盖的南极洲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红海的面积在不断扩大,这是为什么?,
当地震发生时,你正在教室里上课,该怎么做才能生存?
分析归纳:
喜马拉雅山脉;台湾海峡。
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证明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连在一起的。
酷寒的南极洲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说明:南极洲在很久以前不在现在所在的位置,而是位于温带或热带,有过茂密的森林,只是后来由于大陆的漂移,漂到现在所在的位置,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煤。
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碰撞、挤压。
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地中海面积日益缩小,红海不断扩大。
躲到坚固的课桌底下或迅速离开教室,到视野开阔的平地上。
(小结新课)
(随堂练习)见“基础训练”与本节相关的习题。
(课外练习)
与教学同步,继续完成“基础训练”与本节相关的习题。
预习第三章第一节“世界的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