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 鸦片战争(练习)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1课 鸦片战争(练习)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29 15:21:12

文档简介

第1课
鸦片战争
练习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赔款太少
B.
外国资本不能输入
C.
外国商品滞销
D.
清政府仍闭关锁国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南京条约签订十年之后,英国的仍未真正的打开中国市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英国原以为凭借《南京条约》在中国获得的经济特权,就可以大肆进行商品输出,但由于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其愿望落空了,因此英国强烈不满这种状况,又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2.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的依据是(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D.
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理解鸦片战争为什么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联系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发生的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即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为其他方面的变化都是在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后的产物,故BCD排除,正确答案为A。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3.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

A.
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
B.
中国内地向各国列强开放
C.
不得自主决定关税
D.
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条约为《南京条约》,其主要内容包括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结合选项可知,A项属于《马关条约》,B项规定与《南京条约》无关,D项属于《辛丑条约》。《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所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即协定关税。故正确答案为C。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4.他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此人是(

A.
林则徐
B.
琦善
C.
邓廷桢
D.
左宗棠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39年3月,道光帝以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达广州禁烟,林则徐在广东时,令人翻译了大量外国书报,加以研究,编成《四洲志》初稿,A项符合题意。鸦片战争中,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查办;1840年7月2日,英军英国舰队进犯厦门,邓廷桢奋力退敌;左宗棠收复新疆。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5.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我国在明清时期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不与外国互通有无,本国经济也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故选C。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6.对中国人而言,十九世纪是一个危机世纪、艰难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开国大典
C.
甲午战争
D.
红军长征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

A.
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
B.
割占中国香港岛
C.
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D.
消灭清政府,瓜分全中国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以虎门销烟为借口,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因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8.2016年开年以来,娱乐圈涉毒第一案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毒品。毒品危害之烈使我们想起不堪回首的鸦片战争和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下列对鸦片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挑起战争的国家是美国
B.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C.
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D.
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鸦片战争的挑起国家是英国,故A不正确;
C项鸦片战争后被迫签订的条约是《南京条约》,《马关条约》是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有B项叙述正确,故选B。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9.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其中“先生”
主要含义是(

A.
瓦解了自然经济
B.
输入了西方文化
C.
开放了通商口岸
D.
输入工业商品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先生”的关键词可知,随着西方侵略的深入,西方的思想文化也在中国开始传播,影响了中国人民的生活,ACD都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
二、非选择题
10.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为了形成思想上的大一统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材料二: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香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岛根据哪一条约离开“母亲”怀抱的?今年是“我”回到“母亲”的怀抱多少周年?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3)材料三中侵占台湾的“贵国”是哪个国家?解决台湾问题最重要的原则和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维护祖国统一。
【答案】(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南京条约》;20年
(3)荷兰;一个中国
(4)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在统一后在思想上采取的措施是焚书坑儒;汉武帝时期在思想上才去的措施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是在1942年鸦片战争后通过《南京条约》割给英国的。香港回归的日期是1997年7也1日,距今年已经20周年了。
(3)根据材料中的“郑成功”可知考查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知识,这是明朝时期荷兰侵占了台湾发生的事件;当今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一个中国的原则。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步繁荣的必要条件。中国的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有着内在的联系。民族团结的原则要求各族人民热爱祖国、维护统一,反对一切破坏团结、分裂祖国的活动。
考点:人教新改版八年级上册·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第1课
鸦片战争
练习
一、选择题
1、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赔款太少
B.
外国资本不能输入
C.
外国商品滞销
D.
清政府仍闭关锁国
2.鸦片战争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其主要的依据是(

A.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B.
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
C.
中国革命性质发生了变化
D.
民族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

A.
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
B.
中国内地向各国列强开放
C.
不得自主决定关税
D.
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
4.他受命钦差大臣,入广州查处禁烟,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此人是(

A.
林则徐
B.
琦善
C.
邓廷桢
D.
左宗棠
5.19世纪上半期,英国工业产品在中国市场遭到顽强抵制的两大原因是(  )
①清政府推行闭关政策 ②英国商品质量不高
③中国自给自足的经济形态
④中国人仇恨洋人。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对中国人而言,十九世纪是一个危机世纪、艰难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
鸦片战争
B.
开国大典
C.
甲午战争
D.
红军长征
7.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

A.
允许鸦片贸易合法化
B.
割占中国香港岛
C.
打开中国市场,获取高额利润
D.
消灭清政府,瓜分全中国
8.2016年开年以来,娱乐圈涉毒第一案再次将人们的目光聚焦毒品。毒品危害之烈使我们想起不堪回首的鸦片战争和名垂青史的民族英雄林则徐。下列对鸦片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挑起战争的国家是美国
B.
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成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C.
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D.
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东来的资本主义列强,既是“强盗”也是“先生”。其中“先生”
主要含义是(

A.
瓦解了自然经济
B.
输入了西方文化
C.
开放了通商口岸
D.
输入工业商品
二、非选择题
10.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从古至今,不同历史时期为了实现和巩固国家统一,都采取过积极有力的措施。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为巩固统一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为了形成思想上的大一统实行了怎样的政策?
材料二: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
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
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
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香港》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香港岛根据哪一条约离开“母亲”怀抱的?今年是“我”回到“母亲”的怀抱多少周年?
材料三:“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郑成功
(3)材料三中侵占台湾的“贵国”是哪个国家?解决台湾问题最重要的原则和前提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应该如何维护祖国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