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作业课件: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共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作业课件: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共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29 16:15:34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10课 新文化运动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习目标1.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主要内容。
2. 探讨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梳理新文化运动胡适鲁迅民主吃人的礼教打孔家店新青年北京大学※知识梳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1. 有人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短了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2. 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同步训练BC3. 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发生的历史背景的描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
A.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 西方的民主、自由等思想观念得到中国知识阶层的追捧
C. 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
D. 袁世凯建立了民主政权
4.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
A.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B. 《民报》
C. 《中外纪闻》
D. 《湘学报》DA5. 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其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实业救国”
C. 民主与科学 D. 救亡图存
6. 1916年,酷爱文学、思想进步的刘奇想在下图所示杂志上发表文章。你若是当时该杂志的编辑,会建议他选择下列哪一方面的内容?( )
A. 社会需要儒家思想
B. 君主立宪是时代的潮流
C.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D. 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CC7. 胡适先生曾说:“《新青年》杂志代表和创造了一个新时代。”这个“新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专制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社会主义时代 D. 民主科学时代
8. 沈从文曾让儿子读胡适的诗《希望》:“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儿子没看完便说:“这种诗像小孩写的!”沈从文说:“那时候能写这种小孩子东西已经很了不得。没人提倡这些,你就读不到那么多新书,我也不会写小说。”这个故事与新文化运动的内容联系最紧密的是( )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C.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DB9. 在某校八年级(2)班的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B. 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C.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D. 新文化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0.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文学革命”,主张以白话文取代文言文。这一提倡( )
A. 开启了新文化运动
B. 使中华传统文明逐渐消失
C.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 为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模式DD11. “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要晓得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的一句话,其作者是( )
A. 陈独秀 B. 鲁迅
C. 李大钊 D. 聂耳
12. 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自觉》一文中指出:“……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文中的“觉悟”不包括下列哪项追求?( )
A. 科学 B. 民主
C. 新道德 D. 儒家思想BD13. 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猛烈地冲击了中国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开辟了道路
④是一次空前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指出了前期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物“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这主要是指新文化运动 ( )
A.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B. 对东西的文化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C. 批判了封建思想,动摇了孔子的地位
D.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AB15. 给下列图片拟定最贴切的历史主题是 ( )
A. 抗争——中国人民摆脱外来的侵略
B. 探索——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C. 屈辱——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 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B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二
※能力提升  (1)材料一中的“这两位先生”指的是什么?
  (2)除陈独秀外,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还有哪些?请举出两位。
(3)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有何地位和作用?民主、科学。李大钊、鲁迅、胡适等。(任写两位即可)※能力提升新文化运动是一场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促使人们追求真理与进步,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有为揭起孔子和经学的旗帜,并借用西学对其进行改造,从而把孔子塑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的缔造者,把经典改造成君主立宪政体理论的载体。康有为之所以能这样做,与经学与时俱进的特征、自身学贯中西的知识储备以及现实社会的需要有很大关系。康氏认为,开援西入儒之先河,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对构建当代新文化也具有借鉴意义。
材料二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材料三 2017年5月5日,丁酉年周公祭祀大典在曲阜周公庙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周公后裔以及社会各界人士500多人参加了祭祀大典。中国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研究员出席祭祀大典并宣读了祭文。
(1)根据材料一,分析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来宣传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受儒学与西学的双重影响;现实的需要;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儒家伦理道德阻碍了民主和科学的实现;儒家思想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必须摧毁儒家旧道德。宣传、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让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意思相近即可)1.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直接相关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实业救国”
C.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D. 民主、科学
2. 1923年,梁启超曾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醒。”这句话揭示了( )
A. 维新派主张建立共和国 B.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C. 国民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制度
D.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强化训练DB3.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是( )
A. 维新思想开始传播
B.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 近代学校开设修身课程
C4.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但生肖都属兔。因此,后人形象地称他们为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关于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 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 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前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C5. 胡适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胡适曾担任中华民国驻美大使等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
A. 提倡维新变法
B. 提倡文学改良
C. 提倡民主科学
D. 提倡学习马克思主义
B6.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提出:“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B.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
D.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D7. 构建知识结构是学习历史的一项基本技能。以下是学习主题为“近代化的起步”的知识结构图。与图中数字编号①④对应正确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B.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D. 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C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1907—1913年,李大钊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在校期间,李大钊与同学郭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并在毕业后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党活动。1913年8月,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李大钊逃离北京,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后得到天津绅士孙洪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在东京早稻田大学的就读期间,李大钊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
 1916年回国后,他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史海拾贝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攻击。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杂志为阵地,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秋,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
 中国共产党建党后,李大钊任第三、四届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并于1924年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他受尽各种严刑拷问,始终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终惨遭反动军阀杀害,牺牲时年仅38岁。
李大钊牺牲后,1933年由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秘密组织将其安葬在万安公墓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在河北乐亭、北京等李大钊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相继建立了李大钊的纪念馆。为纪念李大钊同志,发扬他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精神,中共中央于1983年3月18日将他和他的夫人赵纫兰同志的灵柩移葬于新建的李大钊烈士陵园。
 
谢谢!课件24张PPT。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8课 辛亥革命※学习目标1. 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 通过对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建立、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等相关史实的学习,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知识梳理辛亥革命檀香山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905驱除鞑虏平均地权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孙中山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君主专制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1.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 同盟会 B. 兴中会 C. 光复会 D. 华兴会
2.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一个旅游团到兴中会的诞生地参观,你应选择去( )
A. 美国檀香山 B. 中国上海
C. 日本东京D. 中国香港
3. 有史学家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中山的几个口号叫垮了……”这里的“口号”是指( )
A. “实业救国”B. “变法图强”
C. “三民主义”D. “自强”“求富” 
※同步训练AAC4. 教育家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此则日记最有可能记于( )
A. 1895年 B. 1898年
C. 1911年 D. 1949年
5. 由武昌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中学”等名称你会联想到( )
A. 北伐战争 B. 戊戌变法
C. 五四运动 D. 辛亥革命※同步训练CD6.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先生把“政治革命”概括为( )
A. 民族主义 B. 民生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本主义
7. 能达到右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同步训练CC8.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 )
A. 都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都主张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 都颁布过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9. 如果你想了解孙中山和中华民国成立的有关情况,你应该前往下列哪个城市?( )
A. 上海 B. 南京
C. 北京 D. 武汉※同步训练AB10. “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今天猪吃羊,明年种田不纳粮。”下列对于这首武昌起义前流行的歌谣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武昌起义前,革命党人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B. 清朝统治的结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清朝的反动统治已经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愤慨
D. 命里注定,清政府就要覆灭了
D※同步训练11. 2016年11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下列与孙中山有关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 他“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反封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B. 1894年,他联合其他反清志士在檀香山组织了革命团体——兴中会
C. 三民主义是他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D. 1911年元旦,他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D※同步训练12. 2010年5月23日上午,孙中山铜像回迁揭幕仪式在南京市新街口广场举行。孙中山先生受世人敬仰,其功绩有( )
①联合其他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
③亲自发动武昌起义④成立中华民国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②推翻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③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④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BC14. 辛亥革命之所以被认为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主要是因为这场革命( )
A.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C.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D.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15.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中失败的。”这里的“胜利”主要是指( )
A. 推翻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统治
B. 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C. 建立了中华民国 D. 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重任
DC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后在澳门、广州一带行医。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主张,但未被采纳。1894年,孙中山联合其他反清志士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在日本东京成立了……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能力提升材料二上海《商报》评价道:“(孙中山)不知有身,不知有家,不知有敌人,不知有危害,不知有艰难寝馈食息,必于救国,造次颠沛,不忘奋斗。”
材料三孙中山曾说:“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 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材料四2015年恰逢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海峡两岸纷纷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1892—1894年间,孙中山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概括材料中有关孙中山在1894—1912年期间的具体革命活动。
变化:从行医救人到主张改良再到革命救国。(变化的顺序要正确)活动:联合其他反清志士成立兴中会;联合其他革命团体组建中国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建立中华民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材料二评价孙中山有五个“不知”,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
 
(3)结合材料三,你能感受到孙中山怎样的精神品质?
(4)现今,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共同纪念孙中山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孙中山并非“不知”,而是为了救国,已经将个人利益甚至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爱国主义、公而忘私、勇往直前、永不放弃等。※能力提升有利于继承和发扬孙中山的爱国主义精神,促进两岸关系的和谐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兴中会、华兴会等革命团体骨干聚集日本东京,成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一组织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材料二
材料三 任凭你像尧、舜那么圣贤,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涌现。(1)写出材料一中“统一的革命组织”的名称。
(2)材料二表格中的A处应为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写出孙中山的主要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三、四,简述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同盟会。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武昌起义。建立中华民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1.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近代化探索的过程中的突出成就是( )
A. 用暴力方式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B.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 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D. 触及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度
2.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B. 具有无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
C. 目的是为了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D. 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已颁布
  ※强化训练BA3. 孙中山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斗争中愈挫愈勇,直到临终前还在遗嘱中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里的“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
A. 没有建立起中华民国
B. 没有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 
 C   辛亥革命的影响
从政治角度看,辛亥革命不仅推动了中国由学习西方“器物”进入到学习西方“制度”的阶段,而且毅然摒弃了洋务运动不愿改革封建政体、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的近代化道路,武装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经济角度看,辛亥革命旨在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不仅明确提出了经济方面由手工业的生产过渡到资本主义的生产,而且颁布了奖励实业的法令。较之戊戌变法,它更加广泛、深刻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主要表现为“实业救国”思潮的广泛传播和※史海拾贝民族工业在辛亥革命后的快速发展。
从思想角度看,资产阶级革命派虽然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正统思想,但通过宣传三民主义,形成了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并通过政治近代化的措施加以贯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谢谢!课件17张PPT。第9课 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第二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学习目标1. 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的倒行逆施、北洋军阀混战的基本史实。
2. 掌握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所进行的斗争。
※知识梳理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宋教仁二次革命中华民国约法二十一条洪宪元年蔡锷北洋军阀国民党※知识梳理袁世凯独裁统治与军阀混战段祺瑞直系张作霖1.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这是针对下列哪一历史人物发出的檄文?( )
A. 慈禧 B. 溥仪
C. 段祺瑞 D. 袁世凯
2. 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的直接目的是( )
A. 阻止国民党控制国会
B. 制造混乱
C. 巩固北洋军阀的统治
D. 欺骗舆论 
※同步训练DA3. “宋案”的发生,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力之争
B. 民主共和与专制独裁之间的矛盾
C. 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争夺
D. 国民党与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
4. 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自封“中华帝国”皇帝,宣布哪一年为洪宪元年?( )
A. 1912年 B. 1915年
C. 1916年 D. 1921年
5. 下列哪些运动是针对袁世凯的?( )
①辛亥革命②“二次革命”③护国运动④护法运动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③④ D. ②③BCD6. 1912年8月,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的是( )
A. 孙中山 B. 黄兴C. 宋教仁 D. 李烈钧
7. 北洋军阀分化为直、皖、奉三系,其中盘踞在东北的是( )
A. 直系军阀 B. 奉系军阀
C. 皖系军阀 D. 桂系军阀
8. 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由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 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
C. 都是为了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CBA9.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直奉战争②“二次革命”
③直皖战争④护国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④③①
10. 北洋军阀统治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中国缺乏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B. 帝国主义对反动势力的扶植
C.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
D.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DC二、综合题
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盖责任内阁之要义,即总统不负责任,而内阁代总统对于议会负责任是也。
——宋教仁
材料二 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
——袁世凯
※能力提升材料三 1915年,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其主要内容有:“一、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并增加通商的权利…… 二、日本在南满和内蒙东部享有各种经济、军事特权……五、中国警政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中国政府聘请日本人担任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
  (1)材料一中,宋教仁主张组成责任内阁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袁世凯用什么手段解决了他“怕”的问题。此外,袁世凯还有哪些倒行逆施的行为?

(3)材料三中,日本政府为什么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希望通过国会选举,重组内阁,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用暗杀的手段刺杀了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行《中华民国约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接受“二十一条”的部分内容;复辟帝制。(任答三点即可)※能力提升为了控制袁世凯政府,侵略中国。1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二、革命以前,满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
——《临时大总统宣告各友邦书》(1912年1月)
材料二 本大总统深以履行条约,遵守成例,与友邦敦睦为唯一之基础。所有前清政府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所订条约、公约、协约必应恪守,及前政府与外国公司人民所订之正当契约亦应恪守……(外国人)已享有之权利并特权豁免各事,亦切实承认,以联交谊。
——《大总统宣言》(1913年10月)
材料三反革命恶势力之所以存在,实为帝国主义卵翼之使然……要求(重)新审订一切不平等条约,即取消此等条约中所规定之一切特权……国民经济及一切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
——《孙中山选集》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孙中山与袁世凯对待帝国主义列强在华特权的态度有何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三,说一说孙中山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同点:孙中山和袁世凯都表示承认列强与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列强的在华特权;不同点:孙中山只是表示接受既成的事实,以后再图改变;袁世凯则是讨好帝国主义列强,以换取帝国主义列强对其专制独裁的支持。
认为帝国主义是中国反动势力的总后台,必须推翻帝国主义统治,废除不平等条约,中国才能发展进步。1.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 资产阶级共和国 B. 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C.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D. 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
2. “宋案”发生后,孙中山说:“事已至此,只有起兵。因为袁世凯是总统,总统指示暗杀,则断非法律所能解决,所能解决者,只有武力。”这段话主要表明了孙中山( )
A. 认识到是袁世凯一手策划了“宋案”
B. 认识到袁世凯是民主共和的敌人
C. 已经放弃了对袁世凯的幻想,决心武装反抗
D. 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丧失了信心
  ※强化训练CC袁世凯与汤圆的传说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一心想当皇帝。他对内残酷镇压革命党人,对外出卖国家主权,以换取列强的支持。终于在1915年底,袁世凯下令改次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正式登基。
转眼间到了1916年的元宵节,北京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卖元宵的吆喝声。袁世凯此前对元宵并不怎么了解,所以当他听到北京城里的人不断地在大声喊道“袁消”时,不由怒发冲冠。他将一位姓赵的官员叫来,命令他立即将在北京街道上大喊“袁消”的人统统抓起来枪毙。赵姓官员知道袁世凯误将“元宵”当成“袁消”,连忙陪着笑脸解释说:“皇上,北京城里的老百姓们在叫卖‘元宵’,而不是大喊‘袁消’。”袁世凯见赵姓官员竟敢当着他的面※史海拾贝说“袁消”,更加气愤,立即将赵姓官员臭骂了一顿:“不知好歹的混账东西,我说了好半天你怎么还敢说‘袁消’?你是不是活腻了?”赵姓官员无奈,只好把“元宵”二字写在纸上,指着它对袁世凯说:“它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老百姓们喜欢吃的一种食品。它圆圆的,甜甜的。因为是在元宵节这一天食用,所以名字就叫……”赵姓官员吓得再也不敢当着袁世凯的面说“元宵”二字了。
袁世凯这才知道自己误将“元宵”听成了“袁消”。但他认为,“元宵”与“袁消”谐音,极不吉利,必须给它改个名字。改个什么名字呢?袁世凯心想,既然这东西要带着汤吃,又圆圆的,那就叫它“汤圆”吧!他告诉赵姓官员说:“传我的命令,从今天开始,‘元宵’一律改称为‘汤圆’。今后如果有谁胆敢再叫‘元宵’,格杀勿论。”袁世凯一声令下,一夜之间,北京城所有元宵铺门面上的“元宵”二字全都换成了“汤圆”,卖元宵的人也不敢再喊“元宵”,全都吆喝成了“汤圆”。从此,“元宵”又被称为“汤圆”。
 
谢谢!课件17张PPT。第二单元 章末复习※思维导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思维导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考纲点对点1. 在2017年的前5个月,安徽33项民生工程推进有力,全省累计拨付民生工程资金816亿元,占年初计划筹资额的86%。这足见民生问题的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孙中山最早关注并提出“民生”,他的这一主张是( )
A. 驱除鞑虏 B. 恢复中华
C. 创立民国 D. 平均地权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D2. 2016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请你在下列内容中选取可用的素材,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②公车上书③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④武昌起义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⑥建立兴中会
A. ⑥①④⑤③B. ⑥②①④③⑤
C. ⑥①④③⑤D. ⑥②①④⑤③C3. 某历史文化协会拟举办纪念辛亥革命的系列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地点最应该选择在( )
A. 武昌B. 南京 C. 东京 D. 广州
4.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解放”是指( )
A. 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D.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BD5. “武昌首义,一枪打翻封建帝制;天下响应,万众擎起民主共和。”这副对联是对辛亥革命的赞颂。下列选项不属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的是( )
A. 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C. 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D.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A6. 黄叶同学收集了下列图片准备参展。如果要取一个栏目名称,下列选项比较合适的是 ( )
A. 维新变法的志士 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士
C. 新文化运动的战士D. 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2: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C7. 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新青年》对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主要是因为它宣扬( )
A. 民主和科学 B. “自强求富”
C. 变法图强   D. 三民主义
8. 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这表明李大钊( )
A.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B. 提倡人性,反对神学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C9. 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延续。这主要是针对新文化运动( )
A. 作为文化运动而言      B. 作为反复辟运动而言
C. 要求民主与科学而言    D. 作为反封建运动而言
10.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了。”其中的“文化启蒙的运动”是指( )
A. 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B.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C. 新文化运动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D. 新文化运动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DA11.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要巩固共和,非将这班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得干干净净不可。”这反映了前期的新文化运动( )
A. 主张在思想上打破封建束缚
B. 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了思想准备
C. 主张在中国建立共和政体
D. 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指明了真正的出路
A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辛亥革命后)就是民主主义成了正统。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固然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
材料二 孙中山说:“文(孙中山名),爱国若命。”他在《兴中会章程》中第一次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24年11月至1925年3月间,孙中山发表北上宣言,呼吁“打破列强的侵略”“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条约”。他指出,“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幸福,不能统一,便受害”。他还说:“中国如果强盛起来,我们不但是要恢复民族的地位,还要对于世界负一个大责任。”(1)材料一中,林伯渠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请结合中国近代有关史实列举一例予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今天,我们应该怎样继承和弘扬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结束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坚定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奋斗;反对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等。(言之有理即可)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贪于权势”等。秦始皇大怒,命御史追查,结果以诽谤罪将460人在咸阳坑杀。
──改编自《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孔子和儒家思想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李大钊(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影响?
(2)概括材料二的主张。该主张的实施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李大钊对儒家思想持何种态度。
(4)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君主立宪制度。 改良。(或维新)最终失败了。确立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全面否定。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