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作业课件: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共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年秋八年级历史上册北师大版作业课件: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共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08-29 16:18:53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11课 五四运动
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目标1. 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 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探究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天安门内惩国贼还我青岛工人上海反帝反封建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知识梳理1921新文化运动上海毛泽东焕然一新基础,,1. 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的腐朽统治
B. 日本夺得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C.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D. 中国人民的反帝情绪日益高涨
2. 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你认为前一个“天安门”是指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鸦片战争     D. 洋务运动 
※同步训练CB3.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学生的先锋作用
B. 反映了运动的群众性
C. 表明运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 说明了武装斗争的必要性
4. 1919年6月5日以后,五四爱国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各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和游行示威,声援北京的学生。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 )
A. 上海  B. 天津   C. 武汉  D. 九江DA5. 五四青年节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而设立的,主要是因为( )
A. 五四运动席卷全国
B. 运动的参加者都是青年学生
C. 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D. 运动主力由工人转向学生
6. 1919年5月4日,3000多名学生在北京的大街上整队游行,烧毁了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曹汝霖的官邸,促成了全国罢工、罢市的风潮。这场运动的目标之一是 ( )
A. “自强”“求富” B. “实业救国”
C. 民主、科学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CD7. 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美国思想家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要使我们国家十几岁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杜威所述的这场运动的直接结果是( )
A. “二十一条”被废除
B. 北洋政府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C. 中国共产党成立 D. 国共合作实现
8.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社会广泛流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哪一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
A. 《劳动者的觉悟》   B. 《谈政治》
C. 《庶民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BD9. 在上海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内,陈列了出席中共一大的13位代表的照片。下面的四张照片中,哪一位是毛泽东?( )
B10.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
A. 深入工人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D. 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1.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 中华民国的成立BA12.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有一个展厅的展览主题是“开天辟地——党的诞生”。该展览主题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中共一大召开
B. 中共七大召开
C. 遵义会议召开
D. 中共八大召开
13. 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对此,你认为最正确的理解是( )
A. 五四运动是当时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B. 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C. 五四运动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D.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D14.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这样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这说明中共的诞生( )
A.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二、综合题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反对在和约上签字;废除“二十一条”等。
材料二
※能力提升(1)材料一、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的导火线是什么?
(2)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性质?
(3)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4)从这一历史事件中,我们应该学习青年学生的什么精神?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这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能力提升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革命精神;抗争到底、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等。(言之有理即可)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共同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参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有哪些?请你写出其中两个人的名字。
(3)材料二中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你是如何理解这一“新”字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李达、董必武、陈潭秋、毛泽东、何叔衡、王尽美、邓恩铭等。(任答两点即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推动了中国革命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人民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斗争方法:中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争取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意思相近即可)1.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 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C.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D.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2.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于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自由 B. 爱国
C. 平等 D. 博爱※强化训练CB3. 1919年,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在条陈中写道:“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
A.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诞生
D. 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4. 下列不属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的一项是( )
A.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D. 决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AB5. 以下事件与陈独秀无关的是( )
A. 创办《青年杂志》,吹响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 在上海建立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C. 出席中共一大 D. 在中共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6.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 )
A.革命有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
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D. 革命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强化训练CB“中共一大幕后功臣”王会悟
 很少有人知道,中共一大改址南湖的建议是李达的夫人王会悟提出来的。
 王会悟,1898年出生在浙江省桐乡县乌镇。父亲王彦臣是晚清秀才,在镇上办私塾,茅盾曾在那里读过书。王会悟6岁起就随父就读。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她从小养成了勤劳善良又刚强坚毅的性格。12岁时,她考入嘉兴女子师范学校,一年后,父亲突然去世,她含泪辍学回乡,接替父亲的工作,分挑母亲的重担。她将在师范学校接受的新思想、新知识传授给学生,又极力宣传解放妇女的新观念,赢得了进步人士的拥护,学生增至上百人,将私塾办成了县里第一所女子小学。1918年,为了继续深造,她考入湖州的湖郡女校,对新文化运动、妇女解放运动有了更多的理解。※史海拾贝 五四运动后,王会悟去了上海,经上海学联介绍,她参加了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因深得会长徐宗汉(辛亥革命元老黄兴的夫人)的器重,她担任文秘工作。1920年,她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当年8月,李达与陈独秀、李汉俊在上海成立共产主义小组。两三个月后,他们开始编辑出版《共产党月刊》。在上海,王会悟结识了李达,常帮他誊抄文章。由于志趣相近,接触较多,遂萌生爱情。1920年,两人在陈独秀的寓所举行了婚礼。
  王会悟全力以赴协助李达做好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从发送通知,到选定会场、安排住宿,都是她一人操办。开会期间,她还亲自放哨望风,担任保卫工作。尤其是当法国巡捕密探准备突闯会场时,王会悟及时通知并建议改址南湖,使会议顺利完成。王会悟的勇敢机智,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共一大幕后功臣”“中共第一任保卫部长”。
谢谢!课件24张PPT。第12课 国民革命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目标1. 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相关史实及意义。
2. 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北伐战争的经过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3. 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知识梳理国民革命1924三民主义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国民革命※知识梳理国民革命孙中山吴佩孚叶挺※知识梳理国民革命四一二政变蒋介石南京1.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里召开?( )
A. 上海 B. 广州 C. 南京 D. 北京
2. 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和国民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二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创办
3. “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材料所指的“军官学校”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黄埔军校
C. 京师大学堂D. 福建船政学堂※同步训练BCB4. 下图是国民党在广州创办的某军校的图片。该校创办于( )
A. 1912年
B. 1921年
C. 1924年
D. 1927年
5. 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的社会情况,只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北伐战争 D. 抗日战争CC6. “……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军军歌》应该创作于( )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7. 下列事件中,与蒋介石无关的是( )
A. 担任黄埔军校校长
B. 发动反革命叛乱
C. 担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
D.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BC8. 国民革命军采取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北伐军征伐北洋军阀的顺序依次是( )
A.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B. 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
C. 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
D. 吴佩孚、张作霖、孙传芳
9. 在北伐战争中,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屡立战功的北伐名将是( )
A. 朱德 B. 叶挺
C. 冯玉祥 D. 孙传芳
AB10. 孙中山曾教导黄埔军校的学生说:“大家到这所学校来,不仅要知道怎样放枪,而且更要知道枪朝什么人放。”这说明( )
A. 黄埔军校的创办得到了苏联和中共的帮助
B. 黄埔军校是培养将军的摇篮
C. 黄埔军校是一所设备先进的近代化学校
D. 黄埔军校把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
11. 北伐战争能够取得节节胜利的原因有( )
①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②工农运动的积极配合
③北伐战士的英勇作战
④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④   D. ②③④DA12. 四位同学分析了下表中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骤变的主要原因,其中正确的是( )
A. 小军:五四运动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被捕
B. 小敏:北伐战争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牺牲
C. 小明:国共合作中,大批中国共产党党员加入国民党
D. 小华: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大肆屠杀共产党人D13. “国民痛苦,火热水深;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 ”其中“本军”是指( )
A. 太平军B. 北伐军
C. 八路军 D. 东北军
14. 北伐战争时期,盘踞江西的北洋军阀是( )
A. 孙传芳 B. 吴佩孚
C. 张作霖 D. 冯玉祥
15. 在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后,北伐战争原定打击的三股军阀势力中,谁仍保存着实力?( )
A. 孙传芳 B. 吴佩孚
C. 张作霖 D. 陈炯明BAC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4年,孙中山亲自批准将这样一副对联贴在某校的大门上: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
材料二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遗训被书于某校大门东西两壁墙上。
※能力提升 (1)上述材料中的“某校”的名称是什么?
(2)请你举出该学校的两位领导干部及其职务。
(3)这所学校与旧式学校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它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或黄埔军校)孙中山:军校总理;蒋介石:校长;周恩来:政治部主任。(任答两点即可)※能力提升政治教育与军事训练并重。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和军事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4)“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什么?
(5)为完成革命任务,国共两党采取了什么行动?
中国革命还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发动北伐战争。※能力提升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惟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惟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军阀之势力……
——《北伐宣言》
(1)材料中的“卖国军阀之势力”具体指什么?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势力。(2)由上述材料可知,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战争初期的主战场在哪里?
(3)北伐战争的进展如何?最终能完成任务吗?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全国。湖南、湖北。北伐军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随后直捣南京、上海,取得了初步胜利。最终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公开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1.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习历史。下表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其中▲处应该填写( )
A. 民族耻辱,抗争探索
B. 打倒列强,打倒军阀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 坚持和平,民主建国※强化训练B2. 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发表了演讲:“……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3. “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歌中,国共两党合作的目的是( )
A. 统一全中国
B. 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 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将革命推向全国
D. 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BC4. 黄埔军校的校门上有“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的对联。在某一事件发生后,有人将对联中的“请”和“勿”进行了调换。你认为这一事件应是( )
A. 誓师北伐
B. 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
C. 北伐军攻克武昌
D. 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强化训练D广东省第一个女共产党党员——高恬波
※史海拾贝  高恬波,1898年出生于广东省惠州市的一个医生家庭。由于包办婚姻,高恬波17岁时就嫁给了一个纨绔子弟。她不堪折磨,最终冲出家庭牢笼,考入广州妇孺产科学校。 在学校里,高恬波阅读了《新青年》《中华新报》等进步报刊,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五四运动爆发后,她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参与广东省中等以上学校联合会的组织工作,成为广东省学生运动的先锋分子。
 1923年春,高恬波光荣地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6月,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在广州建立其外围组织——新学生社,阮啸仙为书记,高恬波为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高恬波与阮啸仙建立了真挚的情谊,他们打破封建礼教的枷锁,结为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1924年春,高恬波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女共产党党员。
 1925年冬,为配合北伐战争,何香凝、邓颖超等人组织建立起军人家属妇女救护员传习所,高恬波负责培训包扎技术和协助该所的事务管理。1926年,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高恬波担任救护队队长,带领女救护队队员随军北伐。

 1926年8月26日,在北伐军第四军6个团猛攻汀泗桥的战争中,高恬波带队冒着枪林弹雨,奋不顾身地抢救伤员,在自身中弹负伤的情况下,仍然顽强地将伤员救下火线,被官兵们称赞为北伐军救护队的“女将军”。
 1929年,高恬波不幸被反动派逮捕,牺牲时年仅31岁。
谢谢!课件27张PPT。第13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目标1. 知道南昌起义的基本史实,了解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2. 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3. 了解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及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探究红军长征铸就的伟大的长征精神。
※知识梳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27周恩来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知识梳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41936遵义会议吴起镇会宁1935毛泽东生死攸关成熟1.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句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南昌起义 B. 井冈山会师
C. 秋收起义 D. 红军长征
2.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中,具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的意义的是( )
※同步训练CB3. “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 其中,“历史红”的主要依据是毛泽东在井冈山( )
A.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B. 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发动了秋收起义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4. “日头一出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这首江西民谣中的“朱德来会毛泽东”发生在( )
A. 南昌起义前夕 B. 第五次反“围剿”中
C. 秋收起义后 D. 遵义会议后BC5. 某校八年级学生为一些地方设计了“历史名片”宣传语。下列适用于井冈山的是( )
A. 辛亥首义,共和号角 B. 五四中心,风云新途
C. 八一枪响,军旗升起 D. 革命摇篮,红军故乡
6. “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1927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30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 第一次反“围剿” B. 第二次反“围剿”
C. 第三次反“围剿” D. 第五次反“围剿”DD7. 下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会师②南昌起义
③遵义会议④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A. ③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②④①③  D. ①③②④
8. 某校举行“重走长征路”活动课竞赛。张强同学准备在演讲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 四渡赤水河 B. 飞夺泸定桥
C. 翻越大雪山 D. 会师井冈山CD9.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这里的“伟大传奇”是指(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10. 朱德在回顾遵义会议时写下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诗中“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DB11. 很多人认为贵州省的特色可以归纳为:一栋房子(遵义会议的旧址)、一个瓶子(茅台酒)、一棵树(黄果树)。贵州省的这栋房子之所以能够成为特色,主要是因为这里( )
A. 宣告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B. 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 树立了武装斗争的旗帜,创建了人民的军队
D.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红色政权,开辟了革命新道路
12. 小明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他应到( )
A. 甘肃会宁   B. 贵州遵义
C. 陕北吴起   D. 江西瑞金BA13. 右图为1927—1937年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发展的折线示意图。图中显示1934—1936年党员人数大幅度下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
A. 南昌起义的失败
B. 北伐战争的失败
C. 长征路上的损失
D. 帝国主义列强侵华的结果C14.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结束的……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 红军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 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 红军在长征途中宣传了革命思想
D. 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
D15. 某校八年级学生为准备一节探究与实践课收集、整理了一些资料:撤出瑞金、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A. 力排众难收新疆,忠心为国留史册
B.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C.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D. 晴天霹雳太行头,英帅朱彭筹此役
C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 红军歌谣: “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能力提升材料三 《井冈红旗》大型雕塑于2007年9月30日在江西省井冈山市举行揭幕仪式。这座雕塑高19.27米,跨度为27米。雄伟壮美的《井冈红旗》大型雕塑有三层寓意。一是它像一块屹立不倒的巨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井冈山奠基;二是它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寓意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三是它像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矗立在四面环山的平畴之上,刺向苍穹,昭示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向胜利。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哪些历史事件?(至少找出三处)
(2)“井冈山上朱毛合”中的“朱毛”分别指谁?
(3)材料二的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红军。(任答三点即可)朱德、毛泽东。※能力提升艰苦奋斗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4)请用史实说明 《井冈红旗》大型雕塑的三层深刻寓意。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和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能力提升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1)材料一中“开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哪次重要会议?会议召开的地点在哪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海。(2)材料二中红军远征的原因是什么?列举红军长征途中历经的艰难险阻。
(3)如果说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那么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4)作为一名学生,你认为哪些长征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等。(任答两点即可)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等。(言之有理即可)1. “山歌越唱越开怀,东山唱到西山来。湘赣边工农革命损失大,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民歌中“井冈山找对革命路径来”的准确理解是( )
A.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的革命道路
B. 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性
C. 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D. 创建了人民军队
※强化训练A2. 秋收起义后期,工农革命军放弃攻打城市、向农村进军的主要原因是( )
A. 农民容易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B. 农村多山,易守难攻,可以作为根据地来开辟
C. 国民党反动派在农村的力量相对薄弱
D. 农村物产丰富,能够养活大批军队
3. 某历史文化协会将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四个地点实地考察,其中前往西南方向考察的主题应是( )
A. 三军会师,长征胜利
B. 生死攸关,历史转折
C.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D. 革命摇篮,红军故乡CB4.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代表的军事行动是( )
A. 渡过湘江      B. 四渡赤水河
C. 巧渡金沙江     D. 强渡大渡河
5.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志士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下面的油画体现的是( )
A.井冈山精神  B. 红军长征精神
C. 延安精神   D. “铁人”精神CB6. 某校八年级学生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一些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主题是( )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7.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是一篇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下列选项中属于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意义的是( )
A. 启迪了人们追求民主与科学
B.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DC八兄弟当红军 ※史海拾贝   1933年秋,蒋介石对苏区红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集结百万大兵妄图歼灭中央红军。当时,中央苏区的红军人数仅是敌人的五分之一,扩大红军队伍成了当时的重要任务。瑞金下肖村杨荣显老人八个儿子集体加入革命队伍。
  这一天,瑞金下肖村村口的祠堂围满了群众,但见两个苏维埃干部向围拢来的群众大声说道:“乡亲们,现在我们有了土地种谷子,是红军来了以后我们才有今天。可是,国民党妄想夺回土地,他们集结了很多兵来围攻我们苏区。你们说我们怎么办?”人群中有人大声地回应道:“消灭他们,把他们赶出去!”苏维埃干部话锋一转说:“对,要消灭他们!我们就应该去当红军,拿起枪与他们拼!”话音刚落,一位20多岁的青年手里挥舞着一把割草刀,大声说道:“白狗子就要打过来了,我要参加红军,打白狗子去!”“我们也去,写上我俩名字。”围观的群众不约而同地朝两人看去,原来第一个报名的是杨大爷家的老三,后两个是杨大爷家的老四和老二。三兄弟同时报名当红军,干部有点犹豫说:“你们家三兄弟都当红军,那家里的田谁耕?”老三说:“你放心,我们家有八兄弟呢。”
话没说完,人群中又冒出老五和老七,五兄弟都争着要去,这下可难坏了两个干部。最后他们嘀诂了几声后说:“我看你们还是先回去和父母商量商量再……”“不用商量了,我早就同意他们去当红军,而且还有三个也一起去。”只见老大搀扶着杨大爷走过来,后面跟着老六和老八,他们卷着裤腿,泥巴还在脚上,看得出,是刚从田里回来。杨大爷急步来到桌前,拉着苏维埃干部的手激动地说:“红军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前线要兵,你就让他们去吧。家里的地还有耕田队呢。写上吧,我把他们交给你了,要他们好好地打仗,多杀几个白狗子。” 后来,因前方战斗惨烈,参加红军的八个兄弟全部牺牲了,一个也没有回来!
1934年深秋,杨荣显老人病入膏肓,在弥留之际,深深地思念着前方的儿子。他张着嘴巴,艰难地念叨着八个儿子的乳名。此时,守在老人身边的家人,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他们都知道参加红军的八兄弟已全部壮烈牺牲了,但这一令人难以接受的事实,怎能忍心告诉老人呢!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杨荣显老人睁大着企盼的双眼,带着终未见上儿子最后一面的遗憾,离开了人间。后来,杨荣显的几个孙子也渐渐长大了,他们无缘再见爸爸、叔叔、伯伯,但他们知道,父辈是英勇的,父辈是无私的,父辈是光荣的。为了永远铭记他们,后辈就在家乡的山坡上堆起了八个空坟,以此来表达儿孙们对父辈的深切怀念。
谢谢!课件23张PPT。第三单元 章末复习※思维导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思维导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思维导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思维导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点对点1.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今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
A. 义和团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爱国运动 D. 国民革命运动
※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1: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五四精神C2. 下图为漫画家沈泊尘的一幅作品——《工商学打倒曹、陆、章》。该作品反映了中国哪一历史时期的斗争诉求?( )
A. 五四运动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A3. 五四的火炬已经熊熊燃烧了近一个世纪。五四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去拼博、去奉献、去继往开来!下列有关五四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运动
B. 五四运动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C.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体现了五四运动的性质
4.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虽同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但却有着巨大的区别。那么,它们的根本区别是 ( )
A. 领导阶级不同 B. 所处的社会阶段不同
C. 革命所追求的目标不同D. 指导思想不同BA5. 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有一谜语的谜面上有“南湖游船”“开天辟地”“焕然一新”等词,它的谜底是( )
A. 五四爱国运动 B. 中国共产党成立
C. 遵义会议 D. 中华民国成立
6. 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某校八年级学生要设计以“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背景”为主题的黑板报,下列选项可作为板报内容的有( )
①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③共产国际的帮助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2: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BA7. 右图是一张民国毕业证书照片,其书写文字为:“兹有本校第一期步兵科学生潘学吟修业期满成绩及格特给证书。总理孙文、校长蒋中正、党代表廖仲恺。中华民国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据此可知,颁发该证书的学校应是( )
A. 京师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北京大学
D. 黄埔军校※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3: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D8. 国民革命军制定了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北伐战略方针,其打击的先后顺序是( )
①北上攻打张作霖②向湖南、湖北进军,打垮吴佩孚③挥师东南,消灭孙传芳
A. ②③①   B. ③①②
C. ②①③   D. ①③②
9. 在北伐战争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为难孙传芳的军队,却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 人民群众是北伐战争的主力
B. 北伐战争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江西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D. 北伐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AB10. 2016年,中国军队改革获突破性进展,在走向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开始于(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黄埔军校的创办
11. 右图反映的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井冈山会师。图中会师的两支部队最终合编为( )
A.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B. 八路军
C. 中国工农革命军D. 新四军※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4:南昌起义,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AA12. 1921—1949年,中国共产党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召开中共一大     B. 召开遵义会议
C. 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D. 红军长征
13. “毛泽东从欧洲借来的不是机器、宗教……而是共产主义。他借助于技术和灵活性,对症下药,使一位病入膏肓的病人——中国起死回生。”下列最能体现毛泽东“灵活性”的是( )
A. 发动武昌起义 B. 领导南昌起义
C. 发动秋收起义
D.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D14. 80多年前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因为遵义会议( )
A.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B. 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
C. 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
D.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单元考点演练
考点5:红军长征的基本史实及长征胜利的意义D15. 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准备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有( )
甲:红军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翻越雪山,穿过草地,挥师北上
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
丁: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C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1)材料反映的是哪场运动?
五四运动。
(2)学生、工人阶级在这场运动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五四运动。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作用。(3)这次运动的结果如何?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这场运动有何重大意义?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主要表现在: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今天是本学校开学的日期。我们为什么有了这个学校呢?为什么一定要开这个学校呢?诸君要知道,中国的革命有了13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只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我们要把革命做成功,便要从今天起,立一个志愿,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我们没有军事学识的革命党,从前既是能够消灭满清,将来富有军事学识的革命军,更是能够消灭曹锟、吴佩孚……”
材料二 蒋校长训话:“诸位同学,我们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在孙总理的亲自训导之下,定会培养出一支为民族兴亡而战,为国家版图之统一而战的革命的军队。现在我们宣誓,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1)黄埔军校是在哪个党的建议下建立起来的?
中国共产党。
(2)“将来富有军事学识的革命军,更是能够消灭曹锟、吴佩孚……”,为此而进行的一次战争是什么?这次战争的最大成果是什么?
(3)“蒋校长”指的是谁?他带领革命军宣誓“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北伐战争后期,“蒋校长”是否是这样做的?他的做法导致了什么严重后果?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蒋介石。不是。他在1927年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在南京成立了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失败了。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次会议首先由博古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极力为“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

材料二  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的时间里面,红军辗转14省,突破几十万敌军的包围封锁,唱响战略转移的凯歌,是人类近现代战争史上凡人谱写的英雄史诗。(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哪次重要会议?它是何时召开的?
(2)材料一中的“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指的是什么?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4)材料一中“这次会议”与材料二中“人类历史上的奇迹”的出现有何联系?遵义会议。1935年1月。毛泽东。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红军长征胜利结束。遵义会议纠正了中国共产党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红军最终取得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