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同步练习
1.通常人们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噪声防治.下列措施中属于从接收这一环节防治噪声的是(
)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
C.公路两旁植树
D.学校门口禁止鸣笛
2.下列四幅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声音调越高
B.
广口瓶中的空气越稀薄人听到的声音越大
C.
纸板划得越慢梳子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
D.
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根治噪声污染
3.通常,人们会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及人耳处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C.在公路两侧设置隔音墙
D.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和光一样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C.超声波在医学上能击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5.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B.
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
C.
在声音传播途径中植树造林
D.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
6.如图所示,是某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A.在声源处减弱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人耳处减弱
D.以上三种均是
7.小华在家修理厨房里的桌子,不停的有敲击物体的声音发出,为了使隔壁的小明学习时免受干扰,小华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上述二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
处减弱噪声;第二种是在
中减弱。
8.噪声已经成为严重污染源,极大地阻碍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噪已成为日常课题。“轻手轻脚过楼道”是在
处减弱噪声。在地震时会伴有很强的
(超/次)声波,会使入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9.我市进行防空演练时,那种尖锐刺耳的防空警报声是通过
传入耳朵的,这样尖锐刺耳的声音平时我们说它是一种
,但这次它却向大家传递着一种
。
10.当今世界,噪声污染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我国已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高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施工、鸣笛等,这是为了防止噪声
;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绕地球运行,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
能.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在耳孔中塞一小团棉花,主要是棉花松软多孔能吸收声音,达到减弱噪声的目的,符合题意;C公路两旁植树,是在声源与人耳之间阻碍了声音的传播,不符合题意;D学校门口禁止鸣笛,是让物体不发出噪声,是在噪声的产生出减弱;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考点:噪声的防治
2.C
【解析】
试题分析:小明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A选项不正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
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小,B选项不符合题意;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纸板划得越慢梳子振动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C选项符合题意,选填C;安装噪声检测仪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治噪声,D选项不符合。答案:C
考点:音响声音特征的因素辨别;声音的传播条件;噪声监测仪的用途。
3.D
【解析】
试题分析: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和在公路两侧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选D
考点:控制噪声的途径
4.C
【解析】
试题分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不符合题意;B.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所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一定是340m/s,不符合题意;C.声音能够传递能量,超声波在医学上能击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说法正确,符合题意;D.通过居民区的高速铁路需加装隔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处减弱噪音,不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答案选C
考点: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传递能量和信息;减弱噪声的途径
5.D
【解析】
试题分析:A.
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B.
装在城市高架桥道路两侧的透明板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
在声音传播途径中植树造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能增加响度,不能减弱噪声;符合题意;答案选D。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6.B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选项A、B、C中的三种,而某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7.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闭关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8.声源;次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多种,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其中“轻手轻脚过楼道”是让声源尽量不发出噪声,所以应为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一种破坏力很强的声波为次声。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超声与次声
9.空气;
噪声;信息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声。听到的防空警报声是通过空气传入耳朵的,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对噪声的感受因个人的感觉、习惯等而不同,因此噪声有时是一个主观的感受。防空警报声平时就是一种噪声,但在抗震减灾疏散活动中,它却向大家传递着一种求生信息.答案:空气
噪声
信息
考点:传声介质判断;噪声辨别;声音传递信息的应用。
10.产生;动.
【解析】
试题分析: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中考期间,学校周围禁止汽车鸣笛,即从声源出禁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的过程中,卫星的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小明敲鼓
广口瓶中的手机
用纸板划动梳齿
噪声监测仪《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同步练习
1.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中,表示用于防止噪声,保护环境的是(
)
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禁止鸣笛”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B.“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3.在医院、学校和城市某些路段,有如图所示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方法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
A.高考期间,考点附近工地停止施工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上课时外面太吵,关闭教室的门窗
4.如图所示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5.深夜,电视机音量太大会影响他人休息,为此电视台在深夜播放节目时,屏幕下方有如下提示语:“深夜了,请您把音量关小!”从声音的特征看这是减小声音的
;从环保的角度看,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的波形是
的。
6.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
;响度相同的是
;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它们都属
。
7.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_______;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的作用是
;矿泉水放入冰箱中结冰了属
(填物态变化中的一种)
8.控制环境污染是“打造宜居城市,建设优雅娄底”重要举措.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在控制噪声的措施上属于
;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强弱,其单位是
。
9.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不同来判断的。小满妈妈喜欢业余时间打鼓,在小满妈妈看来,鼓声属于
。(第二空填“乐音”或“噪声”)
10.讨论:振动会发出声音,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试题分析:题中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中,A选项表示此道路禁止骑自行车;B选项表示限载20吨;C选项表示静止鸣笛;D选项表示此地距离顺德的路程为20km。故本题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是C。
考点:交通标志牌表示的意义
2.B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禁止鸣笛”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选项A错误;“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在固体中传播,选项B错误;音色:由发声体自身结构、材料等决定,“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选项C错误;“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选项D正确。
考点:
声现象
3.A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的标志,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选项A;选项B、D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选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4.A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防止噪声产生);(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传播);(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公路两旁的透明板墙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
5.响度、声源、无规律(杂乱无章)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三特征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深夜了,请您把音量关小!”从声音的特征看这是减小声音的响度;从环保的角度看,深夜,电视机音量太大会影响他人休息,这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杂乱无章振动发出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无规律(杂乱无章)的。
考点:声音的三特征;减弱噪声的途径;噪声的波形
6.甲和乙;
甲和丙;
乐音.
【解析】
试题分析:音调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对应波形越密,表示声源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题中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响度由声源振动的振幅决定,对应波形波峰越高(或波谷越低),表示声源振动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题中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从物理学科角度来讲,噪声是由声源做无规则振动而产生,而乐音是由于声源做有规律振动产生的,故题中它们都属乐音。
考点:音调高低、响度大小在波形上的显示,乐音与噪声
7.大(或快);
阻止噪声的传播;凝固.
【解析】
试题分析:声速的大小与传声介质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传播比气体中快,故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快;控制噪声的三个环节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防止噪声的产生、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即阻止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即防止噪声进入人耳,题中城市道路两旁的隔音板的作用是阻止噪声的传播;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固,题中泉水放入冰箱中结冰了属于凝固过程。
考点: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介质,噪声的控制,物态变化——凝固
8.防止噪声的产生
分贝
【解析】
试题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声源处消声、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和在入耳处减弱噪声。居民小区禁止汽车鸣笛在控制噪声的措施上属于防止噪声的产生;城区步行街上安装了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强弱,但它不能减弱噪声,其单位是分贝,。
考点:减弱噪声的途径;噪声监测装置
9.音色
乐音
【解析】
试题分析:声音的特色叫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乐器,音色不同;不同的人,音色不同。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不同来判断的。悦耳动听的声音叫乐音。小满妈妈喜欢业余时间打鼓,在小满妈妈看来,鼓声属于乐音,对于旁边学习的人来说是噪声。
考点:音色;乐音
10.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而蚊子的振动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
【解析】
试题分析: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高于20000Hz是超声波。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5—6Hz,是次声波,人耳听不见;而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频率约为500—600Hz,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人们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考点: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次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