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
2、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
2、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2、通过参与“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难点: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播放一些声音(一种鸟的叫声、汽车刹车的声音、流水声、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这些声音的差别。并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我们能听到声音,又能区分声音。那么我们是如何区分这些声音的呢?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强弱
——响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
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1)在发声的录音机喇叭上撒些小纸屑,观察喇叭在不同响度时,小纸屑的振动情况。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2)用手轻按自己喉部的两侧,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让学生比较两种情况下手的感觉。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
通过上面的活动,可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归纳,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启发: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吗?
例如:弹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教师: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
思考:“响鼓还要重锤敲”是什么道理?
2、用波形比较振幅
图2-27中,甲音叉振动的幅度小,它产生的声波经示波器显示出来的振幅较小,响度也较小;乙音叉振动的幅度大,它的声波显示出来的振幅比较大,响度也较大。
3、声音的品质
——音色
活动3:探究不同物体的声音
让学生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
教师提问: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让学生回答。
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色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三)总结、扩展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2.3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及离人耳的距离有关;
2、了解乐音的三要素。
(二)过程与方法
1、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响度和音调的因素;
2、会用声音的三要素来区别声音的不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注意在不同场合讲话时,使自己发音的响度适当;
2、通过参与“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养成善于观察,乐于探索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难点: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1、什么是音调?它是由物体的什么决定的。
2、什么叫频率?它的单位是什么?符号是什么?1Hz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1、声音的强弱——响度
师:声音不但有高有低,还有强有弱;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板书:3、声音的强弱
——响度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知道响度的含义、意义。我们通常说声音的强弱不同、大小不同,用物理语言来说,就是响度不同。
活动1: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1)在发声的录音机喇叭上撒些小纸屑,观察喇叭在不同响度时,小纸屑的振动情况。教师演示,让学生仔细观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2)用手轻按自己喉部的两侧,张开嘴小声喊“啊……”,再大声喊。让学生比较两种情况下手的感觉。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结论,教师注意引导纠正。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振幅的概念,知道其含义。
2、用波形比较振幅
通过上面的活动,可得出结论。让学生自主归纳,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启发:声音的响度跟声源的振幅有关,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进一步证明吗?
例如:弹拨琴弦时,琴弦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教师:结合实例及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的体会,归纳出声音的响度还与距声源的远近有关。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响度的单位:分贝,及零分贝的规定。
思考:“响鼓还要重锤敲”是什么道理?
3、声音的品质
——音色
活动3:探究不同物体的声音
让学生欣赏一段器乐合奏曲。
教师提问:你能听出其中有哪几种乐器吗?让学生回答。
小活动:请出几位同学分别说一句话,其它同学闭上眼睛猜出发言的先后顺序。
然后,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学习音色的概念,决定因素。知道不同的物体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三)总结、扩展
由于大纲对本节知识点的要求不高,所以,对于一般的学生,教师只要使学生从实验角度理解并记忆大纲所要求内容即可;而对于程度较高的学生,教师完全可以不局限于书本内容,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程度自由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