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苏教版八上 第1课《七律 长征》(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苏教版八上 第1课《七律 长征》(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29 19:04:55

文档简介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苏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1课《长征》教学设计
课题 长征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能力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知识目标 学习本诗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重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难点 1.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 2.学习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慨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了解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和极度夸张的手法。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长征》。2.同学们,听着这激昂的旋律,我们仿佛听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铮铮号角,似乎看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雄浑气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七律 长征》,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板书:《七律 长征》。 思维发散。 由诗歌,引发思维,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欣赏影视资料片段:《飞夺泸定桥》。3.介绍作者毛泽东(1893年12月2 ( http: / / www.21cnjy.com )6日—1976 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收集了自1926 年以来作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所写的文章。写作背景: 5.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即文章的古今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 理解课文主旨。 6.听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文件)7.指导朗读。要求: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8.积累字词。 礴(bó) 丸(wán) 岷(mín)9.理解词语的意思。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10.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五岭的险峻,乌蒙山的高耸,金沙江的天险,大渡河的险恶,岷山千里雪。二、精读感悟请再次认真阅读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1)写出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2)哪几个词概括了红军所遇到的困难?远征难,万水千山。 (3)用哪几个词回答了红军面对艰难困苦时的表现? 不怕,只等闲。 (4)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轻快豪迈、气度不凡。(2)但是在我们红军战士眼里,这困难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是小。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手法,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把那样大的山“看”小了。正是这样,反衬出了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从“腾细浪”“走泥丸”可以看出来。“腾”突出了奔腾气势。“走”突出了疾驰状貌。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1)这两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虚实结合。 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这两句写水写桥,既实写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2)“寒”“暖”应该怎样理解?“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 ( http: / / www.21cnjy.com )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三军”指的是什么?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2)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映出来? 积极、乐观、向上。“更喜”“尽开颜”从这些字词体现了红军乐观主义精神。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这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5.归纳主题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6.写作特点:(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三、拓展延伸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 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读中感悟。 让学生了解一些文体常识。让学生了解关于“长征”的历史知识。让学生对本诗作者毛泽东有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理清课文的思路。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调动学生的情感,采取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深刻理解。
课堂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逶迤(wēi)(yí)  磅礴(bó)  2.这首七言律诗中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B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 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下联:(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片。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毛泽东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七律 长征》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五岭逶(yī yí)迤腾细浪
(2)乌蒙磅礴(bé bó)走泥丸。
2.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3.相似兄弟比一比。
济( ) 著( ) 约( ) 崖( )
挤( ) 睹( ) 芍( ) 涯( )
脐( ) 堵( ) 钓( ) 睚( )
4.写出加点字的反义词
(1)红军不怕远征难( )
(2)大渡桥横铁索寒(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开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请用简洁的话加以概括。
(1)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
二、分析理解。
7.用下列加点字造句。
万水千山只等闲。
万水千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http: / / www.21cnjy.com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七律·长征》诗中“大渡桥横铁索寒”指的军事行动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渡过湘江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巧渡金沙江
10.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yí bó
2.(1)金沙水拍云崖暖
(2)更喜岷山千里雪
解析:“挤”“济”“脐”的部首不同,字义不同,同时,读音也不同。
6.五幅“征难图”:(1)腾跃五岭 (2)疾跨乌蒙 (3)巧渡金沙 (4)飞夺卢定桥 (5)喜踏岷山雪 21教育网
7.万水千山:经过万水千山的跋涉,红军终于取得了胜利。
8.对偶、夸张。
9. C
10.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2张PPT)
七律 长征
2017苏教版 八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鸟窝
新课导入
这些作品曾强烈
播放歌曲《长征》
鸟窝
新课导入
这些作品曾强烈
同学们,听着这激昂的旋律,我们仿佛听到了铮铮号角,似乎看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雄浑气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七律 长征》,感受红军的英雄气概。
鸟窝
新课讲解
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简介:七律
鸟窝
新课讲解
这些作品曾强烈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简介:长征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进行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鸟窝
新课讲解
这些作品曾强烈
欣赏《飞夺泸定桥》
新课讲解
介绍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 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收集了自1926 年以来作者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所写的文章。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写作背景
1934年,红军主力因为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被迫从根据地撤出,进行长征。1935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到达了陕北。毛泽东回顾这一年来红军走过的路程,诗兴大发,满怀豪情地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请听课文朗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要求:从节奏、重音、韵脚、感情几方面读出诗中表现出来的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指导朗读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礴(bó)
丸 (wán)
岷 (mín)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五岭:
逶迤:
乌蒙:
走泥丸:
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
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像小泥丸一样地滚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说说诗中描写了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哪些艰险经历?
五岭的险峻
乌蒙山的高耸
金沙江的天险
大渡河的险恶
岷山千里雪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写出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毛泽东和党中央的统率下于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示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2)哪几个词概括了红军所遇到的困难?
远征难
千山万水
千山万水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从最初的“不怕”“只等闲”到最后的“更喜”“尽开颜”我们可以体会到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用哪几个词回答了红军面对艰难困苦时的表现?
不怕
只等闲
气度不凡
轻快豪迈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里用“逶迤”“磅礴”写出了红军翻过这样的高山峻岭时所面临的情形如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但是在我们红军战士眼里,这困难是大还是小?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腾细浪”“走泥丸”可以看出来。“腾”突出了奔腾气势。“走”突出了疾驰状貌。
是小。在这里,毛主席生动地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把那样大的山“看”小了。正是这样,反衬出了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实写了什么?虚写了什么?
虚实结合。
这两句写水写桥,既实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了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
这两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寒”“暖”应该怎样理解?
“寒”字用来烘托沪定桥自然环境的险恶,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
这一“寒”一“暖”的对比,很巧妙。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军”指的是什么?
红军第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面对这长征途中的的困难,红军的态度如何?通过哪些字词反映出来?
“更喜”“尽开颜”从这些字词体现了红军乐观主义精神。
积极、乐观、向上。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其实,当时红军二、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未越过岷山,可毛泽东却说:“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为什么?
因为毛泽东希望并相信他们定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这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同志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新课讲解
归纳本文的中心:
本诗是一篇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革命史诗。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写作特点:
(1)高度的艺术概括性:A、本诗以“万水千山”作为贯穿全篇的线索,通过撷取典型场景和事例凸现长征精神;B、依据生活的真实顺序叙述长征途中的典型场景和史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首联直接抒情除外)——“腾”“走”以动写静、“暖”“寒”赋予云崖、铁索以感彩、“更喜”“开颜”将雪山之貌与红军之情相交融。
(2)本诗巧用夸张手法——颔联,体现了诗人的奇特想象、博大胸襟和英雄气魄,体现了诗作的革命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得到什么启示?
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我们怀有坚定的信念,不断以红军长征的精神来激励和鼓舞自己,就一定能够战胜千难万苦。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1.给下列红色字体的字注音。
逶迤(   )(  )  磅礴(    ) 
2.这首七言律诗中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这两联诗句是( )
A.首联和颔联 B.颔联和颈联
C.首联和尾联 D.颈联和尾联
wēi  yí bó
B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3.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请你以对联的形式结合《七律 长征》,写出如下对联的下联。
上联:腾越五岭跨乌蒙,千山踏破
下联:
巧取金沙夺泸定,万水等闲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在军事战斗史上创造了奇迹,而且也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象征。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和电影电视。
板书设计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翻越五岭
疾跨乌蒙      气势磅礴
巧渡金沙江     语言
飞夺泸定桥     含义丰富
喜踏岷山雪
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