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 第四单元
19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西晋灭亡后,黄河流域建立的“十六国” 一、淝水之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的更迭
中原和南方的不同:北乱南稳,南迁以避战乱。魏国两晋吴国北朝439年—581年)十六国北魏东汉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东晋宋齐梁陈南朝 (420年—581年)4世纪后期,氐族人苻坚建立了前秦。苻坚前秦淝水之战形势图 383年,前秦与东晋在淝水展开大战,前秦失败。淝水之战是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讲故事 前秦军队在淝水之战中战败,一路撤退,谢玄等人乘胜追击,秦兵大败,互相践踏而死去的士兵,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 苻坚拥兵80多万,却不能统一江南,其原因是什么? 1.前秦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导致军心不稳。秦军指挥不当,战线较长。 2.长江天险,易守难攻。
东晋军队内部团结、士气高昂,足智多谋,指挥得当。
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合作探究 总结: 淝水之战后,前秦的统治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图 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到中原地区,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民族交融已经成为趋势。孝文帝画像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故事1:有一次,孝文帝在洛阳街上见到有的妇女还穿着鲜卑服,便责备尚书元澄没有尽到职责。元澄说:“现在穿鲜卑服的人已经不多了。”孝文帝不满地说:“你是不是想让全城的人都还穿着鲜卑服啊?”故事2:孝文帝带头娶汉族大臣李冲的女儿做皇妃,他的女儿也嫁给汉族地主。他又为几个弟弟娶汉族女子为妻。史料链接 《资治通鉴》记载,魏王发布诏令,认为北方人调土为“拓”,调后为“跋”。魏朝的祖先是黄帝的后代,以土德而称帝,所以姓拓跋。土,乃黄中之色,万物之元,所以应该改姓为元。 读教材内容,结合以上史料,说说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措施?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1.迁都:迁都洛阳。2.语言: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3.服饰:以汉服代替鲜卑服。4.姓氏:把鲜卑姓氏改为汉姓。5.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6.官制律令: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律令。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北魏时期的洛阳是一座繁华的都城,城内有很大的市场,从四面来的商人汇集、交流着来自不同地方的物品,他们中有很多人说着夹杂鲜卑语的汉语,穿着和汉族一样的服饰,在洛阳城定居下来,从事着商品买卖的活动。从他们身上,已经看不出鲜卑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材料二 孝文帝改革以后,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方,目睹了洛阳的风貌,感概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从材料中看出孝文帝的改革起到了什么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史海泛舟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东汉末年,黄河流域以北的哪些少数民族开始向中原地区迁移?到西晋时,出现了什么情况?五胡内迁图 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向中原地区迁移。西晋初年,人数达几百万。他们同汉族劳动人民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减小。★过去汉族只会水煮面食,不会烙饼。真正的饼是西北少数民族带来的,所以叫胡饼,并普及开来,发展成为面食中最重要的一种。★汉服的特征是上衣下裳或宽袖长袍,穿开裆裤。胡服夹领小袖、紧身、满裆裤,适应马背上的生活。北魏孝文帝改革曾下令禁穿胡服,但结果穿胡服者越来越多,因为胡服更美观实用,更便于生活,绝非皇帝诏令可以改变。★高欢的部下包括鲜卑、汉人和其他各族人,他对军士讲话,时而用鲜卑语,时而用汉语。链接历史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除此之外,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还有哪些表现? 各民族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互相影响,联系日益密切,逐渐融合在一起,是“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也就是说民族融合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表现:1.农业生产技术:互相学习从事农业生产和畜牧养殖的经验。
2.社会生活:汉族学习和接受他们的服装、饮食、用具等。
3.政治制度: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4.文化方面: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意义。 民族大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长期的社会动乱中,各族人民杂居相处,相互影响,彼此融合,落后的民族不断融合在先进的民族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在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界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相互不断融合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华民族实际上是历史上许多民族的融合体。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一、淝水之战
1.概况 2.影响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措施 2.意义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1.表现 2.意义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