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一单元
2 济南的冬天第1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能想起哪些与冬天有关的诗句?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陈毅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卢梅坡请说说你所知道的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初读文章1.听读课文。
要求:听清字音,读准每个字。注意儿化音的读法。把握朗读的速度和感情。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北平冬天要是不刮大风,便觉得是奇迹。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天儿越晴,水藻越绿。这就是冬天的济南。2.朗读比赛
男女生朗读,看谁读得最好。梳理思路1.讨论感知全文。
(1)济南为何“真得算个宝地”?
济南的冬天在作家老舍与北平的朔风、伦敦的重雾、热带的毒日比较后,给人的感受是:无风、响晴和温晴,天气暖和安适,三面环山,山是温静、隽秀的,水是绿色、澄澈的。(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阳光朗照 温晴
冬天的山 薄雪覆盖 秀气
城外远山 淡雅
冬天的水 水藻的绿 澄清(3)你是否觉得济南的冬天是“暖和安适”的?请讲述理由。
济南三面环山;像是“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山是阳光朗照,薄雪覆盖;水是不结冰的,清澈透明;济南人的表情、感觉、幻想及心情说明了济南的“温晴”。(4)文中渗透着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怎样的感情?
老舍极尽笔墨,传神地绘山景、描绘水色,使得济南冬天的山、水、阳光、白雪……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在那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浸透着老舍的喜爱、赞美之情。2.按描写的不同景物,给文章分段,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用对比的方法,指出济南是个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
第二部分(2—5段)写济南冬天的山景。
第三部分(第6段)写济南冬天的水色。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课文,充分熟悉课文的内容。
2.勾画你认为优美的词语或句子,并反复朗读体会它的妙处。第2课时 细部赏析 1.指点迷津
(1)生动的语言。
(2)优美的句子。
(3)巧妙的比喻和拟人。
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一句中的“顶”。 如:“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
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 顶上卧着点雪。” 2.齐声诵读第四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1)全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2)全段的层次如何划分?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3)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是通过其他的景物来进行烘托,这些景物分别是什么?
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4)文中的动词用得好,举例说说。
(5)文中的色彩词用得好,举例说说。
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6)文中是怎样化静为动的呢?
(7)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化静为动的主要技巧是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主要是拟人,文中的三个“好像”,并不都表示比喻。
(8)你对全段的朗读有什么体会? 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把”“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3.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同学们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运用比喻写出矮松的形态。又运用拟人的手法 描绘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比较阅读 思考:《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两篇文章都是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图画,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图画,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拓展延伸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四季景色,美不胜收。可见,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关键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发现了美,感受到了美,请不要吝啬你的赞美,不妨用你最喜欢的方式把它表达出来吧。 以《____的冬天》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要求:①填入所在地的地名。②仔细观察,充分展开联想与想象,抓住景物特征,模仿课文,力求做到情景交融。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