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单元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30 15:28: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 第二单元
5 秋天的怀念第1课时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
  史铁生,著名小说家,散文家。生前曾任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作家协会副主席。1969年到陕西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史铁生坚持写作,创作了《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初步感知给加线字注音
瘫痪(   ) 整宿(  )
絮絮叨叨(    ) 仿膳(   ) 
捶打(   ) 翻来覆去(  )t?n hu?nxù dɑoxi?sh?nchuífù借助表格,理清思路“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北海的菊花开了……”暴怒无常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飘落。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母亲进去了,挡在窗前。“不,我不去!”“什么时候?”母亲扑过来……说:“咱娘俩……”喜出望外交流汇报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
  
  母亲犯病,竟成永诀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
    母亲虽然自己身患重病,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却默默地承受着我的粗暴无理。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  
  (2)“‘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为了“我”,母亲虽然爱花,却没有精力、时间,没有心思再养花了。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   话语虽朴素,却体现了母亲的伟大和坚强。  母亲是要把萧瑟的秋天挡在窗外,要把“我”心中的寂寞、消沉逐出窗外。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能够带孩子出去走走,母亲竟是如此兴奋!她希望“我”能开心、快乐。  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
  2.研读课文第一段,通过一系列动词体会史铁生的痛苦和绝望。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第2课时体味情感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 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希望他看花是为了转移他病痛中的痛苦,更是为了让他找到生活的勇气,突出了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段深刻领悟。
   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儿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随文练笔  你想对文中的母亲、“我”和妹妹说点儿什么?拓展延伸  有一年,十月的风又翻动起安详的落叶,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园子有这么大。”我放下书,想,这么大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她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摘自史铁生《我与地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