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18讲聚落、发展与合作精讲精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中考地理考点复习第18讲聚落、发展与合作精讲精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08-30 18: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聚落、发展与合作
考点1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1.聚落的类型与差异
  人们的_聚居_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由于_劳动生产方式_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才有较大的差异。
   2.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有利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一般来说,在一些河流_中下_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_高山_、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2)聚落的形态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_团块_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_条带_状。
  3.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因此世界各国都在大力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它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意大利的_威尼斯_城、我国山西省的_平遥_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考点2 地域发展差异
  不同地区,由于自然环境的优劣、开发历史的早晚、经济水平的高低,所以社会发展水平也存在差异。如:欧_洲的平均发展水平很高,_非_洲的平均发展水平很低。
考点3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根据发展_水平的差异,人们把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_欧洲__的西部、北美洲、大洋洲,包括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及亚洲的日本等。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_亚洲_、非洲、南美洲,中国是最大的_发展中_国家。
考点4 国际经济合作
 任何国家在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总会与其他国家发生不同程度的联系,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在彼此之间进行积极的交流与合作。如“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等。
考点精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我国南方地区有不少聚落名称带有“桥”字,下列与之相关的因素是(  )
A.河流
B.森林
C.矿产
D.土壤
【考点】6B: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
【分析】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观察一个地方的民居特点,也可以分析出该地区的气候特点.
【解答】解: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湖众多,形成了河渠如网、水田成片的江南水乡风貌,人们喜欢临水而居,就形成了古诗中的“小桥流水人家”江南水乡风韵.
故选:A.
 
2.聚落的形态是(  )
A.乡村和工厂
B.牧场和城市
C.牧区和林区
D.乡村和城市
【考点】6B:聚落的概念和类型:城市和乡村.
【分析】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解答】解: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故选:D.
 
3.图中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考点】6C: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聚落的形成发展深受地形、气候、水源、资源、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形成聚落的有利条件: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水源充足;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解答】解:从图中看出,A、B、C三处聚落中,C处位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足,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
故选:C.
 
4.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一些河流中上游地带,聚落密集
B.在一些高山、荒漠地区,少或没有聚落
C.在一些大河下游三角洲,聚落较分散
D.在一些矿产地大量使用了通敌,聚落少
【考点】6C: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根据乡村和城市聚落的区别解答.
【解答】解: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分散.故不符合题意.
B.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故符合题意.
C.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故不符合题意.
D.在一些矿产地,人口众多,所以聚落较多.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下列条件中,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资源丰富
B.交通便利
C.水源充足
D.地形崎岖
【考点】6D: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分析】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
【解答】解: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适宜聚落的形成与发展.根据题意.
故选:D.
 
6.亚洲有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即中国的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南亚的印度河流域和西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又称为两河流域.它们形成的共同条件是(  )
A.都位于热带,热量丰富
B.降水都很丰富
C.海运都很发达
D.地形都比较平坦
【考点】6D: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分析】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
【解答】解:亚洲的三个人类文明发祥地,都位于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区,因为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较快.
故选:D.
 
7.下列对文化遗产的做法,正确的是(  )
A.敦煌博物馆对外轮流开放石窟,限制参观人数
B.古代建筑物旅游价值高,要增加开放时间和次数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达的现代建筑,让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D.有些文化古迹经济价值低,无需进行保护
【考点】6E: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分析】认识文化遗产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性,保护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
【解答】解:文化遗产是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促进遗产保护立法严格遵守遗产保护法相关规定;不乱丢垃圾、破坏文物,积极保护文化遗产,制止他人破坏遗产的行为;提高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加强宣传,提高身边人保护遗产的意识.选项B、C、D都不利于文化遗产的保护.
故选:A.
 
8.下列名胜古迹没上《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
A.天安门广场
B.故宫
C.天坛
D.颐和园
【考点】6E: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保护.
【分析】北京是著名古都,更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荟萃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解答】解:漫长的历史岁月,丰厚的文化积淀,铸就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使它成为世界上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目前,北京共有故宫、长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天坛、颐和园和十三陵等6处世界文化遗产.
故选:A.
 
二.解答题(共2小题)
9.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示意图
材料二:亚洲、欧洲、非洲人口密度分布图
材料三:亚洲、欧洲、非洲人口资料表格
 亚洲
欧洲 
 非洲
 人口数(亿)2001年
 37.20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1)读材料一可知A、B、C三地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D 
A.资源
B.人口
C.气候
D.河流
(2)B地是三大宗教中 佛 教的发源地,C地主要人种是 黄色 .
(3)三地成为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有哪些? 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 .
(4)阅读材料二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区在地理位置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位于 C 
A.中、高纬度的近海地区
B.中、高纬度的内陆地区
C.中、低纬度的近海地区
D.中、低纬度的内陆地区
(5)亚洲的南部和东部人口稠密,而亚洲北部的甲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纬度高,气温低 .非洲的乙地区人口密度也很小,其主要原因是 气候炎热,降水少 .
(6)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出现 减少 (增多、减少)的趋势,该大洲国家由于这种人口特点容易产生哪些问题? 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
【考点】6C: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65:世界主要宗教及其分布地区;C9:欧洲人民的生活概况.
【分析】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临海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比如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
【解答】解:(1)读材料一可知,A、B、C三地都位于河流沿岸地区,因此最早形成聚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河流;
(2)从图中看出,B是南亚地区,该区域是三大宗教中佛教的发源地,C地处亚洲东部,其主要是黄色人种;
(3)三地成为人类文明发源地的有利自然条件有:位于沿江沿河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和;交通便利等;
(4)从阅读材料二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区在地理分布上的共同特点是位于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5)亚洲北部的甲地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是:纬度高,气温低,冬季漫长而严寒,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非洲的乙地区人口密度也很小,其主要原因是:干旱的荒漠,不适宜大量人口长期居住;
(6)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该大洲国家由于这种人口特点容易产生的问题有:人口老龄化,国防兵员不足,社会养老负担过重等.
故答案为:(1)D;(2)佛;黄色;(3)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水源充足等;(4)C;(5)纬度高,气温低;气候炎热,降水少;(6)减少;劳动力短缺
国防兵源不足,人口老龄化等.
 
10.读亚洲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分析甲地传统民居形成的原因.
(2)根据乙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该气候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3)丙地是世界最严重的缺水的地区之一,正在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主要原因是什么?
(4)①河流是 湄公河 ,该河流所流经半岛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请分析这样分布有何利弊?
(5)②区域石油资源丰富,其石油资源主要销往那些区域?
【考点】6C: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9L: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9T:西亚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农业生产.
【分析】读图可得,甲是东南亚的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乙是印度,丙位于西亚地区.
【解答】解:(1)东南亚马来群岛地区传统民居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密切,该地终年高温多雨,高架屋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防潮湿等功能,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
(2)印度是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雨旱两季;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印度适合水稻的种植;该地降水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
(3)西亚地区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水资源缺乏,因此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4)中南半岛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种植业和城市发展;但人口过于集中,易造成河流的污染.
(5)西亚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为丰富、石油产量和输出量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主输往美国、日本和西欧.
故答案为:
(1)该地终年高温多雨,高架屋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防潮湿等功能;
(2)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印度适合水稻的种植;该地降水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较大,由于西南季风不稳定,容易造成旱涝灾害;
(3)水资源缺乏;
(4)湄公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种植业和城市发展;但人口过于集中,易造成河流的污染;
(5)美国、日本和西欧.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