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第二单元 中古亚欧文明第5课 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日出之国亚洲之东——新月之乡亚洲之西—— 东亚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吸收中国先进文化,实现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西亚游牧的阿拉伯人从沙漠中崛起,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把东方和西方连接起来。日本和阿拉伯是怎样翻开它们历史新的一页的?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去了解它们走向兴盛的历史。学习目标1、掌握日本大化改新的内容和意义
2、概括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3、认识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统一的作用
古代日本一、大化改新日本奴隶社会的阶级构成:
奴隶、部民、 平民、贵族①公元1世纪前后,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②3世纪日本大和古国兴起,5世纪,大和统一日本;
③公元6世纪下半叶开始,大和国出现统治危机国内:日本的社会矛盾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7世纪中叶,日本由大奴隶主贵族苏我氏父子实行专制统治,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天皇家族没有什么实权,大和的统治出现严重危机。公元645年6月,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宣布模仿中国建立年号,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今大阪市)。645年,即为大化元年。 大和国宫廷政变 材料一: 7世纪时,日本依然处于奴隶社会,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势,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贵族实行世袭制,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部民不堪遭受压迫,反抗不断。大化改新背景中臣镰足(614~669) 日本大和国贵族。曾向唐朝归来的日本学者学习中国的儒、佛等学说。中大兄皇子与其发动政变,除掉苏我氏。大化改新后,中大兄皇子以太子身份摄政,中臣镰足任内臣辅佐孝德。孝德天皇日本第36代天皇
629.1.4~654.10.10 因不满苏我氏专权,以患足疾为名不参与政治。中大兄、中臣镰足发动宫廷政变,诛灭苏我氏后即位。国外:中国隋唐的繁荣强盛。 公元627—650年,中国正值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由于政治清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假设你是当时从中国归国的大和国遣唐使,面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你会怎么办?(3)主持皇帝:孝德天皇 (1)原因: (2)时间: (4)内容:(5)意义: 日本社会矛盾尖锐,政局混乱646年 ①经济: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②政治:实行中央集权制,废除世袭制。 大化改新使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租庸调制度:分到班田的农民担负租庸调。租,即交纳粟、稻等实物地租;庸,即交纳布、绢等物代替应承担的徭役;调,交纳布、绢等作为赋役。租庸调之外的成果则归农民自己。 班田收授法:班,是分、赐的意思。国家按人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田一次。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大化改新主要内容 大化改新后,大和正式改名日本国,意为“日出之处的国家”。在中央设太学,地方设国学;印度佛教经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发展很快;日本积极汲取别国文化。后来,由于地方杂税和徭役过重,农民不堪重负,有的弃地逃亡,有的依附于豪强地主、贵族和寺院,成为依附农民。大化改新后的日本 武士道精神系日本应遵守的封建道德,始于镰仓幕府时期,内容有忠君、节义、廉耻、勇武、坚忍等。武士腰间常佩利刃,作为勇武的象征。12世纪镰仓幕府控制了日本实权,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明治维新”后,武士废除了,但对新式军队战士仍长期灌输武士道精神,强调效忠天皇、绝对服从,军人在必要时必须勇于拨刀"切腹"(剖腹自杀),以示忠勇、义烈。 日本武士
镰仓时代的日本武士 汉委奴国王金印东汉光武帝画像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据《三国志·魏志·倭人传》记载,公元1~2世纪时,日本列岛上已有100多个小国,同中国交往的就有30余国。公元57年(东汉初),九州北部的倭奴国曾谴使向东汉进贡,汉光武帝赐给其“汉委奴国王”金印。日本平假名和片假名(黑色为平假名 蓝色为片假名)空海借鉴汉字草书
创制了日文的草书字母
即“平假名”吉备真备借鉴汉字楷书
创制了日文的楷书字母
即“片假名”文字服饰唐长安城朱 雀 大 街日本平城京(今奈良)日本传统文化无处不洋溢着浓郁的中华文化气息建筑你还知道日本哪些方面是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似是故人来” 2010年6月11日,一艘按1:1比例重建的“遣唐使船”从大阪港驶入上海世博园区。中日甲午海战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土有限,资源匮乏,但它却能发展成当今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为什么?从古代日本历史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日本民族,非常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文化,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启示:
改革是国家发展的推动力;
一个国家或民族应该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
要正视自身的不足,积极改革求新,与时俱进。《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 多侧面、广泛地反映了古代阿拉伯及其周围地区国家的社会现实,被称为中古阿拉怕社会的一面“一尘不染的明镜”。著名故事有《渔翁的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等。中国古代
称阿拉伯为“天方”二、伊斯兰教的兴起?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地处红海和波斯湾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为了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在内部矛盾丛生、商业连遭破坏、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的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国家。多神和偶像崇拜是民族统一和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因而伴随着国家统一的潮流,伊斯兰教便应运而生了。外族入侵,国家不统一,相互仇杀,商业衰落、经济萧条6世纪后阿拉伯地区: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外出传教
这是一幅描绘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的图画。图中的穆罕默德由天使指引着骑马来到一个城市,向人们传教,那里的居民热烈地欢迎他。穆罕默德身边有手持宝剑、盾牌的随从,他们都是他的忠诚助手和战士。图中生着翅膀的天使手持水罐,里面装的是用来净身的清水。穆罕穆德创立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截止到2009年底,世界人口约68亿人口中,穆斯林总人数是15.7亿,分布在204个国家的地区,占全世界的23%。 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发动“圣战”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在沙漠中孕育中世纪最强大、最辽阔的帝国——阿拉伯帝国。 622年穆罕默德出走麦地那
建立政教合一国家伊斯兰教宗教领袖
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三、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630年,穆罕默德率麦地那武装兵临麦加城下,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麦加也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630年
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归纳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610年创立伊斯兰教;
622年出走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历元年);
630年攻打麦加城,与麦加贵族达成协议,麦加成为伊斯兰教圣地;
632年病逝,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8世纪中叶,阿拉伯人通过对外扩张,建立了横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大帝国,伊斯兰教随之广为传播.
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内外矛盾激化,帝国逐渐衰微.1258年,蒙古骑兵攻陷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 阿拉伯国家的扩张阿拉伯骑士哈里发的军队在战场上(绘画) “哈里发”,阿拉伯语意思为“继承者”或“代理者”。中古时代的东亚和西亚 日本大化改新(646年) 伊斯兰教兴起(七世纪) 阿拉伯帝国原因内因:下层民众反抗统治阶级内讧外因:受到中国隋唐先进制度影响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作用:有利于日本社会的经济发展创始人:穆罕默德发源地:阿拉伯半岛经典: 《古兰经》全盛:8世纪横跨亚非欧三洲影响:推动东西方的交流与沟通灭亡:1258年亡于蒙古军1、下列哪一项不是日本大化改新的背景和原因的是( )
A、统治阶级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改革派发动宫庭政变
C、参照中国唐朝的经济制度
D、为日本经济发展开辟了道路
2、“大化改新”标志日本社会( )
A、内部斗争愈演愈烈
B、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C、武士阶层形成
D、大贵族势力专权跋扈 DB3、伊斯兰教的经典是( )
A、《佛经》
B、《圣经》
C、《古兰经》
D、《道德经》
4、阿拉伯帝国极盛时首都在( )
A、君士坦丁堡
B、雅典
C、麦加
D、巴格达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