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8 课成语故事 (导学案+课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第8 课成语故事 (导学案+课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8-31 21:37:26

内容文字预览

(共60张PPT)
成语故事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汉语的成语大多由四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自主学习
máo dùn chǔ ruì 
bì 
 bī
yùn
矛 盾 楚 锐 壁


chuō sāi sēng hǔ
戳 腮 僧 唬
字词学习
矛盾 锐利 神韵 戳穿 墙壁
腾空 俸禄 楚国 逼真 推辞
自相矛盾 画龙点睛 惊叹不已
滥竽充数 张口结舌 张牙舞爪     
字词学习
理解词语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夸口:说大话。
戳穿:刺穿。
腮帮:腮。
《自相矛盾》
2.你们知道矛和盾的作用吗?
1.你见过矛和盾吗?
长矛
盾牌
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有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
盾:盾牌,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
解题
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再读课文,看看卖矛和盾的人是怎样说大话的?
2.讨论:
“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夸口”:说大话
“我的盾坚固的很,随你用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我的矛锐利的很,随你什么盾它都能戳穿。”
3.“张口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张口结舌”:张着嘴巴说不出话来。
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相抵触。
4.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什么。
分角色
朗读课文。
《滥竽充数》
《滥竽充数》
“滥”就是不好,不合格,“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理解题目
听课文朗读,说说故事的内容。
读一读
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到了和别人一样的俸禄
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
这句话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默读《滥竽充数》思考:
1)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齐宣王吹竽时是怎么想的?
2)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又是怎么想的?
3)当南郭先生逃走时,他又是怎么想的?
滥竽充数成功的原因
滥竽充数失败的原因
说明了什么
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南郭先生很会作假充数、弄虚作假、钻空子。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不会吹竽,没有真才实学。
没有真才实学而作假充数的人,最终总是要暴露的
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蒙混是不行的)。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说一说
“滥竽充数”的三种日常用法:
①用来比喻没有真正才干而混在行家里充数的人。
例:像南郭先生那样滥竽充数的人,终有一天回露出真面目的。
②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近义词:以次充好
鱼目混珠
例:小王买了一箱苹果,只有最上面一层是好的,底下全坏了,他生气的说:“这个黑心老板真会滥竽充数!”
③有时也用来自谦,表示谦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滥竽充数。
例:王老师经常受邀参加一些讲师团到各个学校作报告,可每到一地他总是谦虚的很,常常说:“我哪是什么讲师?我是滥竽充数的。”
南郭先生听说齐湣王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吹给他听,他只能偷偷逃走。
1.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南郭先生见此情景,他想:

于是,他

2.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来演演当时他狼狈出逃的样子。
想一想,说一说
《画龙点睛》
(1)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讨论,指导朗读。
(1)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的?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讨论,指导朗读。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讨论,指导朗读。
(3)“点睛”的结果怎样?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
(惊叹不已)
讨论,指导朗读。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讨论,指导朗读
(5)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
(惊叹不已)
讨论,指导朗读
(4)读这则故事时节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讨论,指导朗读。
(5)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真的腾空而去,会说些什么呢?
完形填空:
霎时间,只见乌云密布,电闪雷鸣,两条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游客们惊叹不已,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他们无不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说说“画龙点睛”这个成语的意思。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
揠苗助长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刻舟求剑
把你平时收集到的成语放在成语百宝箱中。
续编故事:
南郭先生下岗回到家,他吸取了这次的教训……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点睛   飞走了五年级上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教案)
苏教新课标版
8.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课文。
2.学会9个生字,绿线中的4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三个成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悟并讨论交流,在朗读读中思考、做批注;
2.在讨论交流中深化认识、升华情感;
3.进一步感悟成语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使学生在理解寓意的过程中受到启发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  
1.讲清成语故事中精辟的语句,揭示其比喻义。
  2.加强朗读和复述训练。
难点:
明白成语故事中包含着的深刻道理。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和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学们,我们的头脑里已经记了不少成语了,你能说几个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读几个成语故事。(板书:8、成语故事)
谁来告诉大家,什么样的词称为成语 (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大多由4个字组成,一般都有出处)
二、初读指导
  1.布置自主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过渡:课文中讲了哪三则成语故事呢 请大家读课文。
  
(1)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文中的生字。
  
(2)拼读生字表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住字音、字形。
 
 (3)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宇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4)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准备质疑。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l)出示生字词。
  
(2)请你说说哪些字音容易读错,要提醒大家注意。
  
(3)启发学生质疑:文中的哪些词你不理解 让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夸口:说大话。戳穿:刺穿。(用实物进行演示)
腮帮:腮。(让学生指指自己的腮帮,再鼓鼓腮帮)
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4)指名读课文,注意正音。 
二、精读《自相矛盾》
1.解题
认识矛和盾
2.听读课文,想一想这个故事讲的是件什么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古代一个人卖盾和矛,先夸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么样 那人哑口无言)
3.再读课文,看看卖矛和盾的人是怎样说大话的?
a、讨论:“夸口”是什么意思?文中谁在说大话呢?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呢?
b、请学生朗读“夸口”的语气。要求读得语气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夸张,把那种当众吆喝、自卖自夸的语气形象地读出来。
c、“张口结舌”什么意思呢?那人为什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呢?
结合插图,以替换词语和句子的方式来理解、感悟“张口结舌”。将原句改成“那个楚国人……,回答不上来了”
4.请学生填空。有进行一段话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描写的,如“那个楚国人急得满头大汗,看看自己的矛,又看看自己的盾,支支唔晤地傻了眼,最后什么也回答不上来。”也有学生是以替换词语的方式来进行的,他们会分别将“目瞪口呆”、“慌慌张张”、“哑口无言”、“吞吞吐吐”等词语放进原句来理解!这样,那个楚国人狼狈不堪的情景也充分表现出来了!“自相矛盾”这一寓意也就水落石出了!
5.你能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吗
6.联系实际说说自己有没有犯过与此人同样的错误,你周围有没有人犯过这样的错误?读了这则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7.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精读《滥竿充数》
1.请同学们查查字典,看看“滥”、“竽”、“充”、“数”这4个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滥”就是不加选择,“竽”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充”指冒充,“数”就是数目)
2.听课文朗读,说说故事的内容。
3.讨论:南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为什么也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了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a、理解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竿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b、出示三个句子: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常常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①比较这三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谁能用“总是”说一句话
  ②朗读句子:“每当演奏时,他就鼓着腮帮,按着竽眼儿,装出吹的样子,居然得到和别人一样的傣禄。”
  ③这句话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南郭先生装模作样的语气)
 c、后来他怎么又装不下去了
出示句子:“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吹竽,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
“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
  指名用“不要……而要……”造句。
 
4.默读《滥竽充数》思考:
1)南郭先生准备混进去给齐宣王吹竽时是怎么想的?
2)他拿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时又是怎么想的?
3)当南郭先生逃走时,他又是怎么想的?
5.理解滥竽充数成功、失败的原因,深入理解“滥竽充数”的含义
,
说说生活中有没有见过像“南郭先生”这样的人,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6.、想一想,说一说,演一演
a、请你想象一下当时他的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南郭先生见此情景,他想:

于是,他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共同来演演当时他狼狈出逃的样子。
四、精读《画龙点睛》
   1、.听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朗读,边听边想:
    (l)张僧繇画的龙为什么不“点睛”
    (2)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3)“点睛”的结果怎样
   2.逐题讨论,指导朗读。
 
(l)点睛前的龙是什么样子的 (张牙舞爪,形象逼真,但缺少神韵)所以人们觉得怎样 (人们觉得奇怪、可惜)
 (2)张僧繇为什么不给龙点睛 (画上眼睛,龙就会飞走)后来为什么又给龙画上眼睛 (应游客的一再要求)
 
(3)“点睛”的结果怎样 (点睛后天气突变,龙腾空飞去)此刻人们的态度又怎样 (惊叹不已)
 
(4)读这则故事时要读出什么语气 (要读出人们由奇怪到怀疑最后惊叹的语气)
   3.启发想象,领悟寓意。
 
a、游客们看到画上眼睛的龙真的腾空飞去,会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自由讨论。
b、说说“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的意思
4.拓展学习:你还知道哪些成语故事?把你平时收集到的成语放在成语百宝箱中。
五、布置作业:
1.绘声绘色讲故事,丰满人物形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示:可补充以下几点:
   (1)南郭先生是如何混进吹竽队伍的?
   (2)第一次拿到俸禄后,有什么举动,会怎么想?
   (3)当齐泯王要求单独吹奏时,他是怎样惴惴不安,然后偷偷逃跑?
  2.创编故事,挑战自我。提示:
   (1)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3)题目自拟如:《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
板书设计
成语故事
 
自相矛盾   夸口   张口结舌
滥竽充数   得俸禄  逃走了
画龙点睛   点睛   飞走了
教学反思
今天因为时间紧张,上完《滥竽充数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画龙点睛》这两则寓言后就下课了。课后设计了几个作业让学生完成,结果等批完作业才猛然发现课文后面要求的两个造句题没让学生做。
  于是,我想亡羊补牢。
  下午的放心班上,我让学生将这两个造句做好。以前每次造句都是课堂上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再写下来。可是这一次当我想请学生站起来说时,却发现一只手都没有举起来。无奈之下,只好让学生先自己写下来,再交流。让我意料不到的是:他们造的句子居然出乎意料的通顺、具体,而且五花八门,题材广泛,原来的千篇一律一扫而光。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只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真正地体验生活,还怕写不出好的句子来吗?只要给学生一点自由创作的空间,还怕没有创新的火花闪现?
  有时,放手一下就会有意外的收获。六年级下语文同步备课资料包(同步练习)
人教新课标版
8.成语故事
一、基础知识。
1.拼音,写词语。
chuō
chuān
Kuā
kǒu
sāi
bāng

zhēn
wéi
guān
(

)
(
)
(

)
(
)
(
)

pèi

shén
yùn
qiáng

fèng

yǎn
zòu
(
)
(
)
(

)
(

)
(
)
2.填字
张口(
)舌

惊叹不(

乌云(
)布
张牙(
)爪
点(
)之笔
电闪雷(



)不舍
名(
)其实
答案:1.戳穿
夸口
腮帮
( http: / / www.21cnjy.com )
逼真
围观
佩服
神韵
墙壁
俸禄
演奏2.结





依依

二、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四条龙________,________,便奇怪的是______________。游客看了,觉得__________,很是_________,就请张僧繇________。
霎时间,只见_________,___________,被点上眼睛的龙___________。游客们____________,无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张牙舞爪,形象逼真
都没有画上眼睛
缺少神韵
惋惜
把龙的眼睛补上去。
乌云密布,电闪雷鸣
腾空飞去
惊叹不已
佩服张僧繇神奇的点睛之笔。
三、写出成语的意思
(1)自相矛盾:
滥竽充数:
画龙点睛:
答案:
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四、填成语
1.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3.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
答案:1.望梅止渴
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
纸上谈兵
2.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拔苗助长
杯弓蛇影
3.大闹天宫
火眼金睛
精卫填海
开天辟地
五、按要求答题
1.造句:a、总是……
b、不要……而要……
2.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a.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一动也不动。(

b.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c.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d.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3.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鸟在枝头唧唧直叫。(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班上有同学不喜欢读书,你会用哪句名言来劝说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照样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家里的钥匙不见了,爸爸急得

答案:1、总是……她大大咧咧的,做事总是不能让人放心。
不要……而要……我们不要过分地依赖父母,而要学会独立。
2、a、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堆里一动也不动。(


b、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

c、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

(解析:比喻,即表示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甲事物与乙事物,首先是两个具体可感的事物。a句中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形象生动。而b和c句中则没有具体可感的事物。)
3、我国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万里长城。
(解析:原句中“世界上没有万里长城”,这是自相矛盾。应该将“没有”改为“独一无二”。)
4、小鸟在枝头唱着快乐的歌。
(解析:改成拟人句,就是要将“物”当作人来写,将物人格化。那我们就想象小鸟也是人,它叽叽喳喳的样子,也许是在说话或唱歌。)
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或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6、像热锅上的蚂蚁
(解析:本题要求补充爸爸找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到钥匙后焦急的程度,“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比喻陷入了难以摆脱的困境,急得走来走去,坐立不安,用来形容此时的爸爸显然很合适。)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
战国时,齐宣王喜欢听竽,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
)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有个男郭先生,从来不会吹竽,也混了进来。每当演奏时,他就(
)鳃帮,(
)竽眼儿,装出会吹的样子,(

)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也喜欢听吹竽。可是他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俸禄”的意思。
俸禄——
3.“滥竽充数”中的“滥”指什么?为什么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1.常常
鼓着
捂着
居然
2.俸禄:封建时代官吏的薪水。
3、“滥”就是不好的,不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格的
因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齐湣王不要许多人一齐吹,而要一个一个地单独吹,南郭先生怕露了马脚,所以“只好逃走了”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而作假充数的人,最终总是要暴露的(或者
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蒙混是不行的)。
(解析:“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的才干,却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它告诉我们没有真才实学而弄虚作假充数的人,最终总是要暴露的,或者说
没有真才实学,靠欺骗蒙混是行不通的。)
七、作文
创编故事,挑战自我。题目自拟,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郭先生“失业”记》、《下岗后的南郭先生》等。提示:
 
(1)讲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事情完整。
  (2)刻画人物细致、具体。
     
范文:
下岗后的南郭先生
自从南郭先生下岗后,整天闷闷不乐,过着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饱、睡不香的生活。每当南郭先生看见皇宫里吹竽的人那满脸笑容的样子就来气,他不信自己不会吹,于是南郭先生便努力地学了起来。
南郭先生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刻苦练竽,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每天只睡3个小时。这样的长期训练,使南郭先生的体重直线下降,只有60多斤!但对于南郭先生来说,简简单单三个字:没关系!
南郭先生不仅自学,还虚心向别人请教。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郭先生向别人请教过的人都说:“南郭先生十分刻苦,而且一学就会,真是天才啊!”经过长达5年的刻苦训练,南郭先生的竽艺远远超过了皇宫里面的那些吹竽的人,但南郭先生还是虚心向别人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南郭先生在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吹竽选拔赛中脱颖而出。正巧,被齐湣王看中了,便邀请南郭先生到皇宫里面吹竽。于是,南郭先生便认真的吹了起来,得到了比别人多3倍的俸禄。顿时,南郭先生成了名人,还被人们成为“吹竽天才”。
经过这次的经历,南郭先生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只有刻苦努力,永不放弃就一定会成功。只有真才实学,才会受到大家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