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课件+朗读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课件+朗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9-01 17:08:14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1


资料宝袋
钱塘潮
钱塘江大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钱江涌潮最大,潮头可达数米。
我会认

zhào



dǐng

fèi
笼罩
屹立
鼎立
人声鼎沸
字词乐园
我会认

guàn

bēng

huī
横贯
山崩地裂
恢复
字词乐园

mēn(闷热)
mèn(憋闷)

báo(薄片)
bó(刻薄)
bò(薄荷)

háo(号叫)
hào(号码)

juàn(画卷)
juǎn(卷尺)
字词乐园
多音字

mēng(蒙骗)
méng(启蒙)
měng(蒙古)

lóng(鸡笼)
lǒng(笼罩)
字词乐园
多音字

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水天相接:指海天线,是人们在地球表面向水平方向所能望到的最远的地方。
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
字词乐园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很大,也可形容人群声势大。
若隐若现:好像消失,又好像出现。形容似有似无,不真切,不明朗。
人声鼎
沸: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
字词乐园
山崩地裂:形容潮水发出的巨大声响。崩,倒塌。
漫天卷地:天和地随着风浪翻卷。本课形容波涛无边际地涌来的情景。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霎时:形容时间极短。
字词乐园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本文结构清楚、层次分明,你觉得可以将文章划分为几个层次?
2、找一找文章的中心句。
3、从文章的第二段我们可以了解哪些信息?
整体感知
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1)
开门见山,指出钱塘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2)
潮来前,钱塘江山的景色以及观潮的人很多,热情高涨。
第三部分(3-4)
潮来时的壮观景象。
第四部分(5)潮去之后的景象。
中心句: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整体感知
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
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
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
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课文详解
作者怎样写潮来前的情形的?
作者从两方面进行描写:
一是周围的景物。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远处的小山。(壮美平静)
二是观潮的人。人山人海、昂首、等着、盼着。(人多
热情高涨)
a.作者是按照远—稍近—再近—更近的顺序写大潮中景象的。
b.作者是从声音、形状、颜色这三方面来描述大潮的。
课文详解
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大潮?
远: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
潮虽远
气势已现
课文详解
再近
:“白浪翻滚”
“白色水墙”
更近:形如万马齐头并进
声如山崩地裂
稍近: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
白线很快移来,拉长、
变粗、横贯江面
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
浪头之高
气势越来越大
气势恢宏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运用夸张的手法法,把潮水的声音与山崩地裂时发出的声音相比较,说明声音之响,气势之大,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说明潮水给人们的一种冲击力。 
词句品析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潮水来时的声音比作闷雷。
词句品析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一个“卧”字形象地展现了钱塘江的姿态,突出了钱塘江的宽阔和潮来前的平静。
词句品析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比喻句,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这就是文章开头所写到的“天下奇观”。
词句品析
“奇”表现在:(1)潮声宏大凸显“奇”。
初来时,“闷雷滚动”;后来,“山崩地裂”。潮头过后,“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从声音的变化中,我们体会到钱塘江潮之声威。
(2)潮势雄壮突出“奇”。刚开始,浪潮像一条白线,横贯江面;后来,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潮过后“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水“涨了两丈来高”。
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
自主探究
《观潮》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寓情于景,通过对农历八月十八日的钱塘江大潮雄奇壮丽,气势非凡,景观的描绘,抒发了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主旨概括
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八月十八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
钱塘潮历史文化
拓展延伸
赞美之情
江潮奇特
观潮


潮来之前
潮来之时
潮过之后
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江面平静
薄雾笼罩
万马奔腾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壮美宁静
气势雄伟
余波汹涌
课文结构
对比是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写作方法叫对比,也叫对照。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写法点拨
文章描绘了钱塘江大潮来前的风平浪静与潮来时的惊涛浪吼形成鲜明对比,尤其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潮水由远推近,有如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
写法点拨


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写法点拨
运用比喻的手法直接描写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气势和声威,还从观潮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反映了大潮的奇特,使人读后由衷的发出了“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自古以来的天下奇观”的感慨。
写法点拨
 
霎时(

昂首(

颤动(

写下列
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
翘首
颤抖
随堂练习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潮来了,作者先听见远处传来_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过了一会儿,浪潮越来越近了,那声音如同
____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当潮头奔腾西去后,江面依旧_____________。
隆隆的响声
闷雷滚动
山崩地裂
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风号浪吼
随堂练习
按要求写句子。
(1)人们的衣服被迸溅的水珠淋湿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声音把大地震得颤动起来。(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宽阔的江面上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仿写句子)
秋风吹过,一片片落叶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迸溅的水珠把人们的衣服淋湿了。
大地被那声音震得颤动起来。
江面上笼罩着薄雾。
一只只蝴蝶在空中飘舞
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