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5 古诗两首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并默写。
3.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
4.引导学生欣赏古诗文,学习目标题西林壁苏轼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惠崇〈春江晓景〉》《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走进作者 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写作背景√海 豚 hǎitún 腊(là nà )酒 浑( hún hùn )水摸鱼
莫( mò mè )笑 海豚( tún tén )√√√字词乐园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课文详解庐山仙人洞①题:
②西林:
③岭:
④峰:
⑤识:
⑥面目:
⑦缘:书写,题写。
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高大的山脉。
高而尖的山头。
认识,知道。
面貌。
因为。词语解释听录音回顾课文课文详解低远近高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
远看、近看、俯瞰、仰望,景色各不相同。课文详解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看不清庐山的本来面目。
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了)。
课文详解自主探究1. 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2. 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讨论自主探究讨论1. 因为诗人身处在庐山之中,所以就算他转换不同的视角,看到的也只是庐山的一个部分,而看不到全貌。
2. 跳出庐山,站在庐山之外,才能看到它的全貌。赞美奇景
富有哲理题西林壁写景 侧看——成峰横看——成岭明理只缘——此山中不识——真面目远近高低——不同变幻莫测 寄意深远 课文结构游山西村陆游游山西村
(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其诗歌的主题是抗金复国和同情人民苦难,他的诗艺术风格雄浑豪放、激情洋溢。
主要作品:《示儿》《书愤》《卜算子?咏梅》《诉衷情》等。走进作者 此诗作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初春,当时陆游正罢官闲居在家。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通判,因在隆兴二年(1164)积极支持抗金将帅张浚北伐,符离战败后,遭到朝廷中主和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从隆兴府通判任上罢官归里。陆游回到家乡的心情是相当复杂的,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的诗歌创作里。 写作背景①山西村:
②莫:
③腊酒:
④浑:
⑤足:
⑥豚:
⑦重:村庄名,在今浙江绍兴。
不要。
文中指腊月酿的酒。
浑浊。
充足,足够。
猪。
重叠。词语解释听录音回顾课文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酿的酒浑浊不清。
丰收之年款待客人,菜肴足够丰盛。课文详解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
忽然发现柳荫深深,鲜花明丽,眼前又出现一个村庄。课文详解品读:“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一组对偶句,生动地描绘了山村的自然风光。“重”“复”二字同义,描绘出无穷变化的景象;“疑无路”表达了景色给诗人带来的迷茫的心情;“暗”和“明”对比,描绘出绿树成荫、鲜花烂漫的景象;“又一村”写出了作者的欣喜之情。课文品读
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请你举例说明。示例:晚上,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尽管不断思考,反复计算,还是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思路。爸爸走过来,略做指点,我很快就做出了这道难题。这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课文品读游山西村叙事留客足鸡豚莫笑腊酒浑写景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景美情真
蕴含哲理课文结构对比学习总结提升说一说两首古诗分别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课文小结《题西林壁》告诉我们: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来分析判断。《游山西村》启迪人们:一个人当身陷困境时,千万不要放弃,只要心中充满希望,就会绝处逢生,出现新的转机。概括主题 1.我会辨别下面形近字,还会组词呢!
腊( ) 浑( )
莫( ) 疑( )
蜡( ) 挥( )
幕( ) 凝( ) 腊月蜡烛浑水指挥莫笑开幕疑问凝视随堂检测 2.我能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1)题西林壁( )
a.题目 b.书写,题写 c.古指额头
(2)只缘身在此山中( )
a.边 b.沿,顺着 c.因为
(3)山重水复疑无路( )
a.疑问 b.怀疑 c.不能解决的,不能断定的bcb???3.我能发现加点字的规律,还能照例子写词语呢!(写两个)
(1)山重水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暗花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窗明几净 人杰地灵说东道西 街头巷尾????4.我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看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我身处在庐山之中。横着看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成了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不同的样子。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了柳荫深深,鲜花明艳,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5.我能判断下面说法正确与否,对的画“√”,错的画“×”。
(1)苏轼和陆游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2)《游山西村》中的“山西村”,就是现在的山西省。( )
(3)这两首诗都于写景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 )
(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中蕴含着“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其结果是不同的”的道理。( )
(5)按“只/缘身在/此山/中”停顿朗读这句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