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五份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教案) 五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7-09-01 20:43:27

文档简介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实验,内容是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教学中遵循认识规律,注重运用观察与实证的方法,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为本节新课内容做好坚实的铺垫。由于细胞十分微观,学生缺乏足够的感性、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显微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在实验室里接触显微镜的同时,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技能。教学时应该注意以下尽量帮助学生回忆初中所学的显微镜的知识,对相关知识进行补充和拓展。鉴于各地初中生物实验课的现状差别很大,对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完全按没有任何基础的模式进行教学,因人而异,因校而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本节是新课程标准高一生物第1章第2节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显微镜的用法,但很多条件有限的学校并没有真正开设实验操作,对部分学生来说,该节实验课是对显微镜的“扫盲”,对所有学生而言,做好这个实验对高中实验基本技能的建立过程极为重要,也为以后的生物实验操作打好坚实的基础。因此该节实验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二、教学目标
1、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3、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4、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解决方法]
(1)教师结合教材图示,在操作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真正理解了这些操作步骤,才能更好地完成观察细胞的任务;同时提供足够的材料,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www-2-1-cnjy-com
(2)引导学生认真阅读P10-11材料,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解决方法]
(1)教师先采用“顾名思义”的方法,从字面上分析这两类生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细胞核。“原核”即原始的细胞核,“真核”即真正的细胞核。2-1-c-n-j-y
(2)充分利用细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总结出二者的区别。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直观法、讲述法; 教具准备:1、各种实验仪器。2、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六、学生活动
1、指导学生实际操作显微镜观察细胞,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让学生比较见异同,出真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3、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让学生领悟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七、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问题探讨]展示P7四张照片,讨论问题:1、一共有几种细胞?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2、你能从中举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吗?
(一)观察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
(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教师归纳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高倍镜→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21·世纪*教育网
同时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2、制作临时装片
(1)单个细胞或平层细胞制作步骤:在载玻片上滴清水→用镊子夹起一小块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涂匀或展开→盖盖玻片(注意不要留有气泡)
(2)多细胞构成的器官制作步骤: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双面刀片在叶的上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与材料中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开→盖上盖玻片(不留气泡)。21*cnjy*com
3、实验结果
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填表总结
细胞种类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4、讨论
(1)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2)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
(3)出示P8大肠杆菌的电镜照片和结构模式图,与你在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
教师归纳总结:通过显微观察了解了细胞的多样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总结
细胞具有多样性,而不同生物的细胞又有共有的结构说明细胞又具统一性。
(三)作业布置
1、教材P12练习一1、2(1)(2)(3)
2、(1)(多选)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切片,当用低倍物镜看清楚后,转换成高倍物镜却看不到或看不清原来观察到的物体。可能的原因是( )21教育网
物体不在视野中央
切片放反,盖玻片在下面
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的焦点不在同一平面
未换目镜
(2)(多选)某学生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见视野中有甲、乙、丙三异物。为判断异物的位置,他先转动目镜,见甲异物动,然后转换物镜,三异物仍存在。据此,三异物可能在( )21cnjy.com
A.目镜 B.物镜 C.反光镜 D.装片
答案:(1)ABC(2)AD
(四)板书设计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对光→放装片→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换高倍像→→观察并用细准螺旋调焦21·cn·jy·com
制作不同材料的临时装片
实验结果与结论: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的多样性,同时也看到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这反映了细胞的统一性。但是象大肠杆菌这类细胞,它们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一)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教师出示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让学生识图、辨认、归纳和总结。
提问:1、细胞核和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
3、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
4、你认为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列表总结。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和液泡体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为加深学生对原核生物的认识,教师以蓝藻为例,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
宏观 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如
状如发丝、呈黑蓝色—发菜
蓝藻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微观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质
核糖体
[思考与讨论]细胞一定要有细胞核吗?一定要有染色体吗?拟核是什么物质呢?
学生阅读P10相关内容回答。教师指出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统一性。
(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细胞学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初中学过的内容相比,只增加了“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教师可以和盘托出。www.21-cn-jy.com
[资料分析]学生阅读P10-11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只有哪些特点?
2、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3、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为什么如此重要?说说你们的理解。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从科学史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三)总结
生物界存在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2·1·c·n·j·y
(四)作业布置
教材P12一、3,二
(1)炭疽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 ( )
前者无细胞壁,后者有细胞壁
前者比后者结构复杂
前者无核膜,后者有核膜
前者无染色体,后者有染色体
(2)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酵母菌 B.发菜 C.HIV D.乳酸菌
答案(1)D (2)A
(五)板书设计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者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无核二、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原核生物的特征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
宏观 当以细胞群体出现时如
状如发丝、呈黑蓝色—发菜
蓝藻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拟核----环状DNA分子
微观 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质 核糖体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细胞学说的内容。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教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能力目标????  
观察不同的细胞图片,比较他们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2)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2)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直观法、讲述法、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六、教学程序  
引言(观察细胞图片,知识回顾)→原核细胞和直核细胞(总结、比较两大细胞类型包括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的特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以及它们的主要区别)→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的探索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包括细胞的发现,学说的主要建立者,学说的内容与意义以及建立过程等)  21教育网
1.引言:展示细胞图片,回顾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了解都有很多相似的特点,如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教师在此反问:是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呢?紧接着进行原核细胞核真核细胞的学习。  21cnjy.com
2.原核细胞和直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学习是本节的教学难点。通过指导学生阅读书P8。教师可先采用“顾名思义”的方法,从字面上分析这两类生物的最主要区别在于细胞核。例如,“原核”是指原始的细胞核,“真核”是指真正的细胞核。这两类细胞的“核”到底有什么区别呢?还有没有其他的区别呢?教师展示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图示。分析结构,强调细胞核的特点:有核膜、核仁、染色质(体),简介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引出真核细胞和真核生物的概念。教师可展示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让学生识图、辨认、归纳和总结,通过比较,学生很自然地得出原核细胞的“核”叫拟核,引出原核细胞与原核生物的概念。教师可进一步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1)细胞核和拟核在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2)拟核的成分是什么?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不同?  
(3)原核细胞中有什么结构?植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有哪些结构?  
(4)你认为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还是真核细胞的结构简单?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可进一步列表总结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从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生物类群四方面比较  21·cn·jy·com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  
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  
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原核生物会表现什么样的特征?为加深学生对原核生物的认识,请通过阅读教材P9,教师以蓝藻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概括蓝藻的各种特征和性质。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总结:  www.21-cn-jy.com
在以蓝藻为例,补充发菜及水华有关资料,目的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同时树立学生环保的意识。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通过学习知道,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是多种多样的,它们都表现了细胞的多样性,但它们在结构上,都会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表现了结构的统一性。  
在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细胞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不同的生物体其细胞的形态大小,功能虽然千差万别,但它们却有共同的结构。那么是谁发现了细胞呢?他们是如何发现的呢?下面进入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学习  
3.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提出问题指导自学):细胞学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与初中学过的内容相比,只增加了“新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教师可以和盘托出。1、此内容可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主要讨论完成“资料分析”中的几个讨论问题[资料分析]学生阅读P10-11相关内容,讨论下列问题:  21·世纪*教育网
1、通过分析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只有哪些特点?  
2、细胞学说主要是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  
3、细胞学说的地位和意义为什么如此重要?说说你们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1)细胞学说的建立  
从人体的解剖和观察入手?:  
1543,比利时,维萨里和他的《人体结构》  
18世纪,法国,比夏和他的“原始结构”——21种组织  
显微镜下的重大发现:  
1665年,英国,虎克和他命名的cell  
17世纪,荷兰的列文虎克和意大利的马尔比基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合:  
18世纪,德国自然哲学家的纤毛虫聚合体论  
1837和1838,施莱登和施旺  
细胞学说在修正中前进:  
耐格里的发现  
1858年,德国,魏尔肖:?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2)细胞学说的要点:  
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能够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3)科学发现的特点:  
科学合理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许多科学家的辛勤工作。 科学家的观点并不全是真理,还必须通过实践验证。 科学学说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不断修正和发展。 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总结:生物界存在着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细胞,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19世纪建立的细胞学说,它的基本内容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论证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2·1·c·n·j·y
5.巩固练习,布置作业  
七、板书设计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二者区别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细胞核  
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膜、  
无核仁、无染色体。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  
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细胞质  
有核糖体。  
有核糖体、线粒体等,  
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  
生物类群  
细菌、蓝藻  
真菌、植物、动物。  
(2)原核细胞的特征  
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1)细胞学说的内容。  
(2)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八.教学反思  
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巩固,还需要通过习题练习和日后的实验进一步加强。“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1(必修)分子与细胞》(人教版)第1章的重点内容之一。简介真核细胞细胞质的细胞器为第3章第2节<<细胞器-系统的边界>>打下基础.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细胞学说的内容比较简单,与义务教育阶段学过的内容相比,只增加了 “新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要点,这一要点为第6章第1节《细胞的增殖》的?学习埋下伏笔。通过学习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培养学生由观察细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理性认识的概括能力,再从理性到实践的应用能力。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新课程标准高一生物第1章第2节的内容,在学习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认识到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但这个基本单位到底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及共性却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细胞的性质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日后学习细胞中的各种成分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是本册书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内容。21cnjy.com
2.课时安排:
本内容安排为2课时,重在研究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及细胞学说的内容。教学中注重比较和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总结归纳及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的能力,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合作意识。2·1·c·n·j·y
3.教学重难点设计:
⑴教学重点:
学习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
显微镜的使用贯穿于整个生物学习的过程中,本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生物学习后第一次使用显微镜,所以要把基础打好。www-2-1-cnjy-com
②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
③细胞学说的内容。
⑵教学难点:
①区分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这是一个化抽象为具体的过程,需要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2-1-c-n-j-y
②充分理解什么是细胞学说。这是一个高度概括的内容,引导学生用“开拓、继承、修正、发展”的眼光看待这一理论。21*cnjy*com
二 教学方法设计:
1.学情分析
考虑到高一的学生情况比较特殊: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是由于初三一年都没有接触,难免会遗忘。而这又只是高中生物的第二节课,学生还未能投入生物课程的学习中,针对这个情况,本课将采取学生动手操作、教师以图片、模型展示,结合多媒体教学以唤起学生的记忆,从而更利于知识的巩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教学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同化和顺应,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以转换和发展。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将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学生动手操作、交流练习互穿插的活动课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和谐、愉悦的环境及辅以适当的引导。同时,利用多媒体形象动态的演示功能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提高课堂效益。【来源:21cnj*y.co*m】
三 教学内容设计:
1.知识目标:
⑴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⑵说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⑶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⑴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⑵激起同学们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独立思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及从生活中发现问题的敏锐视角。【来源:21·世纪·教育·网】
四、 教具准备
五 、教学环节设计:
导入新课结合课本上的问题探讨进行:
展示多种细胞图片(结合课本P7,添加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图片) ? ?
讨论:
(1)请说出上图各表示的是什么细胞?它们共同的结构有哪些?
神经细胞、红细胞和白细胞、正在分裂的植物细胞、口腔上皮细胞、洋葱表皮细胞等。
它们都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2)你能从中举出一两个例子,说说造成细胞不同形态结构的原因吗?
在生物体内所处的位置不同,功能也不同,这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一 观察细胞
学生自学,回忆使用初中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教师示范,师生一起学习
1.有关显微镜的基础知识
⑴目镜与物镜、低倍镜与高倍镜
?
低倍镜
高倍镜
?
目 镜


无螺纹
物 镜


有螺纹
目镜与载物台的距离
距离远
距离近
?
?
?
?
?
?
⑵有关放大倍数问题
①是长度或宽度的放大,②放大倍数(160×)= 物镜(16×)×目镜(10×)
⑶低倍镜与高倍镜的比较
?
物象大小
看到细胞数量
视野范围
物镜与玻片距离
视野亮度
低倍镜





高倍镜
?
?
?
?
?
2.高倍镜的使用:
使用步骤:
取镜与安放→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
①转动反光镜,使视野明亮;
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③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
④观察并用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结合课本讨论的问题进行:
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
②归纳共性,描述差异,分析原因:
共性:都含有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
差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
原因:这些细胞所处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产生的差异
体现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细胞的统一性。
③展示大肠杆菌的电镜图片和结构模式图,分析和上述细胞的区别?
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处有鞭毛。
由此过渡导入
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多媒体展示酵母菌和大肠杆菌的图像,学生分析两者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讲授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本质区别
没有核膜包围的成型的细胞核?
有?
遗传物质
裸露的DNA分子
染色体上的DNA分子?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植物:纤维素和果胶
相似点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2.多媒体展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类群

(重点讲述,识记)蓝藻
⑴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自养型生物;⑵没有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⑶又称为蓝细菌,包括发菜、念珠藻、颤藻、蓝球藻等。21教育网
?
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无明显边界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真核细胞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也是DNA,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了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统一性。
三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学生自学,教师点拨)
1.主要内容:
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揭示了细胞统一性、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2.细胞学说的意义
①细胞学说的建立,标志着细胞学的兴起,意味着人们对生物体的认识由器官层次进入细胞层次,可以通过对细胞的研究进一步认识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他生命现象,极大地推进了人类对生命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生命科学的发展。21·cn·jy·com
②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六、 课末小结
七、作业设计
1.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C )www.21-cn-jy.com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2.用显微镜镜检人血涂片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清晰的 淋巴细胞如图。为进一步放大该细胞,首先应将其移至视野正中央,则装片的移动方向应是( A )21·世纪*教育网
A.向右上方 B.向左上方 C.向右下方 D.向左下方
3.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A )
①噬菌体 ②颤藻 ③酵母菌 ④水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下列四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D )
A.草履虫 B.衣藻 C.酵母菌 D.乳酸菌
5.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酵母菌和乳酸菌,可以用来鉴别两者差异的主要结构是(D)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核膜
八、 作业布置
九、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 观察细胞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2.细胞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二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主要区别: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成型的细胞核
2.蓝藻
三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1.主要内容
2.意义
3.建立的过程
?
十、课后反思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从容说课
本节教学内容用2课时完成。其中第一课时完成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的实验。第二课时完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以及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的学习。
在初中阶段,学生通常都是用光学显微镜的低倍镜来观察细胞,本节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的生物材料,让学生用高倍镜去观察、比较,从中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训练学生正确使用高倍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技能。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节的教学难点,但由于有了上节课实验的感性认识,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从“细胞核”入手进行观察和思考,学生就很容易掌握,然后列表总结。为加深学生对原核生物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教材图1-3,来具体说明原核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通过这一系列的比较,能使学生对细胞有进一步的认识:真核细胞、原核细胞都是多种多样的,但它们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即它们具有共同性。www-2-1-cnjy-com
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是一则很好的生物科学史教育的素材。课前,安排学生从不同的渠道收集细胞学说建立的资料,结合教材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上课时让学生分组介绍自己整理的科学史实,最后使全体学生达成共识: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与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技术的进步可以更好地推进科学的发展。2-1-c-n-j-y
本节课后,有一个本章小结,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对本章的知识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说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2.过程和方法
(1)自主探究:根据使用低倍镜观察积累的经验,并参考教材P8图,小组讨论提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21*cnjy*com
(2)思维训练:训练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
(3)自主学习:运用互联网、图书、杂志等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参与小组合作交流,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2)认同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3)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讨论技术进步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步骤和要点。
2.归纳比较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4.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
1.观察到的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点。
2.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
●教具准备
1.各种实验仪器。
2.教师课件。
3.学生收集资料。
4.教师准备观察材料。
5.学生自带观察材料,但使用前应经老师的允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培训8个学生充当“小老师”协助老师指导同学使用显微镜。
教师课前10分钟,制作好所有已选材料的临时装片。
情境创设]
屏幕显示教师课前10分钟,制作好所有已选材料的临时装片。
同学们,这是我课前10分钟制作好的所有已选材料的临时装片并显微投影出来的。你们希望了解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吗?请自己动手吧。
师生互动]
教学内容
教师的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一)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
根据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原理,以及使用低倍镜观察积累的经验,并参考课本P8图,请各小组讨论使用高倍镜的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
问题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
问题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观察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问题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再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
教师归纳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并用课件展示。
步骤: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观察——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镜——观察
小组讨论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后回答
考查和帮助学生回忆初中知识,并将其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讨论、整理出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点
(二)选材
小组成员分别选用上述材料1~2种,也可以选用自己带来的材料,与之合作,保证每种材料均有人选择
学生分工合作自选材料.Com]
(三)制作临时装片
多媒体课件展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单个细胞或平层细胞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在载玻片上滴清水——用镊子夹起一小块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涂匀或展开——盖盖玻片。
2.莲叶等多细胞构成的器官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双面刀片在叶的上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方块中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开——盖上盖玻片
由每个小组长向组员演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每一成员先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再交换相互观察
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切磋,掌握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
教师设计一个观察表,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填入下表:
细胞种类
大小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器
细胞核
结论
每个学生边观察边记录
考查学生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五)讨论
问题1:试归纳观察到的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
问题2:出示一个大肠杆菌的照片和结构示意图,它与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细胞有什么主要区别?
归纳:
1.不同的细胞在形态、大小上千差万别,造成细胞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是这些细胞的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结果。
2.大肠杆菌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没有核膜,细胞外有鞭毛等
小组讨论回答、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考查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师精讲]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步骤和要求来进行:
(1)步骤: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观察——将要用高倍镜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至高倍镜——观察。
(2)注意事项:
①使粗准焦螺旋下降时,双眼要注视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到快接近时(约0.5 cm)停止下降。
②在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2.制作临时装片时不同的材料要做适当的调整:
对单个细胞或平层细胞的材料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是:在载玻片上滴清水——用镊子夹起一小块材料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涂匀或展开——盖盖玻片。
对莲叶等多细胞构成的器官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是: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用双面刀片在叶的上表皮划一个小方块——用镊子撕取方块中的表皮——放在载玻片上的清水中展开——盖上盖玻片。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实验的结果与结论:
结果:(1)不同的细胞,其形态、大小千差万别。
(2)不同的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om]
结论: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评价反馈]
1.一个细小物体若被放大50倍,这里“被放大50倍”是指该细小物体的
A.体积 B.表面积 C.像的面积 D.长度或宽度21教育网
2.在光照明亮的教室里,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在显微镜视野上能够清晰看到细胞,但看不清楚内容物,为便于观察,此时应21cnjy.com
A.改用凹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放大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缩小光圈
参考答案:
1.D 2.D
课堂小结]
由各小组组长总结自己组在实验过程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布置作业]
1.“使用高倍镜前必须找到观察目标”,下列有关这句话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高倍镜下观察到的目标数量少,难以找到目标
B.高倍镜下视野暗,难以找到目标
C.高倍镜与玻片的距离较近,调节焦距时容易损伤透镜和玻片
D.在高倍镜下调节焦距和视野高密度都不太方便
2.当显微镜镜筒下降时,操作显微镜的人的目光注视的部位是
A.镜筒 B.目镜
C.物镜 D.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3.使用高倍镜观察装片的步骤是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 ④调节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到视野适宜、物像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
4.当显微镜的目镜为10×,物镜为10×,在视野直径范围内看到一行相连的8个细胞。若目镜不变,物镜换成40×时,则在视野中可看到这行细胞中的
A.2个 B.4个 C.16个 D.32个
5.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来观察蛙的上皮细胞装片。当成像清晰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1-2-1所示。如果载玻片位置不变,用哪一物镜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最多21·cn·jy·com
图1-2-1
A.a B.b C.c D.d
6.你所观察到的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的结构最重要的区别是
A.有无细胞结构 B.有无细胞壁 C.有无核膜 D.有无核糖体
参考答案:
1.B 2.D 3.B 4.A 5.D 6.C
课后拓展]
(一)显微镜的结构
光学系统:目镜、物镜、反光镜等
机械系统:镜座、镜柱、镜臂、载物台、压片夹、遮光器、镜筒、粗(细)准焦螺旋
图1-2-2 显微镜的结构
(二)显微镜的成像
1.光源(天然光或人工光源)→反光镜→光圈→物体→物镜(凸透镜)→在镜筒内形成物体放大的实像→目镜→把经物镜形成的放大实像进一步放大。
2.显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取镜与安放
(1)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2)把显微镜放在实验台的前方稍偏左。
2.对光
(1)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选一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通过目镜,可以看到白亮的视野。www.21-cn-jy.com
3.低倍镜观察
(1)把所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为止(此时实验者的眼睛应当看物镜镜头与标本之间,以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3)左眼看目镜内,同时反向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到物像为止,再稍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2·1·c·n·j·y
4.高倍镜观察
(1)移动装片,在低倍镜下使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动到视野中央。
(2)转动转动器,移走低倍物镜,换上高倍物镜。
(3)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4)调节光圈,使视野亮度适宜。
(四)操作关键
1.显微镜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取镜→安放→对光→压片→观察的程序进行。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像大小对物体大小的比例。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指物体的宽度和长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成正比。
4.物像移动与装片移动的关系:由于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所以,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载玻片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21·世纪*教育网
5.放大倍数的变化与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变化的关系。
第一种情况: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放大倍数与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第二种情况: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可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一课时 实验: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步骤:
对光——放置装片——用低倍镜观察——将要放大观察的部位移至视野中央——转换高倍镜——用高倍镜观察
2.制片临时装片的步骤:
3.实验结果与结论
结果:(1)不同的细胞,其形态、大小千差万别。
(2)不同的细胞有共同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结论: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有统一性。
第1章 走近细胞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了解细胞学说的发展过程
(2)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细胞形态多样性与功能多样性的关系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
2技能方面
(1)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
(2)制作临时装片
(3)观察不同细胞的差异
3情感态度方面
(1)认同科学探索是一个曲折渐进的过程
(2)认识水华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禁采发菜的意义情感态度方面
二、教学重难点:显微镜高倍镜的使用;细胞的多样性,特别是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是本课的重点。而了解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本课的难点。21教育网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准备好实验的材料。
五、教学课时:2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使用显微镜的高倍镜观察集中细胞
(二)第一课时的课后练习
(三)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第二课时)
(四)细胞学说及其建立过程
课后练习
科学前沿
本章小结
自我测试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彩图,回忆4种细胞的来源以及复习在初中阶段所了解的细胞的结构。
简单复习一下显微镜的使用。用多媒体指导学生制作临时装片并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并以问题作为引导:你观察的是什么细胞;从低倍镜转换到高倍镜后,视野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找到目标并将其移动到视野中央,再转换高倍镜?尝试用简图来描述一下你观察的细胞;你认为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是什么?(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比较)
小结,造成细胞形态结构差异的原因由于功能上的差异。
课后联系第1、2题
第一题:答案是B
第二题:(1)上皮组织细胞、角质保护层细胞、皮下结缔组织细胞;表皮细胞、保卫细胞、叶肉细胞、导管细胞、筛管细胞。(2)共同点: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相异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3)因为两者都有多种组织有机结合,并有一定生理功能。
引导学生比较上一节实验课所绘制的细胞图与大肠杆菌相片、模式图的差异。提出问题:两种细胞之间的主要区别在哪里?
导出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代表生物。(真核细胞如动物、植物、真菌;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
以蓝藻作为例子介绍原核细胞的生活习性。
1.什么是蓝藻,身边熟悉的蓝藻有那些代表生物?(发菜、水华)水华对环境的影响和禁采发菜的环保意义。
2. 形态:比较小,营养方式。细菌主要以寄生、腐生为主,而蓝藻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3.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
4.用幻灯片比较一下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不同点。然后比较两者的相同点,突出细胞核与拟核物质组成的共同性。
设问: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是什么?(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尔遗传理论、细胞学说)
简单地解释细胞学说的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描述了生物是由细胞组成;第二要点描述了细胞的生命活动;第三要点描述细胞的繁殖。(可以以设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讲)
以讨论题引导学生阅读“细胞学说建立过程”的资料。
课后练习3:根本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共性是细胞核的组成物质。
学生活动
思考并回答问题
制作临时装片并观察。思考讨论老师的问题,并作出回答交流。
完成练习
比较两种细胞的差异,讨论并回答问题。(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细胞都有成型的细胞核,而大肠杆菌的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尝试解释细胞学说的内容
阅读资料,讨论问题并进行交流汇报。(1、例如科学发现是曲折,漫长的;2、主要是阐明了生物界的同一性;3、例如对神创论有力的打击等。
七、板书设计
第2节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怎样使用高倍显微镜
1、把细胞移至视野正中央
2、转动转换器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
4、调节细准焦螺旋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类别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
细胞核
细胞质
生物类群
三、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八、布置作业
基础:
1.细胞多样性体现在:①动植物细胞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别,如植物细胞具有 等结构,而动物细胞具有 等结构。②不同的植物细胞在结构上也有差别,不同的动物细胞也有差别。③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别,如原核细胞没有 等。④不同的原核细胞结构及成分也有差别。如蓝藻细胞内含有 和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①动植物细胞都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 、 、 。②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具有 、 、 等。21cnjy.com
3.细胞学说主要是由德国科学家 和 共同建立的,其要点为: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 发育而来,并由 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 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 ,又对与其他细胞 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 中产生。
变式训练:
1、乳酸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重要区别是 ( )
A、前者有液泡,后者无液泡
B、后者比前者高尔基体多
C、前者无成形的细胞核,后者有细胞核
D、前者比后者核糖体多
2、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草履虫 ④小球藻 ⑤水绵 ⑥青霉菌 ⑦葡萄球菌 ⑧链霉菌
A、①⑦⑧ B、①②⑥⑧
C、①③④⑦ D、①⑥⑦
3、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装片的程序是 ( )
①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移走,换上高倍物镜 ②在低倍镜下找到目标
③将目标移至视野中央 ④调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直至视野适宜、物象清晰为止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
4、观察同一材料的同一部位时,高倍镜与低倍镜相比 ( )
A、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B、物象小,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C、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的细胞数目少
D、物象大,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5、下列哪一项说法不符合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 )
A.生物都是有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D.细胞的作用既有独立性又有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