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
〖引入〗思考并讨论:
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
2、已知有一大叠厚度均匀的这样的纸,如何快速粗略地知道其中的张数?
3、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
〖阅读〗P12资料卡片
〖过渡〗
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做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N=n NA
〖练习〗
5molH2SO4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少?
〖设问〗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为6.02×1023个,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上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举例说明。
〖归纳〗举例、归纳,得出公式:m=n M
〖练习〗做P13“学与问”
〖小结〗小结所讲内容,解决〖引入〗中的第3个问题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强化几个关系式的应用,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补充习题
1、下列各物质中,含氧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1molKClO3
B、0.5molH3PO4
C、32g
O2
D、3.01×1023个CO2
2、Cl2、HCl、O2、CO2各5g,按其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71
g
Na2SO4 10H2O中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含H2O的数目为多少?
4、质量相等的SO2
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
硫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5、4.9g磷酸中含有多少个H原子、O原子和P原子?以及与多少克P2O5中所含P原子相等?
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2)1
分子硫酸的质量是98
g
(3)1
mol
氮的质量为28
g
(4)摩尔是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5)1mol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
作业:P18
8\9
五、教学后记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
1、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2、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
〖投影〗
物质
物质的量mol
质量G
密度g·cm-3
体积cm3
Fe(固)
1
7.8
Al(固)
1
2.7
Pb(固)
1
11.3
N2(固)
1
1.026
H2(固)
1
0.0808
O2(固)
1
1.426
F2(固)
1
1.3
Cl2(固)
1
1.9
Ne(固)
1
1.31
Ar(固)
1
1.65
N2(液)
1
0.805
H2(液)
1
0.0708
O2(液)
1
1.14
F2(液)
1
1.11
Cl2(液)
1
1.557
Ne(液)
1
1.204
Ar(液)
1
1.402
H2O(液)
1
1.0
H2SO4(液)
1
1.83
温度0°C、压强101
kPa
物质
物质的量mol
质量G
密度g·L-1
体积L
N2(气)
1
1.2505
H2(气)
1
0.0899
O2(气)
1
1.429
F2(气)
1
1.695
Cl2(气)
1
3.17
Ne(气)
1
0.900
Ar(气)
1
1.7839
CH4(气)
1
0.714
NH3(气)
1
1.315
SO2(气)
1
2.860
CO2(气)
1
1.977
空气(气)
1
1.29
〖活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计算,然后进行归纳处理。
〖小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先将数据有序排列,再将数据进行对比异同,观察规律。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从中提炼并总结出决定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因素及主要因素。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
〖结论〗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当粒子数相同,粒子间距离很小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很大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之间的距离。
〖小结〗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粒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气态小得多,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由于粒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而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故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决定粒子间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有何影响?),不同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反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应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讲解〗
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如果将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Vm表示,单位为L/mol,那么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Vm是个常数,如果条件变化了,则Vm亦随之改变。如在0℃、101
kPa时,Vm=22.4
L/mol;在25℃、101
kPa时,Vm=24.8
L/mol。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气体体积V=
n Vm
〖小结〗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小结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学生小结出的不同知识网络,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在讨论和交流中再次展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补充习题
1、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是多少
2、标准状况下10g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6.72L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3、现有3.4
g H2S和0.1
mol
HBr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 大多少
(4)哪个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多 多多少
(5)其中含S和Br各多少克
4、标准状况下有(1)6.72LCH4
(2)
3.01×1023个HCl分子
(3)13.6gH2S,下列对这三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
B、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C、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D、氢原子数_______________
5、N2、CO2、SO2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7:11:16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___________。
作业:P18
10
五、教学后记: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集体的物理量,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
2、知道摩尔质量的概念和不同粒子的摩尔质量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
1、学会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理解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及有关计算
2、通过学习,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形成条件
【道德情感目标】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体验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培养思维能力以及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难点】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等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
〖引入〗思考并讨论:
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
2、已知有一大叠厚度均匀的这样的纸,如何快速粗略地知道其中的张数?
3、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这样一个物理量(n),其单位为摩尔(mol),简称为摩。
〖阅读〗P12资料卡片
〖过渡〗
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做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活动〗参照P11表格中的数据,学生进行猜想。
〖设问〗科学家选择了6.02×1023这样的近似数据,用此数据的优点是什么呢?
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举例〗1
molFe、1
molO2、1
molNa+、1molSO42—、2molH2O
指出注意事项:使用摩尔作为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十分明确,且粒子的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粒子数N=n NA
〖练习〗
5molH2SO4中含有的分子个数是多少?原子总数是多少?氧原子个数是多少?
〖设问〗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为6.02×1023个,而1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化学上把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单位为g/mol。举例说明。
〖归纳〗举例、归纳,得出公式:m=n M
〖练习〗做P13“学与问”
〖小结〗小结所讲内容,解决〖引入〗中的第3个问题
〖活动〗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强化几个关系式的应用,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补充习题
1、下列各物质中,含氧原子个数最多的是(
)
A、1molKClO3
B、0.5molH3PO4
C、32g
O2
D、3.01×1023个CO2
2、Cl2、HCl、O2、CO2各5g,按其所含分子数目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71
g
Na2SO4 10H2O中含有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含H2O的数目为多少?
4、质量相等的SO2
和SO3,物质的量之比为
,
硫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氧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
。
5、4.9g磷酸中含有多少个H原子、O原子和P原子?以及与多少克P2O5中所含P原子相等?
6、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1)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2)1
分子硫酸的质量是98
g
(3)1
mol
氮的质量为28
g
(4)摩尔是7
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5)1mol物质中含有6.02×1023个微粒。
作业:P18
8\9
五、教学后记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概念,体会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掌握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简单换算关系。
3.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并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学习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摩尔质量的定义。
学习难点:
“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这一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初步形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考并讨论]
1.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张白纸的厚度?其中哪种方法在现有实验条件下最具有可操作性?(以化学教材的纸为例,请学生认真测量)
2.如何通过实验方法粗略测知一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现有一杯水,如何知晓其中含多少水分子?
[板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讲解]显然,我们能够很快想到可以用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将宏观与微观联系起来,为此,国际科学界引进了“物质的量”将它们联系。
[板书]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
[板书]一、物质的量
[讲解]物质的量也是与质量、长度一样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7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符号为mol。
[投影]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
物理量的符号
单位名称及符号
长度
l(L)
米(m)
时间
t
秒(s)
质量
m
千克(kg)
温度
T
开尔文(K)
发光强度
I(Iv)
坎德拉(cd)
电流
I
安培(A)
物质的量
n
摩尔(mol)
[讲解]
重点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3.物质的量用符号“n”表示。
[例举]氧气的物质的量为1mol;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铁的质量为10g)
[反问]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氢的物质的量是3mol、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
[讨论]学生讨论交流解决。1.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讲解]
强调:1.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这一单位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用于宏观。
2.使用摩尔作单位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1]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的数量;
2、摩尔既可以表示物质的质量,又可以表示物质的数量;
3、0.5摩尔氧;
4、物质的量是一种物理量的单位;
5、小米的物质的量是1mol;
6、NaCl的量是0.2摩。
[答案]:全错。
[过渡]
那么到底用多少粒子做为一个集体最为合适呢?
教学环节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板书]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投影]练习:计算填空
H2O
Al
一个分子或原子的质量
2.990×10-23g
4.485×10-23g
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
18
27
18g水含多少分子
27gAl含多少原子
[回答]结果:都是6.02×1023个。
[展示]实物展示:图1-11
[学生归纳、回答]大量实验证明,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等时,所含的微粒数目都是6.02×1023个。
[讲解]大量实验证明,约6.02×1023个粒子的质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所以我们就把含有约6.02×1023个粒子集体计量为1mol,也就是说1
mol任何粒子所含粒子数约为6.02×1023个,这里的粒子集体可以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团,也可以是电子、质子、中子等,但不可以是宏观物体。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谁确定的1mol的标准的吗?
[讲解]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他对6.02×1023这个数据的得出,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其名字来表示该常数,以示纪念,即将6.02×1023
mol-1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板书]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摩尔简称摩,符号mol。6.02×1023/mol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投影]图1-12
[阅读]P12第3、4自然段
[讲解]叙述时注意明确对象:微观粒子
1.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即含有6.02×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的集合体称为1mol。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为6.02×1023mol-1,它也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NA。
3.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是:N=nNA。
例2.
1
mol碳原子约含________个碳原子;3.01×1023个碳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1
mol
H2约含有________个H;约含有________个质子.
[解析]
1.用摩尔做单位,微观粒子必须指明.2.摩尔是一个巨大的微粒集体,可以有0.5
mol
HCl,0.08
mol
NaCl,即用摩尔做单位数值可以是小数、分数。
[答案]
6.02×1023;0.5
mol;1.204×1024;1.024×1024
教学环节三:摩尔质量
[板书]三、摩尔质量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的质量(M)
2.单位:克/摩
符号:g/mol
3.数值:与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举例]Mg的摩尔质量:24
g/mol,KCl摩尔质量:74.5
g/mol,CO32-摩尔质量:60
g/mol。强调单位。
[投影]图1-13:
[学生探究]物质的量(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微粒数(N)、摩尔质量(M)之间的关系。
[板书]4.计算公式:n=N/
NA
;n=m/M
[辨析]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1
mol
O的质量是
32g/mol
(2)OH-的摩尔质量是17g
(3)1
molH2O质量是18g/mol
(4)CO2的摩尔质量是44g/mol
答案:只有(4)正确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1、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4、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分析法、实验法
〖引入〗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问题〗如何配制100g
20%的?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
〖讲解〗显然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能不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呢?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
〖问题〗根据溶质与溶液的相关物理量,你认为还用哪些溶液浓度来表示?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
〖讲解〗为了达到上述取液目的,我们只要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即可,这在化学上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P14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单位,强调是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
〖练习〗
1mol/L
NaOH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将0.5molNaOH配成2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00mL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从该溶液中倾倒出20mL,此20m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1mol/L吗?为什么?
将10gNaOH溶解在25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由于有些实验对溶液的浓度要求非常高,所以下面我们不仅要掌握配制方法、步骤,还要研究怎样配制浓度精确的溶液。实际上误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仪器本身的不精确造成的,称为系统误差;另一种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引起的,称为偶然误差,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减小误差。下面我们以“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为例进行研究。
〖活动〗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要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每步所需实验仪器),全班交流,选出最适合实验室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案
〖讨论、探究〗(主要围绕减小实验误差考虑)
1、在什么仪器中配制出100mL溶液?
〖活动〗学生研究容量瓶,并用说明文进行描述
〖问题〗如何理解上面的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结论〗应选用100mL规格的容量瓶,并要在指定温度下进行配制
〖讨论、探究〗
2、实验过程中选用什么仪器最佳?
3、每一步操作中的细则以及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录像〗配制溶液全过程
〖小结〗请学生小结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要点
〖思考〗下列哪些操作会产生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引流时有少许液体溅出容量瓶外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施加措施
定容时加水高于刻度线,将多余液体吸出
用于溶解的小烧杯未洗涤
〖问题〗如果将NaCl固体换为2.00
mol/LNaCl溶液,则配制时有何不同?
〖活动〗学生实验: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基本操作:胶头滴管的使用、溶解操作、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使用、定容、视线等)
〖交流反思〗由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体会。
你觉得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你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造成误差?如有,结果如何?
你在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何收获和建议?
补充习题
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3、计算1mol/L氯化钡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4、用CuSO4·5H2O配制0.1mol/L的水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取25gCuSO4·5H2O溶于1L水中
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g溶于水制成1L溶液
将25gCuSO4·5H2O溶于水制成1L溶液
将12.5gCuSO4·5H2O溶于500mL水中
5、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室配制100mL2.0mol/LH2SO4溶液?
(1)提供仪器:100mL烧杯、1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2)提供药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蒸馏水
(3)要求:设计出实验操作方法,以及减小误差的措施。
6、1L水吸收448LHCl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可得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作业:P18
6、7
五、教学后记: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学习目标:
1.理解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
2.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3.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重点:
气体摩尔体积的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
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在化学反应中经常遇到气体物质,对于气体物质来说,测量体积往往比称量质量更方便。那么气体体积与物质的物质的量以及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应如何建立气体体积与其物质的量的桥梁呢?而这个桥梁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气体摩尔体积。
[板书]气体摩尔体积
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提问]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
[板书]一、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视频播放]电解水实验视频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3
科学探究,并填空。
1.实验中的现象:两极均产生气体,其中一极为
氢气,另一极为氧气,且二者体积比约为2:1。
质量(g)
物质的量(mol)
氢气和氧气的物质的量之比
氢气
0.2
0.1
2︰1
氧气
1.6
0.05
2.从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H2的体积相同。
[提问]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状况)时O2和H2
及CO2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H2和CO2的体积。从中你又会得出什么结论?
物质
物质的量(mol)
质量(g)
密度(g·L-1)
体积(L)
H2
1
2
0.0899
22.4
O2
1
32
1.429
22.4
CO2
1
44
1.977
22.3
结论:在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学生活动]思考并计算。
[教师总结]
[过渡]以上我们讨论了气体的体积与物质的量的关系,那么对于固体或液体来讲是否有相同的关系呢?
[提问]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从中你会得到什么结论?
密度/g·cm-3
质量
/g
体积/cm3
Fe
7.86
56
7.2
Al
2.70
27
10
H2O
0.998
18
18
H2SO4
1.83
98
53.6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1mol固体或液体的体积不相同,而且相差很大。
[教师总结]
[过渡]为什么在粒子数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却差别很大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先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1.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有三个:
(1)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
(2)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
(3)微粒本身的大小(液态时小,气态时大);
[过渡]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4思考决定固体或液体及气体体积的因素是什么?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4并回答。
[教师总结]1.对于固态或液态物质来讲,粒子之间的距离是非常小的,这使的固态或液态的粒子本身的“直径”远远大于粒子之间的距离,所以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的大小。
2.对于气体来讲,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远远大于分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1)粒子数目;(2)粒子之间的距离。
若气体分子数目相同,则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分子之间的距离。而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的大小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当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越大
,则气体体积越大;当温度一定时,压强越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越小,则气体体积越小。科学实验表明:在相同的温度和相同的压强下,任何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都是相等的。所以在一定条件下气体的体积主要受粒子数目的多少决定的。
[板书]2.决定固体或液体的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①粒子的数目
②粒子的大小
3.决定气体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①粒子的数目
②粒子之间的距离
[教师强调]无数实验事实证明,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研究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些,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环节二:气体摩尔体积
[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应占有相同的体积。这个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
2.符号:Vm
3.定义式:
Vm
=V(气体)/n(气体)
4.单位:升/摩尔(L/mol或L·mol-1)
;米3/摩尔(m3/mol或m3·mol-1)。
[强调]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0℃,压强101
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态,根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
[板书]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
[自主练习]判断正误
(1).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物质应是气体)
(2).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
(×,未指明条件标况)
(3).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
(4).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
(×,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
(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
(×,只在标况下)
(6).只有在标准状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
(×,不一定)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
[提问]从这几个试题来看,在理解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6.注意事项:
①.条件:是在标准状况(0℃、101kPa)下;
②.研究对象:任何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
③.物质的量:1mol;
④.所占体积:约为22.4L。
[提问]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 所含的分子数呢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
教学环节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板书]三、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师强调]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三同就可定为一同。
[自主练习]若气体分子间的距离相同(即在同温同压下),则气体的体积大小主要取决于气体分子数目的多少(或物质的量的大小)。气体的分子数越多,气体的体积就越大。
[教师总结]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之一.
如:在同温同压下,A、B两种气体
=
=
[板书]四.阿伏加德罗定律推论:
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即:==
[教师点拨]
阿伏加德罗定律还有很多推论,请同学们结合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代表压强;V代表体积;n代表物质的量;R是常数;T代表温度)课后推导下列关系式:
1.在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密度之比与气体的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之比成正比。
=
2.在同温、同体积下,任何气体的压强之比与气体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比成正比。
[小结]气体的摩尔体积: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
符号:Vm
表达式: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
L/mol
[自我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课后作业]
在标准状况下
(1).0.5molHCl占有的体积是多少?
(2).33.6LH2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16gO2的体积是多少?
(4).44.8LN2中含有的N2分子数是多少?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
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重
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难
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的单位---摩尔(mole)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2、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数值约为6.02
1023
mol-13、注意:使用mol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4.N、NA与n的关系:
A1=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离子)质量。5、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2)、公式:M=
单位
g·mol-16、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例1:24.5
g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解: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M(H2SO4
)=98
g·mol-1。n(H2SO4
)===0.25mol。答:略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板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讲]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缺一不可,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符号mol
,简称摩。[投]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长度l(L)米(m)时间t秒(s)质量m千克(kg)温度T开尔文(K)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电流I安培(A)物质的量n摩尔(mol)[板书]一、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的单位---摩尔(mole)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过渡]从物质的量设立的目的上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这个集体的组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因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算粒子数目的物理量。那么物质的是的1个单位即1mol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45页上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问]1mol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约为6.02
1023个)[问]6.02
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的?(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问]12C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12C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
1023个[讲]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6.02
1023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我们用N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mol-1,它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值近似6.02
1023个等于。[板书]2、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数值约为6.02
1023
mol-1[师]下面请同学们点击试题,看看平常计算中是如何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点击试题]填空1.
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
2
mol氢分子含
个氢原子。3.
1
mol
SO42―是
个硫酸根离子。[讲]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的种类,所以使用mol
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板书]3、注意:使用mol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点击试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
1
mol氢
B.
1
molCO2
√C.
1
mol小米
×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讲]请大家根据摩尔相关知识,进行如下计算。[例题]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1.
1.204×1024个H,合多少
mol (2 mol)2.
5
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01
1024)3.
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讲]由以上练习,我们得出粒子总个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量n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板书]4.N、NA与n的关系: [讲]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例如可以有0.5
mol
O2,0.01
mol
H2SO4等,但分子、原子等具体的粒子,只能是整数,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下面请大家做随堂练习3[点击试题]1.0.5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2.2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 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过]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知道它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那么,1
mol粒子的数目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其数目约为多少?(是以0.012
kg
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目为标准得来的;其数目约为6.02×1023)[问]我们初中所学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以碳-12原子为标准得出来的,它是怎样定义的?(以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师]很好!请大家推导思考题1[思考]假如一原子的质量为m1,碳-12原子的质量为mC,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1怎样表示?请大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副板]A1=[师]大家表示的都很正确。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m2,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A2又该怎样表示,请大家口答。(A2=。)[问]A1比A2与m1与m2的关系是什么呢?请大家推导。(
A1∶A2=m1∶m2)[师]很正确!这也就是说: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比。[师]下面让我们导出下列关系:微观粒子
一个C原子
一个O原子
一个Fe原子
1
mol
C原子
1
mol
O原子
1
mol
Fe原子宏观质量
0.012
kg=12
g
x
g
y
g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56[师]由刚才我们对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入理解知道: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请大家根据此结论,计算出x值和y值。[结果]x=16
y=56[问]1
mol钠原子的质量是多少 1
mol氢原子的质量呢?(1
mol钠原子的质量是23
g,1
mol氢原子的质量是1
g)[问]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问]单位呢?(
克!)[问]1
mol分子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克,则1
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师]很正确!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怎样呢?请大家阅读课本12页最后一段后回答。(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1
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离子的式量,单位为克)[师]回答得很好,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副板]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离子)质量。[师]请大家做以下练习:[点击试题]1
mol
H2O的质量是
。1
mol
NaCl的质量是
。1
mol
Na+的质量是
。1
mol
S的质量是
。[师]化学上,我们把1
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板书]5、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师]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板书](2)、公式:M=
单位
g·mol-1[讲]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
物质的量联系起来,请大家口答下列空[点击试题]1.Na的摩尔质量
。2.NaCl的摩尔质量
。3.
SO摩尔质量
。[师]大家在解答有关摩尔质量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下面,让我们根据摩尔质量的为进行计算。注意解题格式。[板书]6、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例1:24.5
g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解: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M(H2SO4
)=98
g·mol-1。n(H2SO4
)===0.25mol。答:略[点击试题]1。5
mol
Na2CO3
的质量是多少?[小结]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1
mol不同的物质中,构成它们的粒子的数目虽然相同,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一般不同,故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一般也不相同,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就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和解题格式。
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学生自学,师生一问一答,检验自学成果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6.02
1023个
2.408
1024
6.02
1023
A、
×
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B.
√C.
×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1.
(2 mol)2.
(3.01
1024)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公式
3.01
1023
1.204
1024
;
2.408
1024
6.02
1023;
6.02
1023
H+
、Cl―
各1
mol
10;
6.02
1024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并指导教师引发思考,学生展开讨论,一步步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推理,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学生阅读,18g
58.5g
23g
32g
23
g·mol-1
58.5
g·mol-1
96
g·mol-1
53
g147g
;6;3
;96g
;3g
108g/mol
C
扩大6.02×1023倍
扩大6.0×1023倍
扩大6.02×1023倍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1、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4、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容量瓶、胶头滴管、玻璃棒、烧杯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分析法、实验法
〖引入〗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问题〗如何配制100g
20%的?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
〖讲解〗显然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能不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呢?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
〖问题〗根据溶质与溶液的相关物理量,你认为还用哪些溶液浓度来表示?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并与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对比
〖讲解〗为了达到上述取液目的,我们只要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溶质即可,这在化学上叫做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P14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单位,强调是溶液的体积而非溶剂的体积。
〖练习〗
1mol/L
NaOH溶液的含义是什么?
将0.5molNaOH配成2L溶液,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100mL1mol/LNaOH溶液中,NaOH的物质的量是多少?从该溶液中倾倒出20mL,此20mL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还是1mol/L吗?为什么?
将10gNaOH溶解在250mL水中,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1mol/L吗?
〖过渡〗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生产上和科学实验上常用的一种表示溶液组成的重要方法。因此,我们要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讲解〗由于有些实验对溶液的浓度要求非常高,所以下面我们不仅要掌握配制方法、步骤,还要研究怎样配制浓度精确的溶液。实际上误差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仪器本身的不精确造成的,称为系统误差;另一种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操作方法不当而引起的,称为偶然误差,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减小误差。下面我们以“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为例进行研究。
〖活动〗分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要设计出实验步骤和每步所需实验仪器),全班交流,选出最适合实验室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案
〖讨论、探究〗(主要围绕减小实验误差考虑)
1、在什么仪器中配制出100mL溶液?
〖活动〗学生研究容量瓶,并用说明文进行描述
〖问题〗如何理解上面的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结论〗应选用100mL规格的容量瓶,并要在指定温度下进行配制
〖讨论、探究〗
2、实验过程中选用什么仪器最佳?
3、每一步操作中的细则以及操作时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
〖录像〗配制溶液全过程
〖小结〗请学生小结实验操作方法和步骤以及注意要点
〖思考〗下列哪些操作会产生误差?对实验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
引流时有少许液体溅出容量瓶外
定容后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不施加措施
定容时加水高于刻度线,将多余液体吸出
用于溶解的小烧杯未洗涤
〖问题〗如果将NaCl固体换为2.00
mol/LNaCl溶液,则配制时有何不同?
〖活动〗学生实验:用NaCl固体和蒸馏水为原料配制100mL1.00mol/LNaCl溶液。
(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的基本操作:胶头滴管的使用、溶解操作、玻璃棒引流、容量瓶的使用、定容、视线等)
〖交流反思〗由实验成功和实验失败的学生分别谈谈自己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实验的体会。
你觉得本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你在实验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有没有造成误差?如有,结果如何?
你在实验中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有何收获和建议?
补充习题
1、配制200mL0.1mol/L的NaCl溶液,需NaCl的质量为多少克?
2、欲配制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250mL,完成下列步骤:
①用天平称取氢氧化钠固体___g。
②将称好氢氧化钠固体放入___中加___蒸馏水将其溶解,待___后,将溶液沿___移入___mL的容量瓶中。
③用少量蒸馏水冲洗___次,将冲洗液移入___中,在操作过程中不能损失点滴液体,否则会使溶液的浓度偏___(低或高)。
④向容量瓶内加水至刻度线___时,改用___小心加水至溶液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若加水超过刻度线,会造成溶液浓度偏___,应该___。
⑤最后盖好瓶盖___,将配好的溶液移入___中并贴好标签
3、计算1mol/L氯化钡溶液中各离子的浓度。
4、用CuSO4·5H2O配制0.1mol/L的水溶液,下列方法正确的是(
)
取25gCuSO4·5H2O溶于1L水中
将CuSO4·5H2O干燥去掉结晶水,取16g溶于水制成1L溶液
将25gCuSO4·5H2O溶于水制成1L溶液
将12.5gCuSO4·5H2O溶于500mL水中
5、设计实验:如何在实验室配制100mL2.0mol/LH2SO4溶液?
(1)提供仪器:100mL烧杯、1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
(2)提供药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蒸馏水
(3)要求:设计出实验操作方法,以及减小误差的措施。
6、1L水吸收448LHCl气体(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可得密度为1.19g/cm3的浓盐酸,求此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作业:P18
6、7
五、教学后记: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
------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动研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
重
点
气体摩尔体积
难
点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2、符号:Vm3、定义式:Vm=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都约为6.02
1023个,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式量。那么,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讲]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作桥梁把它计算出来,[副板书][讲]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搭座什么桥呢?
(还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问]质量、密度和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副板书]
*密度 体积======质量
密度÷[讲]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请同学们填写教材P13上科学探究2[投]科学探究密度/g·L-11
mol物质的体积O21.42922.4H20.089922.4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体积)时O2和H2
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和H2的体积密度/g·cm-3质量
g体积cm3Fe7.86567.2Al2.702710H2O0.9981818H2SO41.839853.6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讲]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并参照投影上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存在状态跟体积的关系[投影小结]1、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2、在相同状态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3、同样是1
mol
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1
mol
H2O在液态时是18
mL,在100
℃气态时约为3.06
104
mL
,相差约1700倍
[问]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投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图的动画模拟。[投影]固体Fe、液体H2O、气体CO2粒子间距示意图[投影小结]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②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③微粒本身的大小(液态时小,气态时大)[讲]在我们计算中,物质的粒子数是相同的,都是1
mol,那么后两个因素对体积大小有什么影响呢?[小结]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粒子间距离非常小,主要取决于粒子本身的大小,对于气态来说,粒子间大小相差无几,主要取决于粒子间的距离。[讲]现在我们清楚了固、液、气态体积的决定因素。再进一步考虑,为什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
mol固态、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
mol
气体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小结]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不同,而不同的气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分子间的距离可看作近似相同,同时,由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可知,粒子间距离主要受环境也就是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因此,在谈到气体体积时必须注明外界条件。[过]事实上,在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科研领域,用得更多的气体的体积,而不是质量。无数实验事实证明,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研究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些,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讲]气体摩尔体积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板书]2、符号:Vm3、定义式:Vm=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讲]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O℃,压强101
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态,根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板书]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投影]注意:1.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上把温度为0°C、压强为101
kPa规定为标准状态,用S·T·P表示。2.气体摩尔体积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点击试题]判断正误1.标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2.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3.标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4.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6.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思考]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 所含的分子数呢 [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板书]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讲]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
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三同就可定为一同。[投影小结]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必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同T、P下,同分子数目的两种气体体积必然相同3、同温下,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也相同,则压强必然相等。[总结]我们首先研究了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多种,对于气体,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此,引入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约为22.4L/
mol。只要同学们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很容易做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体积之间的相关计算。
引导学生由旧知识的再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采用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理想模型,形象地分析物质体积决定因素,对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和老师一起共同归纳出决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温度越大,距离越大,导致热胀冷缩压强越大,排列越紧,距离越大(×,物质应是气体)(×,未指明条件标况)(√,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只在标况下)(×,不一定)学生思考并回答,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逐渐过渡到阿伏加德罗定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推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简单应用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3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2.能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操作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掌握误差分析的方法。
学习重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及误差分析。
学习难点:
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溶液配制的实验操作及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入]初中我们学习了溶质的质量分数,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知道溶液的质量,就很容易计算出其中溶质的质量。但是在化学实验和实际生产中取用溶液时,人们会感到量取液体的体积比其称量质量更方便,因此,在实验时一般不是称量它的质量,而是量取它的体积。如果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对于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量的关系是非常便利的。这就需要建立一种新的度量溶液浓度的单位,即物质的量浓度。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强调]本节的课标是:初步了解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简单应用。
[板书]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应用
推进新课
教学环节一:物质的量浓度
[过渡]
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比如我们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请同学们回顾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它是如何表示的?
[学生活动]
主动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其表示式为: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提问]请说出20%NaCl溶液的含义?如何从100g
20%NaCl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表示在NaCl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20%,其余的80%是水。要从100g
20%NaCl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需要先算出100g20%NaCl溶液中含有多少摩尔的NaCl,然后在根据比例进行计算和称量。
[教师点评]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即物质的量浓度。那么什么是物质的量浓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15。回答该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了达到上述取液目的,我们只要知道一定体积的溶液里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即可,这在化学上叫做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板书]一、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用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称为B的物质的量浓度。
2.符号及单位:符号为cB;常用的单位为mol/L
或mol·L-1。
3.表达式为
:cB=nB/V。
[问题]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在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呢?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并板书]
4.物质的量浓度概念中的注意事项:
①V是溶液的体积,并非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是用物质的量表示而不是质量。
③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某种特定组合。
④从某溶液取出任意体积的溶液,其浓度都相同,但所含溶质的量因所取溶液体积的不同而不同。(溶液是均一、稳定的)
[问题]我们知道在溶液中溶质可以是单质、化合物,也可以是离子或某种特定组合。通过初中的学习我们知道NaOH溶液之所以导电,原因是NaOH在溶液中可以发生电离,即:NaOH=Na++OH-,那么在1mol/L
NaOH溶液中Na+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多少呢?在0.5mol/L的Na2SO4溶液中Na+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又分别为多少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点评]由NaOH的电离方程式知1molNaOH可以电离出1molNa+和1molOH-,因此二者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而由Na2SO4=2Na++SO42-可知:1molNa2SO4可以电离出2moNa+l和1molSO42-,因此N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0.5mol/L=1mol/L,而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则为0.5mol/L。
[教师引导]
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应该如何理解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呢?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溶质的微粒数目:在溶液中有些溶质是以分子形式存在,如:酒精和蔗糖等不导电的物质;有些则以离子形式存在,如:溶于水可导电的物质(例如NaOH、NaCl等等)。
①对于溶于水不导电的物质说,体积相同的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都含有相同的溶质分子数。
②对于溶于水可以完全电离的物质来说,溶液中某离子的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角标。
[过渡]由于物质的量浓度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学环节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板书]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基本计算:直接套用定义式。
溶质
V(aq)
c(mol/L)
80
g
NaOH
1
L
98
g
H2SO4
500
mL
11.7
g
NaCl
_____mL
1
____
L
HCl
(标准状况)
250
mL
0.2
[教师强调]在进行有关计算时应注意与质量、摩尔质量、离子数、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等的联系。要特别注意公式间的换算以及单位的统一。这类试题的基本公式为:c=n/V;n=m/M;Vm
=V(气体)/n(气体);n=N/NA。
[板书]2.有关溶液稀释的计算
[问题]溶液在稀释过程中什么是不变的?
[学生活动]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将溶液用水稀释或去水浓缩时,溶液的体积发生变化,但溶质的质量不变,因此溶质的物质的量也不变。
即:c(溶质)浓 V(溶质)浓=
c(溶质)稀 V(溶液)稀
[板书]稀释关系式:c(溶质)浓 V(溶质)浓=
c(溶质)稀 V(溶液)稀
例:将0.01L2
mol/L的硫酸溶液加水稀释到0.5mol/L,其体积为多少L?
解:0.01L×2mol/L=V[H2SO4(aq)]×0.5mol/L
V[H2SO4(aq)]=0.04L
[过渡]在实验室,我们可以直接用固体或液体试剂来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P16实验1-5,并回答下列问题:操作步骤(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为例)
①计算:所需NaCl固体的质量为5.85g;
②称量:准确称量NaCl固体;
③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烧杯中,然后用适量蒸馏水溶解,该步操作用到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④冷却:将烧杯中的溶液冷却至室温;
⑤转移:将烧杯中的溶液沿玻璃棒缓缓注入100ml容量瓶中;
⑥洗涤:用适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内壁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也注入烧杯中;
⑦振荡:用手轻轻摇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⑧定容: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缓缓注入容量瓶中,当液面距离容量瓶颈刻度线下
1~2
cm时,改用胶头滴管
加蒸馏水至凹液面的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视线要保持水平)。
⑨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⑩装瓶:配好的溶液应及时转入试剂瓶中。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并填空。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答疑
教学环节三:溶液的配制
[板书]三、溶液的配制
[教师总结]由于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要求比较精确,因此就需要容积更精确的仪器,来确定溶液的体积。所以在具体实验前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个重要的精确仪器——容量瓶(展示各种规格的容量瓶)。
[过渡]请同学们思考:容量瓶的构造是什么样的?容量瓶是做什么用的?在使用容量瓶前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活动]思考并根据样品积极回答
[教师总结]容量瓶是一种细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容量瓶颈部有标线、瓶上标有温度和容量。容量瓶是用来配制准确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仪器。容量瓶有各种不同规格,常用的有100
mL、250
mL、500mL和1000mL等几种。容量瓶只能配对应体积的溶液。因此,在选择时,要使容量瓶的容积等于或略大于所需。容量瓶的使用要有一定温度限制,容量瓶不能作为盛放液体的容器或反应容器使用,也不能加热,更不能作为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的仪器使用。在使用容量瓶前必须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方法是:往瓶内加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容量瓶正立过来将瓶塞旋转180°,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验是否漏水。
[教师活动]演示如何查漏。
[强调]如果经检查容量瓶没有问题的话,在使用前还需要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然后才能使用。
[板书]1.容量瓶在使用前的注意事项:①检查是否漏水;②用蒸馏水洗涤容量瓶
[讨论](1)容量瓶上边标有温度。体积的刻度线只有一条。这说明了什么?
(2)能否用容量瓶来溶解固体物质?
(3)溶质溶解后是否可马上转移到容量瓶中呢
(4)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应如何处理?
(5)容量瓶摇匀的操作具有特殊性,那么应如何操作呢
(6)容量瓶能否长期存放溶液?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这说明容量瓶只能准确配制一定温度下的一定体积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而不能任意配制一定体积的溶液。
(2)由于物质的溶解往往都伴随着热量的变化,而容量瓶只能配制一定温度下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因此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或稀释溶液。
(3)溶质的溶解会引起溶液温度的变化,会使溶液的体积和容量瓶的容量发生改变,因此必须等溶液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转移。
(4)为保证溶质尽可能全部转移到容量瓶中,且为了不要让溶液洒在容量瓶外,同时也不要让溶液在刻度线上面沿瓶壁流下,在转移时必须使用玻璃棒引流。
(5)定容后盖好瓶塞,用一只手的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容量瓶到转过来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6)容量瓶不能作为反应器,也不能用来长期储存溶液,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好后
应及时转移到指定的容器中存放。
[过渡]我们已经预习了配制过程并且也掌握了如何使用容量瓶,下面我们就分组进行实验。
[学生活动]学生四人一组分别进行实验。
[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指导和答疑。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实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
实验流程为:教材P16
[板书]2.主要仪器:容量瓶、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
3.主要步骤(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Cl溶液为例)
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溶解;④冷却;⑤转移;⑥洗涤;⑦振荡;⑧定容;⑨摇匀;⑩装瓶。
[教师强调]注意的问题:(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将一定质量或体积的溶质按所配溶液的体积在选定的容量瓶中定容,因而不需要计算水的用量。
(2)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这是因为在配制的过程中是用容量瓶来定容的,而容量瓶的规格是有限的,常用的有50
mL、100
mL、250
mL、500
mL和1
000
mL等。所以只能配制体积与容量瓶容积相同的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3)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不能直接将溶质放入容量瓶中进行溶解,而要在烧杯中溶解,待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恢复到室温时,才能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这是因为容量瓶的容积一般是在20
°C时标定的,而绝大多数物质溶解时都会伴随着吸热或放热过程的发生,引起温度的升降,从而影响到溶液的体积,使所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准确。
(4)定容时必须使用胶头滴管。
(5)定容后的容量瓶在反复颠倒、振荡后,会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这时不能再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这是因为容量瓶是属于“容纳量”式的玻璃仪器(指注入量器的液体的体积等于容器刻度所示的体积)。用滴管定容到溶液的凹面与容量瓶的刻度线相切时,液体的体积恰好为容量瓶的标定容积。将容量瓶反复颠倒、振荡后,出现容量瓶中的液面低于容量瓶刻度线的情况,主要是部分溶液在润湿容量瓶磨口时有所损失。
(6)若在定容时,因不小心使液面超过了容量瓶的刻度线,应该重新配制。因为液面超过刻度线时,就意味着所配溶液的浓度已不符合要求,因此,要知错就改,而且是彻底地改。
[过渡]在配制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那么这些错误当操作会对实验结果有什么影响呢?请同学们认真思考教材P16《学与问》。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教材P16《学与问》
[教师总结]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的内壁上还沾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中的溶质就会减少,即容量瓶内容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溶质的浓度会偏低。为了减少溶质的损失,应用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并将洗涤后的溶液也转移到容量瓶中。
(2)
如果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时不慎洒到容量瓶外,最后配成的溶液中溶质的实际浓度比所要求的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的溶质比称量时少,即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需要NaCl固体5.85
g。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所以不能称出5.85
g固体。如要比较准确地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溶液,应用分析天平进行称量。分析天平的精度比托盘天平高。
[过渡]那么我们应如何分析实验中的误差呢?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并板书]4.误差分析
根据cB==判断。其它正常时,凡是使m或n增大的因素,使cB偏大;凡是使m或n减小的因素,使cB偏小;凡是使V增大的因素,使cB偏小;凡是使V减小的因素,使cB偏大。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误差分析结果
[强调]配制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引起实验误差的主要原因:
(1)称量时所引起的误差
使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的主要原因:
①天平的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锈蚀;
②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仰视读数,使所得液体的体积偏大,等等。
使所配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①试剂、砝码的左右位置颠倒;
②砝码有残缺;
③在敞口容器中称量易吸收空气中其他成分或易于挥发的物质时的动作过慢;
④用量筒量取液体时,俯视读数,使所得液体的体积偏小,等等。
(2)用于溶解稀释溶液的烧杯未用蒸馏水洗涤,使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3)转移或搅拌溶液时有部分液体溅出,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
(4)容量瓶内溶液的温度高于20
°C,造成所量取的溶液的体积小于容量瓶上所标注的液体的体积,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5)在给容量瓶定容时,仰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增大,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低;俯视读数会使溶液的体积减小,致使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偏高。
[思考与交流]认真思考教材P17《思考与交流》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1.浓硫酸和稀硫酸在性质上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将5
mL浓硫酸稀释为20
mL稀硫酸,得到的稀硫酸与原浓硫酸中所含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这是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2SO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所以两种溶液中H2SO4的物质的量相等。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教案
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二)------气体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固、液、气态物质的一些特性,初步学会运用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动研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
重
点
气体摩尔体积
难
点
决定物质体积的因素;气体摩尔体积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2、符号:Vm3、定义式:Vm=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复习]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1
mol任何物质的粒子个数都相等,都约为6.02
1023个,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都是以g为单位,在数值上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等)的式量。那么,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又该如何确定呢?[讲]1
mol任何物质的质量,我们都可以用摩尔质量作桥梁把它计算出来,[副板书][讲]若想要通过质量求体积,还需搭座什么桥呢?
(还需要知道物质的密度)[问]质量、密度和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副板书]
*密度 体积======质量
密度÷[讲]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物质的体积与微观粒子间是否存在着一些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关系呢?也就是说体积与物质的量之间能否通过一个物理量建立起某种联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亲自动手寻找一下答案。请同学们填写教材P13上科学探究2[投]科学探究密度/g·L-11
mol物质的体积O21.42922.4H20.089922.42、下表列出了0℃、101
kPa(标准体积)时O2和H2
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
O2和H2的体积密度/g·cm-3质量
g体积cm3Fe7.86567.2Al2.702710H2O0.9981818H2SO41.839853.6下表列出了20℃时几种固体和液体的密度,请计算出1
mol这几种物质的体积[讲]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结果,并参照投影上1mol几种物质的体积示意图,分析物质的存在状态跟体积的关系[投影小结]1、1
mol
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的物质、体积不同2、在相同状态下,1
mol
气体的体积基本相同3、同样是1
mol
物质,气体和固体的体积相差很大。(1
mol
H2O在液态时是18
mL,在100
℃气态时约为3.06
104
mL
,相差约1700倍
[问]一堆排球、一堆篮球,都紧密堆积,哪一堆球所占体积更大?如果球的数目都为一百个呢?如果球和球之间都间隔1米,在操场上均匀地分布,哪一堆球所占总的体积更大?[投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图的动画模拟。[投影]固体Fe、液体H2O、气体CO2粒子间距示意图[投影小结]决定物质体积大小有三个因素:①物质所含结构微粒数多少;②微粒间的距离(固态、液态距离小,排列紧密,气态分子间排列疏松)③微粒本身的大小(液态时小,气态时大)[讲]在我们计算中,物质的粒子数是相同的,都是1
mol,那么后两个因素对体积大小有什么影响呢?[小结]对于固体和液体来说,粒子间距离非常小,主要取决于粒子本身的大小,对于气态来说,粒子间大小相差无几,主要取决于粒子间的距离。[讲]现在我们清楚了固、液、气态体积的决定因素。再进一步考虑,为什么相同外界条件下,1
mol固态、液态物质所具有的体积不同,而1
mol
气体物质所具有的体积却基本相同?[小结]在固态和液态中,粒子本身的大小不同决定了其体积不同,而不同的气体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分子间的距离可看作近似相同,同时,由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可知,粒子间距离主要受环境也就是温度和压强的影响,因此,在谈到气体体积时必须注明外界条件。[过]事实上,在我们学习生活乃至科研领域,用得更多的气体的体积,而不是质量。无数实验事实证明,外界条件相同时,物质的量相同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的体积。这给我们研究气体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为些,我们专门引出了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这也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板书]二、气体摩尔体积
(molar
volume
of
gas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气体所占的体积[讲]气体摩尔体积即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板书]2、符号:Vm3、定义式:Vm=4、单位:国际:m3/mol
常用:L/mol[讲]我们为了研究方便,通常将温度为O℃,压强101
kPa时的状况称为标准状态,根据大量实验事实证明,在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22.4L[板书]5、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摩尔体积约是22.4L[投影]注意:1.为了研究的方便,科学上把温度为0°C、压强为101
kPa规定为标准状态,用S·T·P表示。2.气体摩尔体积仅仅是针对气体而言。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只与气体的分子数目有关,而与气体分子的种类无关。[点击试题]判断正误1.标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2.1
mol气体的体积约为22.4
L。3.标况下,1
mol
O2和N2混合气(任意比)的体积约为22.4
L。4.22.4
L气体所含分子数一定大于11.2
L气体所含的分子数。5.任何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都是22.4
L。6.只有在标况下,气体的摩尔体积才能是22.4
L。[思考]同温同压下,如果气体的体积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否也相同呢 所含的分子数呢 [总结]因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随着温度、压强的变化而改变,各种气体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是相等的。所以,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气体的物质的量相等。所含的分子个数也相等。这一结论最早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发现的,并被许多的科学实验所证实,成为定律,叫阿伏加德罗定律。[板书]6、阿伏加德罗定律: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讲]对这一定律的理解一定要明确,适用范围为气体。
在定律中有四同:“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目”,三同就可定为一同。[投影小结]1、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两种气体必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2、同T、P下,同分子数目的两种气体体积必然相同3、同温下,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分子数也相同,则压强必然相等。[总结]我们首先研究了影响物质的体积的因素有多种,对于气体,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同的气体含有相同的体积,为此,引入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约为22.4L/
mol。只要同学们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和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涵义,很容易做气体的物质的量和体积之间的相关计算。
引导学生由旧知识的再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采用数据归纳出事物规律的科学方法,导出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归纳思维能力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在脑海里建立理想模型,形象地分析物质体积决定因素,对学生进行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学生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和老师一起共同归纳出决定物质所占体积大小的三个因素温度越大,距离越大,导致热胀冷缩压强越大,排列越紧,距离越大(×,物质应是气体)(×,未指明条件标况)(√,气体体积与分子种类无关)(×未指明气体体积是否在相同条件下测定)(×,只在标况下)(×,不一定)学生思考并回答,由气体摩尔体积概念逐渐过渡到阿伏加德罗定律,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引导学生推导出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简单应用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教案
课题: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
------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授课班级
课
时
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是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
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2、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2、通过物质的量这一联系微观粒子与宏观质量的物理量的学习,引导学生以化学的眼光、从微观的角度地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认识到宏观和微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重
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质量的概念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
难
点
物质的量及单位------摩尔
知识结构与板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一、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的单位---摩尔(mole)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2、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数值约为6.02
1023
mol-13、注意:使用mol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4.N、NA与n的关系:
A1=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离子)质量。5、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2)、公式:M=
单位
g·mol-16、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例1:24.5
g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解: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M(H2SO4
)=98
g·mol-1。n(H2SO4
)===0.25mol。答:略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内容
教学方法
[引言]我们在初中时知道,分子、原子、离子等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可以构成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质量的物质,这说明,在我们肉眼看不见的粒子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必定存在着某种联系,那么,联系他们的桥梁是什么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板书]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讲]就像长度可用来表示物体的长短,温度可表示为物体的冷热程度一样,物质的量可用来表示物质所含粒子数的多少,其符号为n,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四个字缺一不可,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符号mol
,简称摩。[投]
国际单位制(SI)的7个基本单位物理量的符号单位名称及符号长度l(L)米(m)时间t秒(s)质量m千克(kg)温度T开尔文(K)发光强度I(Iv)坎德拉(cd)电流I安培(A)物质的量n摩尔(mol)[板书]一、物质的量(amount
of
substance)的单位---摩尔(mole)1.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
n,单位为摩尔(mol)。[过渡]从物质的量设立的目的上看,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这个集体的组成者是粒子,这种集体有大有小,也就是集体内的粒子数目有多有少。因此,物质的量是专门用于计算粒子数目的物理量。那么物质的是的1个单位即1mol表示的粒子数目是多少呢?[学生活动]阅读教材45页上内容,理解物质的量在粒子数目上的大小关系[问]1mol粒子的数目大约是多少?(约为6.02
1023个)[问]6.02
1023这个数值是以什么为依据得出的?(是以0.012kg12C中所含碳原子数为依据得出来的)[问]12C原子特指什么结构的碳原子?(12C指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师]大家回答得很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是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约为6.02
1023个[讲]1mol任何粒子的数目也叫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加德罗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因他对6.02
1023这个数据的测得有着很大的贡献,故用他的名字来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以示纪念。化学上,我们用NA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单位mol-1,它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其数值近似6.02
1023个等于。[板书]2、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A,单位为mol-1,数值约为6.02
1023
mol-1[师]下面请同学们点击试题,看看平常计算中是如何应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点击试题]填空1.
1
mol
H2所含氢气分子的个数
。2.
2
mol氢分子含
个氢原子。3.
1
mol
SO42―是
个硫酸根离子。[讲]物质的量只限制了所含粒子个数的多少,并没限制粒子的种类,所以使用mol
时应注明所指粒子是哪种?[板书]3、注意:使用mol时,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等。[点击试题]判断正误,说明理由。A.
1
mol氢
B.
1
molCO2
√C.
1
mol小米
×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讲]请大家根据摩尔相关知识,进行如下计算。[例题]根据摩尔的有关知识,进行计算。1.
1.204×1024个H,合多少
mol (2 mol)2.
5
mol的O2中有多少个氧气分子 (3.01
1024)3.
N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讲]由以上练习,我们得出粒子总个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A、物质的量n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板书]4.N、NA与n的关系: [讲]摩尔是一个巨大数量粒子集合体,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例如可以有0.5
mol
O2,0.01
mol
H2SO4等,但分子、原子等具体的粒子,只能是整数,就不能说0.5个或0.01个。下面请大家做随堂练习3[点击试题]1.0.5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2.2
mol水中含有
个水分子,
个氢原子。3.1
mol
H2SO4中含有
个H2SO4分子,
个硫酸根离子。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 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
个电子,1
mol
H2O中呢
[过]前面我们学习了物质的量,知道它是一个基本物理量,单位为摩尔,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的粒子集体。那么,1
mol粒子的数目是以什么为标准得出来的?其数目约为多少?(是以0.012
kg
12C中所含碳原子数目为标准得来的;其数目约为6.02×1023)[问]我们初中所学某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也是以碳-12原子为标准得出来的,它是怎样定义的?(以碳-12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师]很好!请大家推导思考题1[思考]假如一原子的质量为m1,碳-12原子的质量为mC,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1怎样表示?请大家用代数式表示出来。[副板]A1=[师]大家表示的都很正确。若另一种原子的质量为m2,则它的相对原子质量A2又该怎样表示,请大家口答。(A2=。)[问]A1比A2与m1与m2的关系是什么呢?请大家推导。(
A1∶A2=m1∶m2)[师]很正确!这也就是说: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相对原子质量比。[师]下面让我们导出下列关系:微观粒子
一个C原子
一个O原子
一个Fe原子
1
mol
C原子
1
mol
O原子
1
mol
Fe原子宏观质量
0.012
kg=12
g
x
g
y
g相对原子质量
12
16
56[师]由刚才我们对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深入理解知道:原子的质量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比。∴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比。请大家根据此结论,计算出x值和y值。[结果]x=16
y=56[问]1
mol钠原子的质量是多少 1
mol氢原子的质量呢?(1
mol钠原子的质量是23
g,1
mol氢原子的质量是1
g)[问]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问]单位呢?(
克!)[问]1
mol分子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因为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而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它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
mol任何原子的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单位为克,则1
mol任何分子的质量就应该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克)[师]很正确!那么,对于粒子中的离子来讲,又将怎样呢?请大家阅读课本12页最后一段后回答。(对于离子来说,由于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时,电子的质量可略去不计,因此,1
mol离子的质量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离子的式量,单位为克)[师]回答得很好,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得出以下结论:[副板]1
mol任何粒子或物质的质量是以克为单位,在数值上就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分子、离子)质量。[师]请大家做以下练习:[点击试题]1
mol
H2O的质量是
。1
mol
NaCl的质量是
。1
mol
Na+的质量是
。1
mol
S的质量是
。[师]化学上,我们把1
mol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板书]5、摩尔质量:(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师]也就是说,物质的摩尔质量是该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板书](2)、公式:M=
单位
g·mol-1[讲]依据此式,我们可以把物质的质量与构成物质的粒子集体----
物质的量联系起来,请大家口答下列空[点击试题]1.Na的摩尔质量
。2.NaCl的摩尔质量
。3.
SO摩尔质量
。[师]大家在解答有关摩尔质量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单位!下面,让我们根据摩尔质量的为进行计算。注意解题格式。[板书]6、有关摩尔质量的相关计算例1:24.5
g
H2SO4
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_解:H2SO4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则M(H2SO4
)=98
g·mol-1。n(H2SO4
)===0.25mol。答:略[点击试题]1。5
mol
Na2CO3
的质量是多少?[小结]从本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1
mol不同的物质中,构成它们的粒子的数目虽然相同,但由于不同粒子的质量一般不同,故1
mol不同物质的质量一般也不相同,以克为单位时,其数值就等于构成该物质的粒子的相对原子(或分子)质量。在进行有关摩尔质量的计算时,一定要注意单位和解题格式。
引发学习兴趣,引出把微小物质扩大倍数形成一定数目的集体以便于方便生活,方便科学研究,方便相互交流学生自学,师生一问一答,检验自学成果进行化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态度
6.02
1023个
2.408
1024
6.02
1023
A、
×
没有指出是分子、原子或离子B.
√C.
×
小米不是微观粒子1.
(2 mol)2.
(3.01
1024)引导学生自我总结公式
3.01
1023
1.204
1024
;
2.408
1024
6.02
1023;
6.02
1023
H+
、Cl―
各1
mol
10;
6.02
1024学生推导,教师巡视并指导教师引发思考,学生展开讨论,一步步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深入理解和推理,归纳能力的培养学生讨论学生阅读,18g
58.5g
23g
32g
23
g·mol-1
58.5
g·mol-1
96
g·mol-1
53
g147g
;6;3
;96g
;3g
108g/mol
C
扩大6.0×1023倍
扩大6.02×1023倍
扩大6.02×1023倍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与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学会有关气体摩尔体积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分析处理数据、推理演绎、归纳总结的科学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
1、体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性学习过程
2、通过理解并运用概念,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严谨务实、循序渐进、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归纳的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运用事物规律分析解决问题的。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简单计算
【难点】气体摩尔体积的计算
三、教学器材
投影仪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讨论法、归纳法、总结法
〖引入〗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1mol任何粒子的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目都相同,1mol粒子的质量往往不同。那么1mol物质的体积是否相同呢?下面通过计算来证明。
〖投影〗
物质
物质的量mol
质量g
密度g·cm-3
体积cm3
Fe(固)
1
7.8
Al(固)
1
2.7
Pb(固)
1
11.3
N2(固)
1
1.026
H2(固)
1
0.0808
O2(固)
1
1.426
F2(固)
1
1.3
Cl2(固)
1
1.9
Ne(固)
1
1.31
Ar(固)
1
1.65
N2(液)
1
0.805
H2(液)
1
0.0708
O2(液)
1
1.14
F2(液)
1
1.11
Cl2(液)
1
1.557
Ne(液)
1
1.204
Ar(液)
1
1.402
H2O(液)
1
1.0
H2SO4(液)
1
1.83
温度0°C、压强101
kPa
物质
物质的量mol
质量g
密度g·L-1
体积L
N2(气)
1
1.2505
H2(气)
1
0.0899
O2(气)
1
1.429
F2(气)
1
1.695
Cl2(气)
1
3.17
Ne(气)
1
0.900
Ar(气)
1
1.7839
CH4(气)
1
0.714
NH3(气)
1
1.315
SO2(气)
1
2.860
CO2(气)
1
1.977
空气(气)
1
1.29
〖活动〗学生对数据进行分组计算,然后进行归纳处理。
〖小结〗数据处理的方法:先将数据有序排列,再将数据进行对比异同,观察规律。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汇报讨论结果,从中提炼并总结出决定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微观因素及主要因素。
(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模型或形象的比喻进行引导)
〖结论〗在温度和压强一定时,物质的体积主要由物质所含粒子的数目、粒子的大小和粒子之间的距离决定。当粒子数相同,粒子间距离很小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小;粒子间距离很大时,决定物质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粒子之间的距离。
〖小结〗物质在固态或液态时,粒子间的平均距离比气态小得多,决定固体、液体的体积的主要因素是粒子的大小,由于粒子的大小是不同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的体积是不相同的。而气体物质分子之间的距离很大,故气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决定于粒子间的距离。决定粒子间距离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压强(有何影响?),不同气体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分子之间的距离可以看作是相同的,所以,粒子数相同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有着近似相同的体积。反之,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应含有相同数目的粒子,这就是著名的阿伏加德罗定律。
〖讲解〗
气体的体积受温度、压强的影响很大,因此,说到气体的体积时,必须指明外界条件,否则就没有意义。如果将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Vm表示,单位为L/mol,那么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Vm是个常数,如果条件变化了,则Vm亦随之改变。如在0℃、101
kPa时,Vm=22.4
L/mol;在25℃、101
kPa时,Vm=24.8
L/mol。
〖归纳〗归纳得出公式:气体体积V=
n Vm
〖小结〗指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小结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气体体积之间的相互关系,用实物投影仪展现学生小结出的不同知识网络,组织学生相互评价,在讨论和交流中再次展现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补充习题
1、标准状况下,2.2
g CO2的体积是多少
2、标准状况下10g氢气的体积是多少升?6.72L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多少克?
3、现有3.4
g H2S和0.1
mol
HBr气体。
(1)不同条件下,哪个分子数较多
(2)相同条件下,哪个该用较大的容器装
(3)不同条件下,哪个质量大 大多少
(4)哪个所含H原子的物质的量多 多多少
(5)其中含S和Br各多少克
4、标准状况下有(1)6.72LCH4
(2)
3.01×1023个HCl分子
(3)13.6gH2S,下列对这三种气体的关系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A、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
B、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
C、质量__________________
D、氢原子数_______________
5、N2、CO2、SO2三种气体的质量比为7:11:16时,它们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同温同压下体积比为___________。
作业:P18
10
五、教学后记: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实验)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2、初步学会对比分析的学习方法
【道德情感目标】
1、通过溶液配制实验,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学会反思、评价实验情况,提高实验探究和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合作与交流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2、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逻辑思维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在实验探究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
4、通过实验的教学培养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以及独立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难点】正确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三、教学器材
烧杯、容量瓶、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托盘天平、洗瓶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分析法、实验法
[新课导入]
容量瓶的使用注意事项:
1
容量瓶的体积固定,有不同规格(100mL、250mL、500mL、1000mL等)
2
使用前须检验
。
3
溶液温度与容量瓶上标定温度一致时,所取液体的体积最标准。
4
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时,须
。
[实验1-5]见书第15页
[学与问]见书第16页
[板书]配置步骤:(1)计算
(2)称量
(3)溶解:在
中溶解
(4)移液:用
引流
(5)洗涤:洗涤
次,洗涤液如何处理
(6)定容
(7)摇匀
误差分析
配置步骤
错误操作
n
V
c
计算
计算结果m=5.85g,称5.9g
称量
砝码生锈(没有脱落)
少量NaCl沾在滤纸上
溶解
为促进NaCl溶解而加热,将热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
转移
溶液未冷
玻璃棒在刻度线上引流
洗涤
未洗涤或洗涤液未注入容量瓶
定容
仰视
超过刻度线,吸出一部分水
摇匀
摇匀后液面下降,补充水
装瓶
试剂瓶刚用蒸馏水洗过
[过渡]
[思考与交流]见书第16页
[板书]溶液的稀释: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实验中注意事项:
1
计算浓硫酸的体积
2
浓硫酸的正确稀释方法
3
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要待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否则浓度偏
[课堂小结]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最主要的仪器是容量瓶,其配置步骤与所需仪器与配置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是不同的。
[当堂检测]
[布置作业]
当堂检测
1、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时,造成实验结果偏低的是
A.定容时观察液面仰视
B.定容时观察液面俯视
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中
D.容量瓶中原来有少量蒸馏水
2、8g无水硫酸铜配成0.1mol/L的水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于500mL水中
B.溶于1L水中
C.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500mL
D.溶解后溶液的总体积为1L
3、用4mol/L的标准盐酸配制0.1mol/L的标准盐酸时,需从下列仪器中①托盘天平
②容量瓶
③滴定管
④量筒
⑤烧杯
⑥胶头滴管
⑦玻璃棒
⑧漏斗(填序号)
。
4、下面是用98%的浓H2SO4(ρ=1.84g/cm3)配制成0.5mol/L的稀H2SO4
500ml的操作,请按要求填空:
(1)所需浓H2SO4的体积为
(2)如果实验室有15mL、20mL、50mL量筒,应选用
mL量筒最好。量取时发现量筒不干净,用水洗净后直接量取,所配溶液浓度将
(偏高、偏低、无影响)。
(3)将量取的浓H2SO4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盛有约100mL水的
里,并不断搅拌,目的是
。
(4)将
的上述溶液沿
注入
中,并用50mL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要
中,并摇匀。
(5)加水至距刻度
处,改用
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正好跟刻度相平。
五、教学后记: